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支撑多孔碳/硒复合柔性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淳 赵欣悦 张灵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22-1930,共9页
以二氧化硅(SiO_(2))为模板,结合静电纺丝与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纤维膜(PCNFS),再通过熔融扩散法负载硒,制备了一种柔性的碳/硒复合电极(Se@PCNFS)。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的微... 以二氧化硅(SiO_(2))为模板,结合静电纺丝与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纤维膜(PCNFS),再通过熔融扩散法负载硒,制备了一种柔性的碳/硒复合电极(Se@PCNFS)。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多孔碳纤维直径约300 nm,硒均匀地嵌入碳纤维膜的孔洞中。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1Se@PCNFS电极在锂硒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0.5C倍率下,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569 mAh·g^(-1),循环500次后比容量为340 mAh·g^(-1);在2C倍率时,比容量为403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硒电池 静电纺丝 碳纳米纤维 柔性电极
下载PDF
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用于锂硒正极材料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
作者 严涛 段香梅 +2 位作者 潘荣剑 吴璐 都时禹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1年第3期39-46,共8页
硒-石墨烯体系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第一性原理的计算,发现单个Se原子和Sen(n=2,3,4,6,8)团簇都更偏向于吸附在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ZGNRs)的边缘位置.此外,研究了锂吸附在Sen@ZGNRs(n=1,2)上的理论容量... 硒-石墨烯体系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第一性原理的计算,发现单个Se原子和Sen(n=2,3,4,6,8)团簇都更偏向于吸附在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ZGNRs)的边缘位置.此外,研究了锂吸附在Sen@ZGNRs(n=1,2)上的理论容量.Se1@ZGNRs系统显现出比Se2@ZGNRs更好的容量.本文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Li、Se原子与ZGNRs之间的吸附行为,而且从Se原子数的角度出发,为提高锂硒正极材料的性能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 锂硒电池
下载PDF
锂硒电池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祺 邢震宇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17-2539,共23页
锂硒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高体积比容量和适中的输出电压等优点而成为备受关注的二次电池。然而,由于穿梭效应、较差的导电性、低活性物质利用率以及较快的容量衰减等问题,锂硒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近些年,研究人员深入研... 锂硒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高体积比容量和适中的输出电压等优点而成为备受关注的二次电池。然而,由于穿梭效应、较差的导电性、低活性物质利用率以及较快的容量衰减等问题,锂硒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近些年,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锂硒电池的充放电机理,同时也探索了各种碳材料、金属化合物等新材料作为正极载体、中间层和电解液添加剂对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锂硒电池的电极材料、中间层和添加剂等的研究进展,并且重点介绍了在充放电机理和系统优化方面的进步,以期为锂硒电池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硒电池 穿梭效应 电极材料 电解液 中间层
原文传递
锂硒电池ZIF-L衍生氮掺杂碳纳米片/碳布自支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荀道祥 罗序维 +4 位作者 周明冉 何佳乐 冉茂进 胡执一 李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3-1021,共9页
硒(Se)因其较高的体积比容量(3253 mAh cm^(-3))和电子电导率(1×10^(-5)S m^(-1))而成为新一代锂硒(Li-Se)电池储能材料。针对其反应过程中体积膨胀较大、容量衰减较快以及活性物质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在碳布(CC)上生长二维Z... 硒(Se)因其较高的体积比容量(3253 mAh cm^(-3))和电子电导率(1×10^(-5)S m^(-1))而成为新一代锂硒(Li-Se)电池储能材料。针对其反应过程中体积膨胀较大、容量衰减较快以及活性物质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在碳布(CC)上生长二维Zn基金属有机框架(ZIF-L)并碳化,设计了一种ZIF-L衍生氮掺杂碳纳米片/硒自支撑复合材料(Se@NC/CC)用于锂硒电池研究。ZIF-L碳化形成的氮掺杂碳纳米片中丰富的微孔结构有效缓解了反应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掺杂N原子有利于吸附反应过程中的Li2Se,减少活性物质损失。特别地,Se@NC/CC电极中Se和C之间存在强的化学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活性物质损失,提高整体性能稳定性。电化学测试表明,在0.5C(1.0C=675 mAh g^(-1))电流密度下,Se@NC/CC电极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574 mAh g^(-1),展现出高初始放电比容量;电流密度为2.0C时,初始放电比容量为453.3 mAh g^(-1),循环500圈后仍然具有406.2 mAh g^(-1)的容量;同时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倍率性能,与文献报道相比有较明显的优势。本研究设计的柔性自支撑硒电极为先进碱金属-硒电池的硒宿主材料设计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硒电池 碳布 自支撑 ZIF-L材料 碳纳米片
下载PDF
基于共价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锂硒电池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路路 姚路 段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4-739,共6页
本文利用溶剂热反应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管壁上生长了共价有机框架(TpPa-COF)材料,并将这种核壳多壁碳纳米管/共价有机框架纳米复合材料(MWCNTs@TpPa-COF)成功应用在锂硒电池上。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 本文利用溶剂热反应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管壁上生长了共价有机框架(TpPa-COF)材料,并将这种核壳多壁碳纳米管/共价有机框架纳米复合材料(MWCNTs@TpPa-COF)成功应用在锂硒电池上。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和共价有机框架材料成功复合。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在电流密度3C(1C=675mA·g^-1)下的质量比容量为463.5mAh·g^-1,500次循环后能保持99%的库仑效率,表明锂硒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长的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硒电池 多壁碳纳米管 共价有机框架 纳米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
下载PDF
甘氨酸基多孔碳/硒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赵陈浩 肖宗炳 郑瑞娟 《龙岩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96-101,共6页
以甘氨酸作为碳源,KOH为活化剂,通过直接碳化/活化,制备了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继与硒高温融混,制得多孔碳/硒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脱附测试结果表明多孔碳主要呈无定型结构,并具有以微孔为主的多孔结构;硒则均匀地分散于多孔... 以甘氨酸作为碳源,KOH为活化剂,通过直接碳化/活化,制备了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继与硒高温融混,制得多孔碳/硒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脱附测试结果表明多孔碳主要呈无定型结构,并具有以微孔为主的多孔结构;硒则均匀地分散于多孔碳的微孔中。以其作为正极的锂硒电池,在电流密度为0.2C时,其首次可逆放电比容量为378.5 m Ah·g-1,经过10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仍可以保持在321 m Ah·g-1,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碳 碳/硒复合材料 锂硒电池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Stabilizing the Electrochemistry of Lithium-Selenium Battery via In situ Gelated Polymer Electrolyte: A Look from Anode
7
作者 WANG Wen-Peng ZHANG Juan +3 位作者 LI Xue-Ting YIN Ya-Xia XIN Sen GUO Yu-Guo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98-303,共6页
Li metal possesses a high theoretical specific capacity,high electronic conductivity,and a low 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making it a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building next-generation rechargeable metal batteries.I... Li metal possesses a high theoretical specific capacity,high electronic conductivity,and a low 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making it a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building next-generation rechargeable metal batteries.In case conventional liquid electrolytes were used,and the anode using Li metal has been hindered by unstable(electro)chemistry at Li/electrolyte interface and the accompanied dendrite issue.Specifically,for the Li-Se batteries,the dissolution and shuttle of polyselenide intermediates lead to the deposition of poorly-conductive species on the anode,which further aggravates the chemical environment at the anode.In this work,we proposed to stabilize the Li-Se electrochemistry by constructing a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via in situ gelations of conventional ether-based electrolytes at room temperature.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 situ gelated electrolyte helps to build electrochemically stabl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s and promote the efficient transfer of charge carriers across the interface.Compared with the liquid electrolytes,the gelated electrolyte shows improved chemical compatibility with the Li metal anode,which effectively alleviates the unfavorable side reactions and dendrite formation at the anode/electrolyte interface,and the polyselenide shuttle from the cathode to the anode.As a result,the Li-Se battery shows a higher Coulombic efficiency and improved cycling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metal anod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In situ polymerization lithium-selenium battery
原文传递
珊瑚状微孔碳在锂硒电池中的应用
8
作者 谭雨晴 刘兆恩 +1 位作者 王习文 张世国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8-382,共5页
以酒石酸钾钠四水合物作为碳源,通过一步无模板碳化法合成三维交联珊瑚状微孔碳材料(CMC)。氮气吸-附脱附实验表明:CMC具有丰富的微孔,比表面积为1 732 m^2/g,孔体积为0.856 cm^3/g。通过熔融浸渍法,将硒(Se)均匀分散在CMC的微孔孔隙中... 以酒石酸钾钠四水合物作为碳源,通过一步无模板碳化法合成三维交联珊瑚状微孔碳材料(CMC)。氮气吸-附脱附实验表明:CMC具有丰富的微孔,比表面积为1 732 m^2/g,孔体积为0.856 cm^3/g。通过熔融浸渍法,将硒(Se)均匀分散在CMC的微孔孔隙中,得到碳/硒(CMC/Se)复合材料,并作为锂硒电池的正极材料,Se的担载量为50%。CMC/Se复合电极以0.1 C在1~3 V充放电,具有520.7 mAh/g的可逆比容量,第240次循环的比容量为409.9 mAh/g,平均每次循环容量仅衰减0.088%。CMC独特的三维交联珊瑚结构结合丰富的微孔和高比表面积,不仅能实现良好的电子传导及Se的分散,还能够缓冲体积膨胀、抑制穿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板碳化 三维交联 微孔碳 锂硒电池 正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