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政策影响下歌剧《白毛女》的经典化过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俊虎 廖慧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96-102,共7页
从延安时期到新中国,歌剧《白毛女》的历史地位和内容版本的变化实际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调整的影响。在《讲话》影响下歌剧《白毛女》作为诠释党的文艺政策的经典之作面世,而后又经历了十七年时期文艺政策变动之下由构建经典到... 从延安时期到新中国,歌剧《白毛女》的历史地位和内容版本的变化实际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调整的影响。在《讲话》影响下歌剧《白毛女》作为诠释党的文艺政策的经典之作面世,而后又经历了十七年时期文艺政策变动之下由构建经典到解构经典的戏剧性命运变化,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造成了歌剧《白毛女》的彻底失语,新时期以来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全新调整实现了思想领域内全面的拨乱反正,使得歌剧《白毛女》得以重登舞台再见光明。不同时期党的文艺政策的调整较为集中地反映在《白毛女》具体样式、文本内容、演出情况的变化上,从这些变化中可以厘清延安时期、十七年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新时期以来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变化,同时在政治文化的观照下也会对当前的文艺现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政策 《白毛女》 经典 文艺与政治
下载PDF
《讲话》中的“经”“权”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云 《安康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6-19,共4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既包含着深刻的文学思想,又具有很强的政治功利性,郭沫若将之概括为"经"和"权"。只有同时从这两个方面对《讲话》加以理解,才能全面正确地把握其复杂内涵。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经和权 文艺与政治 工农兵方向 思想改造
下载PDF
当下文艺理论批评中“追时风”现象剖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初探》作者商榷
3
作者 余昌谷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当下文艺理论批评中存在"追时风"现象,其根源仍然是过去曾统治文坛的左的思潮,与长期以来颠来倒去争论不休的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紧密相关。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文艺报》发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当下文艺理论批评中存在"追时风"现象,其根源仍然是过去曾统治文坛的左的思潮,与长期以来颠来倒去争论不休的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紧密相关。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文艺报》发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初探》一文,从几个核心概念出发,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但其中几处说法表现出"追时风"倾向,因而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批评 文艺与政治 “追时风”现象 剖析
下载PDF
金朝儒学与文学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达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6-64,75,共10页
金朝儒学驳杂而不统一,流播着许多派别。新、旧儒学并存的格局是构成金朝文学的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金朝境内旧儒学思想的回升,是整个古代儒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运动形式。北宋理学诸流派起初潜存于民间,后来随着南宋理学逐渐... 金朝儒学驳杂而不统一,流播着许多派别。新、旧儒学并存的格局是构成金朝文学的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金朝境内旧儒学思想的回升,是整个古代儒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运动形式。北宋理学诸流派起初潜存于民间,后来随着南宋理学逐渐北传以及文人纷纷涉足,新儒学终于在金末元初蔚为大观。终金一朝,盛行于士林、文坛并对创作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理学派别是被认为非正宗的蜀学。文人对儒学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类型专门致力于研习和传播新、旧儒学,以纯儒自居;另一种类型博采杂取,兼容众说,于儒学之外又濡染释、老。儒学对金朝文学的意义主要反映在3个方面:首先,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程度不同地体现在各种文体的创作中;其次,出现了许多阐发儒家思想尤其是宋学的诗、文作品;再次,文学活动中的文以载道、修辞立诚的意识得以强化和深化。儒学对金朝文学的作用表现为正、负两方面。金朝作家和文学理论家较好地解决了文、道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儒家思想对文学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朝 旧儒学 理学 文学 文道关系
下载PDF
孔子文艺美学观与其政治和生活美学观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万志全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在文艺美学观上,孔子倡导诗乐舞等文学艺术应肩负起移风易俗之重要使命,其风格可谓雅正中透着严肃(彰显阳刚之气);而其政治美学观则倡导仁德礼治,其风格可谓雅正中透着温情(刚中带柔);其生活美学观倡导在日常生活中循礼修德,其风格可谓... 在文艺美学观上,孔子倡导诗乐舞等文学艺术应肩负起移风易俗之重要使命,其风格可谓雅正中透着严肃(彰显阳刚之气);而其政治美学观则倡导仁德礼治,其风格可谓雅正中透着温情(刚中带柔);其生活美学观倡导在日常生活中循礼修德,其风格可谓雅正中透着鲜活(刚柔并济)。在共有风格上,三者皆显“雅正”(阳刚);在风格差异上,其文艺美学观更为严肃(阳刚),其政治美学观和生活美学观则更为活泼(阴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文艺美学观与政治美学观、生活美学观 风格比较 雅正 严肃 活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