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璧德与20世纪初留美学生文化守成思想的形成
1
作者 刘小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欧文.白璧德(Irving Babb itt)的思想产生了遥远的回响,这种影响是通过留美学生的接受、传播和阐发而发生。白璧德影响的发生建立在两个互动的基础上:其一是中美人文主义文化思想之间存在一种明显的互动;其二是...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欧文.白璧德(Irving Babb itt)的思想产生了遥远的回响,这种影响是通过留美学生的接受、传播和阐发而发生。白璧德影响的发生建立在两个互动的基础上:其一是中美人文主义文化思想之间存在一种明显的互动;其二是激进文学革命论与文化守成思想之间的辩证抗衡,正是这种辩证抗衡促进了20世纪初留美学生文学文化保守主义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 留学生文学 文化保守主义 现代性
下载PDF
在西方语境下言说——试论二十世纪中国留学生文学价值观念衍变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悦 《鄂州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50-53,共4页
20世纪中国留学生文学创作的叙事模式为个人话语与民族寓言相交织 ,价值观念的衍变中可梳理出这样一条线索 ;由启蒙救亡的理想主义烛照到后现代式意识形态的崛起 ,文化抉择由理性取舍到困惑茫然 。
关键词 留学生 文学创作 价值旨归 文化抉择 20世纪 中国 价值观念 叙述模式
下载PDF
一曲自我放逐的悲歌——论於梨华的“留学生文学”
3
作者 陈莉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0-53,共4页
台湾当代的“留学生文学”是由於梨华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而形成风气的。於梨华小说的创作主题是表现“无根的一代”和“觉醒的一代”,同时以批判的态度审视了东西方文化的弊端。有学者将於梨华定位于现代派作家,但实际上无论在审... 台湾当代的“留学生文学”是由於梨华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而形成风气的。於梨华小说的创作主题是表现“无根的一代”和“觉醒的一代”,同时以批判的态度审视了东西方文化的弊端。有学者将於梨华定位于现代派作家,但实际上无论在审美观点还是技巧运用上,她都不是一个纯粹的现代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於梨华 留学生文学 文化
下载PDF
论新时期留学生文学中的乡愁情结
4
作者 李林展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24-27,共4页
随着新时期的留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多,留学生文学形成富有鲜明的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作为自身带有强烈的东方文化色彩的留学生们,在西方多元文化背景下,俨然是一个边缘族群,常有一种边缘文化人的感觉。本文从留学生文学中的乡愁情结入手,... 随着新时期的留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多,留学生文学形成富有鲜明的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作为自身带有强烈的东方文化色彩的留学生们,在西方多元文化背景下,俨然是一个边缘族群,常有一种边缘文化人的感觉。本文从留学生文学中的乡愁情结入手,对处在双重文化夹缝中的留学生文学的存在背景、发展里程以及历史地位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文学 多元文化 乡愁情结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留学生文学的主要特征
5
作者 王少杰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20世纪中国留学生文学是出国学人心灵的写照,是大学理念的语言化身;它标志着出国人对地域方言的兼有能力,是中国知识分子审美立场的载体。留学生文学的素材具有现场感。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留学生文学 艺术特征 知识分子 审美立场 文学素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