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圣书、评注,诠释的挑战 被引量:1
1
作者 罗伯特.奥特 梁工 《圣经文学研究》 2008年第1期1-20,共20页
圣经叙事和诗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维度,是文本赖以建构之文学惯例和技巧的复杂背景。由于主要为了求得神学真理和道德教训的圣经阅读延续了千百年之久,我们已经失去许多开启这类惯例和技巧的钥匙。对于更充分地阅读圣经文本而言,所需要... 圣经叙事和诗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维度,是文本赖以建构之文学惯例和技巧的复杂背景。由于主要为了求得神学真理和道德教训的圣经阅读延续了千百年之久,我们已经失去许多开启这类惯例和技巧的钥匙。对于更充分地阅读圣经文本而言,所需要的是一种文学考古学,类似于对古代以色列物质文化进行确凿发掘的考古学程序。借助于耐心的分析和细致的推理,有可能发现古代叙事和诗歌赖以构造成文学作品的诸多特定方式。继而,这种发现性工作能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圣经文本是如何运作的。它无法提供某种自动组装的诠释,因为诠释总会涉及想象行为,但它却能为诠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并帮助作为读者的我们体验古代文本的精微奥妙和错综复杂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文本 评注 诠释 文学考古学 想象性重构
下载PDF
“三重证据法”的应用——论沈从文1949年后的文物研究与文学“考古”
2
作者 周斌斌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58-62,共5页
1949年,沈从文由文学创作转向文物研究。沈从文在研究中逐步形成实物、图像、文献三重史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之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更关注于物的本体,以物见文、为物作传,具有文物考古学的特征。在30多年的研究活动里,沈从文应用... 1949年,沈从文由文学创作转向文物研究。沈从文在研究中逐步形成实物、图像、文献三重史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之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更关注于物的本体,以物见文、为物作传,具有文物考古学的特征。在30多年的研究活动里,沈从文应用“三重证据法”进行文物研究、文学“考古”,取得了大量实绩,彰示了“三重证据法”的范式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证据法 沈从文 文物研究 文学考古
下载PDF
文学考古学视野下明清小说物质形象考论——以《红楼梦》大观园为例
3
作者 奚沛翀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40-47,共8页
文学考古学强调对文学文本形象的物质还原,对深入探究文学如何整合虚拟与现实元素具有重要意义。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与时代变化,文人显示出一种恋物情结,这种观念孕育了新的物的书写特色。大观园是《红楼梦》人物活动的基本环境... 文学考古学强调对文学文本形象的物质还原,对深入探究文学如何整合虚拟与现实元素具有重要意义。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与时代变化,文人显示出一种恋物情结,这种观念孕育了新的物的书写特色。大观园是《红楼梦》人物活动的基本环境,对其进行文学考古学考察,可以发现大观园形象系统中的园林格局、仪仗与人员设置、建筑形制细节透露出鲜明的清代康乾时期物质文化信息,同时彰显“文以载道”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考古学 明清小说 《红楼梦》 大观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