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剪力连接件群传力机理研究(Ⅰ)——理论模型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清华 李乔 卜一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77,共7页
在混合桥塔、混合梁以及混合拱等新型组合结构中,需通过剪力连接件群在有限长度的钢-混凝土连接段内实现较大的荷载传递。该类结构对于设计理念、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提出新挑战,同时也对剪力连接件本身提出更高要求。根据PBL剪力连接件... 在混合桥塔、混合梁以及混合拱等新型组合结构中,需通过剪力连接件群在有限长度的钢-混凝土连接段内实现较大的荷载传递。该类结构对于设计理念、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提出新挑战,同时也对剪力连接件本身提出更高要求。根据PBL剪力连接件的受力特性,基于钢构件与混凝土构件的层间相对滑移和各层剪力连接件所承担荷载之间的关系,建立PBL剪力连接件群的荷载-滑移变形协调理论模型。以该理论模型为基础,提出PBL剪力连接件群的荷载-滑移变形协调计算方法。理论及试验研究表明,所建立的理论模型能够反映PBL剪力连接件群的力学行为本质;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具有物理意义明确、求解简便、计算效率高、便于应用等特点。该理论和方法为PBL剪力连接件群传力机理及其极限承载力研究奠定了理论及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剪力连接件群 PBL剪力连接件 传力机理 理论模型 计算方法
下载PDF
黏性土中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及单桩沉降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瑞坤 石名磊 +1 位作者 倪富健 王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190-4198,共9页
基于太湖湖沼相沉积土地区某在建轨道交通工程的4根试桩现场静荷载和桩身应力测试试验,研究该地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竖向荷载下的侧、端阻力发挥特点,并利用一维杆系结构有限单元法与剪切位移法相耦合的混合法分析大直径超长钻孔灌... 基于太湖湖沼相沉积土地区某在建轨道交通工程的4根试桩现场静荷载和桩身应力测试试验,研究该地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竖向荷载下的侧、端阻力发挥特点,并利用一维杆系结构有限单元法与剪切位移法相耦合的混合法分析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单桩沉降。研究结果表明: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单桩受竖向荷载时,侧、端摩阻力发挥呈现从上到下逐步发挥的特点,且侧、端阻力非同步发挥,相互影响;侧摩阻力发挥极限值所需桩土相对位移为4~7 mm;应用可考虑桩周介质的非均质性、边界上剪切滑移非线性等复杂性质的有限元法和剪切位移法相耦合的混合法,可成功预测分析单桩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 荷载传递规律 静载试验 有限元法 剪切位移法
下载PDF
摩擦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国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8,99,共5页
研究目的:解决现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桩-土体系的竖向变形相互独立的问题。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分析桩-土体系的变形机理得出合适的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其次,根据桩-土体系的变形协调原则对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 研究目的:解决现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桩-土体系的竖向变形相互独立的问题。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分析桩-土体系的变形机理得出合适的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其次,根据桩-土体系的变形协调原则对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针对现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与桩-土体系竖向变形相协调的计算方法。研究结论:以变形协调原则与荷载传递法为基础推导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能够解决桩基竖向承载力与竖向位移计算各自独立这一矛盾,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变形协调原则 荷载传递法 竖向承载力
下载PDF
挤扩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法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8
4
作者 巨玉文 梁仁旺 赵明伟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4-205,共2页
钻孔挤扩支盘桩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型桩基础,止前尚处于边使用边研究的阶段,对其荷载传递理论的研究多采用传统的破坏性荷载试验.
关键词 挤扩支盘桩 荷载传递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用荷载传递函数法计算单桩承载力 被引量:7
5
作者 聂更新 陈枫 《土工基础》 2004年第2期29-32,45,共5页
根据位移协调理论 ,采用荷载传递函数法分析了竖向受荷下单桩的承载特性。桩侧传递函数采用双曲线模型 ,然后用剪切变形传递理论对该双曲线参数a ,b进行修正 ,根据桩身各单元体位移与内力的协调关系 ,确定桩顶荷载与位移的关系曲线。利... 根据位移协调理论 ,采用荷载传递函数法分析了竖向受荷下单桩的承载特性。桩侧传递函数采用双曲线模型 ,然后用剪切变形传递理论对该双曲线参数a ,b进行修正 ,根据桩身各单元体位移与内力的协调关系 ,确定桩顶荷载与位移的关系曲线。利用已知土力学参数 ,对工程实例进行了数值计算 ,计算得到的桩极限承载力为4 4 5 8kN ,与工程实测值 4 6 5 4kN相吻合 ,相对差值仅为 4 % ,验证了用剪切变形传递理论修正双曲线参数的正确性。此外 ,还在不同土力学参数条件下 ,研究了单桩荷载传递的一些基本特性。研究表明 :桩的沉降量随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承载力和桩侧摩阻力随长径比的增大而增大 ;桩侧摩阻力还随土弹性模量Es 值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传递函数 位移协调 土力学参数 单桩 承载力
下载PDF
超长钻孔灌注桩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凯 《山西建筑》 2005年第8期49-50,共2页
论述了超长桩的研究现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如超长桩的定义、荷载传递机理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通过讨论认为应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和现场试验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设想。
关键词 超长桩 摩擦桩 荷载传递机理 有限元
下载PDF
砂卵石土与泥岩二元地层中桩基检测技术
7
作者 王文斌 刘娟 朱磊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砂卵石土与泥岩二元地层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荷试验、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法,并对三种方法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桩身完整性与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三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在工程中应综合使用。
关键词 二元地层 桩基础 静载荷试验 声波透射法 低应变法
下载PDF
输电线路风冰荷载重现期及结构可靠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风利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97,共8页
依据现行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分析了大风、覆冰荷载重现期调整系数取值,采用JC法计算了大风工况和风冰组合工况下输电线路杆塔构件的可靠指标,提出了荷载效应比、荷载重现期调整系数对杆塔构件可靠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杆塔构件可靠... 依据现行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分析了大风、覆冰荷载重现期调整系数取值,采用JC法计算了大风工况和风冰组合工况下输电线路杆塔构件的可靠指标,提出了荷载效应比、荷载重现期调整系数对杆塔构件可靠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杆塔构件可靠指标随线条风荷载调整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其中线条风荷载调整系数对大风工况下可靠指标的影响比风冰组合工况更为明显,可靠指标最大增加约15%。风冰组合工况下,可靠指标随风荷载效应比的增大略有降低,覆冰荷载效应比对可靠指标的影响较为显著,可靠指标随覆冰荷载效应比增大的最大降低幅度达到30%。GB 50068—2001规定100年重现期结构的目标可靠指标不小于3.7,大风工况下和风冰组合工况下,100年重现期的杆塔构件可靠指标范围分别为3.95-4.29和3.43-3.71,100年重现期可靠指标比50年重现期值分别提高约25.7%和25.5%,建议特高压、大跨越等重要输电线路的荷载重现期取1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 重现期 杆塔 JC法 可靠指标
下载PDF
减小负摩阻力履带桩的研发及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董建华 郑亚林 吴晓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0-1533,共14页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桩基负摩阻力问题,提出一种既可以减小桩侧负摩阻力,又能增加正摩阻力的履带桩。对其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探讨。基于已有研究的荷载传递函数,结合履带的运动特性对荷载传递法进行修正,推导出适用于新型桩的桩侧正摩...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桩基负摩阻力问题,提出一种既可以减小桩侧负摩阻力,又能增加正摩阻力的履带桩。对其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探讨。基于已有研究的荷载传递函数,结合履带的运动特性对荷载传递法进行修正,推导出适用于新型桩的桩侧正摩阻力以及负摩阻力分布函数,以及桩体沉降和考虑时间效应的土体沉降计算公式,最终给出该新型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结合算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该新型桩的结构特性、工作原理,并将模拟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进行新型桩与普通桩的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履带的设置可以使中性点上移,减小桩侧负摩阻力;(2)履带桩能够使桩侧土体竖向位移减小,随着距桩中心的距离增加,沉降量越小,更有利于地基的稳定性;(3)单桩承载力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所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4)与普通直桩相比,减小负摩阻力效果明显,单桩承载力得到提高,为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履带桩 复合地基 荷载传递法 固结效应 负摩阻力
原文传递
直线加速器同轴负载材料FeSiAl的电磁参数测试及仿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秀翠 沈连婠 +4 位作者 孙袁 舒钊 李木军 金凯 裴元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0-174,共5页
为获得直线加速器同轴负载材料FeSiAl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基于同轴传输反射法,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同轴负载磁性吸波材料FeSiAl的电磁参数进行了测试研究,同时利用电磁场分析软件Micro-wave Studio进行了测试仿真。研究表明,测量中加... 为获得直线加速器同轴负载材料FeSiAl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基于同轴传输反射法,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同轴负载磁性吸波材料FeSiAl的电磁参数进行了测试研究,同时利用电磁场分析软件Micro-wave Studio进行了测试仿真。研究表明,测量中加工样品与其夹具之间的装配间隙对电磁参数的测试值存在较大影响,进而制作了不同配比的FeSiAl微粉和固体石蜡混合样品,获得混合样品的稳定测试值。对求取电磁参数等效公式的适用性研究表明,Bruggeman,Looyenga,QCACP公式适用于描述该FeSiAl微粉的电磁特性,最后给出了FeSiAl材料的电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负载 FeSiAl 传输反射法 电磁参数 等效公式
下载PDF
混入粗颗粒对移动床中空腔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鹏凯 段学志 +1 位作者 钱刚 周兴贵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9-296,共8页
采用离散元方法(DEM)研究了粗颗粒的混入对移动床中空腔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向移动床中混入粗颗粒能够抑制空腔的形成,尤其是在粗颗粒的壁面摩擦系数较小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强化混入的粗颗粒对空腔的抑制效应,在粗颗粒与细颗粒的壁... 采用离散元方法(DEM)研究了粗颗粒的混入对移动床中空腔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向移动床中混入粗颗粒能够抑制空腔的形成,尤其是在粗颗粒的壁面摩擦系数较小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强化混入的粗颗粒对空腔的抑制效应,在粗颗粒与细颗粒的壁面摩擦系数相同时,应将粗颗粒分散在床层中,而对于粗颗粒壁面摩擦系数远小于细颗粒壁面摩擦系数的情况,应将其集中在壁面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腔 粒径 重力传递 空间分布 壁面摩擦系数 离散元方法
下载PDF
抛物线拱坝水平拱圈荷载传递的简化连续分析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晨光 陈明 +2 位作者 于吉波 方正泉 解锦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2-54,68,共4页
鉴于定值计算方法(纯拱法、拱梁法)的机械性和有限元法的复杂性,依据力学原理,利用积分手段,提出了抛物线拱坝水平拱圈荷载传递的简化连续分析方法,总结出了抛物线拱坝水平拱圈支承力衰减的基本规律,为拱坝的优化合理设计提供了一个更... 鉴于定值计算方法(纯拱法、拱梁法)的机械性和有限元法的复杂性,依据力学原理,利用积分手段,提出了抛物线拱坝水平拱圈荷载传递的简化连续分析方法,总结出了抛物线拱坝水平拱圈支承力衰减的基本规律,为拱坝的优化合理设计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 力学分析 抛物线拱坝 荷载传递 连续分析方法 支承力衰减 规律
下载PDF
飞片冲击载荷在环氧树脂/印刷电路板/环氧树脂界面处的传递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萧 金磊 +2 位作者 黄莎玲 高世桥 张虎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17-1825,共9页
为提高弹载电路系统的抗冲击性,开展平面冲击载荷在电路灌封系统内典型界面处的传递特性研究。从试验、理论和仿真角度出发,对冲击载荷在环氧树脂/印刷电路板(PCB)/环氧树脂界面间的传递变化过程进行分析。以轻气炮为试验平台,通过多重... 为提高弹载电路系统的抗冲击性,开展平面冲击载荷在电路灌封系统内典型界面处的传递特性研究。从试验、理论和仿真角度出发,对冲击载荷在环氧树脂/印刷电路板(PCB)/环氧树脂界面间的传递变化过程进行分析。以轻气炮为试验平台,通过多重埋入式应力传感器测得冲击载荷在界面间的变化过程;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对应力波在多重界面间的入射、反射和透射特性进行分析,并考虑其在黏性介质中的衰减特性,计算求得冲击载荷在此种界面处传递的近似理论结果;结合文献[16]成果,对试验过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理论、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沿应力波传播方向,PCB背面处的载荷更小,更适宜放置关键元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气炮 飞片 冲击载荷 传递特性 环氧树脂 印刷电路板 特征线解法
下载PDF
圆弧拱拱坝水平拱圈荷载传递的简化连续分析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晨光 王志强 +2 位作者 梁延兴 吴晓峰 忻一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6-27,30,共3页
为克服圆弧拱拱坝传统计算方法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力学原理和积分理论的圆弧拱拱坝水平拱圈荷载传递的简化连续分析方法,总结出了圆弧拱拱坝水平拱圈支承力衰减的基本规律,为拱坝的优化合理设计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坝 设计 圆弧拱坝 荷载传递 连续分析方法 支承力衰减 规律元
下载PDF
传递拉力的PBL剪力键群逐步扩大子结构法
15
作者 张育智 李乔 +1 位作者 卜一之 赵雷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5-131,共7页
为提高对PBL剪力键群的计算分析能力,针对传递轴向拉力PBL剪力键群边界条件简单,复杂的整体结构由构造相同的简单结构组成的特点,以单孔PBL剪力键荷载-滑移曲线为基础,以钢构件、混凝土构件的平衡条件及位移协调条件为依据,结合子结构... 为提高对PBL剪力键群的计算分析能力,针对传递轴向拉力PBL剪力键群边界条件简单,复杂的整体结构由构造相同的简单结构组成的特点,以单孔PBL剪力键荷载-滑移曲线为基础,以钢构件、混凝土构件的平衡条件及位移协调条件为依据,结合子结构法求解复杂结构的思路,提出了求解PBL剪力键群传力机理的逐步扩大子结构法;通过与2孔、5孔和6孔PBL剪力键群传力机理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剪力键群中各剪力键承担的荷载不仅与总荷载有关,而且与剪力键的位置及其刚度有关,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PBL剪力键群 逐步扩大子结构法 传力机理 有限元法 组合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传递函数法的单桩荷载与沉降的数值研究
16
作者 张永谋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5-17,共3页
根据Hedinger和O’Neill提出的荷载传递函数对单桩进行了分析,对该传递函数的参数取值作了探讨,采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桩结构的内力与节点位移,编制了计算程序,与一个工程实例作了比较,证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侧摩阻力、... 根据Hedinger和O’Neill提出的荷载传递函数对单桩进行了分析,对该传递函数的参数取值作了探讨,采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桩结构的内力与节点位移,编制了计算程序,与一个工程实例作了比较,证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侧摩阻力、轴力的分布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沉降 层状地基 荷载传递函数
下载PDF
圆球型网壳结构拱圈荷载传递的连续分析法
17
作者 姜晨光 杨静 王晓东 《山西建筑》 2006年第14期1-2,共2页
鉴于定值计算方法的机械性和有限元法的复杂性,依据力学原理,利用积分手段,提出了圆球型网壳结构拱圈荷载传递的简化连续分析方法,总结出了圆球型网壳结构拱圈支承力衰减的基本规律,为网壳结构的优化合理设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网壳结构 荷载传递 连续分析方法 支承力衰减
下载PDF
非原位测试条件下单桩承载力确定方法
18
作者 王卫中 赵春风 郭院成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研究试验桩承载力与工程桩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广泛应用于计算单桩承载力的荷载传递法,考虑了桩侧土体弹性模量、桩端土体弹性模量、桩侧极限侧阻力、桩体弹性模量、桩体半径、试验桩桩长、桩顶沉降量等... 目的研究试验桩承载力与工程桩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广泛应用于计算单桩承载力的荷载传递法,考虑了桩侧土体弹性模量、桩端土体弹性模量、桩侧极限侧阻力、桩体弹性模量、桩体半径、试验桩桩长、桩顶沉降量等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在计算过程中,桩侧采用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桩端阻力采用Boussinesq解来确定.结果桩侧弹性模量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在工程桩与试验桩桩顶沉降量相等的情况下,得出了二者承载力的关系公式,在试验桩承载力已知的情况下,可利用该公式计算工程桩承载力.结论该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但还需大量工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工程 工程桩 试验桩 单桩承载力 荷载传递法
下载PDF
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函数的一种确定方法
19
作者 陈武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1年第3期62-69,共8页
围绕桩刚度计算中荷载传递函数的参数取值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介绍了桩刚度计算方法位移协调法的原理,并自编了VBA计算程序。利用VBA计算程序分析了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桩侧土起始剪切刚度、极限桩侧摩阻力以及桩端土起始抗压刚... 围绕桩刚度计算中荷载传递函数的参数取值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介绍了桩刚度计算方法位移协调法的原理,并自编了VBA计算程序。利用VBA计算程序分析了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桩侧土起始剪切刚度、极限桩侧摩阻力以及桩端土起始抗压刚度和极限桩端阻力等4个参数对桩刚度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剪切刚度和起始抗压刚度控制着桩的前期刚度,而极限桩侧摩阻力和极限桩端阻力影响着桩的后期刚度,且桩侧土的起始剪切刚度、极限桩侧摩阻力对桩刚度的影响远比桩端土起始抗压刚度和极限桩端阻力的大。最后,对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地下环路工程12根试桩进行了桩的刚度计算,结果显示桩的计算刚度一般较实测结果小,并推断其原因在于依据规范确定的起始剪切刚度偏小。为此依据设计经验,合理地选取了试验数据,得到桩刚度实测值Kst与对应各级荷载下桩刚度计算值K的散点对,并进行了线性拟合,依据拟合结果,给出了一种简便的参数标定方法。该研究成果将对武汉地区桩基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传递函数 位移协调法 双曲线模型 起始剪切刚度 线性拟合
下载PDF
层状地基中单桩荷载与沉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永谋 杨敏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在Heydinger和O'Neil提出的荷载传递函数基础上,应用矩阵位移法,建立了一种单桩荷载与沉降的数值分析方法,并与经典的弹性理论解及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有良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单桩沉降 层状地基 荷载传递函数 单桩荷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