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居民多维贫困测度与空间格局 被引量:66
1
作者 杨振 江琪 +1 位作者 刘会敏 王晓霞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8-153,共6页
从生活性消费视角出发,依据恩格尔理论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建立多维贫困测度模型,对中国各省区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空间格局及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农村居民在8个消费维度上的基本需求支出存在较大差异,"生存型"... 从生活性消费视角出发,依据恩格尔理论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建立多维贫困测度模型,对中国各省区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空间格局及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农村居民在8个消费维度上的基本需求支出存在较大差异,"生存型"需求较高,"发展型"需求较低,各消费维度实际支出均随收入正向增长。2各消费维度实际支出普遍高于相应维度的基本需求支出,相对贫困指数存在明显的维度差异与地区差异。东部省份贫困水平普遍较低,中部次之,西部地区贫困水平普遍较高。3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越低、农业经济地位越高,相应的区域贫困指数也越大;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和人均耕地的增加则会拉低贫困指数。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外出机会和非农收入,也有利于区域贫困指数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ESEL模型 生活消费 多维贫困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建筑节能与生活模式 被引量:46
2
作者 江亿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15,共5页
从中外建筑能耗对比出发,研究造成中外建筑能耗不同的主要原因,指出其核心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和文化理念,从而造成建筑物不同的使用方式和运行方式。随着经济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应维持目前的建筑使用方式和运行方式,防止盲目... 从中外建筑能耗对比出发,研究造成中外建筑能耗不同的主要原因,指出其核心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和文化理念,从而造成建筑物不同的使用方式和运行方式。随着经济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应维持目前的建筑使用方式和运行方式,防止盲目的"与国外接轨",这样才不会由于建筑运行能源的过度浪费而形成能源和环境的严重问题。这可能是中国唯一可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建筑节能 生活方式 节约型社会
原文传递
人类器官移植供体来源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忠华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移植器官来源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文精神升华完美结合的产物。移植器官来源经历了异种动物、死刑遗体、亲属活体、脑死亡供体、亲属活体+非亲属活体、心死亡供体、多种来源这7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异种移植离临床应用遥远;死刑来源倍... 移植器官来源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文精神升华完美结合的产物。移植器官来源经历了异种动物、死刑遗体、亲属活体、脑死亡供体、亲属活体+非亲属活体、心死亡供体、多种来源这7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异种移植离临床应用遥远;死刑来源倍受批评;活体移植伤害健康人。器官捐献移植发展史证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值得大力推广。以美国全脑死亡器官捐献和英国脑干死亡器官捐献为代表的美-欧模式,均为生前自愿同意,且绝对无偿。公民认为任何形式的补偿都会改变捐献行为本来的性质。心死亡器官捐献是脑死亡器官捐献的补充,适用于既不符合脑死亡标准又无法救治,同时家属又有强烈捐献意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供者 活体供者 器官移植 脑死亡 心死亡 管理模式
原文传递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三生空间”的格局重构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19
4
作者 郭修金 张樱 +1 位作者 陈玉萍 奚凤兰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7,共9页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实现我国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枢纽,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构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宜居、宜业、宜游的"三生空间",已成为当前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解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三生空...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实现我国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枢纽,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构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宜居、宜业、宜游的"三生空间",已成为当前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解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三生空间"的内涵、逻辑以及要素,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三生空间"面临的挑战,发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三生空间"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产业链条有待补强、基础设施有待夯实、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类型特色有待优化等问题。进而提出从生活空间"宜居"、生产空间"宜业"、生态空间"宜游"3个维度出发,重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三生空间":强化高质量规划引领,指导多类型错位竞争,培育多主体协作运营,健全全方位公共服务,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以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三生空间"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 生态空间 格局重构
下载PDF
老人居住模式与养老资源获取——对谢桂华研究的再检验 被引量:15
5
作者 狄金华 魏利香 钟涨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72,共8页
本文利用2006年CGSS数据从老人的角度出发研究老人的居住模式与养老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同时来验证谢桂华利用同样的数据从子女的角度出发对老年人居住模式与子女赡养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本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居住模式和... 本文利用2006年CGSS数据从老人的角度出发研究老人的居住模式与养老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同时来验证谢桂华利用同样的数据从子女的角度出发对老年人居住模式与子女赡养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本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对于老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的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上的影响基本与谢桂华的研究一致,但是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对于老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的精神慰藉的影响不同。本文中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对于老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的精神慰藉没有显著影响。另外,本文认为女儿在养老的三个方面的作用已经超过儿子,这也与谢桂华的研究有所不同。而在子女数量对于老人养老资源获取的影响上验证了谢桂华的研究,即子女数量对于老人养老资源获取没有显著影响。可见,从老人的角度出发所得出的居住模式与养老资源获取的结论与从子女角度出发的分析结论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模式 养老资源 复制性研究
下载PDF
中国进城农民工的居住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劳动经济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56-79,共24页
本文利用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地考察了居住模式和住房类型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临时住所,分散居住和集中居住对农民工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分散居住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较为强烈,尤以... 本文利用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地考察了居住模式和住房类型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临时住所,分散居住和集中居住对农民工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分散居住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较为强烈,尤以居住在自建房和自购房的农民工幸福感最强,而居住在非正规场所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最低。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和考虑地区异质性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考虑到实证分析中潜在的内生性偏误,本文结合倾向匹配得分法构造反事实框架,并进行替换解释变量、调整模型和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然保持一致。分样本估计结果还显示,流动范围跨度大、流动时间长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受居住状况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对居住状况更为"敏感"。居住模式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中部地区、北京和上海的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受居住状况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模式 住房类型 主观幸福感 反事实框架
原文传递
居住模式、居住距离与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晓冬 方向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8,161,162,共13页
老年人居住模式与主观福利的关系是家庭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以代际居住距离为切入点,考察"亲子同住"、"分而不离"以及"既分又离"等居住模式对农村老年人主... 老年人居住模式与主观福利的关系是家庭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以代际居住距离为切入点,考察"亲子同住"、"分而不离"以及"既分又离"等居住模式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差异,同时进行影响异质性及影响路径的讨论与检验。研究发现:代际居住距离与农村老年人抑郁程度呈正"U"型关系,与生活满意度呈倒"U"型关系,"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对老年人主观福利状况更具优势,尤其是女性、年龄相对较低和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从影响途径看,"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主要通过增加子女的经济支持、改善代际关系以及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水平,从而促进老年人的主观福利。其中,代际关系的改善是"分而不离"居住模式提升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模式 居住距离 分而不离 农村老年人 主观福利
下载PDF
民俗:民众生活方式的模式化——民俗定义、性质新论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德利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4-38,共5页
从生存活动的主体存在角度论述民俗的定义和性质是对传统民俗学客观化研究的反拨。民俗是人类在生存活动中为持存发展生命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民俗的文化结构的模态化证明 ,民众不仅生活在物质形态的文化中 ,更生存于精... 从生存活动的主体存在角度论述民俗的定义和性质是对传统民俗学客观化研究的反拨。民俗是人类在生存活动中为持存发展生命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民俗的文化结构的模态化证明 ,民众不仅生活在物质形态的文化中 ,更生存于精神信仰性观念文化中。人类与民俗相伴而生 ,从远古一直走到现代。民俗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生存活动 模式化 生活方式
下载PDF
中国传统与现代居住空间形态对比研究——兼论现代居住区的社区性不足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菊芬 《住宅科技》 2012年第10期1-5,共5页
简要回顾了"里坊——街巷——单位制社区——商品房社区"各阶段居住区的空间形态演变特征,认为在城市化、住房与土地制度、交通道路等因素的影响下,现代居住空间更趋封闭性、单一性、破碎化,并直接影响社区场所精神的塑造,从... 简要回顾了"里坊——街巷——单位制社区——商品房社区"各阶段居住区的空间形态演变特征,认为在城市化、住房与土地制度、交通道路等因素的影响下,现代居住空间更趋封闭性、单一性、破碎化,并直接影响社区场所精神的塑造,从而加速邻里关系淡化,导致居住区社区性不足。通过传统与现代居住空间形态的对比研究,提出应进一步优化居住区空间形态,重构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延续传统的城市肌理,塑造特色的邻里空间,并促进多样化的邻里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居住空间 格局演变 机制 开放街区
下载PDF
非遗活态传承背景下民族图形纹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鹤 李轶南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28,共7页
少数民族图形纹样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了艺术审美价值、文化传播价值以及非遗传承价值。当前民族图形纹样在视觉传达设计应用中存在设计理念方面盲目效仿西方,缺乏文化自信,照搬照抄,缺乏对本土民族文化的再设计与创新... 少数民族图形纹样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了艺术审美价值、文化传播价值以及非遗传承价值。当前民族图形纹样在视觉传达设计应用中存在设计理念方面盲目效仿西方,缺乏文化自信,照搬照抄,缺乏对本土民族文化的再设计与创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缺乏对消费者情感的考虑以及设计缺乏实用性,未与时俱进的问题。在非遗活态传承背景下,民族图形纹样在视觉传达设计应用中的需要遵循以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导向的原则,以少数民族元素和中华民族共同元素融合为导向的原则,以消费者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以及以实用性和时代性相结合为导向的原则。设计师可以运用基于传播与传承地域性与共生性文化、文化保护与融合创新、消费者情感导向和精神导向,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主流精神追求相结合等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传承 图形纹样 视觉传达设计
原文传递
“观景”与“景观”之间——滨水居住空间模式的思考与三次尝试 被引量:9
11
作者 蔡永洁 黄林琳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35,共4页
围绕滨水居住的价值,矛盾及空间策略,以三个滨水居住区域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滨水居住空间形态中,利于居住者观景的建筑布局原则与城市景观建构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肯定了"岸线垂直模式"这一"理想"原则在滨水居... 围绕滨水居住的价值,矛盾及空间策略,以三个滨水居住区域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滨水居住空间形态中,利于居住者观景的建筑布局原则与城市景观建构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肯定了"岸线垂直模式"这一"理想"原则在滨水居住中观景与景观的双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居住 观景 景观 垂直模式 平行模式
原文传递
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和民族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单菲菲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5,共7页
本文以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伊宁市建城沿革和维、汉、回、哈民族居住史的回顾及对伊宁市的民族居住格局及其变迁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了影响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变迁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来研究伊宁市的民族关系。
关键词 伊宁市 居住格局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多层次家庭规制体系之一——非婚同居的历史考察及重构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旭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从家庭功能的角度来看,非婚同居完全可以承担婚姻家庭的相互扶助、稳定的性结合及生育子女等基本功能。同时,相比于婚姻,非婚同居保留了足够的家庭自治空间,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践行。现代社会家庭模式和生活方式多元化趋势已不可扭转,家... 从家庭功能的角度来看,非婚同居完全可以承担婚姻家庭的相互扶助、稳定的性结合及生育子女等基本功能。同时,相比于婚姻,非婚同居保留了足够的家庭自治空间,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践行。现代社会家庭模式和生活方式多元化趋势已不可扭转,家庭法应当构建多层次的家庭规制体系,应当本着保护弱势,稳定生活共同体的主旨,将非婚同居纳入家庭法的调整范围。同时立法仍应肯定婚姻的社会主导地位,在非婚同居制度的设计方面采用与婚姻区别对待、分别调整的原则,使严格的婚姻和松散的非婚同居互易互补,维护人类的进步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婚同居 婚姻 家庭模式 法律规制 立法构想
下载PDF
理想与现实:农村老年人居住意愿与现实选择差异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敏 李延宇 《人口与社会》 2016年第1期61-71,共11页
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农村老年人居住意愿和现实选择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从婚姻状况的角度入手,分析不同婚姻状况下农村老年人居住意愿与现实选择差异的群体性区别。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与居住方式... 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农村老年人居住意愿和现实选择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从婚姻状况的角度入手,分析不同婚姻状况下农村老年人居住意愿与现实选择差异的群体性区别。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与居住方式仍主要以与子女同居为主,同时独居老年人的数量也有较大规模;男性老人更容易出现居住意愿与现实选择的差异;子女数的增加能够增加这种差异的出现;无配偶老人更容易出现这种差异。对此,从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老年人自身养老意识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居住意愿 居住方式 养老服务 社会保障
下载PDF
聚居还是混居——新疆南部汉族农民的居住格局与维汉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晓霞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59-66,共8页
民族居住格局是族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多民族混居有利于族际交往,促进相互了解,减少偏见与歧视,使族际关系趋于和谐。同时混居带来的近邻关系会使族际冲突增加,单一民族聚居现象普遍存在也有其客观原因。南疆维吾尔族... 民族居住格局是族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多民族混居有利于族际交往,促进相互了解,减少偏见与歧视,使族际关系趋于和谐。同时混居带来的近邻关系会使族际冲突增加,单一民族聚居现象普遍存在也有其客观原因。南疆维吾尔族聚居的乡村居住着少数的汉族农民,文章通过这些汉族农民居住状况的形成、演变及当地维汉居民对此的态度,探讨居住格局对族际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南疆农村 居住格局 维汉关系
下载PDF
探讨居住模式,促进住宅套型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传鉷 《新建筑》 2000年第2期55-57,共3页
拟从生活方式着手 ,通过建构生活模型来研究套型设计。建构生活模型的基础来自两方面 :一是居住实态分析 ,二是对未来的预测。“绿宅”方案是应用该方法的尝试之作。
关键词 生活模型 居住模式 套型设计 住宅设计
下载PDF
上海市典型住宅区生活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傅英姿 王德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5-579,共15页
随着上海市社会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分异日益明显,不同住宅区的复杂背景和多元属性塑造了多样化的生活空间,折射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论文选取253个典型住宅区作为研究样本,利用以手机信令数据为主、问卷调查数据为辅的研究方法... 随着上海市社会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分异日益明显,不同住宅区的复杂背景和多元属性塑造了多样化的生活空间,折射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论文选取253个典型住宅区作为研究样本,利用以手机信令数据为主、问卷调查数据为辅的研究方法,探究上海市典型住宅区的生活空间的结构模式。分析得出典型住宅区生活性活动的范围和边界、主要集聚区和通道。范围和边界主要通过活动的核心区域和稳定区域加以描述,主要集聚区主要为城市的主中心、住宅区最近的副中心及住宅区近距离圈层;通道则为轨道交通线路。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和总结,共划分出4个大类、15个小类的住宅区生活空间结构模式。探究典型住宅区的生活空间的结构,对生活圈建设、城市中心体系规划、交通设施建设等规划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空间 结构模式 手机信令数据 住宅区 上海市
原文传递
家庭结构变迁背景下中国老年人居住模式偏好研究
18
作者 宋全成 王宏治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0-61,共12页
在人口老龄化快速演进和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的双重背景之下,研究老年人的居住模式偏好对洞悉未来老年居住需求、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增强老龄群体福利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传统家庭模式正在逐渐衰落,一代户... 在人口老龄化快速演进和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的双重背景之下,研究老年人的居住模式偏好对洞悉未来老年居住需求、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增强老龄群体福利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传统家庭模式正在逐渐衰落,一代户家庭取代二代户家庭成为家庭户规模的主流,老年单人家庭和老年夫妇家庭数量及比例不断攀升。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分析老年人居住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二元logit回归模型,综合分析个体特征因素、居住环境因素、家庭支持因素和社会养老服务因素对老年人居住模式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代际合居仍然是老年人主流居住意愿模式,但低龄老年群体、非农业户口老年群体、东部地区老年群体和有配偶老年群体更倾向于选择代际独居。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态、生理健康、住房来源属性、住房类型、住房条件、家庭经济收入、男孩数量、子女照料时长、子女经济支持、社区养老服务、退休制度均对老年群体的居住模式偏好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加快布局老年人住房服务体系建设,满足未来老年人多元化居住需求;精准帮扶居住环境劣势老年群体,提升未来选择不同居住模式的信心;继续健全养老金制度及社会退休保障制度,激发老年人选择不同居住模式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结构 老年人 居住模式 代际独居 代际合居
下载PDF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基于山西省原平市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霍震 赵文嘉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39,共5页
通过对山西省原平市下属乡镇农村小学撤并工作对家庭教育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家庭教育投资决策的经济因素弱于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居住格局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影响较大,而布局调整后的教育质量和生活环境有待改善。其政策建议是... 通过对山西省原平市下属乡镇农村小学撤并工作对家庭教育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家庭教育投资决策的经济因素弱于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居住格局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影响较大,而布局调整后的教育质量和生活环境有待改善。其政策建议是:根据村落地理居住格局,变通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政府应集中财政力量尽快解决撤并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异地学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期望 居住格局 经济成本 经济收益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居住方式对贫困老年人口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晓蕾 慈勤英 《兰州学刊》 CSSCI 2019年第10期181-193,共13页
目前,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且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选择独居的老人愈发增多,但是由子女提供物质及生活支持的家庭养老依旧是目前主要的赡养模式。因此,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为研究框架,以贫困老人为研究对象,使用定量研究方法考察... 目前,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且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选择独居的老人愈发增多,但是由子女提供物质及生活支持的家庭养老依旧是目前主要的赡养模式。因此,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为研究框架,以贫困老人为研究对象,使用定量研究方法考察居住方式对贫困老人获得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非独居方式与贫困老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健康状况四个维度上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应弘扬传统儒家文化,健全家庭养老方式;政府和用人单位提供保障,倡导子女关心照护老人;调整税收政策,减轻需赡养老人的家庭纳税负担;发挥社区能动性,为独居贫困老人建档立卡,满足需求和生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居住方式 贫困老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