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文学”的内涵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19
1
作者 曾大兴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共6页
"地域文学"与"区域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其地理边界又比较模糊的文学,就是"地域文学";反之,其内部的自然和文化特征并不一致,二者之间的融合度并不高,其地域性并不同一,其地理边界... "地域文学"与"区域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其地理边界又比较模糊的文学,就是"地域文学";反之,其内部的自然和文化特征并不一致,二者之间的融合度并不高,其地域性并不同一,其地理边界又很清晰的文学,就是"区域文学"。对于"地域文学"的认定,不能仅仅依据作家的籍贯,还应同时考虑作品的产生地以及作品所写的题材等要素。"地域文学"是在特定的时空产生并发展的,它有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关于"地域文学"的研究,应该是文学史的方法和文学地理学的方法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 地域文学 文学史 文学地理学 方法
下载PDF
清末民初文学翻译方法与文学翻译文体的发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顾建新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54,共5页
文学翻译方法和文学翻译文体是文学翻译中两个紧密相联的概念,两者均属工具层面的文学翻译手段,受制于价值层面的翻译目的,也受制于翻译的受众对象。早期的文学翻译,由于文学意识的不自觉、白话的表达局限性以及受众对象的特殊性等原因... 文学翻译方法和文学翻译文体是文学翻译中两个紧密相联的概念,两者均属工具层面的文学翻译手段,受制于价值层面的翻译目的,也受制于翻译的受众对象。早期的文学翻译,由于文学意识的不自觉、白话的表达局限性以及受众对象的特殊性等原因,归化的体例、文言的文体和意译的方法受青睐。文学革命爆发后,文学翻译的受众出现“平民化”倾向,文学翻译文体走向通俗化,同时由于文学翻译中文学意识的不断自觉,直译方法开始兴起,文学翻译体例走向异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学翻译观念和语言观念的进一步更新,使文学翻译和语言得到了同步发展。一方面,文学翻译,尤其是直译的文体,为形成中的白话文体带来了新的语汇和句式,为新文学吸收了外国多样化的文学体例,而白话文的推行又为文学翻译,尤其是直译的方法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互动加快了使白话成为中国文学翻译的基本语言文体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方法 文体
下载PDF
历史语用学研究方法:问题与出路 被引量:9
3
作者 钟茜韵 陈新仁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6,94-95,共6页
历史语用学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真正成为语用学的一个相对成熟的分支学科还是本世纪初的事。本文在阐释历史语用学的学科性质后,重点呈现该学科现有的方法体系,并对具体方法的难点和局限加以反思,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1)选择... 历史语用学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真正成为语用学的一个相对成熟的分支学科还是本世纪初的事。本文在阐释历史语用学的学科性质后,重点呈现该学科现有的方法体系,并对具体方法的难点和局限加以反思,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1)选择具有交际功能的文本,关注文本的典型性,克服语篇分析挑选文本的难题。(2)选择文体语料库和可靠权威的语料库,重塑语境,考量功能与形式的对应是否完整和全面,保证语用解读的可靠性,超越语料库脱离语境和单纯从形式出发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用学 语篇分析法 语料库法 方法论反思
原文传递
关于文学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骆贤凤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1-84,共4页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文学翻译中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 ,译者不仅要熟悉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而且应从研究文化差异入手去研究语言差异 ,才可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全部信息和美感。在文学翻译中 ,对源语的语言形...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文学翻译中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 ,译者不仅要熟悉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而且应从研究文化差异入手去研究语言差异 ,才可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全部信息和美感。在文学翻译中 ,对源语的语言形式最好用归化法翻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异化法 归化法 思考
下载PDF
关于文学研究的创新性问题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兆胜 冯济平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11,F0002,共12页
百年来的中国文学研究成果累累,成就巨大,不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但也要看到,随着学科独立性加强、越来越讲学术规范、专业性逐渐突显,文学研究的形式主义也愈加严重,创新性变得越来越困难和薄弱。在新时代,文学研究... 百年来的中国文学研究成果累累,成就巨大,不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但也要看到,随着学科独立性加强、越来越讲学术规范、专业性逐渐突显,文学研究的形式主义也愈加严重,创新性变得越来越困难和薄弱。在新时代,文学研究应突破面临的许多瓶颈问题,来一场真正的革命,在理论、方法上实现创新性突破。这包括:勇于突破既成观念模式,强化文学研究的主体性;改变单一的顺势思维,在正、反、合中获得创新能力;超越西方中心论,确立中国立场和人类健康发展的理念;纠偏“人的文学”观,以“天地情怀”进行辩证理解;精读、细读作品,克服理论先行和理论剪裁作品的局限;既要运用理论又要化解理论,并用智慧穿越知识、文化、思想、理论;用“心”特别是将全身心投入,使文学研究充满生命的体温与美好的情愫。当然,文学研究的创新性必须以继承为前提,学者对创新也要保持敬畏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创新性 观念 方法 理论 心灵 智慧
下载PDF
创意写作学视域下创作方法论问题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葛红兵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6,共6页
人只有把自己领受为创意者时,他才可能真正领受自己的生命本质并以其为基本原则来追求其主体性的自我完成,写作由此被理解为主体对其创意本质的一种领受和实现的活动,一种被本质地包含于主体生命的内在实践。"创意"对于人来... 人只有把自己领受为创意者时,他才可能真正领受自己的生命本质并以其为基本原则来追求其主体性的自我完成,写作由此被理解为主体对其创意本质的一种领受和实现的活动,一种被本质地包含于主体生命的内在实践。"创意"对于人来说是本体意义上的,它包含了两个本体论意义层面:人是创造性地思维着的,人是思维着的创造者。以此为本体论视域,我们得到了创意写作学对于创意的三个维度的认识:它的基础维度是再现,这种再现是在创意写作者对外部世界的事件序列的把握中形成的,它的较高的维度是对事理逻辑和情感逻辑的创造,它创造了事件系列的意义图景。而在最高的维度,这种创意则是"世界观",它创造了世界的意义,并让主体成为显身于意义中的创造性地思维着的"创造者"。创意本体论的创作方法不是按照世界的"是其所是"来临摹,也不是按照世界的"像其该是"来想象,而是按照创造思维着的主体的内在创意原则来创造世界。以人的创意实践为基础,而不是直接以人的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讨论创作问题,这是创意写作学视域对文艺学的一个贡献;创意写作学视域下的创意创作方法论的构建,可以为当下小说创作的最新实践提供阐释模型和研究路径,对我们进一步重新审视文学活动的创意本质,实现文学观念、批评话语和研究方法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本体论 文学观 创意创作论 创作方法 阐释模型
下载PDF
刘勰“宗经”观念下的文学“通变”论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少良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具有严密的体系性,“通变”论是全书的一条论文主线。刘勰从文体规格立论,提出了遵循文体名理和驰骋文变之术的原则和方法,同时他站在尊崇儒家经典的立场上,以经书为“群言之祖”,故以“宗经”言“通变”,本于经... 《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具有严密的体系性,“通变”论是全书的一条论文主线。刘勰从文体规格立论,提出了遵循文体名理和驰骋文变之术的原则和方法,同时他站在尊崇儒家经典的立场上,以经书为“群言之祖”,故以“宗经”言“通变”,本于经而求乎变。“通变”以宗经法古为本,以革新创造为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经 通变 文体 文术
下载PDF
历史与实验:发生学方法与胡适“文学革命”的方法论 被引量:3
8
作者 季剑青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与实践,包含着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体现了“历史的方法”与“实验的方法”的有机结合。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时期,接受了杜威的实验主义思想,开始用发生学方法来理解“历史的方法”,而发生学方法又与“实验的方... 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与实践,包含着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体现了“历史的方法”与“实验的方法”的有机结合。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时期,接受了杜威的实验主义思想,开始用发生学方法来理解“历史的方法”,而发生学方法又与“实验的方法”相贯通,这就为胡适将文学革命中“历史”与“实验”两个面向整合起来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通过发生学的方法的运用,文学革命就成为对历史上白话文学的自然趋势之有意识的控制、引导与实验。发生学方法不只是在方法论的层面上,贯通了文学革命的“历史/过去”与“实验/未来”这两个面向,从而保证了胡适文学革命主张逻辑上的自洽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让胡适得以在传统中发现和体认现代性的因素,为其“中国的文艺复兴”事业提供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文学革命 历史的方法 实验的方法
原文传递
理学视域下苏颂的文学观及古体诗创作
9
作者 郑永辉 《闽江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17,共8页
北宋时期苏颂的丰功伟业已著见于史书及其友人所撰的行状中,但是苏颂的文学观及其诗歌特点鲜有提及。理学家兼诗人的身份,使其认为文学的地位相对于学问和品行居次要地位,且文学不是因艺能而贵,而是因其有用于道。基于此种文学观念,苏... 北宋时期苏颂的丰功伟业已著见于史书及其友人所撰的行状中,但是苏颂的文学观及其诗歌特点鲜有提及。理学家兼诗人的身份,使其认为文学的地位相对于学问和品行居次要地位,且文学不是因艺能而贵,而是因其有用于道。基于此种文学观念,苏颂的古体诗创作呈现出了频繁使用折腰法、虚字的特点。这种特点使苏颂的古体诗散文化,这与宋初讲学之风渐盛,理学家提倡诗作以平易的语言来呈现明显的逻辑脉络,从而实现说理的目的的风气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颂 文学观 古体诗 理学视域 折腰法
下载PDF
文学评论写作漫谈 被引量:4
10
作者 柴瑜 《绥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28-130,共3页
论文主要谈文学评论的写作方法,先给出了文学评论写作通常遇到的问题,然后给出了写好文学评论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并且对所述方法的应用给出了举例说明。
关键词 文学评论 阅读鉴赏 内容分析 写作方法
下载PDF
论文学形式的“二重性”及形式研究作为一种方法
11
作者 张俊峰 高玉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4,共7页
无论在概念发展还是在文学实践中,形式都不仅仅是表层性的技巧手法,而且是表达思想主题的表意性载体,具有二重性。形式主义文论的文学形式研究同时关注技法及其表意功能,这为之后的文论提供方法资源。形式主义文论的退场只是视形式为本... 无论在概念发展还是在文学实践中,形式都不仅仅是表层性的技巧手法,而且是表达思想主题的表意性载体,具有二重性。形式主义文论的文学形式研究同时关注技法及其表意功能,这为之后的文论提供方法资源。形式主义文论的退场只是视形式为本体的形式主义流派的退场,而非形式研究的退场。新历史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批评理论吸收了形式主义文论的研究方法,并将形式表意性研究付诸实践。在此基础上,形式研究可以为“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结合提供可能,同时为百年来文论不断转向的“钟摆”问题提供一条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文学形式 二重性 形式研究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日本明治时期“中国文学史”的发生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莉 《长江学术》 CSSCI 2022年第2期81-89,共9页
“中国文学史”如何在日本发生这一问题,学界关注较多却暂未见深入探讨。“中国文学史”著述在日本发生,是诸多要素交错影响的结果。明治时期文学观念的近代嬗变为中国文学史书写提供了叙述内容模板,西方史学方法论的导入为其提供了叙... “中国文学史”如何在日本发生这一问题,学界关注较多却暂未见深入探讨。“中国文学史”著述在日本发生,是诸多要素交错影响的结果。明治时期文学观念的近代嬗变为中国文学史书写提供了叙述内容模板,西方史学方法论的导入为其提供了叙述范式,而明治时期对传统学问的回归、和汉的对立以及西方中国学的刺激则为“中国文学史”发生提供了可能。这一现象可说是近代日本在西方学术思想影响下,对传统学问的自省及内部调整的结果,也意味着近代日本“中国文学史”学科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时期 中国文学史 文学观 史学方法
下载PDF
雷蒙德·威廉斯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文吉昌 冉清文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49,共7页
本文从话语体系、田野调查与思维逻辑三个层面讨论了雷蒙德·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威廉斯通过对18到20世纪英国文学与政治学文本的研究,总结并创新了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将"文化共同体"、"认同"、&... 本文从话语体系、田野调查与思维逻辑三个层面讨论了雷蒙德·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威廉斯通过对18到20世纪英国文学与政治学文本的研究,总结并创新了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将"文化共同体"、"认同"、"语言"、"历史"等概念引入文学批评理论,同时又创造性地将诗歌与田野调查融合在一起,梳理了不为英国正统历史学家重视的生活观念。在资本主义批判的话语体系中,威廉斯通过诗歌鉴赏的批评方式,将文学文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相结合,归纳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思维逻辑,突出了"意识形态"、"霸权"、"公正"、"知识分子"等元素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蒙德·威廉斯 话语体系 田野调查 文学批评 方法
原文传递
始于兴趣 久于方法——统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树磐 《天津教育》 2021年第32期179-180,共2页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引领。文章主要阐述采取“激趣、循法、积累、拓展”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兴趣中读文、得法,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 激趣 循法 积累
下载PDF
中国文学地理学中的微观与宏观 被引量:3
15
作者 戴伟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4,192,共8页
在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微观与宏观并重,相辅相成。微观研究侧重个案分析,其具体方法有利用出土文献、充分挖掘传世文献的材料价值、在材料可信的前提下作出合情理的推断、在名物考订中必须以文体为基础等。宏观理论探讨,要在对立统一... 在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微观与宏观并重,相辅相成。微观研究侧重个案分析,其具体方法有利用出土文献、充分挖掘传世文献的材料价值、在材料可信的前提下作出合情理的推断、在名物考订中必须以文体为基础等。宏观理论探讨,要在对立统一中求新求变;利用归纳法不断深化,以求获得更包容更高层级的概念;提升理论思考层次,从本质上说明事物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 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 方法 理论
下载PDF
文学研究融入数学思想方法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大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80,共11页
无论文学研究还是数学,都是人类认识主客观世界的方式。两者解决问题的手段相异,却都遵循共同的逻辑法则。人类的许多知识体系,往往类似数学推演,由几条基本命题经逻辑推演而成为一个体系。文学研究的一些领域,组成基础的命题有些是无... 无论文学研究还是数学,都是人类认识主客观世界的方式。两者解决问题的手段相异,却都遵循共同的逻辑法则。人类的许多知识体系,往往类似数学推演,由几条基本命题经逻辑推演而成为一个体系。文学研究的一些领域,组成基础的命题有些是无可置疑的客观事实,有些却并非公理式的存在。基础命题一旦被抛弃,就会引发体系震荡。文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的排中律,适用于内涵与外延都明确的概念。对概念内涵清楚而外延不明确的文学史问题,需要借助模糊数学的思想方法求解。比如考察明清之际通俗小说由改编逐步过渡到独创的历程,学者借用模糊数学方法,引入隶属度概念,能够解决许多争执不休的问题。精细的数据统计,能够展示文学史上文体的起伏态势。数学突变论则有助于解释文学语言领域内的一些现象,如中国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的发展历程、古体诗到近体诗的演变历程。数学的概率论可用于考察作家的写作特征,如分析不受写作内容影响的虚字分布概率,帮助判断文本的作者,开辟一条作者考证的新途径。考察文学研究体系的自身发展,融入数学思想方法后也可理解得更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数学方法 学科交叉
下载PDF
试析《新潮》时期傅斯年的思想
17
作者 陈群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9-23,共5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傅斯年和他主持的《新潮》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新青年》杂志相应和,成绩斐然。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 科学方法
下载PDF
关于文学批评研究的起点和途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慧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5-41,共7页
关于文学批评问题的致思方法 ,过去我们习惯于先验地设定文学批评有一个抽象的本质 ,把研究的过程作为接近和揭示这一本质的过程。但这种先验的形而上学本质论常常把研究引向对现象界存在的具体事物的抽象规定上 ,力图由此找到一种超越... 关于文学批评问题的致思方法 ,过去我们习惯于先验地设定文学批评有一个抽象的本质 ,把研究的过程作为接近和揭示这一本质的过程。但这种先验的形而上学本质论常常把研究引向对现象界存在的具体事物的抽象规定上 ,力图由此找到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抽象本质。事实证明 ,这种致思方式难以达到对感性存在于现实之中的文学批评现象的理解。因此 ,必须将此问题的提问的方式由文学批评是什么 ,转向文学批评是如何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存在 研究方法
下载PDF
“陌生化”手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再现——以标记性主位句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瑾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是文学性的代名词。陌生化手法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译者而言,如何看待和处理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也决定了译作的成败与否。以文学文本中的标记性主位结构为例探讨文学语言的陌...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是文学性的代名词。陌生化手法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译者而言,如何看待和处理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也决定了译作的成败与否。以文学文本中的标记性主位结构为例探讨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效果及其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陌生化 标记性主位 形式主义 文学批评 文学性 艺术手法
下载PDF
论新世纪文学翻译的基本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建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2-85,共4页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世界的发展已呈现出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现代化的特征,在文化领域更是呈现出融会贯通的趋势。文化融合中出现的语言文化异化现象和最近翻译界出现的异化翻译趋向表明,异化策略应是全球化时代文学翻译的基本策略。而这异...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世界的发展已呈现出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现代化的特征,在文化领域更是呈现出融会贯通的趋势。文化融合中出现的语言文化异化现象和最近翻译界出现的异化翻译趋向表明,异化策略应是全球化时代文学翻译的基本策略。而这异化译法的核心,就是尽量传译原文的"异质因素",就是要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异域语言形式,以及作者的异常写作手法。同时,异化译法要注意限度,讲究分寸,并借助归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学翻译 翻译策略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