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9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社区·房子——莫里森小说《家》对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的想象 被引量:69
1
作者 王守仁 吴新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9,共9页
本文从国家、社区、房子三个层面解读莫里森的新作《家》,讨论小说家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现实性和可能性的想象:国家层面上的种族歧视造成黑人"无立足之地"的处境,黑人社区保持种族文化,可以成为黑人创伤的"... 本文从国家、社区、房子三个层面解读莫里森的新作《家》,讨论小说家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现实性和可能性的想象:国家层面上的种族歧视造成黑人"无立足之地"的处境,黑人社区保持种族文化,可以成为黑人创伤的"痊愈之地",而"房子"作为黑人"栖身之地"需要有爱和良好的家庭关系,才能成为真正的"家"。本文认为《家》在黑人生存状态特别是黑人家庭的呈现上不同于莫里森过去九部小说的做法,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生存空间 美国黑人社区 房子
原文传递
造物图景、知识实践、赋权空间——基于欧洲“刺绣样品”的发展变化研究
2
作者 董冠妮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5,共6页
“刺绣样品”作为欧洲传统女性记录个人针法、图案、技艺而特制的绣品,其历史悠久、型制丰富、内容广泛。本文将欧洲女性家庭手工造物艺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阐释“刺绣样品”的形制特点和历史发展,并就其发展中作用、形式和功能的三次转... “刺绣样品”作为欧洲传统女性记录个人针法、图案、技艺而特制的绣品,其历史悠久、型制丰富、内容广泛。本文将欧洲女性家庭手工造物艺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阐释“刺绣样品”的形制特点和历史发展,并就其发展中作用、形式和功能的三次转变,分析以刺绣为核心而形成的女性空间,不仅展示了女性在传统造物过程中的刺绣活动可以被解释为一种对“物”的认知过程,是手工技艺创造、知识实践和传承的方式,也突出体现了历史变迁中女性的自我觉醒与角色转变,为探讨其生活、教育及权力空间提供了珍贵的视觉文本,为女性如何在广阔的社会经济和文明进程中建构自身主体价值问题提供更多的历史认知,对促进手工艺发展与女性造物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艺 刺绣样品 知识实践 生活空间
下载PDF
人性化理念下的自理型老年人居住空间的室内色彩搭配研究
3
作者 宋雪 《色彩》 2024年第6期16-18,共3页
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合理选择色彩可以为老年人营造舒适、温馨、安全的居住环境,有助于维护其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设计中需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本文对当前老年人特征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关爱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 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合理选择色彩可以为老年人营造舒适、温馨、安全的居住环境,有助于维护其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设计中需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本文对当前老年人特征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关爱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相关的人性化分析,通过合理化的色彩设计原则进行匹配,最后提出了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老年人居住空间的室内色彩设计。以此解决具有人性化的室内色彩环境,使老年人居住室内空间体现出更完整的功能性和关爱性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设计 老年人 居住空间 色彩搭配
下载PDF
适老化住宅空间情感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智青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0年第11期50-52,共3页
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改善老年人居住条件的同时更应关注其情感的需求。文章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他们的居住需求,总结出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空间设计原则。借助情感化的设计方法,深入研究情感化设... 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改善老年人居住条件的同时更应关注其情感的需求。文章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他们的居住需求,总结出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空间设计原则。借助情感化的设计方法,深入研究情感化设计在居住空间中的运用,对老年群体提高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情感化设计 住宅空间
原文传递
塑造具有生命意义的“复合”斑块——以上海青浦新城西区公园概念设计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昊 韦金妮 李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4,共5页
为避免城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上海青浦新城西区公园概念设计尝试运用新的公园规划理念—营造具有生命意义的"复合"斑块,提出利用地形高差来呈现大自然的往复变化对人们的活动行为和场地的影响,设计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公共... 为避免城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上海青浦新城西区公园概念设计尝试运用新的公园规划理念—营造具有生命意义的"复合"斑块,提出利用地形高差来呈现大自然的往复变化对人们的活动行为和场地的影响,设计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公共活动场地,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交融,建立城市与自然的生命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义 功能复合 斑块 上海青浦新城西区公园 概念设计
下载PDF
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定量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432
6
作者 李广东 方创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65,共17页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识别是城市用地组织、协调与配置的基础信息源,是判定城市用地内在功能形态、功能组合模式和功能之间动态权衡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长期以来并未构建一套可行的识别方法体系。本文从土地功能、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识别是城市用地组织、协调与配置的基础信息源,是判定城市用地内在功能形态、功能组合模式和功能之间动态权衡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长期以来并未构建一套可行的识别方法体系。本文从土地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功能综合的视角构建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分类体系,并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为基础系统整合空间功能价值量核算函数群,通过纵横对比的方法确定空间功能主导类型。研究区实证分析表明,城市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分类体系较好反映了不同地类的功能类型;空间主导功能的识别也与不同地类的功能匹配;同时也发现三生空间的整体毗邻性较低、空间功能的互补和融合性较差的问题;三生空间功能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城市 土地功能 生态系统功能 景观功能 功能识别 价值评估
原文传递
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 被引量:302
7
作者 杨清可 段学军 +1 位作者 王磊 金志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6,共10页
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利用1990、2000、2010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长江三角洲地... 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利用1990、2000、2010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特征与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长三角地区基于“三生用地”的土地利用转型表现为生产用地减少,生态用地稳定,及生活用地快速增加。(2)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90年的0.470持续降至2010年的0.444,整体质量有所恶化,较高质量区和高质量区面积与比重保持稳定。(3)1990~2010年,长三角地区同时存在生态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生态环境改善小于环境恶化的趋势。城镇和农村生活用地、工矿生产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的挤占则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长江三角洲核心区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92
8
作者 高星 刘泽伟 +3 位作者 李晨曦 查理思 宋昭颖 张学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113-7122,共10页
基于“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是雄安新区完善区域生态功能的理论基石。从雄安新区“生产—生活—生态”的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入手,解译1988、1998、2008和2018年4期遥感影像获取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计算... 基于“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是雄安新区完善区域生态功能的理论基石。从雄安新区“生产—生活—生态”的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入手,解译1988、1998、2008和2018年4期遥感影像获取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定量分析雄安新区“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及其功能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①1988—2018年,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活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共计增加了82.35 km2,生产用地面积先升后降,累计增加了50.34 km2,生态用地面积大幅下降,共计减少了132.70 km2。②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功能转型转出面积最大的为水域生态用地,转出面积共计94.36 km2,占总转出面积的41.06%,转入面积最大的是农业生产用地,共计135.91 km2,占总转入面积的近三分之二,其他它用地类型均有一定程度的相互转换。③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现波动减少的变化趋势。沙地等生态质量指数较低的其他生态用地转入农业生产用地是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占生态环境正效应贡献率的67.04%;农业生产用地以及城镇和农村生活用地对水域生态用地的占用,则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占到生态环境负效应贡献率的75%以上。总体看来,过去三十年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大于生态环境改善趋势。因此,定量研究过去30年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演变规律,有助于为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雄安新区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平潭岛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三生空间冲突分析 被引量:90
9
作者 廖李红 戴文远 +3 位作者 陈娟 黄万里 江方奇 胡秋凤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23-1833,共11页
三生空间冲突的定量研究可为三生空间的利用管控及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土地利用的主导功能及其多功能性质,将福建省平潭岛2000年、2009年和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划分为生活生产空间、生产生态... 三生空间冲突的定量研究可为三生空间的利用管控及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土地利用的主导功能及其多功能性质,将福建省平潭岛2000年、2009年和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划分为生活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生态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借鉴景观生态指数方法构建空间冲突指数,对平潭岛"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冲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潭岛2000-2015年间生态生产空间均占主导地位,其次是生产生态空间,这两种空间类型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而生活生产空间比重则不断增高,生态空间比重趋于平稳;15年间平潭岛空间冲突水平呈上升趋势,并在芦洋乡、中楼乡和敖东镇出现集聚现象,至2015年失控冲突的面积比重已占研究区的41.77%,空间冲突态势已非常严峻;不同空间类型的空间冲突存在一定差异,冲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生产生态空间>生态空间>生态生产空间>生活生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空间冲突 冲突指数 城市化 平潭岛
原文传递
市县土地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测度指标体系及核算模型解析 被引量:59
10
作者 方创琳 贾克敬 +1 位作者 李广东 王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198-5209,共12页
土地同时具有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相应地具有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是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是指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供容能力、经济... 土地同时具有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相应地具有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是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是指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供容能力、经济活动能力和满足一定生活水平人口数量的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机综合体,由处于支持层的生态承载力和处于表现层的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三部分组成,简称土地"三生"承载力。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目标,分析了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的基本构成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县级尺度作为测度对象,通过多方案比选,构建了由1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测度指标体系,给出了不同层级具体指标的量化辨识方法;进一步优选出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核算的SD情景模型。该研究从理论上旨在为推进国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集约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判据,为开展全国市县尺度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监测预警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 核算模型 量化辨识 理论辨析
下载PDF
广东省“三生空间”用地转型的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45
11
作者 龚亚男 韩书成 +1 位作者 时晓标 汤新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3-209,共7页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结合广东省1990-2015年六期遥感数据,探究广东省"三生空间"用地转型的时空演变格局与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1990-2015年期间,广东省"三生空间"用地结构发...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结合广东省1990-2015年六期遥感数据,探究广东省"三生空间"用地转型的时空演变格局与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1990-2015年期间,广东省"三生空间"用地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用地减少,生态用地略有下降,生活用地大幅度增加;(2)省内不同经济区域"三生空间"用地转型特征不同,但普遍存在农业生产用地减少、城镇生活用地与工业生产用地大幅增加;(3)整体上看,1990-2015年广东省生态环境质量略有恶化,由0.645下降到0.639,年均下降0.191%;生态环境高质量区主要分布在粤西北,珠三角地区大部分处于生态环境低质量区,生态环境亟待提升。基于"三生空间"功能视角研究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可为广东省"三生空间"用地合理功能分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时空演变
下载PDF
南昌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冲突风险评估及分区优化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 被引量:35
12
作者 陈竹安 冯祥瑞 +2 位作者 洪志强 马彬彬 李亦佳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3-545,共13页
以土地利用的导向功能为基础,将南昌市1995、2005和2015三期20种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生态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生态空间和生活生产空间。利用空间复杂性指数、空间脆弱性指数和空间稳定性指数3个因子构建冲突模型,借鉴倒"U"... 以土地利用的导向功能为基础,将南昌市1995、2005和2015三期20种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生态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生态空间和生活生产空间。利用空间复杂性指数、空间脆弱性指数和空间稳定性指数3个因子构建冲突模型,借鉴倒"U"型模型,将空间冲突分为4类: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在冲突级别的基础上利用优化产业结构、生态系统修复等措施,建立10个亚功能区,优化土地资源,缓解空间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中南昌市三生空间格局以生产生态空间为主,其次是生态空间、生态生产空间以及生活生产空间,生活生产空间所占比例在上升,其余均在减少,呈现"一升三降"特点;(2)1995—2015年南昌市三生空间空间冲突愈演愈烈,严重失控单元持续增长,但2005—2015年的增长速度较1995—2005年稍慢,南昌市三生空间冲突失控态势严峻;(3)不同空间类型冲突存在较大差异,均以可控级别为主,其中失控级别占比由大到小:生活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生态生产空间>生态空间;(4)利用10个亚功能区优化南昌市70%以上的区域,其中以城镇用地等为主的两个亚功能区,70%以上属于允许建设区,以滩地、湖泊、林地等为主亚功能区65%以上属于禁止建设区,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空间冲突 冲突级别 亚功能区 南昌市
原文传递
陕西省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34
13
作者 孙善良 张小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6-363,370,共9页
为了探索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陕西省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变化。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18年的3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以“生产—生态—生活”为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 为了探索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陕西省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变化。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18年的3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以“生产—生态—生活”为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陕西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差异较大,生产、生活用地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生态用地主要分布陕北高原和陕南山地;其中生态用地面积最大且呈扩张趋势,生产用地面积居中且持续下降,生活用地面积最小但扩张趋势明显。(2)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变化主要表现为牧草、林地生态用地和城乡生活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的挤占;(3)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小幅上升,空间上呈南部高、中部低、北部较高的格局;(4)林地、牧草生态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生产用地向生态用地的转化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三生空间 生态环境效应 陕西省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34
14
作者 刘莹 耿文亮 +2 位作者 邵静文 周志民 张鹏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5,共7页
选取土地变化剧烈的黄河下游地区,基于2000—2017年土地数据和“三生”主导功能分类,探索各类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价值的社会驱动因素,为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1) 200... 选取土地变化剧烈的黄河下游地区,基于2000—2017年土地数据和“三生”主导功能分类,探索各类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价值的社会驱动因素,为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1) 2000—2017年,研究区生态生产用地、生态用地及生活生产用地转入,生产生态用地转出。用地面积结构为生产生态用地>生活生产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态用地。(2) 2000—2017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增加18. 7×10^(9)元,生态生产用地贡献最大。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始终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格局,山东滨州、东营等地均ESV高于河南各地市。(3)研究区社会驱动因素呈不同程度的空间分异,人口、农业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为负,第二产业和城镇化影响为正,第三产业影响情况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转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三生空间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陈仙春 赵俊三 陈国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8-264,共7页
'三生空间'功能优化是进行国土空间优化的重要基础,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滇中城市群'三生空间'功能分类体系。基于不同的行政尺度,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 '三生空间'功能优化是进行国土空间优化的重要基础,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滇中城市群'三生空间'功能分类体系。基于不同的行政尺度,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滇中城市的4个州市和42个县区的'三生空间'功能格局分布特征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在市域尺度上,滇中城市的'三生空间'功能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和信息熵空间分布中、东部高西部低的现状;集中化程度空间分布整体较低且各地相差不大;优势度整体较高;各州市区位特征不显著。(2)在县域尺度上,滇中城市的'三生空间'功能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和信息熵空间分布东部高,西部低的现状;集中化程度除昆明市主城区外其他各地分布趋近;优势度呈中间低两边高的分布现状。(3)通过县域与市域尺度的分析对比,揭示了各尺度间'三生空间'功能分布格局的相互关系,实现各尺度间的良性约束和优化配置,为城市群的国土空间功能优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计量模型 多尺度 滇中城市群
下载PDF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28
16
作者 路昌 张傲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133,共11页
基于1995、2005和2015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构建"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方法,对东北地区20年间土地利用转型时空变化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 基于1995、2005和2015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构建"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方法,对东北地区20年间土地利用转型时空变化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15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主要表现为生产用地持续增加、生态用地持续减少和生活用地小幅增加,前期变化剧烈后期趋缓。2)各类功能用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均衡性,农业生产用地、牧业生态用地和水域生态用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剧,工矿生产用地、林业生态用地、其他生态用地和生活用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性有所缓和。3)东北地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95年的0.581持续下降至2015年的0.575,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空间分布以高质量区和中低质量区为主,农业生产用地和林业生态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变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农业开发进程基本保持一致,粮食主产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粮食主产区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三生空间”功能评价的中原城市群国土空间特征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韦晨 侯国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6,共9页
“三生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序优化的“三生空间”能够保障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有力落实。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指数、比较优势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 “三生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序优化的“三生空间”能够保障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有力落实。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指数、比较优势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内30个城市的“三生空间”功能进行评价,并得到其国土空间特征及相应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三生空间”功能差异明显,基本呈现“强少弱多”的格局。生产空间功能方面,多数城市的生产空间功能得分差异不显著。生态空间功能方面,中原城市群内河南中部大片区域生态空间功能相对滞后。生活空间功能方面,大部分城市的功能评价等级为较低和低。(2)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三生空间”功能的耦合协调类型以轻度协调和轻度失调为主。从分布格局上看,耦合协调度呈现“边缘高内部低”的空间分布形态。(3)通过计算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三生空间”功能的比较优势指数,将中原城市群国土空间划分为6种优势功能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国土空间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国土空间 功能评价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广义生态水利的内涵及其过程与维度 被引量:26
18
作者 邓铭江 黄强 +2 位作者 畅建霞 黄生志 郭爱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5-792,共18页
总结中国工程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发展沿革,分析国内外生态水利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其特点,指出生态水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水资源利用的一种新途径和方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 总结中国工程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发展沿革,分析国内外生态水利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其特点,指出生态水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水资源利用的一种新途径和方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阐述了广义生态水利的内涵、定义和发展模式及其过程和维度,并提出以下结论和观点:①生态水利将水资源和水循环调控作为重要生态要素,从流域生态系统能量交换、生物链接、结构平衡、循环转化全视角开展研究,探索既能满足人类社会需求,又能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和良性发展的生态水利措施和方法。②建立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调度”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特别是将生态调度纳入水利工程全“服役期”,其中“后坝工时代”实施全流域大尺度生态调度,是生态保护和恢复最有效的措施。③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水循环调控”三个维度,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中,科学把控生态水利的空间定位,促进“三生空间”优化布局,保障“三生用水”合理配置,优化“三生关系”耦合协调,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水利事业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利 生态调度 三生空间 三生用水 后坝工时代 空间维度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5
19
作者 焦露 薛哲进 +1 位作者 尹剑 朱沙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6-212,共7页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贵州省1995—2015年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贵州省土地利用转型呈现生态用地反哺生产和生活用地的特点...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贵州省1995—2015年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贵州省土地利用转型呈现生态用地反哺生产和生活用地的特点。(2)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稳定,变化由改善和恶化两种趋势构成,最终抵消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3)贵州省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0.4664~0.5322之间,空间分异明显。针对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及生态用地减少等问题,未来发展要科学规划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占据实行补偿制度,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导,协调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三生空间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三生互斥视角下工业用地空间布局优化——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磊 陈晓琴 +2 位作者 董晓翠 马超前 王艳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119,共8页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工业用地高效配置和空间布局优化决策,已成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决策的重要关注点。该文突破传统单一从适宜性角度确定工业用地布局的模式,基于三生空间用途冲突的互斥视角,以三生空间用地冲突最小...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工业用地高效配置和空间布局优化决策,已成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决策的重要关注点。该文突破传统单一从适宜性角度确定工业用地布局的模式,基于三生空间用途冲突的互斥视角,以三生空间用地冲突最小化和工业适宜性最大化为目标,利用景观生态指数、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天津市三生空间冲突和工业用地空间适宜性,引入二维互斥矩阵的表达方式,形成了基于三生空间冲突识别工业用地的空间配置方案。研究表明:1)天津市工业用地空间适宜性呈现出"滨海新区最高、环城四区和远郊五区建制镇次之、其他区域普遍较低"的特征,并且有限的高度适宜区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2)天津市三生空间冲突整体呈现出"滨海新区最高,远郊五区中宝坻区、武清区和宁河区次之,第三是环城四区,蓟州区和静海区最低"的空间格局,不同空间类型的冲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工业生产空间、农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3)天津市工业用地布局可优化为工业优先建设区、集约挖潜区、产城融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7种类型,适宜工业建设强度在空间上表现为从滨海新区到环城四区再向远郊五区逐步降低的趋势。该研究通过确定未来工业用地空间格局,为预防和破解天津市三生空间冲突、实现工业用地布局精准定位提供支撑和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三生空间 适宜性评价 空间冲突 用地布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