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 被引量:3
1
作者 赵伯陶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6,共10页
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功令文字,发轫于明初,发展变化于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基本定型,直至退出历史舞台。作为一种文体,八股文本不属于文学范畴,仅为考试而设,但明清两代的读书人若欲出仕,就必须钻研其技法,以赢得考官的青睐,争来获隽的荣... 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功令文字,发轫于明初,发展变化于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基本定型,直至退出历史舞台。作为一种文体,八股文本不属于文学范畴,仅为考试而设,但明清两代的读书人若欲出仕,就必须钻研其技法,以赢得考官的青睐,争来获隽的荣耀,打通仕途的入口。长期的耳濡目染,必然影响读书人的思维方式,撰文吟诗也无不有八股文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从而令这一考试文体与文学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影响了两代士人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科举考试 明清文学 士人心态 文官制度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区域文化与文学交叉中的特色研究——以区域商贾与文学互动研究为突破口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书录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5-118,共4页
1980年代以来,明清两代的区域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憾,这就是对于明清文学的区域特色关注不够。明清时期区域文化与文学互动研究要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其中之一就是加强明清时期区域商贾与文学互动中的特... 1980年代以来,明清两代的区域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憾,这就是对于明清文学的区域特色关注不够。明清时期区域文化与文学互动研究要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其中之一就是加强明清时期区域商贾与文学互动中的特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区域商贾 文学 互动研究
下载PDF
明清德州程氏家族文学研究
3
作者 周潇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6-50,共5页
德州程氏是明清时期鲁西北地区的一大文化家族,是明清山东运河文化的重要代表,科第文学兴起于明中叶嘉靖初年,一直绵延至清初。程家世官水曹,清正廉明,且代有诗名,出现了程、程绍、程先贞等著名文人。程诗协唐音,尤工五律;程绍诗作雄健... 德州程氏是明清时期鲁西北地区的一大文化家族,是明清山东运河文化的重要代表,科第文学兴起于明中叶嘉靖初年,一直绵延至清初。程家世官水曹,清正廉明,且代有诗名,出现了程、程绍、程先贞等著名文人。程诗协唐音,尤工五律;程绍诗作雄健浑朴;程先贞论诗,主张"孤"、"清"与"厚"的融合,其诗学陶兼杜,深稳清妙。明末清初之际,程先贞与顾炎武、钱谦益等大儒私交甚契,声息相通,流露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山东地域文学 德州程氏 文化家族
下载PDF
明清关中文学环境与“秦风”问题
4
作者 常新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0-26,共7页
与汉唐相比,明清关中文学实力风光不再,这主要是由于唐代中、后期以来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使关中失去了往昔的地域优势,文学环境相对封闭,这种境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文学创作的活力,也会致使文学的传统得以保留,明清关中文学的"... 与汉唐相比,明清关中文学实力风光不再,这主要是由于唐代中、后期以来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使关中失去了往昔的地域优势,文学环境相对封闭,这种境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文学创作的活力,也会致使文学的传统得以保留,明清关中文学的"秦风"问题就是文学环境相对封闭的一种体现。明清关中士人对"秦风"的偏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弱化的趋势,在文学风格的取舍方面更加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关中 “秦风” 时间空间理论 文学环境 文学风气 文学体裁
下载PDF
明清时期贵州诗歌总集材料来源考略
5
作者 李美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79-84,共6页
诗人、诗作是出现在诗歌总集中的实质性内容,因此诗集文本的材料来源就显得格外重要。对明清贵州诗歌总集进行综合研究可知:动态来源是静态来源的途径和方式,静态来源是动态来源的最终目标和指向;别集、总集和方志是编纂活动中的三大重... 诗人、诗作是出现在诗歌总集中的实质性内容,因此诗集文本的材料来源就显得格外重要。对明清贵州诗歌总集进行综合研究可知:动态来源是静态来源的途径和方式,静态来源是动态来源的最终目标和指向;别集、总集和方志是编纂活动中的三大重要材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贵州诗歌总集 动态来源 静态来源 别集 总集 方志
下载PDF
略论明清艳情文学繁荣的历史原因
6
作者 李荣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1-185,共5页
明中叶后,性与艳情成为文学创作的热门话题,不仅小说中时有体现,戏曲亦是如此。该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城镇特别是江南一带进一步繁荣,市井文化需求旺盛,奢侈相夸、宣淫成趣,已成为当时的生活时尚。文学创作来源... 明中叶后,性与艳情成为文学创作的热门话题,不仅小说中时有体现,戏曲亦是如此。该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城镇特别是江南一带进一步繁荣,市井文化需求旺盛,奢侈相夸、宣淫成趣,已成为当时的生活时尚。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文学作品写性写艳情盛行,正是基于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时人的现实生活中。明中叶后文艺创作中盛行写性写艳情,还有其思想理论基础。以发端于阳明心学、大成于李贽"童心说"而建立起来的自然人性论的蓬勃兴起,把包括"色"与"艳情"在内的人欲,提升到了超出以往、天然合理的理性高度,进而更将其纳入到自然天成的审美范畴。按照此种理论,人的自然欲求,不仅不能限制,而且是天然合理的。故此,艳情文学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展现与缩影,更是那个时代精神理念的衍生与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艳情 历史成因
下载PDF
明清诸城丁氏文学成就述要
7
作者 周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102-108,共7页
诸城丁氏为明清望族,明末清初名人辈出,其中以文学巨匠、《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最为杰出,其诗文、戏曲、小说等无不带有浓厚的遗民情结。散曲为丁氏家族之所长,丁纯、丁綵、丁惟恕、丁耀亢皆工散曲,饶有文名。近年学者又提出,丁耀亢... 诸城丁氏为明清望族,明末清初名人辈出,其中以文学巨匠、《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最为杰出,其诗文、戏曲、小说等无不带有浓厚的遗民情结。散曲为丁氏家族之所长,丁纯、丁綵、丁惟恕、丁耀亢皆工散曲,饶有文名。近年学者又提出,丁耀亢祖父丁纯、父丁惟宁与《金瓶梅》的创作还有着微妙的关系,或即为该书的作者。丁氏堪为明末清初的文学世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诸城丁氏 丁耀亢 文化家族
下载PDF
雷火神针产生、发展及适应证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星 罗家麒 +1 位作者 王和生 刘兰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63-67,共5页
考察明清时期的中医古籍文献及近现代文献,结合当时寒冷的自然环境及灸法发展的社会背景,梳理古代雷火神针疾病谱的变化及其在近现代的传承发展,探讨其适应证的改变。回顾中医古籍,发现与当时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相适应,雷火神针适应证主... 考察明清时期的中医古籍文献及近现代文献,结合当时寒冷的自然环境及灸法发展的社会背景,梳理古代雷火神针疾病谱的变化及其在近现代的传承发展,探讨其适应证的改变。回顾中医古籍,发现与当时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相适应,雷火神针适应证主要是病因病机为风寒湿侵袭、临床症状为疼痛的疾病,如鹤膝风、鸡脚风、脚气病等痹病,附骨疽及流注等外科病,杨梅疮及麻风等传染病。通过近现代文献梳理发现,雷火神针在演变过程中逐渐由实按灸变化为悬灸,药物组成及操作手法等亦发生改变,应用局限于原发性痛经、慢性胃炎、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对于附骨疽、流注、杨梅疮及麻风等疾病应用较少。建议应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治疗方法,并研究其起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神针 明清古籍 适应证 风寒湿 疼痛 痹病 外科病
下载PDF
明清河南方言“维”组字声母考
9
作者 陈凤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古止摄合口三等以母字“维惟唯”等照例应该归于零声母,但是在河南大多数方言中却读同微母[v]。文章借助明清河南韵书、韵图等材料爬梳了这组字的读音,发现“维惟唯”等字被记作独立连声小韵或与微母字同小韵不绝于书。联系这组字在《... 古止摄合口三等以母字“维惟唯”等照例应该归于零声母,但是在河南大多数方言中却读同微母[v]。文章借助明清河南韵书、韵图等材料爬梳了这组字的读音,发现“维惟唯”等字被记作独立连声小韵或与微母字同小韵不绝于书。联系这组字在《中原音韵》已读微母,推断它们在河南方言读入微母至少已有700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河南文献 “维”组字声母 考证
下载PDF
谢国桢文献学活动述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战晓雷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6,48,共4页
从专类及专题解题目录辑纂、丛书整理、专题史料汇辑、纂写解题、文献整理利用、善本及史料丛书整理出版以及地方文献整理等7个方面简要介绍谢国桢在文献学领域的主要成就,并通过介绍与其学术成就密切相关的两次访书活动,指出谢国桢取... 从专类及专题解题目录辑纂、丛书整理、专题史料汇辑、纂写解题、文献整理利用、善本及史料丛书整理出版以及地方文献整理等7个方面简要介绍谢国桢在文献学领域的主要成就,并通过介绍与其学术成就密切相关的两次访书活动,指出谢国桢取得上述成就的三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国桢 文献学 明清历史文献
原文传递
明清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文学媒介及其意义
11
作者 赵子涵 张龑真 +1 位作者 赵婉星 孙可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2期76-78,共3页
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的集大成时期,受社会背景影响,这一时期文人大多通医,医文结合也随之达到高潮。文章借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两部分,整理分析医文结合的传播价值。口头文学使书面文学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书面文学将口头文学承载的信息更... 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的集大成时期,受社会背景影响,这一时期文人大多通医,医文结合也随之达到高潮。文章借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两部分,整理分析医文结合的传播价值。口头文学使书面文学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书面文学将口头文学承载的信息更稳固地保存了下来。书面与口头相结合丰富了涉医文学的传播途径。文学媒介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使明清时期的中医药文化得到了传播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中医药文化 传播途径
下载PDF
明清避灾驱疫、民间救助的伦理言说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立 石雯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139-146,共8页
驱疫避灾是古代重要的民间信仰,也是明清御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古代灾害文学的研究,特别是将明清灾害、御灾文学书写同民间信仰研究等相结合,进行跨学科探讨,可以补充以往研究之不足。讲述疾病瘟疫的民俗叙事,极为贴近人们的生... 驱疫避灾是古代重要的民间信仰,也是明清御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古代灾害文学的研究,特别是将明清灾害、御灾文学书写同民间信仰研究等相结合,进行跨学科探讨,可以补充以往研究之不足。讲述疾病瘟疫的民俗叙事,极为贴近人们的生命体验,其民间信仰的恒定性、广泛性特征非常突出。在进一步挖掘人们御灾信仰及其文化心理深层次内涵的同时,寻究明清御灾书写中驱疫避灾风习,对行瘟布疫的伦理选择、惩恶扬善的伦理教化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不仅有助于加强灾害学研究的人文精神,还能深层挖掘御灾书写的伦理倡扬功能及其警世正俗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民间信仰 避灾驱疫 灾异推因 侠文化
下载PDF
明清时期琉球中山王表奏文的内容与体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庆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74-80,共7页
在几乎所有应用性文体也十分重视讲求文华辞藻的中国古代,表、奏作为下属臣僚、王公上书中央政府首脑即皇帝的专用文书体裁,是"文学"中"文"的"规格"最高的上行文体。明清时代属国琉球中山王上书皇帝的表... 在几乎所有应用性文体也十分重视讲求文华辞藻的中国古代,表、奏作为下属臣僚、王公上书中央政府首脑即皇帝的专用文书体裁,是"文学"中"文"的"规格"最高的上行文体。明清时代属国琉球中山王上书皇帝的表奏文,与内地官员上书皇帝的表奏文一样,堪称"文"中范例。从内容上看,琉球中山王的表奏文是历任中山王作为属国属官对天朝(即中央政府)、对皇帝顶礼膜拜、赤胆忠心的表达;从文采上看,则是明清文学中水平很高的骈文佳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琉球中山王 表奏
下载PDF
明清青岛地区文化家族述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潇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1-57,共17页
明中叶后,随着胶东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繁荣,青岛地区的文化教育逐步发展,文化人口众多,至清代已成为经济文化教育的发达之地。新兴的文化家族也大量涌现,主要集中在即墨、胶州两地,较早的有平度官氏、即墨蓝氏、杨氏、黄氏等,兴起于明中... 明中叶后,随着胶东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繁荣,青岛地区的文化教育逐步发展,文化人口众多,至清代已成为经济文化教育的发达之地。新兴的文化家族也大量涌现,主要集中在即墨、胶州两地,较早的有平度官氏、即墨蓝氏、杨氏、黄氏等,兴起于明中叶,一直绵延至清代。明末清初兴起的文化世家有诸城丁氏、即墨周氏、胶州高氏、法氏等,清前期出现了即墨郭氏,清后期出现了胶州柯氏等。诸世家重视教育,诗书传家、积学力行,在政治、文学、书画、史学等领域留下了大量著述,对当地的文化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青岛地区文化的兴盛和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文化家族 青岛 山东地域文学
下载PDF
明清时期“选难于作”说刍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52,共13页
随着宋以降“选家”与“选本”的大规模出现,在基于选本“求精”目的而强调文学审美的价值评判的引导下,宋元之际产生了“选难于作”说这一颇具特色的文学批评论题。此说在明清两代获得积极关注而相关论说也愈趋丰富。明清士人在延续宋... 随着宋以降“选家”与“选本”的大规模出现,在基于选本“求精”目的而强调文学审美的价值评判的引导下,宋元之际产生了“选难于作”说这一颇具特色的文学批评论题。此说在明清两代获得积极关注而相关论说也愈趋丰富。明清士人在延续宋以来直接着眼于选本“求精”目的的探讨之外,又延入了“知己难觅”心理与孔子“删述”精神这两个观照视角。前者依旧归于选本“求精”目的的讨论,后者则跳出了这一界域限制,将阐说从文学审美的层面抬举到了接续“道统”与实现“教化”方面,对于在传统文学批评体系中提升“选难于作”说的价值有着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选本 “选难于作”说 知己难觅 删述
下载PDF
王船山《唐诗评选》的选诗特色与选评背景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新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31-35,共5页
王船山《唐诗评选》主要入选山水田园诗、宫廷酬唱诗、怀人诗、送别诗,较少怀古咏史诗、战争诗、闺怨诗等题材,在具体诗人评选上则呈现两极分化特色,杜甫入选91首而大量名家名作或只选一两首,或被黜落。王船山唐诗观曾受复古派"诗... 王船山《唐诗评选》主要入选山水田园诗、宫廷酬唱诗、怀人诗、送别诗,较少怀古咏史诗、战争诗、闺怨诗等题材,在具体诗人评选上则呈现两极分化特色,杜甫入选91首而大量名家名作或只选一两首,或被黜落。王船山唐诗观曾受复古派"诗必盛唐"及元明诗学辨体观念之影响,从其评点可知《唐诗评选》建立在广泛涉猎、吸收前代唐诗选本基础之上,顾璘批点本《唐音》与王船山的诗学思想若合符契,而高棅《唐诗品汇》、钟谭《诗归》则被王船山目为庸劣。王船山在"引古以正今""风以世移"的古今双重诗学参照下开展唐诗批评,被钱钟书誉为"识趣甚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唐诗批评 王船山 《唐诗评选》 唐诗选本 诗学体系
下载PDF
福州榕庵的文学印记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可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88-94,共7页
榕庵在福州城内乌石山北麓,是闽中颇有特色的文人建筑。最早是明末韩锡读书处,先后有林蕙、张远、林皎兄弟、林文英兄弟、林绪光等文人在此居住或读书,还留下了朱彝尊、查慎行、徐釚、毛际可、高兆、陈轼、叶矫然、林佶等重要文人的足... 榕庵在福州城内乌石山北麓,是闽中颇有特色的文人建筑。最早是明末韩锡读书处,先后有林蕙、张远、林皎兄弟、林文英兄弟、林绪光等文人在此居住或读书,还留下了朱彝尊、查慎行、徐釚、毛际可、高兆、陈轼、叶矫然、林佶等重要文人的足迹。榕庵给十七世纪的闽中文坛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传世的《榕庵唱和篇》体现了文人建筑对文艺创作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文人建筑 榕庵 《榕庵唱和篇》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中神仙形象的“社会化”与道教的“世俗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苟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5,共6页
明清时期,道教继承并发展了宋元以来道教的"世俗化"趋势和"入世修仙"路线,使道教具有了更强烈的世俗性和社会性。这样的宗教特征乃是道教针对社会形势的重大变化和民众宗教需求上的改变所进行的调整所致。道教的&qu... 明清时期,道教继承并发展了宋元以来道教的"世俗化"趋势和"入世修仙"路线,使道教具有了更强烈的世俗性和社会性。这样的宗教特征乃是道教针对社会形势的重大变化和民众宗教需求上的改变所进行的调整所致。道教的"入世"倾向和"社会化"趋势对这一时期的神仙形象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样的影响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神仙 社会化 道教 世俗化
下载PDF
论诗歌创作在明清时代衰落的原因——从人类情感变迁的角度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伟安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28-134,共7页
明清时代是古典诗歌创作的衰落期。关于明清诗歌创作衰落的原因,学界已经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出过各种不同的解释,或许每种解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个常常被人忽视实则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情感体验的变迁。明清时代处于中国封... 明清时代是古典诗歌创作的衰落期。关于明清诗歌创作衰落的原因,学界已经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出过各种不同的解释,或许每种解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个常常被人忽视实则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情感体验的变迁。明清时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其走向衰败没落的趋势已无法改变,受此影响,中华民族的情感体验也变得日趋因袭化、平庸化、世俗化了。诗人们乃是对时代情绪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的情感体验与整个中华民族情感体验变迁的大趋势是一致的,而这不但对他们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古典诗歌创作在明清时代走向衰落的最深层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明清文学研究 情感变迁
下载PDF
明遗民顾梦游佚作辑考及其心史价值
20
作者 何素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86-95,共10页
顾梦游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社集中心成员和反清复明人物,但传世著作仅有《顾与治诗集》八卷。在辑佚的基础上,详细考订顾梦游六篇佚作的内容、时间以及所涉事件,不仅可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顾梦游文集》,而且能借以窥见其遗民心史价值... 顾梦游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社集中心成员和反清复明人物,但传世著作仅有《顾与治诗集》八卷。在辑佚的基础上,详细考订顾梦游六篇佚作的内容、时间以及所涉事件,不仅可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顾梦游文集》,而且能借以窥见其遗民心史价值:其一,可完善顾梦游所陷"田赋案"的细节,从而引发学界对清初江南"奏销案"前奏问题的思考;其二,显露出顾梦游"风雅"诗学活动背后遗民的隐秘活动本质,有助于理解清初江南遗民的"和平演变"策略。此外,佚作还呈现出顾梦游与宣城"宛雅"后辈的诗学交游,为我们重绘了明末清初士人力振"风雅"的诗坛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遗民文学 遗民史 顾梦游 田赋案 奏销案 反清复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