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学与医学”到“叙事医学” 被引量:73
1
作者 郭莉萍 《科学文化评论》 2013年第3期5-22,共18页
文学进入美国医学院的课程体系始于1960-70年代的医学人文运动,其结果是产生了"文学与医学"这一"学科"。在最初的三十年,文学与医学一直在寻求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却始终徘徊在医学教育的边缘。2001年卡伦创... 文学进入美国医学院的课程体系始于1960-70年代的医学人文运动,其结果是产生了"文学与医学"这一"学科"。在最初的三十年,文学与医学一直在寻求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却始终徘徊在医学教育的边缘。2001年卡伦创造了"叙事医学"一词,才使文学与医学真正在医学教育及实践中扎下根来。本文主要旨在探究文学与医学的发生发展史,及其转向叙事医学的过程和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医学 叙事医学 医学人文
下载PDF
叙事医学视阈下的文学与医学课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瑞玲 魏继红 +2 位作者 马旭 胡志兰 郭莉萍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7期46-49,63,共5页
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文学与医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探索。课程主要以文学作品为依托,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涉医话题,如医学生的教育和成长、生死教育、医生形象、疾病叙事等,培养医学生的共情能力、伦理决策能力、临床想象力、语言和非语言... 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文学与医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探索。课程主要以文学作品为依托,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涉医话题,如医学生的教育和成长、生死教育、医生形象、疾病叙事等,培养医学生的共情能力、伦理决策能力、临床想象力、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反思能力、疾病体验能力等。经过逐步调整和完善,形成了模块化教学、研讨班形式、反思性写作、全球竞争力提升和教学促科研等特色,并反思了遇到的挑战,展望了未来发展空间,以期为更多的文学与医学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医学 叙事医学 涉医话题 反思性写作
下载PDF
国内外叙事医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联 蓝云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5-57,共3页
叙事医学作为文学与医学发展下的一个新兴领域,近十几年来在学界研究中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主要从叙事医学发展历程、理论研究、叙事医学与循证医学关系、叙事医学在医学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和叙事医学临床实践等方面进行探... 叙事医学作为文学与医学发展下的一个新兴领域,近十几年来在学界研究中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主要从叙事医学发展历程、理论研究、叙事医学与循证医学关系、叙事医学在医学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和叙事医学临床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对近十几年国内外叙事医学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医学 叙事医学 综述
下载PDF
医学生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旭 郭莉萍 +1 位作者 牛颖 胡志兰 《医学教育探索》 2009年第8期1004-1006,共3页
文学与医学的密切关系以及文学对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国外很多医学院的注意,但是,目前这一领域在我国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尚属空白。为此,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北京大学医学部456名在校全日制医学生,试图了解医学院校学生英... 文学与医学的密切关系以及文学对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国外很多医学院的注意,但是,目前这一领域在我国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尚属空白。为此,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北京大学医学部456名在校全日制医学生,试图了解医学院校学生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情况,分析在校医学生对含有医学内容(如疾病,痛苦,衰老,死亡)的英语文学作品的态度及认识,以期为医学院校英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医学 课程改革 人文素质
下载PDF
叙事医学的审美进路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新军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共4页
叙事医学是西方医学人文学科"文学与医学"的最新发展,认为疾病是以故事的方式展开的,医生的倾听阐释能力和技术救治能力同等重要。审美进路关注的是疾病的意义阐释和情感处理,从叙事学获取启发,将疾病意义刻画为症状、文化、... 叙事医学是西方医学人文学科"文学与医学"的最新发展,认为疾病是以故事的方式展开的,医生的倾听阐释能力和技术救治能力同等重要。审美进路关注的是疾病的意义阐释和情感处理,从叙事学获取启发,将疾病意义刻画为症状、文化、社会、情感四个层面,将疾病体验从情节、时间、身份、视角等维度进行叙事化,从而产生因果论和目的论含义。医学的目的既是控制疾病过程,也是照护疾病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文学与医学 疾病意义 审美进路
下载PDF
中医院校的大学英语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6
作者 刘娅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医学与文学的密切关系以及文学对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国外很多医学院的注意,但是,目前这一领域在我国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尚属空白,国内只是有学者介绍过国外文学与医学课程的实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了解医学院校学生英... 医学与文学的密切关系以及文学对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国外很多医学院的注意,但是,目前这一领域在我国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尚属空白,国内只是有学者介绍过国外文学与医学课程的实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了解医学院校学生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情况,分析医学院校学生对含有医学内容(如疾病,痛苦,衰老,死亡)的英语文学作品的态度及认识,以期在医学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能够根据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英语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校 文学与医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理解医学人文学——近现代社会变革及文学作为中介
7
作者 苏立君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8-62,共5页
作为幅员辽阔、分支众多的学科群,医学人文学以独特的姿态沟通了科学与人文两大阵营,生动地展现了医学学科的辐射与纵深,但其重要意义尚未被端视。医学与近现代社会变革及文学有着潜在联系,藉由这两面窥镜,可更恰切地理解人们对疾病、... 作为幅员辽阔、分支众多的学科群,医学人文学以独特的姿态沟通了科学与人文两大阵营,生动地展现了医学学科的辐射与纵深,但其重要意义尚未被端视。医学与近现代社会变革及文学有着潜在联系,藉由这两面窥镜,可更恰切地理解人们对疾病、医疗的想象,贴近跨学科多元互动的局面,弥合判然二分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学 科学 医学史 中西医之争 文学与医学
下载PDF
从鲁迅的弃医从文谈到恽铁樵的弃文从医——恽铁樵论 被引量:4
8
作者 范伯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7,共10页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是经恽铁樵之手签发,并加批语盛赞其撰文功力。作为“慧眼伯乐”他曾培养过一批青年作者。恽铁樵是编、译、著皆能的全才。他所编的前期《小说月报》是一个纯正的文学公共园地,不能以“顽固堡垒”视之。他由于...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是经恽铁樵之手签发,并加批语盛赞其撰文功力。作为“慧眼伯乐”他曾培养过一批青年作者。恽铁樵是编、译、著皆能的全才。他所编的前期《小说月报》是一个纯正的文学公共园地,不能以“顽固堡垒”视之。他由于多种原因弃文从医,所幸他在医学上能放一异采,成为革新中医的先锋之一。从他的弃从中我们可以体悟出若干教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铁樵 前期《小说月报》 弃文从医
下载PDF
民国中医药期刊《文医半月刊》学术特色研究
9
作者 李天昊 韦良玉 陈婷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56-360,共5页
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以其时效性、广泛性和真实性,承载着近代中医药珍贵文献资料。《文医半月刊》由施今墨先生于1935年12月1日创刊于北京,1937年10月1日停刊,共出版4卷,发刊37期。该刊注重文学与医学的结合,使医学的专业性与文学的艺术... 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以其时效性、广泛性和真实性,承载着近代中医药珍贵文献资料。《文医半月刊》由施今墨先生于1935年12月1日创刊于北京,1937年10月1日停刊,共出版4卷,发刊37期。该刊注重文学与医学的结合,使医学的专业性与文学的艺术性相辅相成;广泛传播中医知识,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倡导中医走科学化道路;以期刊连载形式,荟萃名家医著,增强期刊影响力;运用传统中药学理论与西医药理学理论对药物进行研究,推广“简、便、验、廉”的验方;针对中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纳医界自由言论,共谋中医生存发展之路;聚焦时事热点,及时向社会宣传中医药界的时事新闻。通过揭示《文医半月刊》的特色与价值,可以为探讨民国时期中医发展状况提供依据,为研究燕京医学特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医半月刊》 民国 中医药期刊 文学与医学 中医科学化 药学与验方 医界言论
下载PDF
鲁迅“弃医从文”深层动机的心理探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龙福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1-74,共4页
鲁迅"弃医从文"的动机构成十分复杂,在启蒙救国的表层动机之下潜隐着两个重要深层动机:一是要渲泻自己积郁已久的精神痛苦,为心灵寻求长久的栖息之地;二是满足其既要"英雄"又要"稳当"的深层心理需求。
关键词 鲁迅 弃医从文 深层动机 心理分析
下载PDF
古代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被引量:39
11
作者 柳承希 任艳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89-2092,共4页
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难治病,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三大主症。本病类似于中医古代文献中的骨痿、骨枯、骨极、骨痹、... 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难治病,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三大主症。本病类似于中医古代文献中的骨痿、骨枯、骨极、骨痹、腰痛等。通过系统地整理历代中医文献论述,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本病的机制,不断提高对本病的防治和研究水平,从而为开展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病因病机 中医文献
原文传递
《内经》修辞格及英译实例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赵阳 施蕴中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88-490,共3页
关键词 《内经》 修辞格 翻译 中医历代典籍 英语
下载PDF
脱疽病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传奇 许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800-802,805,共4页
[目的]构建脱疽病因病机的框架结构,并探讨其内涵与外延。[方法]以时间轴为导向,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以"脱疽"为关键词检索秦汉至清末时期各医家的医集著作,并与图书馆书籍进行校对,将文献中有关脱疽病因病机的文段进... [目的]构建脱疽病因病机的框架结构,并探讨其内涵与外延。[方法]以时间轴为导向,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以"脱疽"为关键词检索秦汉至清末时期各医家的医集著作,并与图书馆书籍进行校对,将文献中有关脱疽病因病机的文段进行串联,对其进行梳理和探析。[结果]脱疽病因病机理论框架大略分为四个时期:始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魏晋,丰富于宋元,完善充实于明清;凝练其病因病机为:阴阳失衡,寒凝致瘀;热毒蕴结,灼伤精气;气阴耗损,脉络瘀阻。[结论]通过对脱疽病因病机框架结构的分析,不仅加深了对该病的认识,还为现代医学疾病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思路,并为广大临床工作者及科学研究者尽一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疽 病因病机 框架结构 理论基础 内涵 外延 中华医典 中医文献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法的疲劳中医文献病因病机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潘秀娜 曹立幸 +1 位作者 老膺荣 杨小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87-91,共5页
目的:基于中医文献,运用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法,研究疲劳的中医病因病机,为疲劳及手术后疲劳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华医典》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文献检索来源,检索与疲劳相关的中医古籍与现代文献,运用扎根... 目的:基于中医文献,运用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法,研究疲劳的中医病因病机,为疲劳及手术后疲劳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华医典》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文献检索来源,检索与疲劳相关的中医古籍与现代文献,运用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法对与疲劳相关的论述进行整理研究,确立分析单元、建立类目,然后根据类目定义将分析单元编码归类,提取中医文献中疲劳相关的病因病机。主要统计分析法为描述性分析。结果与结论:(1)在古籍文献中,疲劳的病机主要为脏腑病机和气血病机,脏腑病机中以脾胃病机为主,其次是病机归于肾;气血病机中以气病病机为主,其次为气血同病病机;具体病机中,疲劳的病因病机主要以虚证为主,尤其是气血、脾胃和阴阳虚损更著,但也有外邪的因素,主要为风邪外侵。(2)在现代文献中,疲劳的病机也主要为脏腑病机和气血病机,脏腑病机以脾胃病机和肝胆病机为主,气血病机以气病病机和血病病机为主;具体病机中,疲劳的病因病机主要以虚证为主,尤其是气血、阴阳和脾气的虚损更著,但也有实证,主要为肝气不舒。(3)基于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法对疲劳中医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可为疲劳及手术后疲劳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中医文献 病因病机 扎根理论 内容分析法
下载PDF
从中医古籍文献看“天灸”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科辰 刘兰英 +1 位作者 王和生 吴文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9-1381,共3页
考察了清以前的中医古籍文献,从名称、疗法特点、用药3个方面探讨了天灸的相关内容。古代天灸一词有民俗、治法、草药3个义项,后多取治法义。天灸疗法有注重发泡、穴位贴敷、择时三伏3个特点。其用药由单味药逐渐形成复方制剂。回顾中... 考察了清以前的中医古籍文献,从名称、疗法特点、用药3个方面探讨了天灸的相关内容。古代天灸一词有民俗、治法、草药3个义项,后多取治法义。天灸疗法有注重发泡、穴位贴敷、择时三伏3个特点。其用药由单味药逐渐形成复方制剂。回顾中医古籍,发现天灸疗法由简单的药物外敷逐渐成为以"冬病夏治"理论择时,以"经络、腧穴"理论选穴,运用中药复方制剂贴敷的外治方法,与如今的发泡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灸 发泡疗法 穴位贴敷 中医古籍文献
下载PDF
《内经》常见句式变化修辞格英译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杜福荣 张斌 王治梅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997-1000,共4页
关键词 《内经》 修辞格 翻译 中医历代典籍 英语
下载PDF
医学科技查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国正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1期75-77,共3页
医药卫生查新咨询是医学课题申报的前提,文章分析了在课题查新过程中存在的六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六项对策。
关键词 医药科技 科技查新 文献检索 对策思考
下载PDF
“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古代文献探源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玮斐 顾巍杰 +3 位作者 杨德才 燕海霞 王忆勤 刘国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24-1626,共3页
对"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古代文献进行梳理。认为"寸口脉分候脏腑"的理论源自于《内经》,由《难经》明确提出并加以完善,经《脉经》推广至临床应用。《脉经》以后,各医家对"寸口脉分候脏腑"的理论多有发... 对"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古代文献进行梳理。认为"寸口脉分候脏腑"的理论源自于《内经》,由《难经》明确提出并加以完善,经《脉经》推广至临床应用。《脉经》以后,各医家对"寸口脉分候脏腑"的理论多有发挥,且均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历代医家的分歧主要存在于大、小肠的分属问题上,至张景岳以后逐渐统一,将大、小肠同归属于尺部。目前临床切脉遵循的脏腑分属方法来自于《脉经》: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尽管这种分属方法缺乏科学的理论和确切的经脉络属依据,但经实践证明"寸口脉分候脏腑"的理论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研究意义,就"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渊源与发展作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寸口脉 脏腑分属 中医药文献
下载PDF
经典名方托里消毒散的古籍文献与现代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顺喜 牛蔚露 +2 位作者 刘学伟 耿菁珂 李萌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186,共11页
托里消毒散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第65首方剂,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历史源流、方药组成与剂量、主治病证、煎法服法、药物炮制等方面将有关托里消毒散的古籍总结梳理和考证。据考证研究,托里消毒散具体成方年代未有定... 托里消毒散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第65首方剂,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历史源流、方药组成与剂量、主治病证、煎法服法、药物炮制等方面将有关托里消毒散的古籍总结梳理和考证。据考证研究,托里消毒散具体成方年代未有定论,最早可追溯至明代薛己《立斋外科发挥》,其流传广泛,处方组成版本较多,现代影响力较大的版本出自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由人参、川芎、白芍、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金银花、白芷、甘草、皂角刺、桔梗12味药组成;其药物基原基本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致,其中白芷推荐使用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formosana,甘草推荐使用豆科植物甘草Glycryyhiza uralensis,所有药味均建议生用;药物剂量建议每服人参、川芎、白芍、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金银花各3.73 g,白芷、甘草、皂角刺、桔梗各1.87 g;制用法建议水煎服,加水400 mL,煮取160 mL,每日2~3服;该方具有益气养血、托毒透脓之功,在古代主要用于治疗疮疡类疾病的正虚邪实证,在现代其治疗病症十分广泛,涉及皮肤及软组织、五官、骨骼、消化、泌尿生殖、乳腺及肛肠等诸多系统病症,也同样主要用于正虚邪实之证。该研究经考证,总结了托里消毒散的古今应用,确定了其关键信息,为其更广泛地临床运用、深入研究及制剂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托里消毒散 中医古籍 历史沿革 现代临床应用 文献研究 关键信息
原文传递
古文献痿病方药关联规则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春梅 杨雪梅 +1 位作者 陈立典 陶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9-612,共4页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古代医家在治疗痿病上选用的方药,探讨其常用复方中药物配伍规律,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痿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从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以及《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的方剂类古籍中翻阅确定并整理出古代治疗痿病...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古代医家在治疗痿病上选用的方药,探讨其常用复方中药物配伍规律,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痿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从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以及《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的方剂类古籍中翻阅确定并整理出古代治疗痿病的方药,将方药相关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出痿病方药的配伍规律。结果:本研究搜集古医籍中治疗痿病的方剂共765条,经过筛选,符合标准的条文627条,用药总频数9 708次,涉及中药共494味,共挖掘出7条主治痿病复方配伍,34条主治软瘫方药配伍,79条主治硬瘫方药配伍。结论:痿病的组方多在"益气、养血、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中变构,其中软硬瘫各有所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痿病 中医古代文献 中医药疗法 方药整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