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周远强
吴宏
朱才辉
李宁
-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8,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8456
51678484)
+1 种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15JM5175)
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科研计划资助项目(16JS073)
-
文摘
以吕梁机场黄土高填方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重塑黄土单轴固结蠕变试验获得变形时效参数。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填方的工后沉降敏感性问题。量化分析了填方体因素:填土高度、填土速率、填料压实度、含水率,原地基因素:强夯法的强夯深度、碎石桩法的桩长、桩间距、桩径等因素对高填方工后沉降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上述因素的工后沉降敏感度系数。结果表明: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随填土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增长;随填土速率、含水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加;随填料压实度、强夯深度、桩径、桩长的增加呈线性衰减;随桩间距的增大呈对数增长。其中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对填料压实度最为敏感。
-
关键词
黄土高填方
有限元
工后沉降
敏感度系数
-
Keywords
loess high fill embankment
finite element method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
分类号
TV732.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地下水位抬升对黄土高填方地基增湿影响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朱才辉
彭森
刘争宏
张继文
-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陕西省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70,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79110)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SF2-02,2022SF-197)
+1 种基金
陕西省公益性地质专项(202109,20180303)
陕西省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性课题(2022KT-01)。
-
文摘
为了给黄土高填方地基施工及防排水设计提供科学参考,以某黄土高填方地基工程为例,基于填方地基内部水分场的实测资料,探讨了填方地基中含水率上升的原因,进一步采用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状态下非饱和Q3黄土在增湿条件下的土水特征曲线、渗透性及强度软化函数,并最终将其引入到非饱和渗流及增湿变形分析中,量化分析了地下水位抬升对高填方地基的水分场和增湿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高填方地基施工完成后,地基平均含水率相比初始状态约有2%~4%的增量,局部含水率的增幅可高达20%,高填方地基的含水率有上升趋势,其产生的原因与大面积高填方堆载、基岩裂隙水迁移及压实黄土的非饱和渗流特性有关;2)非饱和压实Q3黄土在增湿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强度软化特性、随着压实度和固结压力的增大,土水特征曲线坡度越缓,压实黄土的渗透系数与干密度呈幂函数关系,原状黄土的渗透系数与干密度呈线性递减关系;3)非饱和黄土地基受地下水抬升作用后,水位线以上约31.0 m土体受到增湿影响,水位线以上约10.0 m土体受增湿最为强烈,高填方地基增湿沉降与地下水位抬升高度呈线性增长关系,地下水位从3.0 m抬升至30.0 m期间,高填方地基增湿压缩比从0.14%增加至1.61%。通过文中研究,以期为高填方地基顶部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黄土高填方
地下水位抬升
增湿变形
含水率
渗流特性
-
Keywords
loess high-fill embankment
groundwater uplift
wetting deformation
water content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TU444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灰土挤密对黄土高填方路基加固效果分析
- 3
-
-
作者
王富华
-
机构
铁四院(湖北)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
出处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1期272-274,共3页
-
文摘
为了寻求因过大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黄土高填方路基开裂问题的处治方法,主要分析了灰土挤密桩对黄土高填方路基的加固效果,对提高路基设计与施工中的承载力有借鉴意义。
-
关键词
黄土高填方路基
灰土挤密桩
加固效果
-
Keywords
loess high-fill embankment, lime-soil compaction pile, reinforcement effect
-
分类号
U416.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