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修辞论视角在“新时期”文学批评中的出场与存在状态 |
泓峻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2
|
叙事的自我认同及其危机:1980年代与1990年代小说的辩证 |
王金胜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0 |
|
3
|
苏童:一个人与几组词 |
汪政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6
|
|
4
|
新时期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及其走向 |
刘忠
杨金梅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5
|
论王安忆作品对人性的探索 |
安映洒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
4
|
|
6
|
西方荒诞叙事对中国新时期荒诞派小说表现手法的影响及反思 |
徐明
刘伟萍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7
|
新时期文学中的“后现代”思潮 |
樊星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8
|
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四十年 |
张丽军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9
|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总体估价问题 |
王卫平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3
|
|
10
|
《中国文学》(英文版)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译介及效果--基于1979-1989年的出版分析 |
王惠萍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17 |
3
|
|
11
|
《乔厂长上任记》在新时期文学中的意义 |
张南章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2
|
中国当代文学“时期”划分探析 |
雷鸣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3
|
佛教与文学的再度联姻——论新时期作家对佛教的接受形态 |
石杰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4
|
方言——新时期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资源 |
修宏梅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5
|
新时期(1978-1985)通俗文学兴起现象重析 |
初清华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2 |
2
|
|
16
|
对新时期文学的一种历史性反思——以1978年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为视点 |
范国英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17
|
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中的本土资源问题(笔谈) |
王光东
刘子杰
吴小梅
赵莉
王丽娜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8
|
政治景观和现代性想象——以新时期文学书写为例 |
黄继刚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9
|
新时期文学中此起彼伏的现实主义 |
刘红蕾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20
|
论新时期文学中的道家话语发生问题——以寻根文学为发生中介物 |
刘小平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