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载荷下装载井防护装置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成业 王万金 +1 位作者 罗文广 吴瑞 《机械与电子》 2016年第11期7-10,共4页
针对装载井防护装置轻量化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冲击载荷下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拓扑优化方法获取装置内部梁的最优布置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使用动荷系数放大静力,模拟冲击载荷对最优布置方案进行尺寸优化,获得梁截面详细尺... 针对装载井防护装置轻量化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冲击载荷下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拓扑优化方法获取装置内部梁的最优布置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使用动荷系数放大静力,模拟冲击载荷对最优布置方案进行尺寸优化,获得梁截面详细尺寸;最后,进行冲击载荷验证分析,验证尺寸优化结果是否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轻防护装置质量,且缩短了优化设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井 防护装置 拓扑优化 尺寸优化 跌落分析
下载PDF
川西定向气井压力预测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升 刘永辉 +4 位作者 章毅 赖希 李士国 罗程程 王武兵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60-63,共4页
川西定向气井测压呈典型的两段分布,下部压降梯度大的原因是受到液相滑脱损失和倾斜段的影响。针对垂直段和倾斜段分别统计评价工程常用的气液两相管流压降模型:垂直段产气量低于1×104m3/d时采用无滑脱模型,否则采用Hagedorn&B... 川西定向气井测压呈典型的两段分布,下部压降梯度大的原因是受到液相滑脱损失和倾斜段的影响。针对垂直段和倾斜段分别统计评价工程常用的气液两相管流压降模型:垂直段产气量低于1×104m3/d时采用无滑脱模型,否则采用Hagedorn&Brown模型;倾斜段采用DPI模型。组合建立适用于定向井的气液两相管流新模型。大牛地气田应用实践表明,新模型各项误差均小于5%,明显优于常规单一压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液井 压力预测 两相管流 模型对比
下载PDF
同步回转排水采气工艺的探索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曦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年第2期32-35,71,81,共6页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低压低产气井容易发生积液水淹,而采用常规泡排工艺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的难题,探索试验一种同步回转排采工艺对积液水淹井进行抽吸。将同步回转现场试验结合复产机理,分别针对积液井和水淹井建立不同工况条...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低压低产气井容易发生积液水淹,而采用常规泡排工艺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的难题,探索试验一种同步回转排采工艺对积液水淹井进行抽吸。将同步回转现场试验结合复产机理,分别针对积液井和水淹井建立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复产评价模型,明确了该工艺在积液水淹井的复产条件,即:①积液井的复产条件为抽吸流量大于气井全井段的最大临界携液流量;②水淹井的复产条件为抽吸举升压差大于水淹液柱压力。通过对6口积液水淹井现场验证分析得出:①同步回转工艺能解决积液井和部分水淹井的排液难题,可为致密气藏的排水采气开发提供的新的思路;②复产评价模型计算准确可靠,得出的3口积液井和1口水淹井复产成功,另外2口水淹井复产失败的结论与实际试验结果一致,评价准确率为100%,从机理上可指导同步回转排采工艺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积液井 水淹井 同步回转
下载PDF
气井连续携液机理 被引量:46
4
作者 王志彬 李颖川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1-686,共6页
平行气流中的液滴趋于椭球状,而低黏度液滴临界韦伯数Wecrit相差较大,在2.2~60变化,而已有的携液模型未综合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尺寸差异对气井临界携液气量的影响。根据液滴质点力平衡理论,笔者导出了气井临界携液气量预测新模型。新... 平行气流中的液滴趋于椭球状,而低黏度液滴临界韦伯数Wecrit相差较大,在2.2~60变化,而已有的携液模型未综合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尺寸差异对气井临界携液气量的影响。根据液滴质点力平衡理论,笔者导出了气井临界携液气量预测新模型。新模型引入的特征参数Ck,Wecrit综合考虑了液滴变形和最大液滴尺寸差异对携液气量的影响。根据一般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了液滴变形程度与临界韦伯数的函数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DDB模型预测结果一致,误差小于6%。新模型的关系式系数Ck,Wecrit在2.14~4.79变化,而根据文献数据和国内气田临界气流量反算的系数Ck,Wecrit在1.86~5.0变化。新模型从机理上解释了各气田临界携液气量相差较大和个别气田临界携液气量较低的原因,并以大牛地气田为例介绍了该模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携液 液滴变形 临界韦伯数 液滴模型 临界流量
下载PDF
产水气田排水采气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5
5
作者 曹光强 姜晓华 +3 位作者 李楠 贾敏 张义 王浩宇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4-623,共10页
随着气田开发时间的延长,产水气田的出水井数量迅速增加,导致产量大幅下降,给气田稳产和国家供气的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排水采气技术作为解决气井出水、保障气田稳产的主体技术,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现有排水采气技术现场不适应性... 随着气田开发时间的延长,产水气田的出水井数量迅速增加,导致产量大幅下降,给气田稳产和国家供气的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排水采气技术作为解决气井出水、保障气田稳产的主体技术,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现有排水采气技术现场不适应性问题逐渐突出。如果对排水采气技术面临的现状和技术瓶颈不清楚,会导致攻关方向不明确,严重制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中国已开发气田的系统分析出发,探讨了排水采气技术在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及地位,阐述了国内外排水采气近年的研究进展,并剖析了现场存在的问题,梳理出了中国排水采气当前阶段面临的三大挑战,并结合国内外排水采气技术的研究现状与面临的问题,为未来排水采气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六个攻关方向。研究结果对排水采气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气田 排水采气 气井积液 技术综述
下载PDF
低渗产水气藏携液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瑞立 周舰 +2 位作者 罗懿 李璇 刘玉祥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准确预测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对优化气井工作制度、排除井筒积液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液滴模型未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大小的影响,将临界韦伯数取为定值或认为临界携液气流量与临界韦伯数无关,导致模型的关系式系数为定值,存在一定理论不足... 准确预测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对优化气井工作制度、排除井筒积液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液滴模型未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大小的影响,将临界韦伯数取为定值或认为临界携液气流量与临界韦伯数无关,导致模型的关系式系数为定值,存在一定理论不足。综合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大小特征,由液滴质点力平衡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导出了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计算新模型。新模型的关系式系数随压力增大而变大,为1.92~5.30,弥补了现有液滴模型的关系式系数为定值的缺陷。现场应用表明:新模型预测大牛地气田气井积液状态与实际较吻合,可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携液 液滴变形 临界韦伯数 液滴模型 临界流量
下载PDF
预测水平井携液临界气流速的新模型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永辉 艾先婷 +2 位作者 罗程程 刘丰伟 吴朋勃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1-557,共7页
积液是气井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气井积液会严重影响生产.携液临界气流速是预测积液的关键参数.目前工程常用的临界携液模型大多基于垂直井筒中液滴受力分析推导所得,水平井则采用角度修正方式进行计算,未考虑液量及油管内径对... 积液是气井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气井积液会严重影响生产.携液临界气流速是预测积液的关键参数.目前工程常用的临界携液模型大多基于垂直井筒中液滴受力分析推导所得,水平井则采用角度修正方式进行计算,未考虑液量及油管内径对携液的影响.本研究研制一套水平井可视化模拟实验装置,利用高速摄像捕捉的液膜反转点作为积液起始,开展不同角度、油管内径和液体表观流速下的携液临界气流速敏感实验.基于实验所得数据,结合WALLIS液泛经验公式和角度修正关系,建立了一个便捷的携液临界气流速模型.利用已公开发表文献中积液井数据对模型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COLEMAN发表的44口垂直井,模型准确率为95. 45%,对VEEKEN发表的67口水平井,准确率达80. 59%,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预测精度,可为气井积液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气井积液 水平井 携液临界气流速 角度修正 油管内径
下载PDF
气井涡流携液机理和携液效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德春 姚亚 +3 位作者 韩昊 付刚 宋天骄 谢双喜 《石油机械》 2015年第9期91-94,共4页
针对目前气井涡流携液机理和效率认识不清,现场工程设计与分析主要依据经验,影响应用效果等问题,运用Auto CAD和Fluent流体模拟软件,建立了涡流工具气液两相流场模型,分析了气液混合物通过涡流工具前后的流动轨迹、流型变化特征和携液... 针对目前气井涡流携液机理和效率认识不清,现场工程设计与分析主要依据经验,影响应用效果等问题,运用Auto CAD和Fluent流体模拟软件,建立了涡流工具气液两相流场模型,分析了气液混合物通过涡流工具前后的流动轨迹、流型变化特征和携液效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涡流工具将气液两相雾流转换为螺旋环流,液体以液膜形式沿管壁螺旋向上流动,而气体在油管中心以更高的速度流动。这种流态能够降低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24.3%,提高流体速度13.5%,减小持液率3.3%,减弱气液两相之间的滑脱,提高气体携液能力。研究结果为涡流工具有效解决气井开采初期井底积液,提高地层能量利用率,以及延长气井自喷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 气井积液 携液机理 携液效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威远页岩气井低压低产期稳产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金武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7,共7页
威远页岩气井具有初期产量高、递减快的特征,根据生产特征可分为压后返排、快速递减、低压低产三个生产阶段,不同阶段生产特征差异明显。低压低产阶段,气井产量低、压力低、递减速度慢、生产周期长,产量贡献达60%,是稳产技术实施的主要... 威远页岩气井具有初期产量高、递减快的特征,根据生产特征可分为压后返排、快速递减、低压低产三个生产阶段,不同阶段生产特征差异明显。低压低产阶段,气井产量低、压力低、递减速度慢、生产周期长,产量贡献达60%,是稳产技术实施的主要阶段,但生产效果易受井筒积液、压裂窜层水淹、外输压力波动、井筒堵塞等因素影响。针对各种产量影响因素及不同类型问题井,形成了以增压、泡排、柱塞、气举、井筒清洗及其组合措施的老井稳产技术对策,以实现快速复产,例如轻微积液井优先开展增压并采取泡排措施,间歇积液井优先采取泡排或柱塞工艺,严重积液井优先采取反举或关井气举措施,井筒堵塞井采取井筒清洗或连油冲洗,压窜水淹井优先采取同步降压气举、连油气举及替喷等措施。通过页岩气井低压低产期稳产技术的实践,形成专项技术模板,有效治理气井各类生产难题,最大程度挖潜气井产能,提升老井持续稳产能力,实现页岩气区块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生产特征 积液井 压窜水淹井 井筒堵塞 排水采气 稳产技术
下载PDF
基于漂移理论的泡沫排水采气井井筒压降预测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宇豪 王志彬 +2 位作者 蒋琪 刘岳龙 李克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2-872,共11页
泡沫排水采气(泡排)工艺因成本低、施工简单、见效快,在国内外各大气田中广泛应用,在众多排水采气工艺中扮演“主力军”作用。准确揭示泡排井井筒压降规律对于优化泡排工艺技术参数、提高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漂... 泡沫排水采气(泡排)工艺因成本低、施工简单、见效快,在国内外各大气田中广泛应用,在众多排水采气工艺中扮演“主力军”作用。准确揭示泡排井井筒压降规律对于优化泡排工艺技术参数、提高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漂移模型不划分流型,具有形式简单、便于工程计算的优点,是气液两相流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漂移模型的核心参数是漂移速度和分布系数。通过在30 mm内径的有机透明玻璃管中开展泡沫多相流实验,测试了不同倾斜角(0°~90°)液流速(0.01~0.20 m/s)、气流速(0~20m/s)及泡排剂浓度[(0~5000)×10^(-6)]下的压降规律,利用实验数据对气液两相漂移模型的漂移速度和分布系数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泡沫流动条件下的含气率计算方法,以此建立预测泡沫排水采气井筒压降的新模型。利用现场数据对新建模型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新建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采油气工程中常用的经验模型和机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泡沫排水采气 泡沫多相流 漂移模型 压降
原文传递
丛式气井智能化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在延北项目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翟中波 舒笑悦 +5 位作者 陈刚 漆世伟 王斌 余潮 王泰基 王睿峰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2期16-20,45,共6页
为了充分认识丛式气井智能化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对积液气井排水采气的作用效果及其经济性,为鄂尔多斯盆地延北项目排水采气策略的制订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数据,以逐渐积液的丛式气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采用智能泡排气井的油套压、温度、气... 为了充分认识丛式气井智能化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对积液气井排水采气的作用效果及其经济性,为鄂尔多斯盆地延北项目排水采气策略的制订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数据,以逐渐积液的丛式气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采用智能泡排气井的油套压、温度、气量等生产参数的变化趋势,并与常规人工注剂做了经济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丛式气井智能泡排设备安装调试便捷、运行稳定,结合延北项目的数字化气田项目使用,可以远程操控管理(调整注剂制度、安全高效),节省人力物力,实现了一泵对井丛多个井口的全天候泡排剂加注,能够完全满足产水气井泡沫排水采气的注剂需求;②使用丛式气井智能泡排注剂之后,气量稳定且增加显著,套压稳定并缓慢下降,油套压差不断减小,平均油套压差比人工加注降低1.4 MPa,温度也相对稳定,排水效果良好,气井积液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③综合经济性能优异,较之于人工注剂,丛式气井智能泡排系统的花费降低了22.4%,丛式气井井台日增气量为1.36×10^(4) m^(3)/d,日产气量增加24.8%。结论认为,丛式气井智能泡排排水采气效果明显,综合经济性能较好,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智能化 泡沫排水采气 丛式气井 智能泡排注剂 远程管控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研究现状及展望
12
作者 韩国庆 邢志晟 +3 位作者 岳震铎 杨伯客 左昊龙 梁星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3,共12页
气井积液是大部分天然气井在开发中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排水采气工艺是排出井底积液并恢复和提高气井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柱塞气举是一种可以高效排出井底积液的间歇生产工艺,该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低产井和高气液比... 气井积液是大部分天然气井在开发中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排水采气工艺是排出井底积液并恢复和提高气井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柱塞气举是一种可以高效排出井底积液的间歇生产工艺,该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低产井和高气液比井,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排水采气技术之一。为此,系统地从柱塞类型及应用场景、柱塞气举速度模型、工作制度优化及故障诊断、新型柱塞气举工艺4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分析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并总结了8种新型柱塞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进而针对目前气井生产效率低和井底积液难排出的情况,展望了柱塞气举工艺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国外,中国柱塞气举工艺应用广泛,发展较为成熟,新型柱塞气举工艺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2)速度模型可精确模拟柱塞在井筒中的运动状态;工作制度优化逐步向智能化发展。(3)目前仍存在柱塞气举工艺智能化程度低和无法适应复杂油气井生产的问题。结论认为,柱塞气举工艺下一步发展应聚焦4个方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适应复杂井条件下的技术开发、结合其他采气工艺的复合应用、基于气藏—井筒—地面一体化的井群制度优化。该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推动国内柱塞气举相关研究与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并可以为柱塞气举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气举 气井积液 排水采气 速度模型 工作制度优化 故障诊断 智能柱塞 新型柱塞工艺
下载PDF
基于VOF对低产积液气井流动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邱小雪 戴家才 +1 位作者 陈猛 程伊博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9-623,共5页
目前大部分气井由于生产动力降低而成为低产气井。为了探究低产积液气井的井下流动状况,文中以气液两相瞬态流动为研究对象,基于某低产气井现场实验数据,利用Fluent模拟软件建立了管径为0.124 m,管长为10 m的二维垂直井模型,并采用VOF(V... 目前大部分气井由于生产动力降低而成为低产气井。为了探究低产积液气井的井下流动状况,文中以气液两相瞬态流动为研究对象,基于某低产气井现场实验数据,利用Fluent模拟软件建立了管径为0.124 m,管长为10 m的二维垂直井模型,并采用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追踪气液两相流动界面,对低产积液气井中气液两相流动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积液高度、不同大小流速,动态模拟了低产气井的流动特征,得到了各相流型和持气率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持气率对流型的影响,建立了持气率与气相表观速度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积液气井 VOF 持气率 流型 表观速度 产出剖面测井
下载PDF
间歇生产气井关井续流阶段井筒内流体状态气液劈分模拟方法
14
作者 司想 张宝 +3 位作者 景宏涛 彭建云 唐佳鑫 韩国庆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0-728,737,共10页
间歇生产井大部分无封隔器,从储层产出的气水存在气液量劈分以及油管、环空内液面高度随关井时间变化等问题。常规处理办法是通过简单假设气液在管鞋处的油套管流向来确定关井阶段油套管液面变化,会产生较大的误差。采用离散井筒模型,... 间歇生产井大部分无封隔器,从储层产出的气水存在气液量劈分以及油管、环空内液面高度随关井时间变化等问题。常规处理办法是通过简单假设气液在管鞋处的油套管流向来确定关井阶段油套管液面变化,会产生较大的误差。采用离散井筒模型,考虑零液流两相流动规律和油套管压力平衡,建立天然气井间歇生产气液劈分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获取气泡在零液流液柱流动过程中的压力分布、流型变化、液柱高度波动、气泡流速等关键参数。同时,搭建全尺寸井筒实验装置模拟间歇生产井关井阶段气泡上升过程,通过摄影机观察零液流液柱中流型分布,测量液柱中气泡速度和压力。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在零液流液柱中主要分布形式是分散气泡和泰勒泡,随着气体流速增大,泰勒泡流动占主导因素。根据实验结果对所建立的模型中流体压力、流型变化和气泡速度进行验证,准确率超过95%。该模型可精确描述间歇生产气井关井续流阶段气液流动规律和压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排水采气 零液流 气液劈分模型 液柱离散 井筒实验 工程技术
下载PDF
L井区智能针阀间开系统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15
作者 翟中波 贾浩文 杜一凡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2期63-67,共5页
L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富集区的南缘,为致密气田,气井生产过程中产水,在生产一段时间后,近井筒地带地层压力逐渐减小,生产压差随即减小,气量下降至低于临界携液气量时,气井发生积液甚至水淹不能生产。为了解决积液问题,部分气井... L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富集区的南缘,为致密气田,气井生产过程中产水,在生产一段时间后,近井筒地带地层压力逐渐减小,生产压差随即减小,气量下降至低于临界携液气量时,气井发生积液甚至水淹不能生产。为了解决积液问题,部分气井使用间歇生产模式,即间开生产:关井期间气井恢复井筒能量,开井期间利用高流速排出部分积液,成本较低。但是部分井需要频繁开关井或者调节流量,并且人工开关井或调节流量受到外界干扰因素(路况、天气、外协等)大,无法保证间歇生产井开井时率。为了实现间开井的远程智能控制,本文研发了智能针阀间开系统成功应用于L井区,并将气井使用智能针阀前后的气量、采气时率和经济性等参数做了对比。结果表明:(1)智能针阀间开系统稳定性好,能够满足气井远程智能间开的需求。(2)使用智能针阀间开系统之后,平均日产气量增加显著,由1.75×104m3/d增加至1.87×104m3/d,比安装前提高6.86%;平均采气时率提高5.16%,排水采气效果良好。(3)综合经济性能优异:与人工间开加泡排相比,单口井智能针阀间开系统在3个月内可以创造19.66万元的经济效益。智能针阀间开系统能够远程智能控制气井间歇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排水采气 间开生产 智能针阀 远程管控
下载PDF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气井积液 被引量:4
16
作者 栾国华 何顺利 +2 位作者 舒绍屹 胡景宏 王晓梅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5-578,共4页
气井井筒积液对天然气的开采影响极大,准确地计算气井临界流量对气井开发至关重要。气井携液临界流量理论计算模型主要有液滴模型和携液率模型,然而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计算结果偏差大、不能满足工程需要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应... 气井井筒积液对天然气的开采影响极大,准确地计算气井临界流量对气井开发至关重要。气井携液临界流量理论计算模型主要有液滴模型和携液率模型,然而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计算结果偏差大、不能满足工程需要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井筒积液的新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了气井现有的生产测试数据,简化了大量复杂的机理研究,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生产井的计算结果表明,应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气井积液的成功率较高,可以用来判断气井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气井积液 液滴模型 持液率模型
下载PDF
基于液膜临界速度的井筒积液预测新方法
17
作者 豆宁辉 柯珂 +1 位作者 鲍洪志 付玮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6,共6页
现阶段用于预测气井积液问题的模型大多针对垂直井筒从Turner所建立的液滴受力模型上发展而来,认为井底积液是由井筒中液滴下落造成的,对井筒倾斜角和液膜逆流的影响没有深入探讨。本文对Unified多相流动模型进行编程,运用多相流动模型... 现阶段用于预测气井积液问题的模型大多针对垂直井筒从Turner所建立的液滴受力模型上发展而来,认为井底积液是由井筒中液滴下落造成的,对井筒倾斜角和液膜逆流的影响没有深入探讨。本文对Unified多相流动模型进行编程,运用多相流动模型对垂直井筒、倾角75°井筒和60°井筒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从井筒内流动压降和液膜速度对井底积液进行判定。研究结果表明,液膜逆流是造成井底积液的重要因素之一,得出了液膜的临界速度为-0.3 m/s,当液膜速度低于该临界速度时井底发生积液。通过对比流动压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液膜逆流法的预测结果平均误差为11.56%,最大误差仅为19%,而最小压降法预测的平均误差则在38%左右,得出液膜速度可以更加准确的预测井底积液问题。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深水气井积液预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预测 多相流动模型 液膜逆流 液膜临界速度
下载PDF
浅析海上气田排水采气工艺的比选
18
作者 任大明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8期180-180,187,共2页
本文对不同的排水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技术的优点和缺陷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为海上气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比选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排水采气 气井积液 采收率 控气排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