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 被引量:38
1
作者 杨义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28,共12页
文学史的写作不仅要把握文学是一种生命体验这一要义,同时需要树立起“大文学观”的理念,从文化表达的层面创建现代中国的文学学理体系。因此,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来重新考察中国文学的历史:一是精神层面的内外相应,即个体生命与历史时... 文学史的写作不仅要把握文学是一种生命体验这一要义,同时需要树立起“大文学观”的理念,从文化表达的层面创建现代中国的文学学理体系。因此,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来重新考察中国文学的历史:一是精神层面的内外相应,即个体生命与历史时代命题的交互作用;二是文化层面的雅俗相推,即文人探索与民间智慧的互动互补;三是跨地域民族文化的多元重组,即中原文学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学的相激相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史 大文学观 生命体验 文化表达 图志学 民族文化 文化精神 少数民族文学
原文传递
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反思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扬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65,共4页
"大学语文"在高校基础课教学中的地位成为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一门志在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大学语文关心的应该是当学生忘记了关于文学的概念性的东西以后依然存在的那些东西;不应把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那... "大学语文"在高校基础课教学中的地位成为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一门志在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大学语文关心的应该是当学生忘记了关于文学的概念性的东西以后依然存在的那些东西;不应把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那些文学经典仅看作是历史、政治、道德的复制品,而是丰富的人生世界和鲜活的生命体验,学生从中体验到的应该是生命力的激荡。另一方面,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作文应该告别言不由衷的"作伪"阶段,让"作文"成为凸显性灵、抒写自我、自由表达的写作。当然,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潜移默化地承载着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功能,在大学讲堂上,"大学语文"有义务利用特定的教学模块,有意识地彰显作者身上的知识分子人格境界,这不是一种道德训诫,而是潜移默化中的人格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素质教育 生命体验 知识分子
下载PDF
全喉切除复声失败患者无声生存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戴丹丹 刘文胜 +3 位作者 寇翠敏 王晓炎 侯竹 白晓麓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931-1936,共6页
目的了解全喉切除复声失败患者无声生存的真实体验,为制订相关护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全喉切除手术后参加食管发音班复声失败,并运用其他辅助发声工... 目的了解全喉切除复声失败患者无声生存的真实体验,为制订相关护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全喉切除手术后参加食管发音班复声失败,并运用其他辅助发声工具不能顺利发声的17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合和主题提炼。结果全喉切除复声失败患者无声生存体验主要包括4个主题:①病耻感明显;②渴望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③良好的家庭支持使患者获益;④期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结论全喉切除复声失败患者无声生存期间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需求,护士应密切关注此类患者的心理变化,重视其主诉和生存感受,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和多维度的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喉切除 复声失败 无声生存 生存体验 质性研究 护理
原文传递
质性研究中的叙述套路:访谈的陷阱与拓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黄盈盈 祝璞璞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8,共11页
本文延续“作为方法的故事社会学”分析框架,从一个变性人访谈案例入手,把访谈作为实践,将卷入其中的隐形角色与力量进一步搬至台前,明确地从方法学角度提出“叙述套路”的概念,并围绕其探讨如下问题:我们应如何认识与界定定性研究中常... 本文延续“作为方法的故事社会学”分析框架,从一个变性人访谈案例入手,把访谈作为实践,将卷入其中的隐形角色与力量进一步搬至台前,明确地从方法学角度提出“叙述套路”的概念,并围绕其探讨如下问题:我们应如何认识与界定定性研究中常见的“叙述套路”?访谈中的常见套路有哪些?套路有何问题?如何破解套路?在具体分析性/别类访谈案例中的“归因逻辑”与“悲惨叙事”的基础上,提出重视生活经验复杂性的积极批判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实践这种思维的可能方法路径。最后,更为扩展地指出,在当下中国的社会情境与学术语境中,对于“叙述套路”的认识与挑战之于访谈、方法学、包括性别议题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乃至日常生活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套路 变性 访谈 生活经验 定性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借助巨人的肩膀——翻译小说阅读记忆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忠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5-60,共6页
叙述了作者阅读翻译小说的几个有标志性的历程和其间作者的思考及其创作思想变化,说明了翻译小说对作者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带来的启示和深刻影响,展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及艺术形态的发展轨迹,记叙了作者是如何完成由生活体验到生命体... 叙述了作者阅读翻译小说的几个有标志性的历程和其间作者的思考及其创作思想变化,说明了翻译小说对作者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带来的启示和深刻影响,展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及艺术形态的发展轨迹,记叙了作者是如何完成由生活体验到生命体验的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小说 阅读 记忆 情感 生活体验 生命体验
下载PDF
冷漠:现代社会一种独特的生存经验——借助传统视觉图像的转换来表述当代人的生存体验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飒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3-88,共16页
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作品中所含有的差异性生存经验的表述。艺术一直持有一种功能,即它是一种“记录”。艺术家经历了自己具体的、不同于他人的生命历程,通过作品记录下个人的“生存经验”,其中含有个体对生命的“体验”和“认知... 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作品中所含有的差异性生存经验的表述。艺术一直持有一种功能,即它是一种“记录”。艺术家经历了自己具体的、不同于他人的生命历程,通过作品记录下个人的“生存经验”,其中含有个体对生命的“体验”和“认知”,同时,也含有大量的他所处的时代的历史情景、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等种种信息。一个艺术家同另一个艺术家的区别,不仅在于“审美”上的差异,更在于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存经验”、知识修养和文化信息的不同。“现代性生存经验的表述”是今天艺术的首要特征,“反思”是这个时代的艺术的重要特征。在今天,艺术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锐利和具有洞穿力量的思想,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情景。对思想的质疑、对艺术持“否定性”的思维和态度使艺术完成了对自身前所未有的开拓,艺术由“被欣赏”转向了“被思考”。随着传统社会逐渐被现代社会所取代,传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发生了某种改变。“冷漠”,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新的生存经验,在当代艺术作品中也有所表现。“冷漠”不仅指具体的感情,更是具有生存上的意义,是现代人在今天的历史环境中的一种真实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漠 生存经验 现代艺术
下载PDF
郁达夫成长期的生活与其小说的生命体验——自戕与性意识的表现形态 被引量:1
7
作者 温越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18-20,共3页
对生命体验的强烈关注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作家之一郁达夫在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重要内容。郁达夫小说独特的生命感悟与体验 ,常常是通过性与自戕意识的描写表现出来的。对其小说加以梳理 ,并以精神分析学及社会文化视角作初步考察 ,不失... 对生命体验的强烈关注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作家之一郁达夫在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重要内容。郁达夫小说独特的生命感悟与体验 ,常常是通过性与自戕意识的描写表现出来的。对其小说加以梳理 ,并以精神分析学及社会文化视角作初步考察 ,不失为对郁达夫经历及其小说的生命体验的一种认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小说 生命体验 自戕意识 性意识 表现形态
下载PDF
“五四人”生存状态论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邱巍 姜林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14-119,共6页
几十年来,学界对于五四思潮的评析、意义的疏解已显得十分充分,不过人们更多瞩目的是一些经过层层挑选而一再重复的概念与口号。而那些缺乏意义提升价值,但却能真正让人"回到现场"的史实却在人们的历史记忆中渐行渐远,其中一... 几十年来,学界对于五四思潮的评析、意义的疏解已显得十分充分,不过人们更多瞩目的是一些经过层层挑选而一再重复的概念与口号。而那些缺乏意义提升价值,但却能真正让人"回到现场"的史实却在人们的历史记忆中渐行渐远,其中一个长期晦而不显的历史场景就是,"五四人"普遍经历了一个苦闷与焦灼的心理过程。这种生存体验既是五四"个性解放"主题在现实中的挫折感的弥散,也是"五四人"群体抉择的内在基础,更对此后的中国历史的许多内在方向有多重影响。对其的重建与分析当使我们对五四丰富的历史内容有更真切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人” 生存体验 苦闷
下载PDF
用阅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语文缄默知识显性化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朱莉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2-75,共4页
阅读对于语文缄默知识显性化的价值体现在:其结果可以作为反思缄默知识的材料,其过程可以创造新的缄默知识;促进学生把文本阅读和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把语言文字和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有助于使语文缄默知识显性化,培养学... 阅读对于语文缄默知识显性化的价值体现在:其结果可以作为反思缄默知识的材料,其过程可以创造新的缄默知识;促进学生把文本阅读和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把语言文字和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有助于使语文缄默知识显性化,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阅读 生活体验 缄默知识 显性化 语感
下载PDF
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左艳辉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2-94,共3页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其坚守的战略当首选个性化阅读教学,因为阅读是个性化的。本文就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注重教师现身说法、结合学生生活阅历、鼓励学生独到见解、挖掘课文隐含文化四个方面论述,明确了个性化阅读教...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其坚守的战略当首选个性化阅读教学,因为阅读是个性化的。本文就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注重教师现身说法、结合学生生活阅历、鼓励学生独到见解、挖掘课文隐含文化四个方面论述,明确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体验 生活阅历 独到见解 隐含文化
下载PDF
人性的荒原 伦理的颠覆——评方方笔下的人伦场域描写
11
作者 刘晓松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4-47,共4页
以"新写实"姿态存在并具有一定先锋意识的作家方方,其书写的家庭亲情的人性撕咬,无疑颠破了传统伦理的道德规约。直面叙事伦理的荒原性叙事法则,方方书写的是一个个被肢解得体无完肤的人性恶和伦理失范的故事。从先锋意识这... 以"新写实"姿态存在并具有一定先锋意识的作家方方,其书写的家庭亲情的人性撕咬,无疑颠破了传统伦理的道德规约。直面叙事伦理的荒原性叙事法则,方方书写的是一个个被肢解得体无完肤的人性恶和伦理失范的故事。从先锋意识这一切入口,对方方笔下的伦理失范叙事作一整体的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失范 叙事伦理 人性恶 生存体验
下载PDF
地域建筑符号在乡村民宿设计中的运用——以青州黄鹿井村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鲍永香 孙彤彤 《设计》 2023年第7期51-54,共4页
满足人们在旅游中对生活的享受和对居住文化的体验,在当地民情环境中满足人们的情感寄托。通过分析乡村民宿的影响力、设计元素以及黄鹿井村地域古建筑符号,将地域古建筑符号和现代建筑元素进行交融与碰撞。乡村民宿很好地呼应了当地居... 满足人们在旅游中对生活的享受和对居住文化的体验,在当地民情环境中满足人们的情感寄托。通过分析乡村民宿的影响力、设计元素以及黄鹿井村地域古建筑符号,将地域古建筑符号和现代建筑元素进行交融与碰撞。乡村民宿很好地呼应了当地居住环境,解决了乡村民宿的同质化现象,让游客有了更好的居住体验。乡村民宿的设计要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将地方特有的古建筑符号融入到民宿设计当中,不仅解决了乡村民宿千村一面的现象,还能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让游客真正融入当地的民俗生活满足游客情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民宿 古建筑符号 黄鹿井村 情感需求 居住体验
下载PDF
塞壬的歌声与踟蹰——略论余秀华诗歌女性矛盾生存经验的书写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旭岚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自媒体的喧嚣与大众消费的浪潮,遮蔽了湖北诗人余秀华对于偏居农村、身患隐疾的中年女性生存经验的大胆、本真、矛盾、多维的书写。她对生命和时间的"反抗"式礼赞中包含着对中年迟暮的忧惧,她对爱情的大胆主动时常退居为被动... 自媒体的喧嚣与大众消费的浪潮,遮蔽了湖北诗人余秀华对于偏居农村、身患隐疾的中年女性生存经验的大胆、本真、矛盾、多维的书写。她对生命和时间的"反抗"式礼赞中包含着对中年迟暮的忧惧,她对爱情的大胆主动时常退居为被动卑微的等待,在对农村风物的温情注目时又对逼仄的农村生活怀有无奈与怅恨。以女性为视角、以隐疾为滤镜、以农民为身份,余秀华的诗作成功地还原了当代中年女性生活中的爱与痛、大胆与踟蹰、向往与逃避等矛盾并存的生命体验。她像困在横店村失去翅膀的塞壬,一方面无畏地对自我生活经验纵情高歌,一方面又因底层的现实生活困境而踟蹰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秀华 女性 生存经验 身体
原文传递
城市界面及建筑物体验营造
14
作者 杨雄发 《建筑技术开发》 2021年第12期23-24,共2页
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界面及建筑物体验在设计中举足轻重,结合传统分析将数字分析技术融入建筑方案设计中,创新了建筑设计方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空间体验及界面营造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城市界面 视觉体验 空间体验 居住体验
下载PDF
《秦腔》:新时期农村的心灵史——简谈小说《秦腔》的生存体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8-52,共5页
贾平凹先生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秦腔》是一部基于早年故乡生活体验的作品。作品中的这种体验不是单纯的生活记忆的再现,它是一种新时期的文化转型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对这种生活记忆的审视和怀念。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我们民族的心灵史的... 贾平凹先生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秦腔》是一部基于早年故乡生活体验的作品。作品中的这种体验不是单纯的生活记忆的再现,它是一种新时期的文化转型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对这种生活记忆的审视和怀念。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我们民族的心灵史的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生存体验 心灵史
下载PDF
西北地区藏族女性生活体验调查——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新寺村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燕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3期20-24,51,共6页
生活体验是理解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甘南藏族自治州新寺村的个案调查,探析藏族女性的生活体验及其规律。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的藏族女性,其生活体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来说,西北藏族女性... 生活体验是理解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甘南藏族自治州新寺村的个案调查,探析藏族女性的生活体验及其规律。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的藏族女性,其生活体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来说,西北藏族女性生活体验还是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特征。藏族女性生活满意度和家庭幸福感的获得,主要是来自原住社区化生活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此外,现实经济条件改善以及对未来的美好预期,也让藏族女性获得了较好的生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女性 生活体验 问卷调查
下载PDF
皮日休的《诗经》阐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棚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84,共5页
皮日休尊经重道,奉《诗经》文本为圭臬,这与晚唐时代特征有密切关系。受人生经历影响,他在引论《诗经》时部分反对《毛传》,坚决反对《孔疏》,这一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诗经》阐释的新特点。
关键词 皮日休 《诗经》阐释 人生经历
下载PDF
中国西部农民生活体验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亚青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7,共4页
生活体验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对中国西部六个省市(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共计809名农民(务农394人、农民工415人)生活体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 生活体验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对中国西部六个省市(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共计809名农民(务农394人、农民工415人)生活体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西部农民生活平淡无奇;农民工比务农更感生活百无聊赖,空虚乏味;女农民比男农民更感到生活单调;(4)在所有男农民中,男农民工生活压力更大,空虚感更强。而在所有女农民中,女农民工空虚感更强,生活压力更大。同时,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生活体验 调查
下载PDF
浅谈川端康成文学风格转变的原因
19
作者 傅紫琼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3期136-137,共2页
川端康成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的创作历程十分曲折,其文学风格主要经历了两次变化。一是由表现孤儿情感、描写自己爱情失意的"私小说"到体现日本传统的物哀、幽玄美的文风的转变,二是转向二战后... 川端康成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的创作历程十分曲折,其文学风格主要经历了两次变化。一是由表现孤儿情感、描写自己爱情失意的"私小说"到体现日本传统的物哀、幽玄美的文风的转变,二是转向二战后以《千只鹤》《山音》为代表的、主要追求感官享受和渲染病态的性爱,或多或少染上了颓伤色彩的风格。拟从川端康成特殊的人生轨迹入手,探讨川端康成文学风格的转变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经历 传统美 颓唐美
下载PDF
浅析刘以鬯和新感觉派的联系
20
作者 王凤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香港作家刘以鬯在"横和纵"的借鉴下,写出了大量具有现代性的实验小说。但是很多研究者只注意到他在"横的借鉴"方面,即对西方现代技巧的借鉴,却忽略了他在"纵的借鉴"方面,本文特指与中国大陆二三十年代新... 香港作家刘以鬯在"横和纵"的借鉴下,写出了大量具有现代性的实验小说。但是很多研究者只注意到他在"横的借鉴"方面,即对西方现代技巧的借鉴,却忽略了他在"纵的借鉴"方面,本文特指与中国大陆二三十年代新感觉派的联系,即使有少量的学者论述到,但笔者认为仍有拓展的空间。因此本文将从对都市的生存体验、文本的介入以及文本与都市生活的同构等分析两者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刘以鬯 生存体验 文本介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