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诗学征用与文学变异:美国汉学家华兹生英译苏轼诗词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林嘉新
陈琳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华兹生对苏轼诗词的译介是汉诗西传史上的重要个案,其代表性成果《宋代诗人苏东坡诗选》是现今最具接受性、流传性与影响力的英译苏诗选集之一。本文通过考察华兹生学术交往与翻译活动的轨迹,并联系美国当时“逆向文化”运动的文学思潮...
华兹生对苏轼诗词的译介是汉诗西传史上的重要个案,其代表性成果《宋代诗人苏东坡诗选》是现今最具接受性、流传性与影响力的英译苏诗选集之一。本文通过考察华兹生学术交往与翻译活动的轨迹,并联系美国当时“逆向文化”运动的文学思潮,发现其翻译策略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诗学征用,在译文杂合中产生中美诗学的碰撞、妥协与再生,使译诗产生文学变异现象,从而形成新语境下的苏轼诗词阐释。这种文学变异现象是文学跨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使然,也是文学翻译的本质属性。同时,该阐释也契合当时非学院派的诗学理念与译诗传统,丰富苏轼诗词在英语世界的译介谱系与维度,展示出原诗的文本开放性与诗学张力。考察其译诗的文学变异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文学译介内在规律的思考,对中美文学关系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华兹生
文学译介
诗学征用
文学变异
原文传递
诗性原则与文献意识:美国汉学家华兹生英译杜甫诗歌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林嘉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0-190,共11页
华兹生翻译的《杜甫诗选》在杜诗英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典范意义。从译者的诗性原则与文献意识出发,分别探讨了译诗韵律、语体、修辞、选目、忠实性与译本结构,对华兹生杜诗译本展开全面分析,认为其译本兼顾译诗作为翻译文学的诗性,与...
华兹生翻译的《杜甫诗选》在杜诗英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典范意义。从译者的诗性原则与文献意识出发,分别探讨了译诗韵律、语体、修辞、选目、忠实性与译本结构,对华兹生杜诗译本展开全面分析,认为其译本兼顾译诗作为翻译文学的诗性,与作为文学史料的文献功能,基本再现了诗人及其名下诗文的面貌,丰富了杜诗在美国的译介谱系与维度。对华兹生成功译介杜诗经验的考察,有助于启迪对中国古诗译介策略的思考,加深对文学外译本质属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生
杜甫诗歌
诗性原则
文献意识
文学译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方读者视野中的残雪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堃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5-191,共7页
欧美国家对残雪作品的翻译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其作品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精神风貌,受到西方读者的高度关注。西方对残雪作品的译介持续至今并达到高潮,呈现出译介数量多、持续时间长、译介载体权威性和学术性强、译介效果明显等特点...
欧美国家对残雪作品的翻译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其作品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精神风貌,受到西方读者的高度关注。西方对残雪作品的译介持续至今并达到高潮,呈现出译介数量多、持续时间长、译介载体权威性和学术性强、译介效果明显等特点。残雪作品之所以获得西方文学界的广泛认可,既是其作品与西方视域相契合的结果,也是西方关注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译介主体熟知中西文化与语言、作者本人重视国际交流的结果。追溯残雪作品在西方的译介历程,其作品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开端、发展和鼎盛三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的译介特点,探求残雪在西方受关注的原因,既可以为中国文学的西渐提供借鉴,也可以为观察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心理期待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
英译
西方文学界
译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小说英译本在美国的接受研究——以王际真译本、杨氏夫妇译本和莱尔译本为例
被引量:
9
4
作者
张奂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84-96,共13页
本文首先梳理关于鲁迅小说的英译活动,选取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英译本,再从译本再版或重印、读者评价、选集收录和文献引用等方面分析它们在美国的接受状况,并结合政治历史背景探讨影响接受状况的因素。研究表明,王际真译本出版后...
本文首先梳理关于鲁迅小说的英译活动,选取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英译本,再从译本再版或重印、读者评价、选集收录和文献引用等方面分析它们在美国的接受状况,并结合政治历史背景探讨影响接受状况的因素。研究表明,王际真译本出版后曾获得美国媒体广泛关注,但囿于政治局势骤变和中美文学传统差异,译本传播范围有限;尽管受冷战环境和意识形态冲突影响,杨氏夫妇译本仍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学术界和教育领域流通的主要译本;莱尔译本获得的读者反馈良好,却未能成功打开美国大众读者市场,主要与出版社、销售渠道等因素有关。此外,20世纪末鲁迅小说作为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文本的重要性下降,也影响了该译本在美国的接受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英译本
中美文学交流
政治历史背景
译本接受
海外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学征用与文学变异:美国汉学家华兹生英译苏轼诗词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林嘉新
陈琳
机构
广东财经大学
同济大学
出处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基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招标项目“华兹生汉籍译介模式与影响研究”(CTS20180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创新研究项目“比较诗学视域下华兹生汉语古籍译介模式与影响研究”(2018QNCX13)
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华兹生英译汉诗的世界文学性问题研究”(2017GD0003B)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华兹生对苏轼诗词的译介是汉诗西传史上的重要个案,其代表性成果《宋代诗人苏东坡诗选》是现今最具接受性、流传性与影响力的英译苏诗选集之一。本文通过考察华兹生学术交往与翻译活动的轨迹,并联系美国当时“逆向文化”运动的文学思潮,发现其翻译策略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诗学征用,在译文杂合中产生中美诗学的碰撞、妥协与再生,使译诗产生文学变异现象,从而形成新语境下的苏轼诗词阐释。这种文学变异现象是文学跨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使然,也是文学翻译的本质属性。同时,该阐释也契合当时非学院派的诗学理念与译诗传统,丰富苏轼诗词在英语世界的译介谱系与维度,展示出原诗的文本开放性与诗学张力。考察其译诗的文学变异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文学译介内在规律的思考,对中美文学关系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苏轼
华兹生
文学译介
诗学征用
文学变异
Keywords
Su
Shi
Burton
Wats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requisition
of
poetics
literary
variation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诗性原则与文献意识:美国汉学家华兹生英译杜甫诗歌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林嘉新
机构
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0-19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华兹生汉语古籍译介模式、传播与影响研究”(19CYY025)。
文摘
华兹生翻译的《杜甫诗选》在杜诗英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典范意义。从译者的诗性原则与文献意识出发,分别探讨了译诗韵律、语体、修辞、选目、忠实性与译本结构,对华兹生杜诗译本展开全面分析,认为其译本兼顾译诗作为翻译文学的诗性,与作为文学史料的文献功能,基本再现了诗人及其名下诗文的面貌,丰富了杜诗在美国的译介谱系与维度。对华兹生成功译介杜诗经验的考察,有助于启迪对中国古诗译介策略的思考,加深对文学外译本质属性的认识。
关键词
华兹生
杜甫诗歌
诗性原则
文献意识
文学译介
Keywords
Burton
Watson
Du
Fu's
poems
poetic
principle
documentary
awareness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方读者视野中的残雪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堃
机构
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5-191,共7页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17年度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跨文化视阈下新时期先锋小说在美国的译介研究"(项目编号:WX16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欧美国家对残雪作品的翻译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其作品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精神风貌,受到西方读者的高度关注。西方对残雪作品的译介持续至今并达到高潮,呈现出译介数量多、持续时间长、译介载体权威性和学术性强、译介效果明显等特点。残雪作品之所以获得西方文学界的广泛认可,既是其作品与西方视域相契合的结果,也是西方关注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译介主体熟知中西文化与语言、作者本人重视国际交流的结果。追溯残雪作品在西方的译介历程,其作品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开端、发展和鼎盛三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的译介特点,探求残雪在西方受关注的原因,既可以为中国文学的西渐提供借鉴,也可以为观察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心理期待提供启示。
关键词
残雪
英译
西方文学界
译介
Keywords
Can
Xue
English
translation
Western
literary
World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小说英译本在美国的接受研究——以王际真译本、杨氏夫妇译本和莱尔译本为例
被引量:
9
4
作者
张奂瑶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84-96,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语国家的翻译和接受"(项目编号:13BYY041)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语国家的翻译和接受"(项目编号:2013XG002)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首先梳理关于鲁迅小说的英译活动,选取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英译本,再从译本再版或重印、读者评价、选集收录和文献引用等方面分析它们在美国的接受状况,并结合政治历史背景探讨影响接受状况的因素。研究表明,王际真译本出版后曾获得美国媒体广泛关注,但囿于政治局势骤变和中美文学传统差异,译本传播范围有限;尽管受冷战环境和意识形态冲突影响,杨氏夫妇译本仍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学术界和教育领域流通的主要译本;莱尔译本获得的读者反馈良好,却未能成功打开美国大众读者市场,主要与出版社、销售渠道等因素有关。此外,20世纪末鲁迅小说作为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文本的重要性下降,也影响了该译本在美国的接受状况。
关键词
鲁迅小说
英译本
中美文学交流
政治历史背景
译本接受
海外传播
Keywords
Lu
Xun's
stories
English
translation
s
China-US
literary
exchanges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translation
reception
oversea
dissemination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诗学征用与文学变异:美国汉学家华兹生英译苏轼诗词研究
林嘉新
陈琳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5
原文传递
2
诗性原则与文献意识:美国汉学家华兹生英译杜甫诗歌研究
林嘉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西方读者视野中的残雪
刘堃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鲁迅小说英译本在美国的接受研究——以王际真译本、杨氏夫妇译本和莱尔译本为例
张奂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