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ASETR图像和地统计学纹理进行岩性分类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培军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6-120,共5页
 运用新获取的ASTER数据可以对岩性进行识别与分类:首先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来计算分析几种选定的岩性单元的灰度值空间变化特征;运用ASTER数据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短波红外(SWIR)波段以及二者的组合进行岩性的分类,分析分类精...  运用新获取的ASTER数据可以对岩性进行识别与分类:首先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来计算分析几种选定的岩性单元的灰度值空间变化特征;运用ASTER数据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短波红外(SWIR)波段以及二者的组合进行岩性的分类,分析分类精度的变化。用变差函数作为纹理的计算函数来提取图像纹理,并与原始的光谱数据结合,进行岩性的分类。结果表明,与单纯的光谱分类相比,加入纹理信息可显著改善分类精度;用不同方向的滞后距离提取的图像纹理对图像的分类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对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的岩石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化性 纹理 岩性 ASETR图像 地统计学
下载PDF
极化雷达目标分解方法用于岩性分类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翠珍 郭华东 《遥感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3期219-223,共5页
雷达遥感中地表不同岩石类别的后向散射一般差别不大 ,因此以散射幅度为主要探测因子的常规雷达遥感数据不利于岩性分类。极化雷达以散射矩阵或Stokes矩阵的形式 ,记录了更多的地物回波信息。信息源的增多 ,有利于提高岩性分类的精度。... 雷达遥感中地表不同岩石类别的后向散射一般差别不大 ,因此以散射幅度为主要探测因子的常规雷达遥感数据不利于岩性分类。极化雷达以散射矩阵或Stokes矩阵的形式 ,记录了更多的地物回波信息。信息源的增多 ,有利于提高岩性分类的精度。但是 ,由于不同极化状态回波信号之间的相关性 ,极化数据不可避免地产生数据冗余 ,反而增大了岩性分类的误差。为增强极化数据在岩性分类中的应用 ,使用Colude提出的目标相关矩阵特征向量分解方法 ,将岩石散射分成互相独立的 3部分 :单向散射 ,双向散射和交叉散射。目标分解技术降低了同一岩性岩石同极化回波之间的相关性 ,更清晰地显示了不同岩石类别的散射强度差异 ,显示了极化数据在岩性分类中的优势。利用1994年 10月获取的新疆北部山区SIR C极化数据 ,对不同岩性岩石的目标分解数据以及线性极化后向散射强度数据进行了综合的统计分析 ,建立了适合每一种岩性识别的散点图 ,并将这些数据作为输入端进行神经网络分类 ,分类精度最大可达 94% ,误差最小为 1 0 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雷达 目标分解 散点图 岩性分类
下载PDF
基于Hyperion高光谱数据和随机森林方法的岩性分类与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柯元楚 史忠奎 +1 位作者 李培军 张西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81-2188,共8页
探索利用高光谱数据的岩性填图新方法是遥感地质应用领域的重要需求之一。本文运用随机森林方法和EO-1Hyperion高光谱数据,对新疆塔里木西北部柯坪地区的局部区域进行岩性分类,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分别利用光谱特征以及加入光谱一阶... 探索利用高光谱数据的岩性填图新方法是遥感地质应用领域的重要需求之一。本文运用随机森林方法和EO-1Hyperion高光谱数据,对新疆塔里木西北部柯坪地区的局部区域进行岩性分类,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分别利用光谱特征以及加入光谱一阶导数特征进行岩性分类,并对不同特征对岩性分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同时与现有的基于光谱角制图方法(SA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SAM方法相比,随机森林方法得到了更高精度的岩性分类结果,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岩性分类方法。根据特征重要性的排序,蓝绿光波段、短波红外波段以及相应的一阶导数特征对研究区Hyperion数据的沉积岩岩性分类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数据 随机森林 光谱角制图 岩性分类
下载PDF
植被覆盖茂密区碳酸盐岩岩性的遥感识别——以灌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莫源富 奚小双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6,共6页
由于茂密的植被覆盖,西南岩溶区在遥感图像上反映的大部分是植被覆盖层的光谱信息,而直接的岩性光谱信息很弱,因而利用遥感图像识别岩性,尤其是碳酸盐岩岩性的难度很大。以广西灌江流域为例,在植被茂密的南方岩溶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如... 由于茂密的植被覆盖,西南岩溶区在遥感图像上反映的大部分是植被覆盖层的光谱信息,而直接的岩性光谱信息很弱,因而利用遥感图像识别岩性,尤其是碳酸盐岩岩性的难度很大。以广西灌江流域为例,在植被茂密的南方岩溶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如ETM、SPOT、ASTER数据进行碳酸盐岩的计算机自动岩性识别。结果表明:多源遥感数据的岩性识别效果远大于单一类型的遥感数据;未进行融合的遥感数据的分类效果好于融合后的数据;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纹理图像参与分类,有助于提高分类的精度。最终,采用SPOT的4个多光谱波段、ASTER的14个波段、TM的6个波段3种遥感数据共24个波段加上4个SPOT纹理图像和3个ASTER可见光波段的纹理图像共31个波段组合进行岩性的自动识别分类,取得了82.01%的自动识别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性识别 遥感
下载PDF
分形在岩性分类及蚀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郑桂香 池天河 蔺启忠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为了推进多重分形思想在遥感地质找矿领域的应用,以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为实验区,通过分析该区的成矿特点与遥感影像特征,构建分形维数谱,并将其与图像光谱特征相结合进行岩性分类与含黄铁矿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在现有矿点统计资料与专家经... 为了推进多重分形思想在遥感地质找矿领域的应用,以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为实验区,通过分析该区的成矿特点与遥感影像特征,构建分形维数谱,并将其与图像光谱特征相结合进行岩性分类与含黄铁矿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在现有矿点统计资料与专家经验知识的支撑下,确定找矿靶区。实践证明,基于遥感图像的分形理论并结合图像的光谱特征,建立相应的找矿模型和找矿标志,能更好地为区域矿产勘查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遥感找矿 岩性分类 蚀变信息提取 分形维数谱
下载PDF
桂林-阳朔地区DEM地形特征与岩性相关性分析及分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霄燕 潘军 +4 位作者 邢立新 蒋立军 孙也涵 仲伟敬 范博文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67-1876,共10页
地形地貌是岩性解译的重要信息,地形因子作为描述DEM数字曲面几何特征的定量指标参数,可用来定量化表达不同岩性所在地区地形地貌特征。本文以桂林-阳朔地区为研究区,研究地形因子数学、地质意义,建立岩性与地形因子组合间的定量关联,... 地形地貌是岩性解译的重要信息,地形因子作为描述DEM数字曲面几何特征的定量指标参数,可用来定量化表达不同岩性所在地区地形地貌特征。本文以桂林-阳朔地区为研究区,研究地形因子数学、地质意义,建立岩性与地形因子组合间的定量关联,进而实现岩石类型划分。本文基于ASTERGDEM提取坡度、起伏度等12个地形因子,在分析各个地形因子地质意义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及方差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各岩性地形因子特性及其关联性,建立研究区岩性之间的定量差异;此外,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岩性分类过程中的主导因素,确定适宜岩性分类方法以实现定量化岩性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岩性、不同地形地貌的地形因子(组合)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基于因子分析得到的宏观地形复杂度指数(MTI)以及微观曲率指数(MCI)对岩石类型的分类精度达77.36%。研究表明,地形复杂度等地形因子可用于岩性分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可获取反映地形地貌宏观、微观特征的定量指标,且岩性分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岩性分类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DEM 宏观地形复杂度指数 微观曲率指数 桂林-阳朔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光谱匹配的热红外高光谱数据岩性分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娅琴 田淑芳 +1 位作者 王兴振 高雅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9-246,共8页
从岩石光谱出发,结合光谱谱带强度特征和光谱波形特征,针对机载热红外高光谱数据(TASI),在以往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算法——光谱离散能级波形匹配法(SDEM),并将其运用到岩性分类研究中。SDEM算法能识别岩石光谱间的微小差异,并在... 从岩石光谱出发,结合光谱谱带强度特征和光谱波形特征,针对机载热红外高光谱数据(TASI),在以往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算法——光谱离散能级波形匹配法(SDEM),并将其运用到岩性分类研究中。SDEM算法能识别岩石光谱间的微小差异,并在充分考虑光谱谱带强度和波形特征的同时,有效减弱数据噪声。与传统的岩性分类方法——高光谱角度制图法(SAM)相比,改进的算法能更精确地区分岩石相似光谱,识别易混淆岩性,对出现"异物同谱"现象的岩石也具有更好的区分能力。将SDEM、SAM方法应用于甘肃柳园地区TASI数据岩性分类研究中,可看出SDEM方法能识别出SAM未识别或识别错误的岩性。通过研究区野外查证,可知SDEM方法所得岩性分类结果更符合岩石实际分布情况。可见光谱离散能级波形匹配法具有较好的岩性分类效果,能更好地区分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高光谱 光谱特征 光谱离散能级波形匹配法 甘肃柳园地区 岩性分类
下载PDF
基于岩石初分类体系的高光谱岩石分类研究
8
作者 胡程浩 吴文渊 +5 位作者 苗莹 许林霞 傅显浩 郎夏祎 何博闻 钱俊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4-792,共9页
高光谱遥感是当前遥感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多波段、高光谱分辨率等特征,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岩石的识别和分类。当下的高光谱的岩石分类研究中,很多岩石因为矿物成分相近导致光谱容易混淆,分类始终精度不高;并且在大范围的野外条件下... 高光谱遥感是当前遥感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多波段、高光谱分辨率等特征,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岩石的识别和分类。当下的高光谱的岩石分类研究中,很多岩石因为矿物成分相近导致光谱容易混淆,分类始终精度不高;并且在大范围的野外条件下进行高光谱岩性的研究存在许多外界环境的干扰,例如影像中出现地物覆盖、像元混杂等问题,因此有待对岩石光谱特性做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光谱相近的岩石进行重新归类。从实验室高光谱遥感系统的角度,以81种常见的岩浆岩和变质岩样本的HySpex高光谱影像为研究数据,对影像进行反射率校正等预处理,结合ASD光谱仪测得的岩石样本光谱作为影像中对应样本光谱曲线提取的验证,提取得到代表每一岩石样本的光谱信息并对其进行光谱相似度初分类,最后得出以81块岩石岩本为基础的9个大类别和28个小类别的岩石初分类体系。初分类体系具有岩石样本在大类上成分性质以及光谱特征的相近,小类在大类的基础上光谱特征更为相近的特征。为了验证初步分类经验对计算机岩性分类的作用和效果,基于岩石样本初分类体系,利用最小噪声分离(MNF)技术进行高光谱影像的特征信息提取,设置两种分类方法,一种基于传统的分类,一种基于初分类模型,因此训练样本设置前者以每一块岩石作为样本,后者以初分类体系中的每小类作为样本,再应用计算机分类算法的模型使用最大似然法和随机森林分类两种方法,完成常见的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高光谱影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传统模型的最大似然法和随机森林分类精度为83.21%和83.63%,而基于初分类的最大似然法分类和随机森林分类精度可以提高到85.46%和89.39%,随机森林分类器相比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更优越,而岩石初分类体系相比于简单的原始岩石分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光谱特征 岩性分类
下载PDF
ASD FieldSpec 3地物光谱数据在水磨—大河地区岩性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贺洋 徐韬 宋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9,72,共10页
以四川省旺苍县水磨—大河地区为研究区,利用美国ASD Field Spec 3便携式地物光谱仪野外实测岩矿波谱数据和ASTER遥感影像数据,基于GIS平台,根据野外实测的岩石光谱曲线和USGS光谱库的典型岩石光谱曲线提取端元波谱,对区域影像像元的光... 以四川省旺苍县水磨—大河地区为研究区,利用美国ASD Field Spec 3便携式地物光谱仪野外实测岩矿波谱数据和ASTER遥感影像数据,基于GIS平台,根据野外实测的岩石光谱曲线和USGS光谱库的典型岩石光谱曲线提取端元波谱,对区域影像像元的光谱曲线进行匹配,采用ENVI4.4软件自动信息提取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岩性分类,可以有效地划分区内岩性界线,满足填图需求,对辅助该区区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普查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矿光谱 ASTER 光谱角填图 匹配滤波 岩性分类
下载PDF
某引水干渠渡槽基础不同岩性的地质参数
10
作者 侯立柱 何小辉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9期151-155,共5页
引水干渠工程一般轴线布设较长,往往横贯多个不同地貌单元,沿线水工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也不尽相同。干渠行进过程中,穿越宽而浅的沟谷时,为减少对原河谷水力条件的改变,采取渡槽过水方案。由于渡槽结构的特殊性,基础在岸坡和河谷段设... 引水干渠工程一般轴线布设较长,往往横贯多个不同地貌单元,沿线水工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也不尽相同。干渠行进过程中,穿越宽而浅的沟谷时,为减少对原河谷水力条件的改变,采取渡槽过水方案。由于渡槽结构的特殊性,基础在岸坡和河谷段设置不同的承载方式。渡槽采取桩基对槽身进行荷载支撑,桩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根据河谷左右岸、河床揭露岩土不同岩性地质物理力学参数,也因此决定渡槽桩基端桩埋深各异。现场需针对性的室内外试验等手段确定地质参数、细粒土液化,并客观分析论证后,科学合理的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大程度利用岩土物理特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槽桩基 岩性划分 基坑涌水量 物理力学参数 特性分析
下载PDF
地震相分析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阳 王春贤 +3 位作者 冯西会 汶小刚 聂爱兰 王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地震相分析技术日渐成为煤田岩性地震勘探的一门新技术。阐述了基于波形分类的地震相分析方法,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地震相检测技术对不同的波形进行分类,达到区分不同目标体的目的。以圈定火成岩发育范围、预测煤层冲刷变薄带和识别断层、... 地震相分析技术日渐成为煤田岩性地震勘探的一门新技术。阐述了基于波形分类的地震相分析方法,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地震相检测技术对不同的波形进行分类,达到区分不同目标体的目的。以圈定火成岩发育范围、预测煤层冲刷变薄带和识别断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为例,讨论了地震相分析技术在煤田岩性地震勘探方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勘探 地震相 波形分类 神经网络
下载PDF
Integrating deep learning and logging data analytics for lithofacies classification and 3D modeling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被引量:2
12
作者 Jing-Jing Liu Jian-Chao Liu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50-363,共14页
The lithofacies classification is essential for oil and gas reservoi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lithofacies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core calibration logging"and the experience ... The lithofacies classification is essential for oil and gas reservoi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lithofacies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core calibration logging"and the experience of geologists.This approach has strong subjectivity,low efficiency,and high uncertainty.This uncertainty may be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ults of 3 D modeling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In recent years,deep learning,which is a cutting-edg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has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various fields.However,the study of deep-learning techniques in the field of lithofacies classification has not been sufficient.Therefore,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hybrid deep-learning model based on the efficient data feature-extraction ability of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and the excellent ability to describe time-dependent features of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LSTM)to conduct lithological facies-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s.The results of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hybrid CNN-LSTM model had an average accuracy of 87.3%and the best classification effect compared to the CNN,LSTM or the three commonly used machine learning models(Support vector machine,random forest,and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In addition,the borderline 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BSMOTE)is introduced to address the class-imbalance issue of raw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cessed data balanc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lithofacies classification.Beside that,based on the fine lithofacies constraints,the sequential indicator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lithofacies model,which completes the fine descrip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According to this comprehensive analysis,the proposed CNN-LSTM model,which eliminates class imbalance,can be effectively applied to lithofacies classification,and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reality of the geological model for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learn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LSTM lithological-facies classification 3D modeling Class imbalance
下载PDF
结合实测光谱的ASTER TIR数据岩性划分与构造样式分析:以新疆阿克苏蓝片岩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志 管志超 王少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4-342,共9页
常见造岩矿物的特征谱带位于热红外区域,因此热红外遥感在岩石地层划分与构造样式分析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并且精细岩石地层划分是构造样式分析的基础。新疆阿克苏蓝片岩被认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好的前寒武纪蓝片岩之一。本文对... 常见造岩矿物的特征谱带位于热红外区域,因此热红外遥感在岩石地层划分与构造样式分析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并且精细岩石地层划分是构造样式分析的基础。新疆阿克苏蓝片岩被认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好的前寒武纪蓝片岩之一。本文对该地质体中采集的不同类型岩石样品进行了室内热红外发射光谱测试,发现白云母石英片岩类残余辐射特征(restrahlen features,RF)位于波长8.55、9.16和9.60μm处,绿泥绿帘片岩类RF位于波长9.60、10.50和11.66μm处。按照ASTER TIR波段位置将样品的发射率光谱曲线重采样,利用ASTER TIR数据计算基性指数I_b和白云母指数I_m。依据I_b和I_m得到不同岩性段分布图,该图能反映蓝片岩地质体中不同基性程度岩石、后期侵入的基性岩墙群以及白云母石英片岩单元的空间分布。从岩性区域分布特征看,我们认为新疆阿克苏蓝片岩地质体平面构造样式表现为褶皱,其轴迹线为NE—SW向,这一结果与前人对其划分的单斜地层结构有较大的差异。另外,褶皱出现在地质体南部,说明其北部所受压力较南部小,与前人认识一致。研究结果体现了热红外遥感结合实测光谱可有效探测矿物岩石信息的优势,该方法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光谱 ASTER TIR 矿物指数 岩性划分 褶皱 蓝片岩
下载PDF
Updated Lithological Map in the Forest Zone of the Centre, South and East Regions of Cameroon Using Multilayer Perceptron Neural Network and Landsat Images
14
作者 Charlie Gael Atangana Otele Mathias Akong Onabid +1 位作者 Patrick Stephane Assembe Marcellin Nkenlifack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1年第6期120-134,共15页
The Multilayer Perceptron Neural Network (MLPNN) induction technique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machine learning tasks, including the extra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mage features. However, not mu... The Multilayer Perceptron Neural Network (MLPNN) induction technique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machine learning tasks, including the extra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mage features. However, not much has been done in the application of MLPNN on images obtained by remote sensing. In this article, two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systems used in image feature extra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presented. The first is a combination of two models: a MLPNN induction technique, integrated under ENVI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 platform for classification, and a pre-processing model including dark subtraction for the calibration of the imag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for band selections and Independent Components Analysis (ICA) as blind source separator for feature extraction of the Landsat image. The seco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a MLPNN induction technique based on the Keras platform. In this case, there was no need for pre-processing model.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two classification systems to outperform other typical feature extra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s in terms of accuracy for some lithological classes including Granite1 class with the highest class accuracies of 96.69% and 92.69%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two classification systems perform almost equally with the overall accuracies of 53.01% and 49.98%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models respective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ough the keras model has the advantage of not integrating the pre-processing</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model, hence increasing its efficiency.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wo systems to the study area resulted in the generation of an updated geological mapping with six lithological classes detected including the Gneiss, the Micaschist, the Schist and three versions of Granites (Granite1, Granite2 and Granite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Network Multilayer Perceptron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Independent Components Analysis li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Geological Mapping
下载PDF
祁连山玉石沟地区极化SAR影像SVM岩性分类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亚谦 刘湘南 《地球科学期刊(中英文版)》 2013年第4期128-132,共5页
祁连山玉石沟是重要多金属矿床产地之一,但野外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利用雷达遥感图像SAR的宏观优势和丰富地物信息识别区域岩性,有利于明确找矿方向。本文选取研究区的RADARSAT.2影像,经过预处理,对比分析不同极化影像的特征,建立... 祁连山玉石沟是重要多金属矿床产地之一,但野外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利用雷达遥感图像SAR的宏观优势和丰富地物信息识别区域岩性,有利于明确找矿方向。本文选取研究区的RADARSAT.2影像,经过预处理,对比分析不同极化影像的特征,建立不同岩性的解译标志,并结合色调、形状、纹理特征,运用面向对象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得到奥陶系阴沟群、火山岩、超基性岩等8类地物的分类结果,与野外调查的实际材料图对比验证,分类结果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分类 极化SAR 祁连山玉石沟 SVM
下载PDF
页岩油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沾化凹陷罗家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屾 姜在兴 《中国地质调查》 2020年第2期13-20,共8页
为查明沾化凹陷罗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页岩油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要素,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资料综合分析,开展页岩油储层岩性、储层空间类型、影响因素及页岩油储层评价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矿物成分和沉积构... 为查明沾化凹陷罗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页岩油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要素,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资料综合分析,开展页岩油储层岩性、储层空间类型、影响因素及页岩油储层评价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矿物成分和沉积构造2个因素,可将研究区页岩油储层岩性划分为7种类型;不同岩性储集空间发育有较大差异,纹层状泥质灰岩和纹层状灰岩储集空间最为发育,纹层状灰质泥岩储集空间较发育,块状泥岩储集空间发育一般,块状泥质灰岩、块状灰质泥岩及纹层状粉砂岩储集空间发育较差;研究区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的发育主要受矿物成分、沉积构造、有机质含量和赋存方式以及成岩作用的影响。以此为基础,选取方解石含量、纹层状构造、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镜质体反射率(Ro)及孔隙度作为页岩油储层评价参数,将沾化凹陷罗家地区页岩油储层分为优质储层、有利储层和不利储层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岩性分类 储集空间 影响因素 沾化凹陷
下载PDF
基于SAM-SCP组合方法的热红外高光谱影像岩性分类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宏根 刘慧泽 +2 位作者 吴柯 占燕婷 林忠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98-1407,共10页
为了改善传统岩性分类方法中对光谱局部细节特征分析不足的问题,在光谱角分类模型的基础上,有效地融合地物的光谱特征参量,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谱角和光谱特征参量(Spectral Angle Mapper-Spectr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SAM-SCP)... 为了改善传统岩性分类方法中对光谱局部细节特征分析不足的问题,在光谱角分类模型的基础上,有效地融合地物的光谱特征参量,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谱角和光谱特征参量(Spectral Angle Mapper-Spectr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SAM-SCP)组合的分类方法。该方法既体现了光谱的形状特征,又能够充分利用光谱的细节特征,解决由于岩性光谱曲线形状相似而识别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分类精度。应用SAM-SCP分别对模拟热红外高光谱数据与真实热红外高光谱数据进行实验,并在SCP的设定过程中,调整主要谷、次要谷所占的权重以获得最佳的分类效果,最终的结果证明:SAM-SCP能对热红外高光谱影像进行有效的岩性分类,分类结果优于传统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SCP 热红外 高光谱 岩性分类
原文传递
基于水平井的浅水三角洲内部储层渗流屏障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斌 高玉飞 +2 位作者 吴穹螈 李俊飞 王海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36-40,100,共6页
储层内部渗流屏障的分布特征与定量规模对油水运动规律与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一直是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核心。以渤中A油田为例,综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建立研究区6种岩性的识别图版,对研究区水平井进行岩性解释。结合储层精细解... 储层内部渗流屏障的分布特征与定量规模对油水运动规律与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一直是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核心。以渤中A油田为例,综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建立研究区6种岩性的识别图版,对研究区水平井进行岩性解释。结合储层精细解剖的成果,明确了废弃河道及分流砂坝坝缘这2种主要渗流屏障的分布模式及定量规模。废弃河道在平面上呈树杈状分布于分流砂坝之间,岩性主要为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平面宽度约5~25 m,延伸长度一般小于1 km,孔隙度约5%~15%,渗透率小于4×10-3μm 2。分流砂坝坝缘沿砂坝四周发育,多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互层,平面宽度约10~20 m,孔隙度约10%~20%,渗透率约0.10~0.30μm 2。此外,落淤层通常披覆于分流砂坝内,发育密度受季节性水流影响,钻遇宽度一般小于5 m,垂向厚度一般小于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岩性细分 浅水三角洲 渗流屏障
下载PDF
铜川地区延长组长7细粒沉积岩分类及沉积环境
19
作者 王哲 王丰 +1 位作者 谭维 刘宇薇 《云南化工》 CAS 2020年第4期154-156,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地区延长组长7段发育细粒沉积岩,且较为复杂。基于此进行野外露头调查、岩心取样及分析工作,旨在解决细粒沉积岩的岩性、分类、沉积构造、沉积环境等...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地区延长组长7段发育细粒沉积岩,且较为复杂。基于此进行野外露头调查、岩心取样及分析工作,旨在解决细粒沉积岩的岩性、分类、沉积构造、沉积环境等。依据碎屑、黏土、火山碎屑和碳酸盐等组分含量及构造特征将细粒沉积划分为粉砂岩、黏土岩、火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4大类。延长组长7段有机质发育良好,泥页岩分布范围广,成因复杂。研究表明延长组长7段整体发育深湖相沉积,富有机质砂泥岩交错分布,有机质发育受到陆源输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长7段 岩性分类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杉木对不同岩性土体的生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双喜 《福建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32-34,38,共4页
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在不同岩性土体上进行了杉木栽植的研究 ,10a试验结果表明 :杉木的高、径生长以及生物量在不同岩性所发育的土壤上的差异是很显著的。其中以玄武岩与石英砂岩发育的土体上的杉木生长最好 ,依次为长石石英砂岩与变余砂... 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在不同岩性土体上进行了杉木栽植的研究 ,10a试验结果表明 :杉木的高、径生长以及生物量在不同岩性所发育的土壤上的差异是很显著的。其中以玄武岩与石英砂岩发育的土体上的杉木生长最好 ,依次为长石石英砂岩与变余砂岩 ,而以煤系砂页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上的杉木生长最差。不同岩性土体上杉木的生物量与其树高、胸径生长相关 ,反映在杉木生长好的岩性土体上的杉木生物量为高 ,但随着杉木的生长势降低 ,其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占全株总生物量的比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岩性土体 生长效应 生物量 立地分类 南方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