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管窥司马迁的直书与曲笔
1
作者 罗必明 曲景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10,共5页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形象的刻画,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文章结合“元史学”关于历史意识与历史存在的转义理论,通过对《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这篇关注不多的合传的文本分析,既揭露刘邦薄情寡义、诛杀患难之交的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形象的刻画,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文章结合“元史学”关于历史意识与历史存在的转义理论,通过对《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这篇关注不多的合传的文本分析,既揭露刘邦薄情寡义、诛杀患难之交的一面,又通过与《汉书》《资治通鉴》等相关篇目的互相比照,重新探究刘邦杀樊哙之动机。同时,司马迁对“郦寄卖友”一事以叙为议、寓论断于叙事的笔法,也同样暗含了对刘邦的贬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元史学”理论 郦寄卖友
下载PDF
论《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相貌的审美内涵 被引量:3
2
作者 何卫国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47-50,共4页
《三国演义》中有相貌特征的人物较少,而且大多很简约,但刘关张的相貌特征却很详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经历了漫长过程才最终定型并家喻户晓的形象群,它们体现着我国传统的人物审美心理。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刘备 关羽 张飞 相貌
下载PDF
汉末曹刘汉中争夺战地名考辨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启祥 《襄樊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11,共7页
汉末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的战场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西走马岭上,蜀汉时移置于走马岭山下的谷地。三国后期的阳安关、关口为阳平关的别称,而非位于今陕西宁强县西北的关城的别称。张鲁城位于今勉县西北咸河上游的隘垭口,并非今人所谓的... 汉末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的战场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西走马岭上,蜀汉时移置于走马岭山下的谷地。三国后期的阳安关、关口为阳平关的别称,而非位于今陕西宁强县西北的关城的别称。张鲁城位于今勉县西北咸河上游的隘垭口,并非今人所谓的白马城。张郃屯兵之地广石在汉水北岸、阳平关西北今勉县西北的隘垭口至茶店一带,决非胡三省等所谓的在"巴、汉之间"。《三国志》之《法正传》、《先主传》中"定军兴势"为"定军山"或"定军山势"之误,与"兴势"无关。刘备与徐晃激战之地马鸣阁应在陈仓道上的略阳东南至勉县西北,不可能在已被多数人认可的今四川广元市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备 曹操 三国 阳平关 阳安关 张鲁城 广石 马鸣阁
下载PDF
论吴蜀夷陵之战 被引量:3
4
作者 朱绍侯 《军事历史研究》 2016年第2期43-50,共8页
蜀章武元年(221年)五月,刘备即皇帝位不满一个月,就要出征东吴为关羽报仇。蜀国文臣武将都认为时间过于紧迫,且蜀国的主要敌国是曹魏而非东吴,不该舍魏而与吴战。但刘备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亲率大军4万东征。在东征过程中,刘备并非水陆... 蜀章武元年(221年)五月,刘备即皇帝位不满一个月,就要出征东吴为关羽报仇。蜀国文臣武将都认为时间过于紧迫,且蜀国的主要敌国是曹魏而非东吴,不该舍魏而与吴战。但刘备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亲率大军4万东征。在东征过程中,刘备并非水陆并进打东吴一个措手不及,而是在夷陵弃船登陆,沿江岸700里设置连营四五十座与吴军相持。吴军统帅陆逊与蜀军相持不战,等待时机。半年之后,知蜀军已失锐气、防备松弛,遂发动火攻,烧刘备连营700里,蜀军军资、器械损失殆尽,刘备狼狈逃回白帝城,不久病逝。此后诸葛亮掌政,他深知联吴抗曹的重要性,遂派使臣去东吴,恢复吴蜀联盟,这为蜀国开发西南、吴国开发江南创造了有利时机,并使三国鼎立维持40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陵之战 刘备 关羽 陆逊 孙权 火攻
原文传递
贯休与钱鏐交往考辨 被引量:2
5
作者 田道英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6-57,91,共3页
本文根据《宋高僧传》、《续湘山野录》、《吴越备史》、《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十国春秋》等相关资料 ,对贯休与钱交往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 ,并对傅璇琮和戴伟华两位先生关于贯休与钱交往方面的观点进行了补证。
关键词 贯休 liu 《禅月集》 考证 诗歌
下载PDF
刘关张三结义辩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全生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18-120,128,共4页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源远流长,人们将刘关张视为兄弟结拜的典范。但是文学作品中的这一故事情节,在历史文献中却难以找到确切的记载。通过相关史料发现,刘关张三人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刘备与关羽都有兄弟结义倾向,汉...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源远流长,人们将刘关张视为兄弟结拜的典范。但是文学作品中的这一故事情节,在历史文献中却难以找到确切的记载。通过相关史料发现,刘关张三人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刘备与关羽都有兄弟结义倾向,汉末三国时期有结义风尚,所以,刘关张三人很可能是兄弟结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关张 兄弟结义 三国 《三国志》
下载PDF
中国古代“观”论的生态美学智慧
7
作者 黄念然 官春蕾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23-25,67,共4页
由“流观”论、“游观”论和“物观”论等构成的中国古代审美“观”论体系包含深刻的生态美学智慧,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考察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时空观、生命观特征,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悟古代中国人在“天—人—地”生存网络中的... 由“流观”论、“游观”论和“物观”论等构成的中国古代审美“观”论体系包含深刻的生态美学智慧,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考察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时空观、生命观特征,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悟古代中国人在“天—人—地”生存网络中的谛视方式,以及在这一谛视方式主宰下古代中国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安顿自我生命等重要理论问题。这些生态美学智慧中的合理成份,可以为当今艺术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观” “游观” “物观” 生态美学 智慧
下载PDF
柳永俗词与关汉卿曲题材内容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志宏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6-50,共5页
柳永与关汉卿是俗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柳永俗词在题材内容上一改前人做法,开始站在平等的角度描写市民大众的生活与感受,抒发自我情怀和个人意识。关汉卿曲表现出强烈的平民意识和叛逆精神。两者作品在题材内容上反映歌妓生活、世... 柳永与关汉卿是俗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柳永俗词在题材内容上一改前人做法,开始站在平等的角度描写市民大众的生活与感受,抒发自我情怀和个人意识。关汉卿曲表现出强烈的平民意识和叛逆精神。两者作品在题材内容上反映歌妓生活、世俗生活和个人俗的情怀三方面有异同之处,元曲对柳俗词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关汉卿 俗词 元曲 题材内容
下载PDF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缺少变化辩——以刘备、关羽、张飞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真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6-80,共5页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长期以来有不少论者认为《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有类型化的倾向,人物性格单调稳定,缺少变化。其实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当我们细读文本时就会发现,《三国演义》主要...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长期以来有不少论者认为《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有类型化的倾向,人物性格单调稳定,缺少变化。其实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当我们细读文本时就会发现,《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性格,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等都有很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人物性格变化 刘备 关羽 张飞
下载PDF
明代关学学者刘玑学行述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忠堂 《唐都学刊》 2013年第1期6-9,共4页
许宗鲁为明代关中学者刘玑撰写的墓志,是刘玑研究的重要资料。以往少有人关注此墓志,有必要以其为基础,结合明清史志、文集资料,全面梳理刘玑的生平履历,尤其是通过对刘玑师从关学学者李锦以及撰著《正蒙会稿》等史实的考订,使刘玑的关... 许宗鲁为明代关中学者刘玑撰写的墓志,是刘玑研究的重要资料。以往少有人关注此墓志,有必要以其为基础,结合明清史志、文集资料,全面梳理刘玑的生平履历,尤其是通过对刘玑师从关学学者李锦以及撰著《正蒙会稿》等史实的考订,使刘玑的关学学者身份得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玑 学行 明代 关学
下载PDF
“流观”的艺术结构意味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建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3-69,共7页
作为一种中国艺术结构固有的思维———形式化特征,"流观"源自巫术活动并经巫术体验而逐渐丰富化、细腻化和形式化,对中国艺术的思维、结构与表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流观》 艺术结构 巫术体验 形式化
下载PDF
人论到文论:魏晋“才性之辨”与《文心雕龙》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22,共6页
"才性之辨"是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不同时期人们对才、性以及才性之间关系的探讨与定位各异,才性之辨经历了由以性统才、注重人之德行到"唯才是举"、重视人之才智、彰显人之个性的发展过程。才性之辨的才性观、人... "才性之辨"是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不同时期人们对才、性以及才性之间关系的探讨与定位各异,才性之辨经历了由以性统才、注重人之德行到"唯才是举"、重视人之才智、彰显人之个性的发展过程。才性之辨的才性观、人物品鉴方法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文心雕龙》之理论建构影响深刻。刘勰品鉴文学的"体性"论、鉴赏文学的"六观"法、剖析文风的"八体"说,与才性之辨都存有异曲同工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性 体性 六观 八体 《文心雕龙》
下载PDF
“六观”与刘勰的文学批评思想——读解《文心雕龙·知音》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美霞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5-17,共3页
《知音》是《文心雕龙》中集中讨论文学批评问题的篇章,刘勰在该文中着重强调文学批评要理解和尊重作者的思想情感,但他同时又建构了一套比较体系化的客观批评框架,即"六观",这二者并不和谐。因此在《知音》中实际上包含了两... 《知音》是《文心雕龙》中集中讨论文学批评问题的篇章,刘勰在该文中着重强调文学批评要理解和尊重作者的思想情感,但他同时又建构了一套比较体系化的客观批评框架,即"六观",这二者并不和谐。因此在《知音》中实际上包含了两套充满矛盾的文学批评理论范式,其一是以读者和作品为中心的批评论,其二是以作者为中心的理解论。刘勰期望兼顾二者,一方面建立一套客观化、逻辑化的文学批评规范,另一方面又能在文学批评方面切中时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音 六观 文学 批评
下载PDF
三国英雄读书论——以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开镜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9,共5页
三国英雄在读书生活中形成了五类读书方式:一是终身手不释卷与博览群书型,以曹操为代表;二是重视修身与益智并举型,以刘备为代表;三是涉猎往事和急读要籍型,以孙权为代表;四是隐居耕读和观其大端型,以诸葛亮为代表;五是独好一部儒家经典... 三国英雄在读书生活中形成了五类读书方式:一是终身手不释卷与博览群书型,以曹操为代表;二是重视修身与益智并举型,以刘备为代表;三是涉猎往事和急读要籍型,以孙权为代表;四是隐居耕读和观其大端型,以诸葛亮为代表;五是独好一部儒家经典型,以关羽为代表。英雄们出身的不同造成了他们读书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的读书方式对他们的人生和事业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读书方式 曹操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关羽
下载PDF
柳贯文集版本考
15
作者 钟彦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9-63,共5页
柳贯为元代著名文士,"儒林四杰"之一,其著作《柳待制文集》二十卷自结集以来,经过元、明、清、民国多次刊刻传抄,流传有绪。通过对历代柳贯诗文集版本情况进行梳理考辨,可知诸本均祖于元至正十年刊本,而元刊本现今并无全帙存... 柳贯为元代著名文士,"儒林四杰"之一,其著作《柳待制文集》二十卷自结集以来,经过元、明、清、民国多次刊刻传抄,流传有绪。通过对历代柳贯诗文集版本情况进行梳理考辨,可知诸本均祖于元至正十年刊本,而元刊本现今并无全帙存世,《四部丛刊》影印"艺风堂藏元刊本"实为明永乐四年柳贵递修本,并配抄本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贯 《柳待制文集》 版本
下载PDF
“流观”华夏神话思维在中国30年代现代派诗歌中的体现
16
作者 宋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4-86,共3页
中国三十年代现代诗派在有形结构中运动和贯穿着诗的无形的“神”,即一种内在的思想和心理,本文就试图论述中国神话思维中的“流观”思维作为现代派诗歌中的“踪迹”对诗歌的意味生成所起的作用,从而看到神话思维使现代派诗歌品位所达... 中国三十年代现代诗派在有形结构中运动和贯穿着诗的无形的“神”,即一种内在的思想和心理,本文就试图论述中国神话思维中的“流观”思维作为现代派诗歌中的“踪迹”对诗歌的意味生成所起的作用,从而看到神话思维使现代派诗歌品位所达到的哲学高度,以此对现代派诗歌进行审美的理解和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 “流观” 神话思维
下载PDF
清歌袅袅余悲音──论元代中期作家柳贯
17
作者 张文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7-91,共5页
柳贯是元代中后期的著名学者和作家。他的诗文创作既怀恋、痛惜南宋故国,又称美蒙元王朝,同时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欲求有所救正,从而在应和整个元代中期诗文盛大舂容风气的大环境下,显示出某种个体的复杂性。另外,柳贯师从金履祥,服膺理学... 柳贯是元代中后期的著名学者和作家。他的诗文创作既怀恋、痛惜南宋故国,又称美蒙元王朝,同时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欲求有所救正,从而在应和整个元代中期诗文盛大舂容风气的大环境下,显示出某种个体的复杂性。另外,柳贯师从金履祥,服膺理学,但又兼从方凤、谢翱、方回、戴表元等多人习文章之学,所以其文学主张不囿于理学樊篱,显示出注重创作实际的特点。这在理学笼盖文坛的当时也颇与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中期 柳贯 盛大舂容 理学
下载PDF
柳永和秦观词中登高题材之比较研究
18
作者 贺灵 向德俊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3-86,共4页
柳永和秦观都是婉约词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他们的词音韵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被视为婉约之正宗。这些词主要用来表达归思情结,有着对人生苦短、光阴难再的哲理性思考。
关键词 柳永 秦观 登高题材
下载PDF
李孝光诗辨疑
19
作者 陈增杰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0-13,共4页
李孝光与同时诗家互见诗凡25首。兹举其与陈旅、萨都刺、吴学礼、甘立、柳贯互见诗15首予以考辨。
关键词 元代 李孝光 陈旅 萨都剌 吴学礼 甘立 柳贯 互见诗
下载PDF
《文心雕龙·定势》之“势”与古代医论
20
作者 桓晓虹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83,108,共4页
《文心雕龙》中有大量古代医学术语、概念以及借用医论的理论阐述,其《定势》之"势"亦在此之列。刘勰把文学作品比作人的生命体,并在类比思维基础上借助医论建构了生命体之"势"。"势"指由情、辞、气、意... 《文心雕龙》中有大量古代医学术语、概念以及借用医论的理论阐述,其《定势》之"势"亦在此之列。刘勰把文学作品比作人的生命体,并在类比思维基础上借助医论建构了生命体之"势"。"势"指由情、辞、气、意、宫商、朱紫等构成的生命体所显示出的一种整体效应、状况或特征,一种和谐健康之美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活力、感染力、生新潜力。有刚柔、奇正、雅郑之势,有总一之势、兼势,有离势、讹势、怪势。鉴"势"之法是从望闻问切四诊法类比性发展而来的"六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势 医论 六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