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籍名言英译的“再语境化”——以《习近平用典》为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晶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67,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等,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习式风格"。其中,古代典籍、经典名句的引用彰显了其鲜明的语言特色。《习近平用典》涉及的古代典籍、经典名句具有新意和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等,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习式风格"。其中,古代典籍、经典名句的引用彰显了其鲜明的语言特色。《习近平用典》涉及的古代典籍、经典名句具有新意和时代性,其翻译不仅要基于正确的解读,还涉及"习式风格"的话语特色建构,因此译本的"再语境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习近平用典》中的8个用典原译,用"再语境化"标准尝试做出重新翻译,认为《习近平用典》英译须融汇政治、历史、哲学、文化等多维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用典》 再语境化 典籍翻译
原文传递
再语境化视角下习近平“一带一路”国际演讲中用典翻译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阮晶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5-78,共4页
习近平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演讲中,创造性地使用了许多中国典故,宣扬中国价值观,彰显中国自信。在这些典故的翻译过程中,再语境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原典故的要素删除、要素增加和要素替代,译者将典故的内涵以译... 习近平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演讲中,创造性地使用了许多中国典故,宣扬中国价值观,彰显中国自信。在这些典故的翻译过程中,再语境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原典故的要素删除、要素增加和要素替代,译者将典故的内涵以译文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成功展现。研究习近平用典翻译有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助于研究“习式风格”话语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语境化 习近平用典 翻译
下载PDF
《习近平用典》中出自《道德经》的典故英译研究——以伽达默尔解释学为视角
3
作者 刘晶 袁菲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3-99,共7页
通过梳理伽达默尔解释学翻译理论以及该理论对《道德经》英译的实践研究,运用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和视域融合理论,分析了《习近平用典》第一辑中《道德经》英译。指出新的历史时期,解释学理论指导下典籍的英译应遵循词汇、句法、语... 通过梳理伽达默尔解释学翻译理论以及该理论对《道德经》英译的实践研究,运用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和视域融合理论,分析了《习近平用典》第一辑中《道德经》英译。指出新的历史时期,解释学理论指导下典籍的英译应遵循词汇、句法、语义层面的翻译策略:选取具有时代性的词语、采用简单句型、增加政治文化语义内涵等翻译策略来更准确传达习近平同志用典中所蕴含的治国理政思想,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解释学 理解的历史性 效果历史 视域融合 《习近平用典》 《道德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