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 |
杨义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8
|
|
2
|
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反思 |
李扬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9
|
|
3
|
全喉切除复声失败患者无声生存体验的质性研究 |
戴丹丹
刘文胜
寇翠敏
王晓炎
侯竹
白晓麓
|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9
|
|
4
|
质性研究中的叙述套路:访谈的陷阱与拓展 |
黄盈盈
祝璞璞
|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5
|
借助巨人的肩膀——翻译小说阅读记忆 |
陈忠实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6
|
冷漠:现代社会一种独特的生存经验——借助传统视觉图像的转换来表述当代人的生存体验 |
李飒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06 |
4
|
|
7
|
郁达夫成长期的生活与其小说的生命体验——自戕与性意识的表现形态 |
温越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2 |
1
|
|
8
|
“五四人”生存状态论析 |
邱巍
姜林强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9
|
用阅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语文缄默知识显性化的一种方法 |
朱莉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2
|
|
10
|
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实践 |
左艳辉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1
|
人性的荒原 伦理的颠覆——评方方笔下的人伦场域描写 |
刘晓松
|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2
|
地域建筑符号在乡村民宿设计中的运用——以青州黄鹿井村为例 |
鲍永香
孙彤彤
|
《设计》
|
2023 |
1
|
|
13
|
塞壬的歌声与踟蹰——略论余秀华诗歌女性矛盾生存经验的书写 |
任旭岚
|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
2016 |
2
|
|
14
|
城市界面及建筑物体验营造 |
杨雄发
|
《建筑技术开发》
|
2021 |
0 |
|
15
|
《秦腔》:新时期农村的心灵史——简谈小说《秦腔》的生存体验 |
叶非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6
|
西北地区藏族女性生活体验调查——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新寺村为例 |
林燕
|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6 |
1
|
|
17
|
皮日休的《诗经》阐释 |
赵棚鸽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8
|
中国西部农民生活体验现状调查 |
王亚青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9
|
浅谈川端康成文学风格转变的原因 |
傅紫琼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08 |
0 |
|
20
|
浅析刘以鬯和新感觉派的联系 |
王凤
|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