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管窥司马迁的直书与曲笔 |
罗必明
曲景毅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论《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相貌的审美内涵 |
何卫国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4 |
3
|
|
3
|
汉末曹刘汉中争夺战地名考辨 |
孙启祥
|
《襄樊学院学报》
|
2012 |
3
|
|
4
|
论吴蜀夷陵之战 |
朱绍侯
|
《军事历史研究》
|
2016 |
3
|
|
5
|
贯休与钱鏐交往考辨 |
田道英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2
|
|
6
|
刘关张三结义辩考 |
李全生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5 |
2
|
|
7
|
中国古代“观”论的生态美学智慧 |
黄念然
官春蕾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6 |
0 |
|
8
|
柳永俗词与关汉卿曲题材内容比较 |
韩志宏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1
|
|
9
|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缺少变化辩——以刘备、关羽、张飞为例 |
张真
|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0
|
明代关学学者刘玑学行述略 |
邱忠堂
|
《唐都学刊》
|
2013 |
1
|
|
11
|
“流观”的艺术结构意味 |
赵建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2
|
人论到文论:魏晋“才性之辨”与《文心雕龙》的理论建构 |
徐梅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3
|
“六观”与刘勰的文学批评思想——读解《文心雕龙·知音》 |
范美霞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4
|
三国英雄读书论——以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为中心的考察 |
付开镜
|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2022 |
1
|
|
15
|
柳贯文集版本考 |
钟彦飞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6
|
“流观”华夏神话思维在中国30年代现代派诗歌中的体现 |
宋杨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7
|
清歌袅袅余悲音──论元代中期作家柳贯 |
张文澍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8
|
柳永和秦观词中登高题材之比较研究 |
贺灵
向德俊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9
|
李孝光诗辨疑 |
陈增杰
|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0 |
|
20
|
《文心雕龙·定势》之“势”与古代医论 |
桓晓虹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