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与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罗蒙 汤佳音 +3 位作者 孙勇伟 吴志勇 夏强 张建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2月共施行的63例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状况、供体质量、术后肝功能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63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了64例次高胆红素血症,其...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2月共施行的63例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状况、供体质量、术后肝功能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63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了64例次高胆红素血症,其中术前重型肝炎13例(20.6%),缺血再灌注损伤21例(33.3%),急性排斥反应15例(23.8%),胆道并发症9例(14.3%),FK506毒性反应5例(7.9%),乙型肝炎复发1例(1.6%)。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原因错综复杂,应首先明确其发生的原因,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高胆红素血症 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排斥反应 胆道并发症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秀红 李宁 +1 位作者 李伟华 黎君友 《肝胆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后一周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的变化规律,从而来了解门静脉阻断是否是造成肝移植术后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的原因,并找出child—pugh评分与DAO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在进入手术室(入室)、门... 目的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后一周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的变化规律,从而来了解门静脉阻断是否是造成肝移植术后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的原因,并找出child—pugh评分与DAO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在进入手术室(入室)、门静脉阻断(简称阻断)、门静脉阻断30min(简称阻断30’)、门静脉开放(简称开放)、手术后1d-手术后7d共11个时间点取肝素抗凝血,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DAO。将62例肝患者按child—pugh评分及进入手术室所测DAO活性的低、中和高水平进行分组。结果child-pugh评分为A和B级的患者手术前DAO活性均小于5U/ml,C级的患者中只有31%手术前DAO活性小于5U/m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child.pugh评分为C级、DAO活性大于15U/ml的患者,DAO在相应的时间点上呈进行性降低趋势,child—pugh评分为C级、DAO活性大于5U/ml而小于15U/ml的患者,DAO在相应的时间点上呈稍微走低趋势,child—pugh评分为C级、DAO活性小于5U/ml和child—pugh评分为A和B级、DAO活性小于5U/ml的患者,DAO均在第二天出现峰值。结论门静脉阻断能造成术后早期肠粘膜的损伤;DAO变化与child—pugh评分因素有一定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后早期 child—pugh分级 二胺氧化酶
下载PDF
Severe hepatic necrosis of unknown causes following ABO-incompatible liver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Hao Lu Chuan-Yong Zhang +4 位作者 Wei Ding Yun-Jie Lu Guo-Qiang Li Feng Zhang Ling L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6期964-967,共4页
Emergency ABO-incompatible (ABO-I) liver transplantations (LTx) have been performed increasingly to treat severe liver failure.Herein,we report a case of severe hepatic necrosis after ABO-I LTx.A 53-year-old man with ... Emergency ABO-incompatible (ABO-I) liver transplantations (LTx) have been performed increasingly to treat severe liver failure.Herein,we report a case of severe hepatic necrosis after ABO-I LTx.A 53-year-old man with blood group O was diagnosed as having severe hepatitis B an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nd underwent an emergency liver transplantation implanting a blood-group-B liver from a cardiac-death donor.A routine anti-rejection,anti-infection and anti-virus therapy was given after operation.On post-operative day (POD) 16,the recipient had fever and erythra.Laboratory and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s suggested a severe hepatic necrosis of unknown causes.The patient was managed with a 10-d 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He was discharged on POD 35 with stable condition,and no recurrent disease was found during the follow-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transplantations ABO-INCOMPATIBLE HEPATIC NECROSIS GRAFT REJECTION Pulse therapy
下载PDF
重症肝炎肝移植术患者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海涛 石学银 +3 位作者 袁红斌 刘虎 何星颖 付海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总结重症肝炎患者行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48例重症肝炎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总结麻醉管理经验。采用全身麻醉,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调整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分别... 目的:总结重症肝炎患者行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48例重症肝炎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总结麻醉管理经验。采用全身麻醉,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调整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分别与术前、门静脉阻断前5 min、无肝期30 min、开放血流前5 min、新肝期5 min、新肝30 min和60 min时抽取桡动脉血作血气电解质分析,测定凝血功能,根据结果调整用药维持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稳态。结果:48例肝移植患者麻醉成功,无术中死亡,术中平均出血量(5 219±478)ml。术前轻度碱中毒、低K^+、低Na^+、低Cl^-。与术前相比,pH、BE、HCO_3^-无肝期30 min明显降低,新肝期60 min回升;K^+无肝期30 min明显升高,新肝60 min逐渐下降;无肝期Ca^(2+)明显降低(P<0.05)。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长于正常值(P<0.05),经治疗后好转,在新肝期前后5 min内PT再次延长;纤维蛋白原定量(FIB)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至术毕时逐渐恢复。全组患者在无肝期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迅速下降,其余各点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结论:重肝患者肝移植术前常合并内环境紊乱,必须随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随时调整用药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肝移植 麻醉
下载PDF
儿童亲体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方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稚晖 高伟 +6 位作者 李珊霓 董冲 孙超 马楠 孟醒初 王凯 郑虹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究儿童亲体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不同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肝移植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亲体肝移植患儿的围手术期资料,根据术后更昔洛韦的用药情况分为药物预防组及抢先治... 目的探究儿童亲体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不同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肝移植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亲体肝移植患儿的围手术期资料,根据术后更昔洛韦的用药情况分为药物预防组及抢先治疗组,其中药物预防组术后统一给予更昔洛韦预防巨细胞感染,抢先治疗组术后不给予药物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仅在术后巨细胞DNA阳性时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术后180d内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结果共146例患儿入组,其中74例为药物预防组,72例为抢先治疗组,两组患儿围手术期资料除ICU停留时间之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例(39.73%)在术后随访期间出现了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8例伴发肝功能异常,1例伴发腹泻症状。首次感染出现时间为(65.22±30.90)d,所有患儿经治疗后治愈。药物预防组感染率为41.89%(31/74),感染出现的时间为(68.03±29.83)d;抢先治疗组感染率为37.50%(27/72),感染出现的时间为(62.00±32.34)d。两组患儿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及感染出现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中的药物预防法并不能降低本研究病例中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抢先治疗法可能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应用于儿童亲体肝移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相应的副作用,减轻患儿及家属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儿童 肝移植 抢先治疗
原文传递
自制供肝保存液对大鼠肝分泌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一氧化氮影响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戴鹏 范大光 徐钧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35期96-99,共4页
目的通过与UW液及HC-A液比较,检验自制供肝保存液保存肝脏效果,探讨自制保存液对大鼠肝分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配制自制供肝保存液;建立大鼠肝脏非循环离体灌注模型(IPRL);根据保存液的不同将大... 目的通过与UW液及HC-A液比较,检验自制供肝保存液保存肝脏效果,探讨自制保存液对大鼠肝分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配制自制供肝保存液;建立大鼠肝脏非循环离体灌注模型(IPRL);根据保存液的不同将大鼠随机分组,检测不同时间点肝灌注流出液中转氨酶含量及肝组织中ICAM-1和NO含量,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对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自制液组与UW液组相近,但明显低于HC-A液组(P<0.05);对于ICAM-1和NO,自制液组与UW液组同步升高,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C-A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点比较自制液组ICAM-1含量较UW液组为高,NO则较低。形态学变化自制液组稍重于UW液组,轻于HC-A组。结论从生化指标和肝脏形态学变化反映出,自制供肝保存液已与世界先进的UW液保存效果相当,明显优于HC-A液。ICAM-1仅在肝细胞损伤时才有表达,其变化程度与酶学指标改变相平行。NO在自制液组较低,反映了自制供肝保存液在维持细胞膜稳定和抑制自由基产生方面具有优势。ICAM-1和NO变化反应肝组织损伤程度,可以做为评价保存液优劣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保存液 肝移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肝移植术改善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生存质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陆敏强 蔡常洁 +7 位作者 华学锋 杨扬 许赤 李华 易述红 易慧敏 汪根树 陈规划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76-377,共2页
目的研究肝移植手术对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WHOQOL-BREF表对29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肝移植术前、术后1~3个月、术后4~6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以上4个时间段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结果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生... 目的研究肝移植手术对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WHOQOL-BREF表对29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肝移植术前、术后1~3个月、术后4~6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以上4个时间段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结果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生理领域、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受及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方面,肝移植术后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可以提高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终末期肝病 生存质量 WHOQOL-BREF
原文传递
肝移植治疗Wilson病8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司马辉 蔡文科 +2 位作者 邵卓 杨宁 杨广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讨Wilson病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后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08年8月因Wilson病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为12~42岁,平均年龄为(22.6±10... 目的探讨Wilson病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后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08年8月因Wilson病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为12~42岁,平均年龄为(22.6±10.3)岁。术前所有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和血铜水平均低于正常值(血清铜蓝蛋白为200~600mg/L,血铜为11~24.4μmol/L),其中5例术前存在神经病学症状。结果 5例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术,3例接受活体肝移植术。除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死于急性肝脂肪变肝功能衰竭外,其余患者术后肝功能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35~1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79.7±20.3)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7例存活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白蛋白、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血铜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的神经病学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消失;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内K-F环均消失。结论通过全肝移植或活体肝移植术,能改善Wilson病患者铜代谢,并可显著缓解神经病学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活体肝移植 WILSON病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用血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谭兵 李成 +2 位作者 詹廷西 李青 张国珍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39-1440,共2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成分输血的规律与经验,以保障供应临床所需各种血液成分。方法将77例行肝移植术患者分别依据基础疾病和血型分为4组,分析对比各种血液成分在各组中的用量。结果不同基础疾病对术中红细胞悬液、全血、冷沉淀及血小板...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成分输血的规律与经验,以保障供应临床所需各种血液成分。方法将77例行肝移植术患者分别依据基础疾病和血型分为4组,分析对比各种血液成分在各组中的用量。结果不同基础疾病对术中红细胞悬液、全血、冷沉淀及血小板用量有明显影响,对血浆输注量无明显影响;肝硬化组患者红细胞悬液、冷沉淀及血小板用量明显多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对各种血液成分的输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肝移植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基础疾病和病情,适当合理准备各种血液成分,既可保证肝移植术顺利进行,又避免术前血液储备过剩而造成血液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成分输血 肝脏疾病 血型
下载PDF
活体右半肝供体面临的风险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天夫 严律南 +7 位作者 李波 曾勇 赵纪春 王文涛 杨家印 徐明清 马玉奎 陈哲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右半肝供体面临的风险及降低风险的措施。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02年1月至2005年9月施行的16例活体右半肝移植中供体的资料。运用CT和术中胆道造影等对肝体积、肝血管系统和胆管系统进行术前评估。不阻断人肝血流,在肝中静脉... 目的探讨右半肝供体面临的风险及降低风险的措施。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02年1月至2005年9月施行的16例活体右半肝移植中供体的资料。运用CT和术中胆道造影等对肝体积、肝血管系统和胆管系统进行术前评估。不阻断人肝血流,在肝中静脉右侧,用超声刀离断肝组织而得到右半肝。通过计算得到标准肝体积及残余左半肝的比例。结果右半供肝切取平均失血491ml,平均输血407ml,切除右半肝体积占39.7%~69.5%,残余左肝体积在30.5%~60.3%。3例供体门静脉分为3支,5例伴粗大(5mm)的右后下静脉,3例伴粗大Ⅴ段静脉,3例伴粗大Ⅷ段静脉,5例右肝管变异,术中特别注意了对它们的处理。术后第1天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但术后1周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腹腔内出血,1例乳糜漏,1例术后门静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所有供体恢复好并回到原工作岗位。结论活体右半肝供体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但只要保证残余肝体积在30%以上,残余肝的血流与胆汁引流能保持通畅,手术损害不大,风险是极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切除 右半供肝 风险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贤珍 高岩 刘平帝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7B期42-43,共2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6年2月实行的92例次原位肝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34例,包括急性排斥反应、血管栓塞、腹腔内大出血、胆道系统并发... 目的总结和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6年2月实行的92例次原位肝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34例,包括急性排斥反应、血管栓塞、腹腔内大出血、胆道系统并发症、各种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高血糖等,死亡6例。结论围术期的严密监测及并发症的积极预防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儿童劈离式肝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理
12
作者 刘颖翠 叶海丹 +2 位作者 豆秋江 曾丽珍 廖苑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9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特点.方法 对我中心施行的2例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儿术后均出现胸腔积液、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电解质紊乱,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急性单纯性... 目的 探讨儿童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特点.方法 对我中心施行的2例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儿术后均出现胸腔积液、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电解质紊乱,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均经治疗后好转,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儿童原发肝病的种类、病理生理特点及手术方式有别于成人,肝移植术后的并发症也不尽相同.其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管理繁琐,应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治疗,以助于患儿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劈离式肝移植 并发症 围手术期 护理
原文传递
婴幼儿亲属活体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邢雨 张建军 +7 位作者 蔡金贞 郑虹 邓永林 潘澄 蒋文涛 高伟 杨涛 王政禄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探讨婴幼儿亲属活体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进行的67例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给予更昔洛韦+阿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并对患儿进行血清CMV DNA检测.... 目的 探讨婴幼儿亲属活体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进行的67例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给予更昔洛韦+阿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并对患儿进行血清CMV DNA检测.结果 术后19例发生CMV感染,其中3例出现发热(其中1例合并血细胞减低),3例出现肺部感染(其中1例合并真菌感染,1例合并血细胞减低),13例无症状,而经更昔洛韦治疗后患儿血清CMV DNA转为阴性.结论 在均采取预防情况下,婴幼儿亲属活体肝移植后CMV感染率高于成人,更昔洛韦能够有效的治疗婴幼儿亲属活体肝移植后CMV感染,婴幼儿亲属活体肝移植后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CMV感染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儿 巨细胞病毒感染 胆道闭锁
原文传递
8例原位肝移植术血液动力学的调控
14
作者 张冰 郑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1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血管活性药和血液回收技术对维持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减少异体血输注、避免容量超载的作用。方珐:8例重型肝病患者在非静脉-静脉转流方式下行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用1: 1多巴胺和速尿1-10.0μg·kg-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血管活性药和血液回收技术对维持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减少异体血输注、避免容量超载的作用。方珐:8例重型肝病患者在非静脉-静脉转流方式下行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用1: 1多巴胺和速尿1-10.0μg·kg-1·min-1静脉泵入,新肝期恢复供血再灌注即刻单次输注去氧肾上腺素和/或肾上腺素50~100 μg,应用血液回收仪回收自体血,必要时单次输注速尿20-40 mg,使尿量>50-100 ml/h,分析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术毕各期血液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围术期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结果:无肝期、新肝期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与术前和元肝前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期5 min 时中心静脉压(CVP)明显低于术前(P<0.05),无肝期5 min、新肝期5 min及30 min和术毕时心率(HR)明显高于术前(P<0.05),无肝期5 min时HR明显高于无肝前期(P<0.05);术前、术中、术后Hc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Hb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肝移植围术期合理进行输血、输液,使用血液保护技术,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仅避免容量超载所致的各种并发症,而且确保在非静脉-静脉转流条件下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 血液动力学 血液回收技术 血管活性药物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呼吸力学变化
15
作者 应隽 王希 +2 位作者 孙瑗 王祥瑞 孙大金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35-938,共4页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呼吸力学的变化.方法 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终末期肝病患者行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监测术前、进腹、无肝期5和30 min、新肝期5和30min、关腹及术后1 d的平均气道阻力(R)、吸气峰压(PIP...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呼吸力学的变化.方法 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终末期肝病患者行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监测术前、进腹、无肝期5和30 min、新肝期5和30min、关腹及术后1 d的平均气道阻力(R)、吸气峰压(PIP)、呼气峰流速(PEFR)、肺顺应性(C)、呼吸功(WOB)和呼吸驱动力(P0.1)等呼吸力学指标,并观察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进腹后R值逐渐下降,新肝期5 min时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EFR和C值由进腹开始逐渐增大,无肝期及新肝期增加明显(P<0.05),而术后则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WOB进腹后有所下降,无肝期5、30 min和术后下降明显(P<0.05);术中P0.1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45例次,包括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动脉高压、肺间质水肿和肺部感染.结论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围术期呼吸力学有显著改变,尤其是术后.给予一定时期的呼吸机支持是保证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围术期 呼吸力学
下载PDF
肝衰竭诊疗指南 被引量:830
16
作者 Liver Failure and Artificial Liver Group,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43-646,共4页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但迄今尚无一致意见。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发布了对急性肝衰竭处理的建议,国内迄今尚无肝衰竭的诊断治疗指南。...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但迄今尚无一致意见。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发布了对急性肝衰竭处理的建议,国内迄今尚无肝衰竭的诊断治疗指南。为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规范我国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活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的制定遵守了循证医学原则,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与国际接轨。其中推荐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级(表1),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治疗指南 严重肝病 肝病学分会 国内外 临床常见
原文传递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 被引量:261
17
作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7-183,共7页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意见书(position-paper)。...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意见书(position-paper)。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诊断 治疗学 人工 肝移植 指南
原文传递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上海复旦标准 被引量:121
18
作者 樊嘉 周俭 +6 位作者 徐泱 邱双健 吴志全 余耀 黄晓武 汤钊猷 王玉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适应证标准对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探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新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1月间251例肝细胞癌肝移植病例,Kaplan Meier法统计分析不同病例入选标准对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 目的评估不同适应证标准对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探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新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1月间251例肝细胞癌肝移植病例,Kaplan Meier法统计分析不同病例入选标准对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影响,Log 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93例米兰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86%、77%、77%,无瘤生存率为:91%、86%、86%;131例加利福尼亚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90%、83%、83%,无瘤生存率为:92%、89%、89%;207例匹兹堡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84%、74%、67%。无瘤生存率为:85%,83%,73%。而超出匹兹堡标准的44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则显著降低(65%,43%,43%及47%,43%,43%)。当将适应证扩大为:单发肿瘤直径≤9cm;或多发肿瘤≤3个,且最大肿瘤直径≤5cm,全部肿瘤直径总和≤9cm,无大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即“上海复旦标准”),其1、2、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88%,80%,80%及90%,88%,88%)与最为严格的米兰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入选病例显著增至为151例。结论“上海复旦标准”扩大了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范围,且并未降低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可能较米兰标准等更符合中国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细胞癌 适应证 生存
原文传递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urrent management and recent advances 被引量:102
19
作者 Wan-Yee Lau Eric C. H. Lai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8年第3期237-257,共21页
BACKGROU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a major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It is the fifth most common cancer in the world, and the third most common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Without specific treatment, the... BACKGROU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a major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It is the fifth most common cancer in the world, and the third most common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Without specific treatment, the prognosis is very poor. The goal of management is 'cancer control'-a reduction in it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s well as an improvement i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HCC and their families.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HCC and its recent advances. DATA SOURCES: A MEDLINE database search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relevant article using the keyword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ectomy',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local ablative therapy'. Additional papers and book chapters were identified by a manual search of the references from the key articles. RESULTS: Liver resection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main the options that give the best chance of a cure. Rec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local ablative therapy may offer comparable survival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small HCC, and preserved liver function.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is the most promising palliative modality for unresectable HCC, but other techniques, such as transarterial radioembolization (TARE), and local ablative therapy, have also shown comparable results. CONCLUSIONS: Early diagnosis of HCC remains a key goal in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operative mortality and surgical outcome of liver resection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CC have improved. Progress also has been made in multi-modality therapy which can increase the chance of survival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ECTOMY liver transplantation local ablative therapy
下载PDF
亚洲太平洋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处理的共识(2005年最新报告) 被引量:100
20
作者 马军 段芳龄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36-439,共4页
关键词 阿德福韦 慢性乙型肝炎 肝脏失代偿 干扰素 拉米夫定 肝脏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