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田制:中国古代办学经费的恒定渠道 被引量:17
1
作者 喻本伐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53,共4页
学田制是中国古代为学校教育提供办学经费的一种特殊方式,与其他教育经费的划拨和筹措存在着明显殊异。它在各种性质及类别的学校办理中,均发挥过或大或小的影响,尤其对于地方官学和书院的恒定办理,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它只... 学田制是中国古代为学校教育提供办学经费的一种特殊方式,与其他教育经费的划拨和筹措存在着明显殊异。它在各种性质及类别的学校办理中,均发挥过或大或小的影响,尤其对于地方官学和书院的恒定办理,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它只适用于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但它的历史价值却不应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经费 学田制 地方官学 书院
下载PDF
从“学官不下州”到“县学设教谕”:元初地方学官体系的再造
2
作者 孙旭枫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8,187,共12页
忽必烈混一南北之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的县级官学推广设立“教谕”一职,主管一县学事(偶亦兼摄政事),改变了唐宋以来“学官不下州”的地方官学治理格局。元朝以此为基础,重新为士人阶层设计了一套以教谕、学录等低级学官为仕途起点的官... 忽必烈混一南北之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的县级官学推广设立“教谕”一职,主管一县学事(偶亦兼摄政事),改变了唐宋以来“学官不下州”的地方官学治理格局。元朝以此为基础,重新为士人阶层设计了一套以教谕、学录等低级学官为仕途起点的官僚迁转系统。随着科举的复行以及元末政局混乱,其变革的尝试虽然最终归于失败。然而,在元代特殊的文治政策影响下,元代地方学官不同于前代同侪,成为倾向大一统政治权威的新型地方精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官学 学官体系 县学教谕 科举制度 大一统
原文传递
宋代两湖兴学力量与地方官学的兴衰 被引量:1
3
作者 邢益明 赵龙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03-109,共7页
北宋建立后,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兴学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地方官学的发展。南宋初,由于战乱,地方官学遭到严重损毁,后又陆续恢复重建。两宋时期,两湖地方官学也经历了从草创到兴盛的发展过程。两湖地方官学的发展离不开兴学力量的积... 北宋建立后,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兴学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地方官学的发展。南宋初,由于战乱,地方官学遭到严重损毁,后又陆续恢复重建。两宋时期,两湖地方官学也经历了从草创到兴盛的发展过程。两湖地方官学的发展离不开兴学力量的积极参与。这股兴学力量主要包括州县主官、教职人员、地方士绅等,他们秉持"教学为先"的理念,尽职尽责,主动兴学,推动了州县学的发展。但是也存在忽视州县学发展的情况,其表现较为多元,最主要的就是对地方官学的轻视与执行上的懈怠。此外还有诸如因政务繁忙无暇兼顾地方官学、经费不足只能听之任之等客观原因,对地方官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两湖地区 地方官学 兴学力量
下载PDF
清代前期重庆官学述评
4
作者 吴洪成 蔡晓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12,共12页
官学的发展与逐步完善是清代前期重庆教育历史的突出标志。清代前期重庆官学数量急剧增加,地理布局不断扩大,教育对社会影响力提高。从教育目的、办学经费、学生管理、办学环境诸方面分析清代前期重庆官学教育的办学状况,考察其内容特点... 官学的发展与逐步完善是清代前期重庆教育历史的突出标志。清代前期重庆官学数量急剧增加,地理布局不断扩大,教育对社会影响力提高。从教育目的、办学经费、学生管理、办学环境诸方面分析清代前期重庆官学教育的办学状况,考察其内容特点,有裨于丰富清代地方教育史的研究以及对重庆古代教育文化的认识,并可为当前重庆教育发展提供历史资源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期 重庆 地方官学 科举教育
下载PDF
论明代地方府学教师的选用、待遇和业绩考核
5
作者 宋荣凯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第2期31-35,40,共6页
学校教育成效的好坏,其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育人作用不可低估。在明代,府学是地方儒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选用、待遇和业绩考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对明代地方府学教师的选用、待遇和业绩考核进行探讨,借... 学校教育成效的好坏,其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育人作用不可低估。在明代,府学是地方儒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选用、待遇和业绩考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对明代地方府学教师的选用、待遇和业绩考核进行探讨,借以说明高素质的教师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地方府学 教师 选用
下载PDF
潮籍名臣郑大进对乾隆时期文化教育发展的贡献
6
作者 江涛 李静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1-47,共7页
清代乾隆时期潮籍名臣郑大进在地方文化教育发展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推进以文安邦的国策,积极纂修地方县志和府志,创新编写体例,文质并重;为保护文化,在审理文字狱案中,尽量避免滥杀无辜,保护书籍;身体力行儒家诗教传统,题刻泰山红... 清代乾隆时期潮籍名臣郑大进在地方文化教育发展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推进以文安邦的国策,积极纂修地方县志和府志,创新编写体例,文质并重;为保护文化,在审理文字狱案中,尽量避免滥杀无辜,保护书籍;身体力行儒家诗教传统,题刻泰山红门宫石牌坊;倡导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践行敦伦务本的办学理念;重视乡党之学,推进地方官学和书院的制度化建设,发展地方文化教育,在家乡揭阳筹办梅冈书院,题写《梅冈书院记》;重视地方官学的督导和管理,严肃科举考风,正源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大进 地方官学 梅冈书院 科举
下载PDF
元代安徽地区的官学教育
7
作者 陈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7,221,共6页
元代在教育政策方面所作的调整,地方官、文人儒士等各阶层人士的主持和参与,都促进了安徽地区官学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官学的校舍、图书资料等设施和硬件建设得到改善;学田得到收复或增置,办学经费筹措顺利,学校运转正常;地方官学教育体... 元代在教育政策方面所作的调整,地方官、文人儒士等各阶层人士的主持和参与,都促进了安徽地区官学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官学的校舍、图书资料等设施和硬件建设得到改善;学田得到收复或增置,办学经费筹措顺利,学校运转正常;地方官学教育体系日渐完善。官学教育的恢复和发展,促使境内一些地区科举和文风的兴盛以及城乡社会风气的淳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安徽 官学 教育
下载PDF
宋代重建越州学宫始末考
8
作者 许珊珊 屠剑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8-43,共6页
绍兴自唐代始设立官学,至五代废,仅有司庙祭先圣而已。北宋初期,采取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主要是重视科举而非教育,地方官学仍未受到真正重视,越州官学也是名存实亡。后虽在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修复越州官学,但学宫狭小且处于喧闹之地,严... 绍兴自唐代始设立官学,至五代废,仅有司庙祭先圣而已。北宋初期,采取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主要是重视科举而非教育,地方官学仍未受到真正重视,越州官学也是名存实亡。后虽在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修复越州官学,但学宫狭小且处于喧闹之地,严重影响教学和人才的培养。北宋中期,师从胡瑗的越州监簿吴孜毅然捐献自己的宅第作为越州学宫,这在当时释、道兴盛,而地方官学尚未真正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确实可称为惊世骇俗之举。吴孜的远见卓识和崇高品德不仅深受人们赞赏,且对引领社会风气,提倡重教尚学带来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地方官学 越州学宫 吴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