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工程性状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费鸿庆 王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76-580,共5页
通过对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试验 ,桩身轴力传递和桩侧阻力发挥的测试 ,探讨了高结构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性状 ,受施工质量影响的桩身轴力传递规律和侧阻力发挥性状 ,对黄土地基中钻孔灌注桩的设计、施... 通过对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试验 ,桩身轴力传递和桩侧阻力发挥的测试 ,探讨了高结构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性状 ,受施工质量影响的桩身轴力传递规律和侧阻力发挥性状 ,对黄土地基中钻孔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和深入研究具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基 超长钻孔灌注桩 施工质量
下载PDF
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冯世进 柯瀚 +2 位作者 陈云敏 郑建国 茹伯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为了研究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能、桩身轴力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发挥性状,对西安地区6根超长钻孔灌注桩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采用滑动测微计测试每米范围内桩身轴力的变化。可以发现,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的Q—... 为了研究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能、桩身轴力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发挥性状,对西安地区6根超长钻孔灌注桩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采用滑动测微计测试每米范围内桩身轴力的变化。可以发现,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的Q—S曲线呈缓变型,在最大荷载时都未达到破坏状态;桩身轴力传递规律和桩侧阻力的发挥与成孔工艺、桩长、桩周土层性质密切相关。由于黄土地基中的粉质黏土和粉土具有强结构性,测试得到的极限侧阻力远比规范值要大,使得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但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并非同时发挥,建议在设计时考虑端阻力的发挥度,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采用不同的分项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基 超长钻孔灌注桩 静载荷 桩侧阻力 单桩
下载PDF
黄土塬地区大直径长桩承载性状与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朱彦鹏 杨校辉 +1 位作者 马天忠 李安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2-1023,共12页
黄土塬地区桩基问题研究匮乏,依托陇东首栋超高层建筑,在试验桩身上布置混凝土应变计、钢筋应力计,承台底板下和桩端布置土压力盒,对原地基土、单桩基础和单桩承台基础分别进行现场原位载荷试验;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全短桩基、全长桩... 黄土塬地区桩基问题研究匮乏,依托陇东首栋超高层建筑,在试验桩身上布置混凝土应变计、钢筋应力计,承台底板下和桩端布置土压力盒,对原地基土、单桩基础和单桩承台基础分别进行现场原位载荷试验;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全短桩基、全长桩基及长短桩组合桩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筏板沉降变形、地基土应力场与沉降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黄土塬场地地基土夹层交互分布、湿陷性不连续,存在由非湿陷性黄土变成湿陷性黄土的可能,桩周土层对桩基内力传递与分布影响显著,桩身出现多个中性点,湿陷性土层下限深度确定更加复杂;(2)各级荷载作用下,桩基Q-S曲线呈缓变型发展,表现为典型的摩擦型桩,桩身内力发挥具有异步性;试验加载至8 000 k N时,桩顶最大沉降为8.15 mm,单桩和单桩承台端阻力分别仅占桩顶荷载的4.8%和2.1%;(3)单桩承台基础中承台底部实测反力呈倒"盆"形分布、边缘应力较大,桩–土–承台体系的承载性能优于单桩基础;桩基础设计时,可结合经验以承载力和最大允许变形量进行控制,提高桩身线刚度抵抗自身压缩变形,减小桩基上部沉降;(4)长短桩组合桩基础充分利用与发挥了长桩控制沉降的作用与地基土浅层承载的能力,减少了长桩数量,节省了桩基造价,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黄土塬地基 大直径长桩 载荷试验 数值模拟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
原文传递
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性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谢永健 郑建国 +1 位作者 朱合华 刘明振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13,共3页
通过对黄土地基中 4根长短不同的超长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静载试验和桩身轴向应变测试 ,分析了不同桩长的桩轴力传递规律和侧摩阻力发挥特性 。
关键词 超长钻孔灌注桩 黄土地基 荷载传递性状 桩身 竖向承载力 桩长 侧摩阻力 静载试验 轴力
下载PDF
黄土地区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性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东红 谢星 +1 位作者 郑建国 李同录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21,共5页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可提高桩的竖向承载力、减少桩的沉降并改善桩的工程性状。本文依据西安地区某工程中采用桩侧和桩端后压浆和没压浆的 4根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的对比 ,分析了黄土地基中后压浆钻孔灌注...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可提高桩的竖向承载力、减少桩的沉降并改善桩的工程性状。本文依据西安地区某工程中采用桩侧和桩端后压浆和没压浆的 4根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的对比 ,分析了黄土地基中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桩身轴力的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 ,探讨了后压浆技术对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基 后压浆 钻孔灌注桩 承载力性状
下载PDF
黄土地基风致疲劳动力响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驰 刘猛 +2 位作者 周建飞 闫俊杰 高利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20-226,共7页
通过对内蒙古西部环境风荷载的模拟与试验等效,就区域性黄土地基的风致疲劳动力响应规律进行试验研究。以内蒙古西部某风电工程为例,收集近40年的环境气象数据,拟定该地区风电工程建设中合理的风致疲劳荷载形式,并通过动三轴试验进行模... 通过对内蒙古西部环境风荷载的模拟与试验等效,就区域性黄土地基的风致疲劳动力响应规律进行试验研究。以内蒙古西部某风电工程为例,收集近40年的环境气象数据,拟定该地区风电工程建设中合理的风致疲劳荷载形式,并通过动三轴试验进行模拟与等效。进而,以重力式扩大基础为例,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风致疲劳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基的动力响应及其稳定性,分析风致疲劳荷载所引起的地基内部动应力、动应变的发展变化和扩散规律,建立黄土地基风致疲劳损伤规律与风致疲劳荷载的等效形式、风荷载持续及间歇时间以及黄土含水率变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评价黄土地基的风致疲劳动力稳定性以及风致灾变的演化与安全防御等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致疲劳 黄土地基 动力损伤 动力稳定性 风致灾变
下载PDF
施肥深度对生土地玉米根系及根际土壤肥力垂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苏志峰 杨文平 +4 位作者 杜天庆 郝教敏 孙敏 高志强 杨珍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为探明施肥深度对生土地玉米(Zea mays L.)地上部生产力、根系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2年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法,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深度(0~20 cm、60~80 cm、100~120 cm、140~160 cm和180~200 cm)施用生物... 为探明施肥深度对生土地玉米(Zea mays L.)地上部生产力、根系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2年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法,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深度(0~20 cm、60~80 cm、100~120 cm、140~160 cm和180~200 cm)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玉米地上部生产力及根重、根际土壤酶活性、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200 cm土层范围内,随施肥深度的加深,玉米地上部生产力、总根重等指标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施肥深度在100~120 cm处的玉米总根重(52.3 g)及地上部生产力(361.0 g)最大。2)所有施肥深度的根重垂直分布均呈"T"型,以0~20 cm耕层根重最大,占总根重的50%左右,随根系下延,根重明显递减(P<0.05)。施肥深度100~120 cm可以获得最大总根重和0~40 cm耕层根重(27.19 g)。根系N、P和K养分积累适中,平均分别为6.60 g·kg^(-1)、2.38 g·kg^(-1)和8.16 g·kg^(-1)。3)施肥明显提高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施肥深度为60~80 cm,0~200 cm土层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较高,介于0.108~0.354 mg(NH3-N)·g^(-1)(soil)·24h~(^(-1));施肥深度为140~160 cm时,0~200 cm土层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和速效磷含量较高,分别为12.9~19.6 mg(glucose)·g^(-1)(soil)·24h^(-1)和4.31~6.02 mg·kg^(-1);施肥深度180~200 cm,0~200 cm土层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介于5.55~7.14 g·kg^(-1);施肥深度小于100 cm或大于120 cm,0~20 cm土层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较高,分别>0.497 mg(phenol)·g^(-1)(soil)·24h^(-1)和>25.4 mg·kg^(-1)。4)相关分析表明,在生土地上,不同施肥深度处理下,玉米根重、根系NPK营养、根际土壤酶活性及根际土壤NPK营养密切相关。5)根据FACTOR过程和CLUSTER聚类分析,优化得出改良黄土母质生土地玉米冠-根-土系统的适合施肥深度范围为60~160 cm。本研究结果为通过施肥加快生土熟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深度 生土地 玉米 地上部生产力 根系分布 根际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类型豆科植物对黄土母质生土的改土效果 被引量:14
8
作者 杜天庆 苗果园 +3 位作者 郝建平 杨锦忠 崔福柱 薛建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80,86,共6页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以不同类型豆科植物为生物材料,对生物改土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草木樨、苜蓿根际土壤容重在1.00~1.35g/cm3之间,是最适宜的土壤容重范围;黑豆、大豆对0.25~3mm之间团粒具有较强的作用;种植草木樨、苜...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以不同类型豆科植物为生物材料,对生物改土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草木樨、苜蓿根际土壤容重在1.00~1.35g/cm3之间,是最适宜的土壤容重范围;黑豆、大豆对0.25~3mm之间团粒具有较强的作用;种植草木樨、苜蓿、黑豆、大豆后,土壤>0.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均在90%以上。草木樨、苜蓿、黑豆和大豆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改良作用。②草木樨、苜蓿、小冠花在短时期内对土壤氮素具有较强的补给作用;豆科牧草在生土地上生长两季后,对土壤0-60cm土层氮素具有明显的表聚效应;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以小冠花最高;0-20cm土壤表层速效P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层次的;红三叶和小冠花土壤速效K含量高于草木樨和苜蓿的。种植红三叶和小冠花对土壤表层肥田效果比草木樨和苜蓿占优势。③一年生高产植物大豆随生长进程的前、中、后期土壤N素表现了高-低-高的积累-消耗-再积累的过程,土壤N素循环较大。研究为生物改土、有机沃土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黄土母质生土 土壤性状 生物改土
下载PDF
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对谷类作物生产力与根际土壤营养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珍平 白志明 +1 位作者 张翔宇 苗果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8-705,共8页
连续3年试验研究了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对谷类作物生产力与根际土壤营养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生产力增加,强大的根土系统又促进了微生物的繁衍、酶活性及土壤营养的提高。黄土母质生... 连续3年试验研究了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对谷类作物生产力与根际土壤营养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生产力增加,强大的根土系统又促进了微生物的繁衍、酶活性及土壤营养的提高。黄土母质生土的熟化利用过程需用地养地相结合,重视生物改土。本研究表明,高粱、玉米均可作为生土改良沃化的先锋作物,高粱根系强壮,入土深,生物量大;而玉米虽根重、最大根长、一级节根数低于高粱,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多,酶活性高。而黍子根系柔弱,根际土壤生物活性较低,与高粱、玉米相比,不宜作为生土改良的先锋谷类作物。黄土母质生土对外源的辅助能(当年施肥)反应十分敏感,施肥的增产效应与土壤培肥都十分显著。黄土母质生土熟化沃化过程既是一个生土培肥改良过程,也是一个物质能量(营养)投入转化过程,并经植物物质生产过程、土壤微生物分解矿化过程及土壤生物化学酶系统促进过程三者互动,共同构成根土苗微生物物质能量转化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母质生土 当年施肥 谷类作物 生产力 根际土壤营养 根际土壤微生物 根际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对混作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及土壤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珍平 郝教敏 苗果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3-227,257,共6页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对小麦与豆科牧草、十字花科油菜混作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土壤营养以及小麦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促进了混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繁衍、酶活性...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对小麦与豆科牧草、十字花科油菜混作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土壤营养以及小麦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促进了混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繁衍、酶活性及土壤营养的提高。4种混作处理研究还表明,豌/麦、苜/麦根际土壤综合效应最好,可作为生土改良沃化的先锋混播作物。黄土母质生土对外源的辅助能(当年施肥)反应十分敏感,施肥促进小麦根苗生长效应与土壤培肥效应十分显著。黄土母质生土熟化过程既是一个生土培肥改良过程,也是一个物质能量(营养)投入转化过程,并经作物的光合生产过程、土壤微生物分解矿化过程及土壤酶系统活化过程,共同构成根土苗微生物互动的生态系统。该研究为混作复合群体应用于黄土母质生土地的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母质生土 施肥 混作 根际 土壤微生物 土壤营养
下载PDF
黄土母质生土上4种豆科牧草根系生长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天庆 苗果园 +3 位作者 郝建平 杨锦忠 崔福柱 薛建福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2,共6页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栽培方法,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木樨(Melilotusofficinalis Desr.)、小冠花(Coronilla buxifolia Hance.)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4种豆科牧草根系生长规律的差异。结果表...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栽培方法,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木樨(Melilotusofficinalis Desr.)、小冠花(Coronilla buxifolia Hance.)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4种豆科牧草根系生长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豆科牧草根系各项指标的增长随生育期变化(时间构型)皆呈"S"型增长模型,可划分为缓增期、速增期和顶峰期,在一个生长季内,根系不存在衰老死亡生物量急剧减少的现象;4种豆科牧草根系垂直分布存在很大差异,根系生物量空间呈"T"型分布,其垂直递减率符合指数递减方程Y=A.e-bx;4种豆科牧草根冠生长模式分属于4类:根苗增长同步型(小冠花)、苗强持久增长型(草木樨)、根强持久增长型(苜蓿)和苗弱根弱增长型(红三叶草),豆科牧草根系峰值常出现在生育后期晚于冠层。本研究结果对建立黄土母质生土上牧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以及促进根苗系统的协调生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母质生土 豆科牧草 根系生物量 根系分布 根冠生长模式
下载PDF
当年施肥对生土地棉花地上部生产力及根干物质质量垂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志峰 杨文平 +4 位作者 杨珍平 杜天庆 郝教敏 孙敏 高志强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5-444,共10页
为探求生土地当年最佳施肥方式,快速提高棉花地上部生产力并改良根干物质质量垂直分布,试验连续2年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法,研究不同肥料(N,P,NPK,有机肥,不施肥对照(CK))、不同施肥深度(0~20 cm,40~60 cm,80~100... 为探求生土地当年最佳施肥方式,快速提高棉花地上部生产力并改良根干物质质量垂直分布,试验连续2年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法,研究不同肥料(N,P,NPK,有机肥,不施肥对照(CK))、不同施肥深度(0~20 cm,40~60 cm,80~100 cm土层)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茎叶干物质质量、棉铃干物质质量及根干物质质量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中,以有机肥深施40~60 cm处理的茎叶和棉铃的干物质质量最大,其次为NPK肥深施40~60 cm处理,二者差异显著(P〈0.05);以含P肥深施40~60 cm处理的根干物质质量较大,且40 cm以下根层的分布比例较大;所有处理均以0~20 cm层的根分布比例最大,约占0~100 cm总根干物质质量的40%~80%。总的来看,当年生土地棉花冠 ̄根系统的最佳肥料运筹是有机肥深施40~6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生土 棉花 生产力 根干物质质量垂直分布
下载PDF
混作在黄土母质生土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珍平 郝教敏 苗果园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8-392,共5页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小麦与3种豆科牧草及油菜混作对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及土壤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母质生土混作较单作可显著促进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繁衍、酶活性及土壤营养的提高,且在混作根土系统中,三大微...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小麦与3种豆科牧草及油菜混作对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及土壤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母质生土混作较单作可显著促进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繁衍、酶活性及土壤营养的提高,且在混作根土系统中,三大微生物种群数量、多种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N、P、有机质营养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4种混作处理以豌/麦根际土壤综合效应较好,可作为生土改良的首选混播作物.结果还显示,在小麦生长期内,混作根际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及根际土壤营养均随生育进程呈前低—中高—后低的抛物线变化.研究为混作复合群体应用于黄土母质生土地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作 黄土母质生土 土壤改良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土壤营养
原文传递
高层建筑下饱和黄土地基的固结变形特性
14
作者 孙跃 刘祖典 《陕西机械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172-180,192,共9页
文中对高层建筑下饱和黄土地基进行了弹塑性固结变形有限元分析,并与实测资料作了对比分析。最后对高层建筑下饱和黄土地基设计中若干问题作了一定的探讨,可供设计与施工参考.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黄土地基 弹塑性变形
下载PDF
PHC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及沉桩工艺研究
15
作者 田效军 安春秀 +1 位作者 周毅 黄达余 《电力勘测设计》 2018年第A02期5-8,共4页
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是威胁建构筑物安全的重要隐患,需完全或部分消除。采用PHC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层,一方面可消除湿陷性影响,另一方面可满足建构筑物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同时由于其单桩承载力较高、经济性好、施工不受季节影响且质量... 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是威胁建构筑物安全的重要隐患,需完全或部分消除。采用PHC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层,一方面可消除湿陷性影响,另一方面可满足建构筑物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同时由于其单桩承载力较高、经济性好、施工不受季节影响且质量稳定等优点,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PHC桩贯入黄土过程中,会产生较明显的挤土效应,易造成沉桩困难、沉桩效率低等问题,有必要对沉桩工艺开展进一步研究。本文以某1000 kV特高压变电站为例,针对沉桩困难的问题,采用预先引孔、优化桩尖等工艺,大幅提高了沉桩效率,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PHC桩 挤土效应 沉桩效率 预先引孔
下载PDF
素填土桩挤密地基设计及其检测分析
16
作者 马良荣 张刚 +1 位作者 郑璐石 孔亮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07年第2期133-136,140,共5页
针对素填土挤密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根据宁夏南部地区田老庄变电所110 kV建设工程地基处理的基本情况,详细阐述了素填土挤密桩的设计方法、加固机理、检测过程等.通过对地基处理前后的分析作出的相关参数对比图... 针对素填土挤密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根据宁夏南部地区田老庄变电所110 kV建设工程地基处理的基本情况,详细阐述了素填土挤密桩的设计方法、加固机理、检测过程等.通过对地基处理前后的分析作出的相关参数对比图把地基处理的效果直观地显示出来.从理论上推导以适当的桩径、桩间距和天然孔隙比来预测地基处理效果的公式,结合图表及推导分析指出了工程实际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从而对其机理及结果形成完整的认识,有望能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填土挤密桩 湿陷性黄土地基 承载力 沉降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