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手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春枝 秦泗河 +2 位作者 母心灵 郭小伟 王贞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器械改良、术后管理方法的改进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6年5月,根据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应用秦泗河改良的外固定矫形器,遵循Ilizarov穿针固定的基本原则,共手术治疗马...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器械改良、术后管理方法的改进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6年5月,根据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应用秦泗河改良的外固定矫形器,遵循Ilizarov穿针固定的基本原则,共手术治疗马蹄内翻足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0~25岁,平均17岁。病因:腓总神经损伤2例,腰椎管内肿瘤1例,硬脊膜膨出5例,小儿麻痹后遗症11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3例。术前用足掌的前外缘负重行走者11例,用足的外缘或足背外侧负重者21例。根据马蹄内翻足畸形程度、性质和患者年龄,确定实施有限矫形手术的方法和外固定矫形器治疗。本组7例同期实施有限的软组织松解术,25例同期实施了有限的截骨术和跗骨间关节融合术,9例合并踝关节内外翻肌力明显失衡者,同期行足部肌腱转移的肌力平衡术。然后安装外固定矫形器。术后按作者制定的管理程序,7d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拉杆,对器械进行三维空间的缓慢调整,先矫正前足内收和后足内翻,后矫正足下垂畸形,直至达到矫形要求的标准。在矫形的过程中定期进行X线检测,以防止发生踝关节前后移位,治疗期间允许患足负重行走。术后平均牵伸42d,拆外固定器后患足再上石膏固定适当时间。[结论]3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其中26例为来院复查。随访时间1年~3年1个月,平均1年5个月。畸形均获满意矫正,足持重行走功能良好,患者满意。本组无1例发生严重针道感染和切口感染,未并发踝关节脱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改良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手术创伤小、安全,治疗效果提高,配合有限矫形手术,能够矫正传统矫形手术难以治疗的严重足畸形,缩短治疗周期,避免了严重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 张力-应力法则 外固定器 马蹄内翻足 矫形手术
下载PDF
Meta analysis of Masquelet technology and Llizarov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bone defects
2
作者 Hao-Tian Hua Wen-Yu Zhao +2 位作者 Wen-Bo Bai Lei Zhang Xin-Wei W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11期36-41,共6页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asquelet technology and Llizarov group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bone defects by meta-analysis. Methods: The computer searched...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asquelet technology and Llizarov group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bone defects by meta-analysis. Methods: The computer searched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CNKI), Wanfang, VIP,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 Pubmed, Medline, Cochrane Llibrary databases. The retrieval time was from the tim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to January 2020.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bone defects using Masquelet technology and Llizarov technology were collected, and the retrieved literature wa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evaluated, and data extracted by two researchers, and then RevMan5.3 software was used so for meta-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10 RCT documents were included, with a total of 496 patients, including 242 in the Masquelet group and 254 in the Llizarov group. The results of the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in terms of bone defect healing time, total weight bearing time, treatment cost, and complication rate, the Masquele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Llizarov group, and the Masquele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Llizarov group (P <0.05);In terms of knee joint Lowa score and SF-36 score, Masquelet group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Llizarov group, Llizarov group is better than Masquelet group (P <0.05);in excellent rate, number of operations, ankle Lowa score, infection control rate In terms of excellent rate of affected limb func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squelet group and Llizarov group (P> 0.05). Conclusion:Compared with Llizarov technology, Masquelet technology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bone defects in terms of bone defect healing time, total weight-bearing time, treatment cost, and complication rate. In terms of scoring, it has advantages over Masquelet technology, but in terms of excellent treatment rate, number of operations, and ankle lowa score. In 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 technique llizarov technique Infectious bone defect Meta analysis
下载PDF
微创牵拉技术治疗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重度踝足畸形 被引量:26
3
作者 秦泗河 孙磊 郑学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用Ilizarov微创牵拉技术,治疗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重度踝足畸形的疗效。方法根据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自行研制了可调式具有三维矫形功能的踝足关节牵拉外固定器。2002年4月至2004年3月,应用微创牵拉技术治疗因下肢创伤、骨... 目的探讨用Ilizarov微创牵拉技术,治疗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重度踝足畸形的疗效。方法根据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自行研制了可调式具有三维矫形功能的踝足关节牵拉外固定器。2002年4月至2004年3月,应用微创牵拉技术治疗因下肢创伤、骨折等原因并发的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固定性踝足畸形患者8例。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3~31岁,平均23岁。左下肢5例,右下肢3例。术前畸形类型:马蹄内翻足6例,马蹄足2例,伴有小腿广泛性瘢痕挛缩,其中5例既往行软组织松解手术矫正足畸形失败。术后牵拉时间29~60d,平均46d。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9个月,平均13个月。畸形足皆获得满意矫正,能全足持重行走,功能良好,未发生针道感染、皮瓣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微创牵拉技术矫正缺血性肌挛缩后遗踝足畸形,具有安全、微创、效果满意的优点,为缺血性肌挛缩后遗僵硬性踝足畸形的外科治疗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畸形 外固定器 小腿缺血性肌挛缩 伊利扎罗夫技术
原文传递
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骨不连并软组织缺损感染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伟 齐新文 +1 位作者 张英明 薛伟 《西部医学》 2014年第8期993-995,998,共4页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骨不连及软组织缺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骨搬移治疗13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严重感染患者,均为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合并软组...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骨不连及软组织缺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骨搬移治疗13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严重感染患者,均为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合并软组织严重感染药,9例为软组织感染及缺损未超过骨折区远近端,4例为软组织感染及缺损超过骨折区远近端.截骨后>6cm缺损采用环形外固定架搬移,<6cm采用单向外固定架搬移.均一期行截骨搬移及创面清创VSD负压吸引术,术后1~2周(平均8天)开始搬移,每天搬移1mm,VSD术后2周均拆除,术后调整力线及搬移速度.结果 13例均获随访7~26个月,平均16.2个月.修复骨缺损4~9cm,平均6cm,术后3~5个月骨搬移已完成,外固定架平均于术后230天去除,皮肤均在骨搬移过程中自然愈合.愈合率100%.给予处理后坚持负重行走,半年后愈合.根据Paley骨性评分标准和功能评分标准,骨性结果为优7例,良3例,中3例,优良率76.9%.功能结果为优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4.6%.结论 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胫骨骨不连及软组织缺损感染可以起到一期手术、缩短治疗病程、避免皮瓣转移等优点,骨与软组织均愈合良好的疗效,是一种治疗该类疾患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不连 伊利扎罗夫技术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并足下垂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结合 黄学应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2期1093-109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伴足下垂13例。术前根据患肢最大周径,内踝到胫骨结节长度,足下垂角度,病灶范围和骨缺损长度设计Ilizarov外固定延长...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伴足下垂13例。术前根据患肢最大周径,内踝到胫骨结节长度,足下垂角度,病灶范围和骨缺损长度设计Ilizarov外固定延长架,手术彻底切除病灶区炎性肉芽、坏死组织及死骨,把外固定延长架套入小腿,在相应胫骨部位进行截骨和穿针,术后8 d以1.0 mm/d分3次延长胫骨,同时以3 mm/d的速度矫正足下垂。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胫骨延长段、骨折段均骨性愈合。结论对于感染性胫骨缺损合并足下垂的患者,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疗创伤小,避免多次复杂手术,缩短治疗时间和节省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感染 缺损 足下垂 ILIZAROV技术
原文传递
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伟 栾波 +5 位作者 王积辉 商科 徐可 汪义奎 郑伟 刘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71,共3页
目的研究l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评价。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的儿童35例,对其进行l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随访3个月~1年,记录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在随访期... 目的研究l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评价。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的儿童35例,对其进行l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随访3个月~1年,记录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在随访期间,35例患儿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8周,2例出现针道口分泌物,经换药后好转。结论 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有创伤小、愈合快、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外固定架 胫腓骨骨折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改良llizarov微创胫骨近端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曾令源 廖海浪 +2 位作者 杨福成 梁明 曾进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llizarov微创胫骨近端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合并膝内翻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KOA合并膝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 目的探究改良llizarov微创胫骨近端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合并膝内翻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KOA合并膝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给予改良llizarov微创胫骨近端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股胫角及机械轴偏移距离,评估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改善程度,对比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8.29±7.74)min,明显长于对照组[(37.58±3.63)min],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为(23.82±5.14)mL、(2.52±0.23)万元,明显多于对照组[(9.22±2.23)mL、(1.50±0.16)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股胫角及机械轴偏移距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股胫角及机械轴偏移距离分别为(154.42±4.04)°、(0.95±0.15)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2.16±5.46)°、(9.54±0.3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HSS评分分别为(2.01±0.35)、(84.29±5.73)分,较对照组[(3.48±0.52)、(71.38±4.46)分]改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lizarov微创胫骨近端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应用于KOA合并膝内翻患者,尽管手术用时长、出血量多、住院费用高,但在矫正膝内翻畸形、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 改良llizarov 微创截骨 钢板内固定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欣伟 赵勇 +1 位作者 项良碧 周大鹏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年第4期214-217,共4页
骨折不愈合目前仍是创伤外科医师经常需要面对的较为棘手的临床问题,即使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此类情况仍时有发生。该疾病的治疗对创伤外科医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如骨折初始治疗的方案、畸形的矫正... 骨折不愈合目前仍是创伤外科医师经常需要面对的较为棘手的临床问题,即使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此类情况仍时有发生。该疾病的治疗对创伤外科医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如骨折初始治疗的方案、畸形的矫正、感染的控制、术后的快速康复等。本文对股骨干骨折后不愈合的临床新进展作一综述,并推荐"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ABC计划":A髓内钉动力化或者髓内钉/更换髓内钉等可以作为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第一选择;B钢板内固定或者外固定作为二线的治疗选择;C辅助的治疗措施可以作为外科治疗的辅助方法,但不能完全替代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 骨折不愈合 髓内钉动力化 钢板固定 外固定
下载PDF
l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及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树亮 陈峰 +2 位作者 潘奇 李健 张雪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6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探讨l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及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胫骨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l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效果指标、并发症... 目的:探讨l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及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胫骨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l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效果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统计。并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统计患者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情况,据此将患者分为愈合组和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12.11±2.98)d、开始负重时间为(45.39±7.78)d、完全负重时间(76.41±11.23)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8/90)。经随访观察,共有29例患者出现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为32.22%(29/90)。而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组患者的伤口感染、合并软组织损伤、合并腓骨骨折、术后过早活动及有吸烟史的人数占比高于愈合组患者(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伤口感染、合并软组织损伤、合并腓骨骨折、术后过早活动、有吸烟史是患者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较好,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均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较好,但患者易出现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现象,可能与伤口感染、合并软组织损伤、合并腓骨骨折、术后过早活动、吸烟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izarov骨搬运技术 胫骨骨缺损 疗效 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5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永强 李福兵 +2 位作者 林玮 姚玲 李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技术最佳适应症.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骨缺损长度4~7 cm,平均5.6 cm.均行一期清创、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截...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技术最佳适应症.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骨缺损长度4~7 cm,平均5.6 cm.均行一期清创、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截骨、骨搬运.记录患肢术后愈合率、并发症及功能等情况,并采用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11~42个月随访,平均28.4个月.术后定期行X线摄片检查评估骨愈合情况,愈合时间5~13个月,平均8.6个月.无胫骨感染复发.7例出现针道感染,2例延长过程中出现骨端对位不良.肢体长度恢复良好,邻近关节功能良好.Paley评分,优7例,良6例,优良率86.7%.结论采取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该技术较适于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骨髓炎及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izarov技术 胫骨 骨缺损 感染
下载PDF
Masquelet技术与L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化昊天 赵文宇 +2 位作者 白文博 张磊 王新卫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838-845,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Masquelet技术与L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Medline、Cochrane Llibr...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Masquelet技术与L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Medline、Cochrane L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有关使用Masquelet技术和L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然后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和数据提取工作,然后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文献,共496例患者,其中Masquelet组242例,Llizarov组254例。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在骨缺损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Masquelet组与Llizarov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Masquelet组优于Llizarov组(P<0.05);在膝关节Lowa评分、SF-36评分方面,Masquelet组与Llizarov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Llizarov组优于Masquelet组(P<0.05);在优良率、手术次数、踝关节Lowa评分、感染控制率、患肢功能优良率方面,Masquelet组与Llizaro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lizarov技术相比,Masquelet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在骨缺损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Llizarov技术在膝关节Lowa评分、SF-36评分方面则较Masquelet技术具有优势,但在治疗优良率、手术次数、踝关节lowa评分、感染控制率、患肢功能优良率方面,Masquelet技术和Llizarov技术并无明显差异,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样本量较少,确切疗效仍然需要更高质量的RCT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llizarov技术 感染性骨缺损 META分析
下载PDF
成人脊柱裂后遗感觉缺失性连枷足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臧建成 秦泗河 +2 位作者 秦绪磊 石磊 吕泽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55-1260,共6页
目的评价有限手术结合外固定技术治疗脊柱裂后遗感觉缺失性连枷足的综合疗效,探讨该类型足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有限手术结合外固定技术治疗的22例(30足)成人脊柱裂后遗感觉缺失性连枷足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有限手术结合外固定技术治疗脊柱裂后遗感觉缺失性连枷足的综合疗效,探讨该类型足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有限手术结合外固定技术治疗的22例(30足)成人脊柱裂后遗感觉缺失性连枷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8~38岁,平均21.5岁。均为踝关节以远感觉缺失。左侧2例2足,右侧2例2足,双侧18例26足。1足伴足底负重区溃疡,3足因既往足骨髓炎致足趾缺失。合并髋关节脱位3例,脊柱侧弯3例,膝关节畸形4例,?趾下垂畸形3例。二便正常控制5例,二便大部分控制10例,充溢性尿失禁6例,膀胱造瘘1例。X线片示椎板闭合不全位于L3~L5 8例,L5、S19例,L3~S3 5例。行踝关节融合12足,跟距关节融合10足;8足踝关节与跟距关节均明显松弛,行踝关节+跟距关节融合术。使用Ilizarov外固定器18足,使用组合式外固定器8足,组合式外固定器联合空心钉内固定3足,Ilizarov外固定器联合空心钉内固定1足。结果 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80个月,平均48.5个月。所有足踝畸形术后均得到有效矫正,中后足稳定,恢复跖行足,全足负重,溃疡愈合无复发。发生胫距关节空心螺钉断裂2例,空心钉断裂后骨愈合;未出现手术相关的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秦泗河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术后疗效评价表进行评价,优15足,良9足,可6足,优良率80.0%。结论有限手术结合骨外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脊柱裂后遗感觉缺失性连枷足,可获得足踝关节的跖行静力稳定,风险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 ILIZAROV技术 脊柱裂 足踝畸形 连枷足 CHARCOT关节病
原文传递
两种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琪毅 张文广 +2 位作者 唐亚飞 李传文 郭浩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胫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例。A组采取Ilizarov骨搬运技术联合VSD、皮瓣修复治疗;B组清创术后... 目的探讨两种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胫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例。A组采取Ilizarov骨搬运技术联合VSD、皮瓣修复治疗;B组清创术后直接采取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术后随访18~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及软组织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质量以及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缺损愈合时间A组平均为8.6个月,B组为11.7个月;软组织缺损处愈合时间A组平均为2.1个月,B组3.6个月;A组在骨及软组织愈合时间上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尤其在钉道感染及疼痛这两方面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aley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质量进行评价,A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3.75%,明显高于B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A组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7.50%,明显高于B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合并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方法,同时重视创面修复,能取得更显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izarov技术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VSD技术 皮瓣
下载PDF
膜诱导技术与骨搬运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14
作者 何冬 郎志刚 +5 位作者 林达强 喻杉 郭强 梁玉祥 张旭 李可烨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96-301,共6页
目的:分析膜诱导(Masquelet)技术与骨搬运(Ilizarov)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C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C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完全随机分为M组(n=42,Masquelet技术)与I组(n=43,Ilizarov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康... 目的:分析膜诱导(Masquelet)技术与骨搬运(Ilizarov)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C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C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完全随机分为M组(n=42,Masquelet技术)与I组(n=43,Ilizarov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康复时间、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I组治疗效果为优良率略高于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骨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较M组长(P<0.05)。术前两组患者lowa膝关节评分、lowa踝关节评分、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lowa膝关节评分、lowa踝关节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两组lowa膝关节评分、lowa踝关节评分、WHOQOL-BREF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针道感染率高于M组(P<0.05)。结论:Masquelet技术与Ilizarov技术治疗CO疗效相当,但Masquelet技术对软组织要求较高,且患者需自体供骨量充足,临床中应视具体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膜诱导技术 骨搬运技术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瘢痕性足踝部畸形 被引量:4
15
作者 曲家富 闫荣亮 +2 位作者 马海东 赵国志 曹立海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4-857,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瘢痕性足踝部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且获完整随访的15例瘢痕性足踝部畸形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24~56岁,平均38.5岁;左侧6...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瘢痕性足踝部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且获完整随访的15例瘢痕性足踝部畸形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24~56岁,平均38.5岁;左侧6例,右侧9例。均为僵硬型瘢痕挛缩足踝部挛缩畸形。4例跟行足样背屈畸形患者背屈范围为20°-30°,平均24.3°;11例马蹄足样跖屈畸形患者跖屈范围为20°-50°,平均30.2°。个体化设计、组装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器,5例结合有限软组织松解术,3例行踝关节融合术。术后牵伸速度≤1mm/d,分4—6次完成。足踝部畸形完全矫正后保留外固定支架6~8周。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8个月至6年(平均28.0个月)随访。15例患者足踝部畸形矫正后达到踝关节中立位(0°位),较术前平均改善29.4°,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5.1°。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行走功能明显改善。2例患者足踝部畸形完全矫正后部分复发。3例患者踝关节融合术后获骨性愈合。按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8例,可1例,差1例。结论利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瘢痕性足踝部畸形,不仅能够有效矫正足踝部复杂、多样畸形,而且可避免切开松解延长术后出现的瘢痕皮肤缺损、坏死、伤口不愈合及感染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畸形足 伊利扎罗夫技术 瘢痕
原文传递
应用Ilizarov环形外支架105例儿童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杭燕 叶瑾 单晓敏 《健康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Ilizarov支架儿童的围手术期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5例使用Il-izarov支架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对其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本院共使用Ilizarov支架完成手术105例,其中马蹄内翻足53例、四肢骨... 目的探讨使用Ilizarov支架儿童的围手术期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5例使用Il-izarov支架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对其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本院共使用Ilizarov支架完成手术105例,其中马蹄内翻足53例、四肢骨折33例、双下肢不等长7例、膝内外翻7例、肘内翻5例,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无一例患儿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 Ilizarov支架是目前公认的微创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促使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支架 儿童 护理
下载PDF
石膏撑开器在膝关节屈曲挛缩中的应用
17
作者 房国军 吴其常 +2 位作者 张小明 龙英丽(编校) 杨宇(编校)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238-239,共2页
目的:探讨用Ilizarov技术缓慢牵伸原理来矫正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方法:用借鉴Ilizarov技术缓慢牵伸原理研制的石膏撑开器,将分次石膏夹楔变成近似连续的缓慢撑开,来矫正膝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畸形。结果:36例40个膝关节,伴有条索状挛缩或... 目的:探讨用Ilizarov技术缓慢牵伸原理来矫正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方法:用借鉴Ilizarov技术缓慢牵伸原理研制的石膏撑开器,将分次石膏夹楔变成近似连续的缓慢撑开,来矫正膝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畸形。结果:36例40个膝关节,伴有条索状挛缩或股骨下端骨性畸形者,需通过膝后软组织松解或股骨髁上截骨,膝关节伸直皆达到矫形需要的要求,未发生影响疗效的并发症。结论:借鉴Ilizarov技术缓慢牵伸原理研制的石膏撑开器,是实现了无痛、微创、简便、安全治疗膝关节屈曲挛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屈曲挛缩 石膏撑开器 llizarov技术 矫正
下载PDF
l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38例疗效分析
18
作者 陈常辉 胡明云 阮才政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32期1-3,42,共4页
目的观察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采用l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采取单臂... 目的观察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采用l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采取单臂外固定架治疗,术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效果好,骨折愈合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llizarov外固定架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llizarov微创胫骨近端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许累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89-92,共4页
探究改良llizarov微创胫骨近端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效果,及对其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施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与改良llizarov微创... 探究改良llizarov微创胫骨近端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效果,及对其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施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与改良llizarov微创胫骨近端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骨胫角角度与机械轴偏移距离这两项临床治疗指标上,观察组完成治疗时均更小,为(151.23±1.24)和(1.02±0.14)mm,与对照组的(170.11±2.07)和(9.11±1.02)mm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数据差异性(P<0.05)。同时在VAS评分与HSS评分这两项临床治疗指标上,观察组VAS评分更低,HSS评分更高,为(1.24±0.34)分和(83.27±5.19)分,与对照组的(3.55±0.65)分和(70.13±5.21)分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数据差异性(P<0.05)。以及在恢复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这两项临床治疗指标上,观察组恢复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为92.00%和4.00%,与对照组的70.00%和18.00%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数据差异性(P<0.05)。结论 改良llizarov微创胫骨近端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与安全性高的特点,能够大幅度缩小患者骨胫角角度与机械轴偏移距离,从而可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全面改善膝关节功能,获得较高恢复优良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llizarov 膝关节骨性关节 膝内翻 HSS评分 VAS评分
下载PDF
微创截骨Ⅲzarov法骨延长治疗大段骨缺损肢体短缩
20
作者 李晓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57-58,共2页
分析微创截骨llizarov法骨延长治疗大段骨缺损肢体短缩的效果。方法:于我院大段骨缺损肢体短缩患者中随机抽取6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骨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截骨llizarov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功能恢复率... 分析微创截骨llizarov法骨延长治疗大段骨缺损肢体短缩的效果。方法:于我院大段骨缺损肢体短缩患者中随机抽取6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骨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截骨llizarov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功能恢复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9%,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功能恢复率为93.9%,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截骨llizarov法骨延长治疗大段骨缺损肢体短缩疗效显著,可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izarov 骨缺损 肢体短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