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悖论与制度性重构 被引量:15
1
作者 魏治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7,共6页
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的政治经济体,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设计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以及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当下中央与地方关系表现出普遍性的多重悖论或困境,严重困扰着国家目标的顺利达成。以强化中央权威为首要前提,以地方自... 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的政治经济体,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设计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以及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当下中央与地方关系表现出普遍性的多重悖论或困境,严重困扰着国家目标的顺利达成。以强化中央权威为首要前提,以地方自治为根基,以规范化的事权与财权划分及其均衡制约为主要内容,这种制度性重构乃是建设健康稳定的央地关系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关系 悖论 困境 制度创新 地方自治 和谐关系
下载PDF
基于人才支援的乡村振兴战略——日本的经验与借鉴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云刚 陈林 宋弘扬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102,共9页
基于人才支援的乡村振兴是日本各地近年来十分关注的新型乡村再生战略。本文首先梳理了日本导入乡村支援员和乡村振兴支援队等人才支援政策的背景、内容、主要成果及实施评价。其次从乡村振兴的本质、人才回流支援、乡村组织模式等视角... 基于人才支援的乡村振兴是日本各地近年来十分关注的新型乡村再生战略。本文首先梳理了日本导入乡村支援员和乡村振兴支援队等人才支援政策的背景、内容、主要成果及实施评价。其次从乡村振兴的本质、人才回流支援、乡村组织模式等视角探讨该策略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借鉴意义。日本基于人才支援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城乡交流不断深化,以及面向乡村的财政补助政策重点转移到“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推动了人由城市向乡村回流并在乡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乡村的活化和振兴,形成了促进乡村就业与人才回流的良性循环。虽然日本与我国存在一定社会差异,基于人才支援的乡村振兴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在促进人才回流、乡村治理以及城乡共生关系的形成上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支援 回归田园 乡村自组织模式 日本
原文传递
同姓联宗与地方自治——清末民国时期江西地方精英的文化策略 被引量:12
3
作者 饶伟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9-145,共7页
明清以来普遍出现的同姓联宗是中国历史上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明清科举时代到清末民国地方自治时代,由地方精英推动和主持的同姓联宗活动经历了时代性的演变与发展,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这一变化与清末民国时期的政治变迁具有密切关... 明清以来普遍出现的同姓联宗是中国历史上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明清科举时代到清末民国地方自治时代,由地方精英推动和主持的同姓联宗活动经历了时代性的演变与发展,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这一变化与清末民国时期的政治变迁具有密切关系。清末民初以来,伴随着科举制度时代的结束和地方自治运动的兴起,活跃于地方政治舞台上的新式地方精英,在积极参与地方政治权力角逐和派系斗争的同时,广泛推动同姓宗族的联合,结成政治联盟和扩大社会基础,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地影响地方政治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同姓联宗作为地方精英操弄地方政治的一种策略和手段,显示出政治化的发展趋势和历史内涵,而地方政治的近代化进程也因深受同姓联宗这一传统社会组织关系的影响而更趋复杂、曲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时期 同姓联宗 地方自治
原文传递
南京政府推行“地方自治”的动因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国青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33-135,共3页
深入探讨了南京政府推行"地方自治"的动因。指出南京政府热衷于推行"地方自治"的动因主要有三:直接动因附会孙中山的建国理论;历史原因迎合清末以来的"地方自治"潮流;深层原因推行"地方自治"... 深入探讨了南京政府推行"地方自治"的动因。指出南京政府热衷于推行"地方自治"的动因主要有三:直接动因附会孙中山的建国理论;历史原因迎合清末以来的"地方自治"潮流;深层原因推行"地方自治"适应了南京政府对基层社会加强控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政府 地方自治 训政
下载PDF
“局”与晚清的近代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冯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53,共5页
“局”为应对19世纪中叶以来的新兴政务而设,因此从局的发展和变迁,可以看出晚清近代化的步伐。局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局的初步兴起。为了应付1853-1874年间的王朝叛乱,筹款和军需之局在战事中大量兴办。第二阶段为民政... “局”为应对19世纪中叶以来的新兴政务而设,因此从局的发展和变迁,可以看出晚清近代化的步伐。局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局的初步兴起。为了应付1853-1874年间的王朝叛乱,筹款和军需之局在战事中大量兴办。第二阶段为民政事务的局大量兴起。战后,为了恢复地方秩序,局由战事转为民事,其维护了地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上海、汉口等初兴城市的地方自治。第三阶段,局成为国家官僚体系的组成部分。戊戌维新后,局在兴办农工商事务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清末新政改革,正式以局为国家官制改革的核心。局的兴办模式也随着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军幕制度到委绅设局,再到科层管理,局的成熟终于成为现代文官制度确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自治 军幕制度 科层制
下载PDF
地方自治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嬗变——从政治意义上的自治到法律意义上的自治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建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0-118,共9页
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特定的地方自治观,它构成了近代中国地方自治观念及其嬗变的前见和基础,在西方地方自治学说传入中国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占居主导地位的地方自治观。西方自治学说的影响不在于全然颠覆中国传统自治观的政治内容,而... 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特定的地方自治观,它构成了近代中国地方自治观念及其嬗变的前见和基础,在西方地方自治学说传入中国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占居主导地位的地方自治观。西方自治学说的影响不在于全然颠覆中国传统自治观的政治内容,而是赋予它地方自治团体的法律上的人格化形式。因此,地方自治西方移植说只有针对法律意义上的团体自治才能成立。我国的自治学说直到民国中后期才完成从政治意义到法律意义的转变,并相应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法学学说形式。地方自治团体的概念是近代中国地方自治学说嬗变的最大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自治 政治意义上的自治 法律意义上的自治 地方自治团体 近代中国
下载PDF
论英国地方自治的演进、影响与宪政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白贵一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国家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的有机体。地方自治是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力量和组织,是地方性的人民共同活动,是寓政治、经济与一体的一种成熟的人民生活形式,是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范畴。英国的地... 国家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的有机体。地方自治是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力量和组织,是地方性的人民共同活动,是寓政治、经济与一体的一种成熟的人民生活形式,是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范畴。英国的地方自治制度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基础和国家政治制度的范式。英国的地方自治精神和模式深深地影响了欧美国家,并成为欧美和东方国家如日本仿效的、基本的地方政治制度。它更是一种最古老、最坚固、最持久的民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社会 地方自治 宪政
下载PDF
清末民初县级财政的出现与公款公产的转变——以江苏省宝山县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吴滔 钟祥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21,共12页
清末民初,江苏省宝山县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征收方式、支出方向,负责的部门以及与上级财政系统的关系,既延续了晚清时期的传统,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预备立宪阶段,中央政府虽然明文规定了中央财政与省府州县城镇乡地方财政的关系,但在省... 清末民初,江苏省宝山县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征收方式、支出方向,负责的部门以及与上级财政系统的关系,既延续了晚清时期的传统,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预备立宪阶段,中央政府虽然明文规定了中央财政与省府州县城镇乡地方财政的关系,但在省与州县、县与乡镇这些更细的层次的划分却是混淆不清。在推行自治清理收支的过程中,很多原属地方士绅自我管理的产业被纳入地方财政系统中,从而引发了很多纠纷,部分旧事业的功能和公用被取消或抑制,部分则继续发挥其原有的功能。在以上转变和博弈过程中,地方公营事业和财政系统都相应得以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财政 地方自治 公款公产
下载PDF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的地方自治改革
9
作者 孙福隆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77-180,共4页
19世纪下半期,随着农奴制的废除及俄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府面临诸多社会改革,比如,地方自治、司法、教育、军事、外交、教会管理等。其中地方自治改革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地方自治改革有助于缓解因农奴制废除而带来的贵族阶级及农... 19世纪下半期,随着农奴制的废除及俄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府面临诸多社会改革,比如,地方自治、司法、教育、军事、外交、教会管理等。其中地方自治改革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地方自治改革有助于缓解因农奴制废除而带来的贵族阶级及农民阶级对沙皇政府的不满情绪,又可以帮助沙皇政府应对新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管理压力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奴制 地方自治 亚历山大二世 改革
下载PDF
张謇法律思想及其实践
10
作者 孔令利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基于文献研究,提出张謇法律思想及其实践源自其人生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当时社会现实影响。张謇法律思想及实践主要涉及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地方自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对中国近代法律思想体系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其重视国富民强... 基于文献研究,提出张謇法律思想及其实践源自其人生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当时社会现实影响。张謇法律思想及实践主要涉及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地方自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对中国近代法律思想体系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其重视国富民强、以民为本、公平正义及稳定有序的理念,可为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法律思想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地方自治 经济法律
下载PDF
晚清江苏民变中的反地方自治现象探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47,共5页
晚清江苏地方自治的推行在当时堪称典型。但由于统治者对自治本意的歪曲及对官办模式的偏重;由于严重的财政危机,国地税改革的功利性与不断加重的捐税;由于下层群众被排除在文化资源拥有者之外,民智民力水平的低下;由于官府与新、旧士... 晚清江苏地方自治的推行在当时堪称典型。但由于统治者对自治本意的歪曲及对官办模式的偏重;由于严重的财政危机,国地税改革的功利性与不断加重的捐税;由于下层群众被排除在文化资源拥有者之外,民智民力水平的低下;由于官府与新、旧士绅对基层政治资源的争夺;加之统治者处理民变措施的失误,地方自治陷于困厄并引发江苏省反自治民变。其突出表现为抗捐抗税、反对户口调查、捣毁学校与自治公所等。反地方自治民变表现的社会动员的缺乏、国家—社会关系失序的教训十分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地方自治 江苏 民变
下载PDF
中共关于地方自治的理论与实践述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国忠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114,共4页
中共从诞生开始就与地方自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共始终坚持其民主本质,成立初期,在批评联省自治的同时它并不反对真正民主的地方自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明确支持地方自治。抗战时期它把地方自治纳入到施政纲领之中,领导各根据地实... 中共从诞生开始就与地方自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共始终坚持其民主本质,成立初期,在批评联省自治的同时它并不反对真正民主的地方自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明确支持地方自治。抗战时期它把地方自治纳入到施政纲领之中,领导各根据地实现了地方自治,并以其为动力推进全国政治民主化。抗战胜利后还把地方自治作为确保中共解放区、夺取东北的有力武器。建国后,地方自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中共的地方自治思想和实践对于促进国家政治民主、解决民族问题和国家统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自治 中国共产党 政治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
下载PDF
汉口里分建筑成因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刚 《华中建筑》 2012年第12期142-147,共6页
国内对于汉口里分建筑的研究可谓卷帙浩繁,但是对于里分何以在汉口落地生根并迅速普及,大都语焉不详,该文力图从历史的角度揭示里分建筑未普及之前的汉口的建筑型制,并在开埠之后(1861年)如何向里分建筑转化的历史过程。说明开埠之前汉... 国内对于汉口里分建筑的研究可谓卷帙浩繁,但是对于里分何以在汉口落地生根并迅速普及,大都语焉不详,该文力图从历史的角度揭示里分建筑未普及之前的汉口的建筑型制,并在开埠之后(1861年)如何向里分建筑转化的历史过程。说明开埠之前汉口的狭长式进式合院和沿街商铺式的建筑型制,加上严格的产权制度构成了汉口里分形成的先天条件。开埠之后,随着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发生转换,里分建筑以增量规划建设和内涵式改造两种模式迅速普及,经历辛亥革命的炮火之后基本完成了整个汉口里分建筑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 里分 街道形态 地方自治
下载PDF
民国初期山西“村政”改革与山西乡村教育关系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念文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2,共3页
民国初期,山西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各种社会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全国领先,原因在于山西实行“乡村自治”为宗旨的乡村行政建设时,将义务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村政建设紧密结合,农村基层政治的相对自主保证了基层义务教育的经费、人员和管... 民国初期,山西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各种社会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全国领先,原因在于山西实行“乡村自治”为宗旨的乡村行政建设时,将义务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村政建设紧密结合,农村基层政治的相对自主保证了基层义务教育的经费、人员和管理,使以乡村为基本单位的各种教育得以推广,并在一整套改良山西乡村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的政策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政 义务教育 社会教育
下载PDF
天下为“公”:民国时期县级公产管理制度与产权变迁
15
作者 陈月圆 龙登高 《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22,共27页
近代公产转型与基层公共事业、国家治理机制的演变紧密关联,并承载了“公”观念的变迁。本文从产权视角出发,以民国时期浙江县级公产管理制度为基础,考察公产转型的历史进程。民国成立后,县级公产被纳入地方自治机构统一管理,其有别于... 近代公产转型与基层公共事业、国家治理机制的演变紧密关联,并承载了“公”观念的变迁。本文从产权视角出发,以民国时期浙江县级公产管理制度为基础,考察公产转型的历史进程。民国成立后,县级公产被纳入地方自治机构统一管理,其有别于“官产”“私产”的产权性质得到法律的确认与规范。在国家政策变动与治理事务扩张的背景下,自治机构对公产的管理引发诸多问题。20世纪30年代中期,南京国民政府推动县级行政制度改革,逐步将公产纳入政府管理,“公产”的概念也随之扩展,并逐渐向政府财产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产 地方自治 基层公共事业 近代国家转型
下载PDF
国民政府县财政政策演变述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红群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65-171,共7页
国民政府县财政政策主要着眼于政治发展,以国家财政系统变迁为线索,以筹划税收配合县政、推动自治事业为政策目标。国民政府通过县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逐渐打开了县政黑幕,将其权力触角下沉到基层社会。不过,国民政府县财政政策的演... 国民政府县财政政策主要着眼于政治发展,以国家财政系统变迁为线索,以筹划税收配合县政、推动自治事业为政策目标。国民政府通过县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逐渐打开了县政黑幕,将其权力触角下沉到基层社会。不过,国民政府县财政政策的演变仍然是以国家政治为归依,而非地方自治理念。政策绩效受货币政策影响甚大,自抗战后期县财政政策逐渐走入死胡同,陷入恶性通货膨胀的泥潭,所谓自治财政政策最终变质为摊派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县财政政策 地方自治
下载PDF
清代封建论的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勤耘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1-66,共6页
清代封建论早已摆脱了先前单纯体制之争的窠臼,成为论者借以表达其政治抱负与理想的凭借。清初封建论主要从郡县制的本质及其具体制度设计层面反思和检讨了明亡清兴;清中叶封建论则以较隐晦的方式表达了对于当下君主专制的批判;而晚清... 清代封建论早已摆脱了先前单纯体制之争的窠臼,成为论者借以表达其政治抱负与理想的凭借。清初封建论主要从郡县制的本质及其具体制度设计层面反思和检讨了明亡清兴;清中叶封建论则以较隐晦的方式表达了对于当下君主专制的批判;而晚清封建论则受传统封建论以及西方宪政思想的双重影响,主旨多维。清代封建论的顽强表达及其阶段性特征突显了儒家文化与君主专制之间的尖锐对立以及儒家思想强烈的现实关怀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封建论 地方自治
原文传递
孙中山与联省自治运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绪忠 《贵州文史丛刊》 2006年第3期58-60,共3页
联省自治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改良主义思潮的一次重要尝试,是国家政体由君主制走向共和制的变革中地方政制相应变革的补充。孙中山反对联省自治,他认为联省自治势必会阻碍国家的统一;而极力主张地方自治,但强调地方自治不等于忽视中... 联省自治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改良主义思潮的一次重要尝试,是国家政体由君主制走向共和制的变革中地方政制相应变革的补充。孙中山反对联省自治,他认为联省自治势必会阻碍国家的统一;而极力主张地方自治,但强调地方自治不等于忽视中央政府的领导与国家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联省自治 地方自治
下载PDF
战后上海的保甲制度及其选举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圣莉 邓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8-104,共7页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以地方自治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保甲长选举。就上海来说,战后保甲制度及其选举既有与全国一致的地方,又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一方面,战后保甲制度的基本架构在各城市间大体相类,既标明保甲是地方自治的基础,制定...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以地方自治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保甲长选举。就上海来说,战后保甲制度及其选举既有与全国一致的地方,又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一方面,战后保甲制度的基本架构在各城市间大体相类,既标明保甲是地方自治的基础,制定相应的保甲长民选制度,规定保民大会,授予相应的权力,又对其权力与职能范围加以限制;另一方面,由于上海独特的历史及地域特征,它又表现出两极分化的地域特征,这一特点是国家政权在基层建构中的一般逻辑及上海地域差异性中的利益原则在上海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战后 保甲 地方自治 国家政权建设
下载PDF
传统乡约的现代性转换:杨开道的乡约—自治思想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狄金华 侯冬意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4-242,共29页
民国年间中国部分社会学家所经历的“内在转向”使得当代社会学者在重新解读他们的研究文本时需要将学术史同其所处的社会史结合起来分析。本文即以杨开道的乡约研究为切入点,将乡约之“乡”和“约”拆分为“治理单位”与“治理规则”... 民国年间中国部分社会学家所经历的“内在转向”使得当代社会学者在重新解读他们的研究文本时需要将学术史同其所处的社会史结合起来分析。本文即以杨开道的乡约研究为切入点,将乡约之“乡”和“约”拆分为“治理单位”与“治理规则”两个维度,一方面解析作为“治理单位”的“乡”与“治理规则”的“约”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变,另一方面则探求杨开道对历史脉络中的乡约展开研究所指向的民国地方自治实践,分析杨开道对地方自治基本单位和自治规范的思考以及这些思考背后的思想基础与社会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将学术史的阐释与社会史的解析进行融通,探索一种理解学术观念生成过程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约 地方自治 杨开道 德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