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梨园戏小梨园的市井文人价值取向──以《陈三五娘》《董生与李氏》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文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106,共8页
如果深入细究小梨园经典剧目,会发现梨园戏的"才子佳人"模式有别于正统文人戏的样式,即并不表现为"士大夫文人"戏,而是呈现为"市井文人"式的独特文化取向,蕴含着不同的伦理逻辑。本文拟从这一个视角,选... 如果深入细究小梨园经典剧目,会发现梨园戏的"才子佳人"模式有别于正统文人戏的样式,即并不表现为"士大夫文人"戏,而是呈现为"市井文人"式的独特文化取向,蕴含着不同的伦理逻辑。本文拟从这一个视角,选取传统剧目《陈三五娘》与新编戏《董生与李氏》为例子,通过以市井文人价值取向来选择传统文本,以及市井文人价值取向在结构、人物、语言上的呈现,分析小梨园的剧种特色,以此回应中国戏曲回归传统、回归古典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戏 小梨园 市井文人 价值取向 陈三五娘 董生与李氏
下载PDF
论新编梨园戏《促织记》的互文性书写策略
2
作者 任奕洁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新编梨园戏《促织记》是蒲松龄小说《促织》在当代的重演与再生产,该剧采纳了对《促织》进行互文性改写的策略,在衍续原作整体架构和怪诞色彩的同时,更将文本上升到人性悲剧的高度,呈现出新编戏曲独特的风神韵致。通过比对两个文本之间... 新编梨园戏《促织记》是蒲松龄小说《促织》在当代的重演与再生产,该剧采纳了对《促织》进行互文性改写的策略,在衍续原作整体架构和怪诞色彩的同时,更将文本上升到人性悲剧的高度,呈现出新编戏曲独特的风神韵致。通过比对两个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可以发现前者对后者既有认同和关涉,又存在颠覆与重构。借助互文性的视角,无疑能够从《促织记》的情节营构、艺术情境、立意主旨等层面窥见一次现代对经典的重释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织记》 《促织》 互文性 改写 梨园戏
下载PDF
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梨园戏虚拟现实数字化保护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鸿伟 刘清彬 +2 位作者 谢叻 陈明玉 吴伊萍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8-33,共6页
以泉州梨园戏为研究对象,运用惯性动作捕捉技术来研究梨园戏的虚拟现实数字化保护.使用惯性动作捕捉技术获取梨园戏艺人的表演数据,然后在对动作捕捉数据进行优化和修正后,结合三维人物模型和建筑仿真模型,在Unity平台上实现梨园戏的虚... 以泉州梨园戏为研究对象,运用惯性动作捕捉技术来研究梨园戏的虚拟现实数字化保护.使用惯性动作捕捉技术获取梨园戏艺人的表演数据,然后在对动作捕捉数据进行优化和修正后,结合三维人物模型和建筑仿真模型,在Unity平台上实现梨园戏的虚拟现实三维数字化保护.在使用HTC Vive虚拟现实头盔后,可以实现360度沉浸式浏览.实验表明,使用惯性动作捕捉技术可以实现对梨园戏的虚拟现实数字化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捕捉 梨园戏 虚拟现实 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明代潮调剧本的版本及其遗存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守治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9-34,共6页
潮调作为地方戏曲声腔,在明代就形成了完整、成熟的剧目、唱腔体系,拥有《荔枝记》、《荔镜记》、《金花女》、《苏六娘》等剧本。该文对这些剧本的潮调性质进行了考析。明清以来,潮调流传于粤东、福建、台湾的潮剧、梨园戏、白字戏、... 潮调作为地方戏曲声腔,在明代就形成了完整、成熟的剧目、唱腔体系,拥有《荔枝记》、《荔镜记》、《金花女》、《苏六娘》等剧本。该文对这些剧本的潮调性质进行了考析。明清以来,潮调流传于粤东、福建、台湾的潮剧、梨园戏、白字戏、竹马戏等剧种,它们都继承了明代潮调的剧目、剧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调 剧本 版本 潮剧 梨园戏
下载PDF
从“台湾汉唐乐府”看南音古乐的新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钱陈翔 《音乐探索》 CSSCI 2011年第4期31-34,共4页
台湾汉唐乐府在台湾成立二十余年,以演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音并结合传统舞蹈梨园戏为主要演出形式,享誉海内外。本文分析了台湾汉唐乐府如何在古南音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从而再造传统,大获成功,希望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有所启迪。
关键词 台湾汉唐乐府 南音 梨园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戏曲伞舞的艺术三重奏——基于闽南梨园戏、莆仙戏伞砌末表演的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祥虎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5期64-73,共10页
南戏之流梨园戏与莆仙戏带来的伞砌末表演,创生了砌末道具与演员身形相结合的场上运动,并开启了以思想原型、文化典型与砌末变形为基准的艺术三重奏。历史生活中的"华盖""凉伞""油纸伞"等各种伞的形象,... 南戏之流梨园戏与莆仙戏带来的伞砌末表演,创生了砌末道具与演员身形相结合的场上运动,并开启了以思想原型、文化典型与砌末变形为基准的艺术三重奏。历史生活中的"华盖""凉伞""油纸伞"等各种伞的形象,在本地民间艺术基础上与戏曲开场程式和主题创意的交融并生,在吸纳各级观众的参与共进上,具有不可或缺的精神原动力。场上这些风格性伞舞场景的应用,精准展绘了当地经济与人文的客观存现,其旦角主动性和追逐性的身体成型,又与女神信仰的宗教文化与人情体验的生活实践结晶一体,最终达成了一种家庭角色与伦理关系的规化。南戏体制的大团圆方向,也使打诨特色的故事情节和戏剧性的人物对话得到了发展,这一喜剧式的舞台构造集中由伞砌末表演来承担,同时演员优美多情的身形本体,与伞砌末的造物形式再次相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梨园戏 伞舞 闽南 南戏
原文传递
论梨园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郭丽妮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6-81,共6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文化的竞争,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梨园戏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文化遗产价值突出,旅游开发意义重大.文章系统论述梨园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旅游开发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文化的竞争,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梨园戏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文化遗产价值突出,旅游开发意义重大.文章系统论述梨园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旅游开发意义,分析其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应把梨园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泉州旅游发展规划,并从旅游品牌打造、旅游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宣传促销等方面提出开发利用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梨园戏 文化旅游 旅游开发
下载PDF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梨园戏英译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燕鸿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2-54,共3页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梨园戏享有"古南戏活化石"的美誉,历经千年传承。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今天,梨园戏英译前景广阔,任重道远。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梨园戏享有"古南戏活化石"的美誉,历经千年传承。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今天,梨园戏英译前景广阔,任重道远。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尽量体现梨园戏丰富的语言风格、文化内涵和思想底蕴,让更多的国际友人领略到梨园戏的独特魅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梨园戏 英译
下载PDF
论潮剧、梨园戏《陈三五娘》的音乐特色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富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0期33-41,95,共10页
《陈三五娘》是流行于粤东潮汕、闽南泉厦漳及台湾等地闽南语方言区的一个民间爱情故事,戏曲搬演以潮剧、梨园戏为著。通过比较潮剧、梨园戏《陈三五娘》的音乐结构、人物唱腔和器乐曲牌等,探讨潮剧与梨园戏的音乐特色,发现潮剧《陈三... 《陈三五娘》是流行于粤东潮汕、闽南泉厦漳及台湾等地闽南语方言区的一个民间爱情故事,戏曲搬演以潮剧、梨园戏为著。通过比较潮剧、梨园戏《陈三五娘》的音乐结构、人物唱腔和器乐曲牌等,探讨潮剧与梨园戏的音乐特色,发现潮剧《陈三五娘》的音乐与时俱进,偏于抒情;梨园戏的音乐固守传统,偏于古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此正是两剧种“同源异流”的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剧 梨园戏 陈三五娘 人物唱腔 器乐曲牌 音乐特色
下载PDF
泉腔梨园戏的创作新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庆彦 余宁宁 《闽台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53-62,共10页
梨园戏是发端于福建泉州的传统地方剧种,保存了许多宋元时期的戏剧文献和活态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不仅见证了与传统南戏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作为闽南地区人民历史生活的生动写照,在泉州独有的社会环境、重商风尚、文化心理... 梨园戏是发端于福建泉州的传统地方剧种,保存了许多宋元时期的戏剧文献和活态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不仅见证了与传统南戏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作为闽南地区人民历史生活的生动写照,在泉州独有的社会环境、重商风尚、文化心理、信仰习俗等诸种因素影响下,经过漫长的繁衍积淀,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具有结构布局精简化、情节设置戏谑化、人物角色倒置化、题材命意世俗化的创作倾向,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本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戏 泉州 南戏 创作倾向 生成背景
下载PDF
福建地方戏音乐之“和”——梨园戏、歌仔戏音乐创作作品个案分析
11
作者 李晖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5期59-64,共6页
梨园戏音乐与传统科步紧密配合,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了现代和传统艺术和谐统一。歌仔戏音乐在把握传统意味的同时兼顾时代的审美趋向,充分地彰显现代与传统的差异又始终渗透着浓厚的歌仔戏韵味。无论是属于“南管”系统的古老剧种梨园戏... 梨园戏音乐与传统科步紧密配合,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了现代和传统艺术和谐统一。歌仔戏音乐在把握传统意味的同时兼顾时代的审美趋向,充分地彰显现代与传统的差异又始终渗透着浓厚的歌仔戏韵味。无论是属于“南管”系统的古老剧种梨园戏的音乐,还是属于“歌仔”系统的年轻剧种歌仔戏,其音乐架构都体现了对“和”的美学追求,在文乐与唱腔、文武乐与表演、文乐内部之间,“和”的追求无处不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戏 歌仔戏 戏曲音乐美学
下载PDF
梨园戏开发的可行性与旅游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耀星 谢胜林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8-21,共4页
以梨园戏为研究对象,探讨梨园戏的历史渊源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资源优势、竞争优势和政策支持优势等方面对梨园戏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注重梨园戏人才培养、开发梨园戏旅游产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 以梨园戏为研究对象,探讨梨园戏的历史渊源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资源优势、竞争优势和政策支持优势等方面对梨园戏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注重梨园戏人才培养、开发梨园戏旅游产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做好宣传五个方面的梨园戏保护性开发对策,以期为梨园戏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梨园戏 旅游开发
下载PDF
民间立场、贵族气脉、海洋映像的嬗衍与合璧--梨园经典《陈三五娘》历史版本之钩沉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明宏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32,共21页
《陈三五娘》是演出率与流传率最高的梨园经典名剧,其版本体系的流变播衍,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极度关注。祖本明嘉靖本《荔镜记》、清顺治本《荔枝记》、清光绪本《荔枝记》、蔡尤本口述本《陈三》、华东会演本《陈三五娘》这五个版本纪... 《陈三五娘》是演出率与流传率最高的梨园经典名剧,其版本体系的流变播衍,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极度关注。祖本明嘉靖本《荔镜记》、清顺治本《荔枝记》、清光绪本《荔枝记》、蔡尤本口述本《陈三》、华东会演本《陈三五娘》这五个版本纪录了《陈三五娘》历经五百余年留存至今的清晰脉络,这种完整而成体系的戏曲版本纪录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对其版本沉浮变衍进行钩沉勘谬,可窥视其地域文化生态的无尽意味及沉淀在历史风尘中灼灼风华的戏剧光影。正是这份民间立场、贵族血脉和海洋映像的嬗衍与合璧共同唤醒了这一"宋元南戏活化石"饱满而富于弹性的戏剧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戏 《陈三五娘》 版本钩沉
原文传递
梨园戏用韵所反映的泉州方言韵母系统之演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媞媞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9-104,共6页
泉州传统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因其严格的师承,该剧种保留了许多泉州话的古语特色。通过从梨园戏传统经典剧目入手,全面考察其用韵情况,并与(《彙音妙悟》及现代泉州话韵母系统的比较,以... 泉州传统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因其严格的师承,该剧种保留了许多泉州话的古语特色。通过从梨园戏传统经典剧目入手,全面考察其用韵情况,并与(《彙音妙悟》及现代泉州话韵母系统的比较,以期发现泉州方言四五百年间的音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戏用韵 韵母系统 语音演变
下载PDF
泉州梨园戏与日本歌舞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玫瑰 《日本研究》 2017年第2期84-90,共7页
在海丝文化大背景下,艺术之间都是相通的。特别是在亚洲戏剧舞台艺术表演方面,泉州的梨园戏与日本的歌舞伎这两种传统的舞台表演形式,既体现了各自传统文化的个性精髓,又反映了同为东方戏剧在审美方面具有共性、共通的一面。本文通过剧... 在海丝文化大背景下,艺术之间都是相通的。特别是在亚洲戏剧舞台艺术表演方面,泉州的梨园戏与日本的歌舞伎这两种传统的舞台表演形式,既体现了各自传统文化的个性精髓,又反映了同为东方戏剧在审美方面具有共性、共通的一面。本文通过剧种演变、思想内容、艺术表演三个方面比较两者在戏剧舞台表演上的差异,从异同中寻找现存于这两者中的舞台艺术发展规律,是戏剧比较学和本文探寻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戏 歌舞伎 剧种演变 舞台表演
下载PDF
梨园戏在新中国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16
作者 郑红燕 马华祥 《龙岩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17-121,130,共6页
梨园戏在1949年建国后逐渐稳定于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作为梨园戏唯一传承中心,在6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因其严格的师承、坚持对传统剧目的复排、以剧目创新带动剧种创新以及公益演出重新获得了勃勃生机,但也无法避免面临着市场狭小、人... 梨园戏在1949年建国后逐渐稳定于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作为梨园戏唯一传承中心,在6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因其严格的师承、坚持对传统剧目的复排、以剧目创新带动剧种创新以及公益演出重新获得了勃勃生机,但也无法避免面临着市场狭小、人才匮乏等剧种普遍面临的问题,又因其作为古老的地方剧种的身份还有着特殊的困境。在梨园戏的当代发展中,通过结合时代精神改变剧目,守护传统,回归乡土寻求新的发展是可以尝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戏 剧种性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论梨园戏《蔡文姬》中的人性化书写
17
作者 施珍妮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9-34,共6页
泉州籍国家一级编剧王仁杰在新世纪初创作了梨园戏《蔡文姬》的剧本,用人性化的书写生动塑造了东汉末年的女性人物蔡文姬。全剧充满人文关怀,闪烁着人文精神。在这一部新编历史剧中,不仅可以从蔡文姬这一女性人物身上看到她所陷入的情... 泉州籍国家一级编剧王仁杰在新世纪初创作了梨园戏《蔡文姬》的剧本,用人性化的书写生动塑造了东汉末年的女性人物蔡文姬。全剧充满人文关怀,闪烁着人文精神。在这一部新编历史剧中,不仅可以从蔡文姬这一女性人物身上看到她所陷入的情感泥淖与文化困境,还可以从中探讨王仁杰所践行的“返本开新”的创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文姬》 梨园戏 人性化书写 人文精神 返本开新
下载PDF
梨园戏《陈三五娘》与潮泉民俗关系探略
18
作者 罗金满 《闽台文化研究》 2015年第3期53-61,共9页
《陈三五娘》是梨园戏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400多年来在潮泉地区盛演不衰。在其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其剧目创作的取材来源、反映内容,还是演出与观众之间,都与地域民俗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梨园戏 《陈三五娘》 潮泉民俗
下载PDF
泉州传统梨园戏用韵分析
19
作者 朱媞媞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7-22,共6页
泉州传统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因保留了大量宋元剧目,古语积淀十分丰富,被誉为"戏曲历史博物馆"。梨园戏韵部系统共20韵部,包含《彙音妙悟》42韵共83个韵母,这些韵母分为阴声韵、阳声韵、鼻化韵等6种韵类。韵母... 泉州传统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因保留了大量宋元剧目,古语积淀十分丰富,被誉为"戏曲历史博物馆"。梨园戏韵部系统共20韵部,包含《彙音妙悟》42韵共83个韵母,这些韵母分为阴声韵、阳声韵、鼻化韵等6种韵类。韵母之间可以跨韵类相押和-m、-n、-三种阳声韵之间可以通押是梨园戏押韵最显著的两个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缘于闽南戏曲演唱行腔吐字的特殊规律,另一方面与闽南话的语音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戏 韵部系统 《彙音妙悟》
下载PDF
梨园十八步科母及其舞蹈形态考究
20
作者 吴卉连 《黑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70-171,共2页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戏曲的传承富有历史性的色彩,梨园戏起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这是声势浩大的文化继承。梨园戏在悠久的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自有的表演程式,而这样的表演程式就被专业戏曲人员称之为"十八步科母",戏曲的角色...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戏曲的传承富有历史性的色彩,梨园戏起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这是声势浩大的文化继承。梨园戏在悠久的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自有的表演程式,而这样的表演程式就被专业戏曲人员称之为"十八步科母",戏曲的角色主要以生、旦为主。但从戏曲的表现形式来看,较少的人能了解表演程式"十八步科母"的曼妙与雅致。所以,结合以上表现形式对"十八步科母"及其误导形态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戏 十八步科母 舞蹈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