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辞论视角在“新时期”文学批评中的出场与存在状态
1
作者 泓峻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78,共5页
文学批评中修辞论视角的出场与文学创作、文学观念、文学批评方法都有内在关联。它在“新时期”的出场是在传统文学观念的一尊地位发生动摇,文学创作中形式因素被凸显,以及对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引介逐渐走向深入的情况下发生... 文学批评中修辞论视角的出场与文学创作、文学观念、文学批评方法都有内在关联。它在“新时期”的出场是在传统文学观念的一尊地位发生动摇,文学创作中形式因素被凸显,以及对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引介逐渐走向深入的情况下发生的。1980年代中期以前修辞论批评集中在对王蒙小说的评论中,中后期则转向对马原等先锋作家创作的关注。文学修辞批评在“新时期”的出场,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一次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文学修辞批评 文学观念 修辞意识
下载PDF
叙事的自我认同及其危机:1980年代与1990年代小说的辩证
2
作者 王金胜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4-61,共8页
1980年代初期文学通过重建"启蒙"叙事和重构"现代化"意识,以达到对历史的"中断"和"修复"并重建自我认同。在此过程中,现代主义话语与新启蒙话语既有力地参与了"人"和"启蒙理性&... 1980年代初期文学通过重建"启蒙"叙事和重构"现代化"意识,以达到对历史的"中断"和"修复"并重建自我认同。在此过程中,现代主义话语与新启蒙话语既有力地参与了"人"和"启蒙理性"的建构,又以其内在的分裂性而自我解构。1990年代启蒙叙事的溃败和"人"的解体,既是全球化背景下认同危机的新变,又是1980年代文化逻辑的必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1980年代与"历史"构成了第一个辩证,1990年代与1980年代构成了第二个辩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1980年代 1990年代 启蒙话语
下载PDF
苏童:一个人与几组词 被引量:16
3
作者 汪政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4-48,共5页
苏童以其独特而具有创造性的写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不同时段注入活力,这也使他的创作具有了当代文学史的意义。论文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阐释背景,描述了苏童的写作历程,并对其作品进行了美学与主题学的分析。
关键词 中国新时期文学 苏童 历史 现实 意象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及其走向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忠 杨金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4-98,共5页
在评述新时期文学时 ,人们常常只把现实主义作为主潮 ,而忽视了浪漫主义的存在 ,其实 ,这是极不公正的。现实主义固然在新时期经历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三个阶段 ,后来由于作家执著于生活的本真还原 ,衍生出了“... 在评述新时期文学时 ,人们常常只把现实主义作为主潮 ,而忽视了浪漫主义的存在 ,其实 ,这是极不公正的。现实主义固然在新时期经历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三个阶段 ,后来由于作家执著于生活的本真还原 ,衍生出了“新写实文学” ,成为新时期文学的显学 ;而浪漫主义也经历了“朦胧诗”的低调浪漫、“寻根文学”的悲凉浪漫 ,发展到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关系说不清、道不明的“后浪漫”阶段 ,成为新时期文学家族的重要一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浪漫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
下载PDF
论王安忆作品对人性的探索 被引量:4
5
作者 安映洒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3-38,共6页
人性应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王安忆的作品经历了从人物自我情感的展示上升到人性价值的审视这一过程。她通过性爱这一生命现象和女性生存价值的思索揭示人性的真谛。
关键词 王安忆 人性 女性文学 生存价值 小说
下载PDF
西方荒诞叙事对中国新时期荒诞派小说表现手法的影响及反思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明 刘伟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117,共7页
西方现当代作品对中国新时期新潮小说的影响涵盖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就艺术形式而言,西方的荒诞派小说,开始成为文学革命和反思文学史的重要借鉴。寻找其间的相似点是必要的,但应该看到其创造性的贡献。先锋派文学中的荒诞写... 西方现当代作品对中国新时期新潮小说的影响涵盖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就艺术形式而言,西方的荒诞派小说,开始成为文学革命和反思文学史的重要借鉴。寻找其间的相似点是必要的,但应该看到其创造性的贡献。先锋派文学中的荒诞写作技巧是一个自主的、创造性的发挥,先锋派作家群体适应了中国作家反思历史、挑战主流话语的内在需求,实现了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思潮在中国本土的创造性转化。先锋派的先锋精神在于对自由的追求,已经成为当代文学持久的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 创造性转化 新时期文学 先锋派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中的“后现代”思潮 被引量:1
7
作者 樊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3-169,共7页
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 ,“后现代”思潮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诸多领域都有所表现 ,中国当代的“后现代”思潮具有相当鲜明的“中国性” ,它滥觞于“文革” ,植根于中国民间的世俗化心态和相对主义智慧之中 。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后现代 中国性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四十年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丽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6-104,共9页
改革开放是影响中国与世界的深远大事,是"二战后最重要的事件"。文学是时代的记录者、思考者和探索者。因此,对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关系的探寻,就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对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是中国当... 改革开放是影响中国与世界的深远大事,是"二战后最重要的事件"。文学是时代的记录者、思考者和探索者。因此,对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关系的探寻,就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对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大的思想底色与精神背景,直接推动了色彩纷呈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流变。改革文学就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以时代精神号角的方式为改革"呐喊",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历史进程。更为重要和隐秘的是,改革开放本身就是新时期中国文学审美书写的叙事内容与精神主题,是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内在精神理念与思想逻辑所在。21世纪新时代中国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将改革进行到底,而文学将再次担当使命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新时期中国文学 改革文学 文学思潮
下载PDF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总体估价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卫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10,共10页
如何估价共和国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如何估价晚清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这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问题,作家、学者往往各执一词,见仁见智。而要想令人信服地解说,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背景和宏观的视野,必须将68年的中国当代文学与此前的中国现... 如何估价共和国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如何估价晚清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这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问题,作家、学者往往各执一词,见仁见智。而要想令人信服地解说,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背景和宏观的视野,必须将68年的中国当代文学与此前的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相比照,否则是很难说清楚的;必须建构一个解析的、结构性的、整体性的综合坐标,我们才能对一个较长时段的文学作出相应的估价;同时,对于一体多面的中国当代文学还必须分类对待,避免笼而统之或"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我们把文学的影响力作为衡量文学的一个标尺的话,那么,现代文学的成就和当代文学的成就相比是占一些优势的,因为现代文学接受、评论、研究的时间长于当代文学。但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生态是多元复杂、一体多面的,我们可以进行总体估价,更应该进行分类评价。否则,极有可能以偏概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新时期文学 总体估价 分类评价 综合坐标
下载PDF
《中国文学》(英文版)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译介及效果--基于1979-1989年的出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惠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59-64,共6页
"文革"结束后,《中国文学》(英文版)呈现出了全新的风貌,及时大量地译载了反映中国人民心声的文学作品,其中由新时期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尤为令人瞩目。《中国文学》通过丰富多样、紧贴时代潮流的选材,和多维度、全方位的介绍... "文革"结束后,《中国文学》(英文版)呈现出了全新的风貌,及时大量地译载了反映中国人民心声的文学作品,其中由新时期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尤为令人瞩目。《中国文学》通过丰富多样、紧贴时代潮流的选材,和多维度、全方位的介绍,有效地向海外译介了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大大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英文版) 新时期女性文学 译介
下载PDF
《乔厂长上任记》在新时期文学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南章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8-49,共2页
《乔厂长上任记》无疑是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乔光朴作为改革文学主人公的代表,具有了"类"的意义,他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又有精神上永不言败的相通之处。在特定历史阶段,这种硬汉精神与大众的阅读心理期待达成默契... 《乔厂长上任记》无疑是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乔光朴作为改革文学主人公的代表,具有了"类"的意义,他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又有精神上永不言败的相通之处。在特定历史阶段,这种硬汉精神与大众的阅读心理期待达成默契,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文学 新时期文学 乔光朴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时期”划分探析
12
作者 雷鸣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14-16,共3页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沿学科——时期划分法,历来各家学派说法不一,有把"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归入现代文学之说,有只把新世纪文学作为当代文学之说。其实文学的发展和演进是不能断层和切割的,何况在中国这个特...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沿学科——时期划分法,历来各家学派说法不一,有把"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归入现代文学之说,有只把新世纪文学作为当代文学之说。其实文学的发展和演进是不能断层和切割的,何况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它又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依据此,当代文学60年的时期划分应为:建国以来的文学、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建国以来的文学 新时期文学 转型时期文学 新世纪文学
下载PDF
佛教与文学的再度联姻——论新时期作家对佛教的接受形态
13
作者 石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2-75,共4页
新时期作家对佛教的接受大体来说有四种形态,即宗教信仰型、自身修养型、人生理解型和题材应用型。它的发生主要取决于作家的情感和内在超越的需要,也出自作家的文化需求。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作家 佛教 接受 形态
下载PDF
方言——新时期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资源
14
作者 修宏梅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方言之于新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在方言的使用上,北方作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南方作家则把"较深层的东西"带到了个体的创作中。总之,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新的方言策略丰富了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审美追...  本文主要探讨了方言之于新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在方言的使用上,北方作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南方作家则把"较深层的东西"带到了个体的创作中。总之,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新的方言策略丰富了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新时期文学 资源 策略
下载PDF
新时期(1978-1985)通俗文学兴起现象重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初清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114-121,共8页
通过对1978-1983年间期刊出版、整顿情况的简单梳理,说明当时通俗文学的期刊载体主要是群众性文艺期刊、科普期刊和法制报刊。由于当时知识分子的精英身份觉醒,以借鉴西方"现代派"技巧为时髦、致力于文学"专业"化方... 通过对1978-1983年间期刊出版、整顿情况的简单梳理,说明当时通俗文学的期刊载体主要是群众性文艺期刊、科普期刊和法制报刊。由于当时知识分子的精英身份觉醒,以借鉴西方"现代派"技巧为时髦、致力于文学"专业"化方向,导致文学创作与普通群众的阅读审美差距越来越大,这倒为通俗文学创作的兴起提供了契机。而"民间文学"等古籍整理、外国大众文学创作的译介及出版界的倡导,为通俗文学重返新时期文学场域开辟了传播通道。新故事、传奇文学、法制文学是新时期通俗文学的主要创作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通俗文学 期刊载体 兴起原因
下载PDF
对新时期文学的一种历史性反思——以1978年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为视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国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41-145,共5页
通过1978年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群众推荐基础上的专家评选,来探讨何种力量以何种方式参与了对新时期文学的建构。提出1978年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之间具有某种深层互动关系:一方面范围极广的群众推荐本身体现了新... 通过1978年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群众推荐基础上的专家评选,来探讨何种力量以何种方式参与了对新时期文学的建构。提出1978年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之间具有某种深层互动关系:一方面范围极广的群众推荐本身体现了新时期文学的民主化诉求,另一方面专家评选体现了新时期文学对专业化的一定程度上的认同。因而实际上,1978年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对社会主义文学规范的重新阐释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8年文学评奖 评奖机制 新时期文学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中的本土资源问题(笔谈)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光东 刘子杰 +2 位作者 吴小梅 赵莉 王丽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7,共8页
本土文化精神往往是当下文学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文学资源与现代化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苏童的小说创作体现出了“南方”成为当代文学创作资源的可能以及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时代的另一种审美可能。陆文夫的小说中的独特... 本土文化精神往往是当下文学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文学资源与现代化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苏童的小说创作体现出了“南方”成为当代文学创作资源的可能以及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时代的另一种审美可能。陆文夫的小说中的独特风味正式通过小巷这个本土空间得以实现,而且陆文夫以“小巷”这个本土空间为媒介,充分实现了作家审美表达和文化透视的统一。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将“现代”写作方式与丰富的传统小说元素杂糅互交,产生出更为多重的现代性,为我们重新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本土资源 现代化
下载PDF
政治景观和现代性想象——以新时期文学书写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继刚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国家政治对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深刻的,而在意识形态建构下的政治景观(如宝塔山、天安门、长安街和卢沟桥等)既见证着历史运动中国家主流政治的变革,也成为中国新时期文学书写中富含意蕴的空间意象,对其的分析成为当下研... 国家政治对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深刻的,而在意识形态建构下的政治景观(如宝塔山、天安门、长安街和卢沟桥等)既见证着历史运动中国家主流政治的变革,也成为中国新时期文学书写中富含意蕴的空间意象,对其的分析成为当下研究新时期文学话语变迁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景观 现代性 新时期文学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中此起彼伏的现实主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红蕾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7-40,共4页
新时期现实主义作为20世纪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以往的不同意义在于不对生活做机械的模仿、照相,而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崭新的风貌;即使吸收一些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观念和表现方式也是有限的,也是现实主义基础上的... 新时期现实主义作为20世纪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以往的不同意义在于不对生活做机械的模仿、照相,而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崭新的风貌;即使吸收一些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观念和表现方式也是有限的,也是现实主义基础上的一种变异和探索。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实主义在这段时期里此起彼伏,大致经历了复苏、深化、低谷、回归这四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随着各自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有着不同的现实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此起彼伏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论新时期文学中的道家话语发生问题——以寻根文学为发生中介物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小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76,共6页
新时期文学中的道家话语发生,在文革潜在写作和反思文学阶段还处于萌芽状态,并没有被社会认同。待到寻根文学阶段,作家们对道家话语的张扬和建构已经自觉化、公开化。韩少功、阿城们在他们的理论陈述中鲜明地表现出对道家文化的张扬姿态... 新时期文学中的道家话语发生,在文革潜在写作和反思文学阶段还处于萌芽状态,并没有被社会认同。待到寻根文学阶段,作家们对道家话语的张扬和建构已经自觉化、公开化。韩少功、阿城们在他们的理论陈述中鲜明地表现出对道家文化的张扬姿态,阿城所塑造的王一生等形象与道家的“真人”人格理想具有相同之处,汪曾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桃花源情结”及对“水的感觉”的追求也与道家“质性自然”等思想相同或相通。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寻根文学作为发生的中介物,终于使新时期文学中的道家话语发生完成了“继续不断的建构”,并使之获得了话语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道家话语 寻根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