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湖北郧西县余琼芳案探析
1
作者 周亚慧 《兰台世界》 2023年第10期138-143,共6页
光绪八年(1882)十一月,湖北郧阳府郧西县发生的余琼芳身死一案是当时在全国有着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该案的审理先后经县、府、省,再到刑部直接参与审理,前后历经三年,引起了清朝政府的高度关注,最终导致总督、巡抚、知府及几个知县获... 光绪八年(1882)十一月,湖北郧阳府郧西县发生的余琼芳身死一案是当时在全国有着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该案的审理先后经县、府、省,再到刑部直接参与审理,前后历经三年,引起了清朝政府的高度关注,最终导致总督、巡抚、知府及几个知县获罪。此案的审理过程生动反映了清朝涉事官员和书吏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地方官员们处事的态度和其背后的权力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琼芳案 地方吏役 地方官员 权力斗争
原文传递
韦骧与滁州 被引量:1
2
作者 陶会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1-33,共3页
韦骧在滁州担任通判三年,滁州秀美的山水和勤劳淳朴的民风,孕育了其诗歌,形成诗歌的自然之趣和纪实风格。研究韦骧及其诗歌,不仅为宋诗整体风貌的呈现提供一定的史学价值,而且对当下开发文化滁州也极富时代意义。
关键词 韦骧 滁州 通判 诗歌 价值
下载PDF
内乡县衙建置沿革与现存遗迹考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志荣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7,共11页
内乡县衙所存遗迹是清末章炳焘时代留下的。清末县衙的东西两路与明代及清光绪重建前大不相同。今天按照明清两代地方志复原的建筑群,不仅与章炳焘所留的清末旧衙署基本没有什么关系,与历史记载中的明内乡县衙也相去甚远。鉴于该衙正成... 内乡县衙所存遗迹是清末章炳焘时代留下的。清末县衙的东西两路与明代及清光绪重建前大不相同。今天按照明清两代地方志复原的建筑群,不仅与章炳焘所留的清末旧衙署基本没有什么关系,与历史记载中的明内乡县衙也相去甚远。鉴于该衙正成为史学界研究明清官僚政体的新史料,弄清楚它的沿革、遗迹和现状间的关系是必要的。中国衙署建筑所存遗迹极稀贵,如内乡县衙可反映行政制度变迁者更少,故应特别慎重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乡县衙 依制葺修 因袭改造 遗迹 现状
原文传递
胜国衣冠问“香严”:清初伪授川东兵备道高奣映新证
4
作者 朱和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86-103,共18页
在清初三藩叛乱期间,高奣映承袭的到底是"姚安府土知府"抑或"姚安府土同知"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咸同兵变以后,姚州地方文化精英(如甘雨、甘孟贤、由云龙等)为了重建遭受战争破坏的社会秩序,用"春秋笔法"... 在清初三藩叛乱期间,高奣映承袭的到底是"姚安府土知府"抑或"姚安府土同知"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咸同兵变以后,姚州地方文化精英(如甘雨、甘孟贤、由云龙等)为了重建遭受战争破坏的社会秩序,用"春秋笔法"强硬地将清初投降派代表高奣塑造成为一个符合儒家标准的理想人物,诸如"应召出任四川按察使""托疾挂冠"等都没有直接证据。毫无疑问,国内学术界过分强调了《高雪君先生家传》(晚清甘孟贤搜集间接证据撰写而成)的史料价值,这是对高奣话题的回避与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映 姚安府土知府 伪授川东兵备道 传世作品 历史记忆
下载PDF
明清时期社会变迁背景下滇西地方治理——以邓川州傣族阿氏土司为中心
5
作者 沈乾芳 冯灿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4-42,共9页
明清数百年间,滇西地区因国家制度和地方基层治理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位于洱海北部的邓川州极具代表性。明初,威远州傣族土酋阿氏因立功而授邓川土知府职,作为非本地人,阿氏首先通过扩大联姻网络,不仅得到故地土司的援助,还获得了周... 明清数百年间,滇西地区因国家制度和地方基层治理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位于洱海北部的邓川州极具代表性。明初,威远州傣族土酋阿氏因立功而授邓川土知府职,作为非本地人,阿氏首先通过扩大联姻网络,不仅得到故地土司的援助,还获得了周边各族土司和当地豪强的支持,稳固了在邓川的政治统治基础。此外,滇西地区开发较早,加之明朝大量汉族的进入,以儒学为基础塑造文化身份变得异常活跃,阿氏通过建构历史记忆,实现了文化身份的转变,加强了在当地的文化统治基础。邓川州境农业发达,又形成了以土司为总理,各阶层和各民族相互协作的高效运作体系,强化了土司在当地的经济核心地位。这种治理方式既有西南民族地区的共性,也形成了滇西地方治理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社会变迁 滇西 基层治理 邓川土知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