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浆成因矽卡岩的某些特征及形成机制初探 被引量:32
1
作者 林新多 许国建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3期351-358,共8页
在矽卡岩型矿床中有两种矽卡岩,一是由渗滤-扩散交代作用形成的矽卡岩,另一种是由充填作用形成的脉状矽卡岩。脉状矽卡岩具有以下特点,表明属岩浆成因:1)呈脉状产出,与围岩界线清楚截然,在易于交代的大理岩中也一样;2)脉状矽卡岩中可含... 在矽卡岩型矿床中有两种矽卡岩,一是由渗滤-扩散交代作用形成的矽卡岩,另一种是由充填作用形成的脉状矽卡岩。脉状矽卡岩具有以下特点,表明属岩浆成因:1)呈脉状产出,与围岩界线清楚截然,在易于交代的大理岩中也一样;2)脉状矽卡岩中可含有类似花岗岩的矿物组合,并可出现伟晶岩囊,有时可见脉状矽卡岩与脉岩过渡;3)存在粗晶矽卡岩矿物的囊状体;4)发育气孔状构造和豆状构造;5)有流动构造;6)自身熔离现象十分普遍;7)在矽卡岩脉中常见由重力分异和挥发组分向上集中而形成的垂直分带现象;8)脉状矽卡岩常与矿浆成因的铁、铜矿体和由富含挥发分的硅浆成因的含钨石英脉相共生或过渡;9)脉状矽卡岩中已发现熔融包裹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矽卡岩浆 矿浆 熔离作用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长英质岩浆中液态不混溶与成矿作用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朱永峰 曾贻善 艾永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的实验研究表明:1250℃(105Pa)条件下呈均一状态的花岗岩-KBF4-Na2MoO4体系,在1000℃条件下发生液态不混溶形成三种熔体:相对偏酸性的液滴、相对偏基性的熔体和成矿熔体。成矿熔体中富含CaO、M... 本文的实验研究表明:1250℃(105Pa)条件下呈均一状态的花岗岩-KBF4-Na2MoO4体系,在1000℃条件下发生液态不混溶形成三种熔体:相对偏酸性的液滴、相对偏基性的熔体和成矿熔体。成矿熔体中富含CaO、MgO和MoO2组分。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硅酸盐熔体结构以[SiO4]基团为主,而成矿熔体结构中存在Ca—F、Ca—O—Mo、H—O—H以及X─OH(X=阳离子)基团,说明H2O和F富集在成矿熔体中。液态不混溶作用产生的三种不混溶熔体的结构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结构单元中桥氧数目的变化,相对偏酸性的A类小球体的结构单元中桥氧数最高,基底玻璃熔体中桥氧数则相对较少,而成矿熔体中不存在桥氧。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长英质岩浆中的液态不混溶可直接导致成矿熔体的形成。这意味着长英质岩浆中的液态不混溶可直接导致斑岩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岩浆 液态不混溶 成矿作用 实验岩石学
下载PDF
安徽长龙山矽卡岩浆型铁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22
3
作者 许国建 林新多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49-656,共8页
长龙山铁矿为一中型矽卡岩铁矿床,其矽卡岩一般呈似层状,与围岩碳酸盐岩接触界线清楚截然,并发育气孔构造和似伟晶岩囊。矽卡岩矿物中见有熔融包裹体和熔-流包裹体,表明矽卡岩成岩流体为岩浆熔融体。形成于矽卡岩之后的铁矿体,除矿体与... 长龙山铁矿为一中型矽卡岩铁矿床,其矽卡岩一般呈似层状,与围岩碳酸盐岩接触界线清楚截然,并发育气孔构造和似伟晶岩囊。矽卡岩矿物中见有熔融包裹体和熔-流包裹体,表明矽卡岩成岩流体为岩浆熔融体。形成于矽卡岩之后的铁矿体,除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外,还发育流动作用形成的条带状构造。地质及矿物中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可能为富含挥发组分的铁矿浆,而深部岩浆房内的熔离作用则是产生矽卡岩浆和铁矿浆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矿床 成因 矽卡岩 岩浆 安徽
下载PDF
石英脉型钨矿床中云英岩析离体及岩浆液态分异成矿研究——以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为例 被引量:25
4
作者 祝新友 王京彬 +4 位作者 王艳丽 程细音 何鹏 傅其斌 李顺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3-544,共12页
云英岩析离体(包体)常见于南岭地区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成矿花岗岩体顶部附近,这些析离体多呈不规则椭球状,与寄主岩石花岗岩围岩界线明显,无与外面连通的脉体或构造,分布无规律。在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云英岩析离体赋存于瑶岗仙岩体主... 云英岩析离体(包体)常见于南岭地区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成矿花岗岩体顶部附近,这些析离体多呈不规则椭球状,与寄主岩石花岗岩围岩界线明显,无与外面连通的脉体或构造,分布无规律。在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云英岩析离体赋存于瑶岗仙岩体主体的灰色斑状碱长花岗岩Ⅰ中,大部分有分带,外带为云英岩化碱长花岗岩,富含辉钼矿,最高达5%以上,钠长石An平均为0·64;内核部分为云英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白云母、石英、萤石、黄玉、黑钨矿等,与黑钨矿石英脉相同,其黑钨矿含量最高达20%以上,属热液沉淀形成。云英岩析离体整体呈现出浆液过渡态流体作用的特征,是富L-iF碱长花岗岩浆液态分异作用的产物。与碱长花岗岩围岩相比,析离体中富集金属元素W、Mo、Bi及Li、Rb等元素,相对贫Co、Ni、Sr、Ba等元素,Cu、Pb、Zn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这种元素富集规律与区域岩浆演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岩浆晚期液态分异形成浆液过渡态流体是W等成矿元素富集的重要机制,但这一机制并不会导致Pb、Zn的富集,这一点不同于矽卡岩型钨矿床。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成矿地质体是灰色斑状碱长花岗岩Ⅰ,云英岩析离体是该岩体岩浆液态分异的结果,可以作为识别碱长花岗岩含矿性的重要标志(寻找石英脉型钨矿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石英脉型 岩浆分异 不混溶 钨矿 湖南省
下载PDF
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熔-流体演化、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及待解之谜 被引量:24
5
作者 秦克章 周起凤 +2 位作者 唐冬梅 王春龙 朱丽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39-3053,共15页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以独特的实心礼帽形态、完美的同心环状结构分带和复杂的稀有金属矿化组合闻名于世,是我国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之一。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岩浆具有不均一性和高度演化特征。伟晶岩岩浆沿缓倾斜节理上侵,在周缘...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以独特的实心礼帽形态、完美的同心环状结构分带和复杂的稀有金属矿化组合闻名于世,是我国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之一。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岩浆具有不均一性和高度演化特征。伟晶岩岩浆沿缓倾斜节理上侵,在周缘断裂的帮助下通过岩浆顶蚀形成实心礼帽形态。岩浆就位后经历了岩浆阶段、岩浆-热液阶段和热液阶段,分别伴随Be-Nb-Ta、Li-Be-Nb-Ta和Ta-Cs-Rb-Hf矿化。结晶分异作用和液相不混溶控制着3号脉的稀有金属富集和沉淀序列,流体交代可影响稀有金属再分配。外部带(Ⅰ~Ⅳ带)的强烈结晶分异过程和发生于Ⅳ带与Ⅴ带间的流体大规模出溶,有利于岩浆达到锂饱和浓度,开始锂的大规模沉淀。指出熔-流体演化过程的精细刻画、稀有金属成矿机理的进一步解析、岩浆成因的深入探讨、挥发分P、F、B、Li和CO_(2)对稀有金属成矿的影响以及缓倾斜帽沿深部找矿为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侵位机制 结晶分异 液相不混溶 稀有金属富集 新疆可可托海
下载PDF
攀枝花层状侵入体韵律层理及岩浆演化特征 被引量:23
6
作者 宋谢炎 马润则 +1 位作者 王玉兰 张正阶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7-45,共9页
通过详细研究并综合前人工作,本文着重对攀枝花岩体微型韵律层理的特征和成因作了详细论述;并对岩浆演化方式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对富钛铁氧化物熔浆的熔离作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 韵律层理 火成岩 层状侵入体 岩浆演化
下载PDF
火成碳酸岩的实验岩石学研究及对地球深部碳循环的意义 被引量:21
7
作者 宋文磊 许成 +3 位作者 刘琼 王林均 吴敏 曾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6-744,共19页
火成碳酸岩是地表出露较少的幔源岩石之一。实验岩石学研究表明碳酸盐化的橄榄岩和循环的地壳物质(如碳酸盐化榴辉岩或泥质岩)的低程度(<1%)部分熔融均可以产生碳酸岩质的熔体,其中碳酸盐化泥质岩具有最低的熔融温度且更加富碱质、CO... 火成碳酸岩是地表出露较少的幔源岩石之一。实验岩石学研究表明碳酸盐化的橄榄岩和循环的地壳物质(如碳酸盐化榴辉岩或泥质岩)的低程度(<1%)部分熔融均可以产生碳酸岩质的熔体,其中碳酸盐化泥质岩具有最低的熔融温度且更加富碱质、CO2和不相容元素;富CO2的霞石质等硅酸盐岩浆也可以通过不混溶或分离结晶作用产生碳酸岩,用于解释碳酸岩在空间中常与碱性硅酸岩的共生关系。由于碳酸岩熔体具有极低的粘度和高的活性,形成后在上升过程中会将二辉橄榄岩转变为异剥橄榄岩,是引起地幔交代作用和地幔地球化学不均一性的重要介质之一。实验表明在俯冲作用过程中,大多数的碳酸盐在位于岛弧之下的含水熔融并不分解而是被带入到深部地幔并且稳定存在,含碳地幔的熔融又会形成碳酸岩质的熔体,这说明俯冲循环物质可能对碳酸岩的成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碳酸岩的初始熔体成分、岩浆演化、地幔交代作用、成矿特征以及碳从地球深部返回到地表的途径和过程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国火成碳酸岩出露相对较多,分布广泛,因此,加强我国碳酸岩以及伴生硅酸岩的成因研究,同时开展与碳酸岩相关的实验岩石学工作,不仅可以检验现有的成因理论,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对火成碳酸岩的研究水平;由于其特殊的成因背景,还可为许多存在很大争议的重大地质事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碳酸岩 部分熔融 液态不混溶 分离结晶 地幔交代 碳循环
下载PDF
微花岗岩类包体与岩浆的扩散作用和熔离作用——以诸广山桂东、上堡岩体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周金城 徐夕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7-209,共13页
诸广山加里东期桂东及上堡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中的微花岗岩类包体包括同源包体和析离体。同源包体与寄主岩的暗色矿物组成不同,主要含角闪石;析离体与寄主岩中的暗色矿物组成相同,主要含黑云母。包体与寄主岩的矿物、岩石化学、地球化... 诸广山加里东期桂东及上堡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中的微花岗岩类包体包括同源包体和析离体。同源包体与寄主岩的暗色矿物组成不同,主要含角闪石;析离体与寄主岩中的暗色矿物组成相同,主要含黑云母。包体与寄主岩的矿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产状特征对比表明,这两种包体的形成涉及到岩浆内部组分的相互扩散、岩浆的熔离、对流及派生岩浆的相互混合。形成微花岗岩类包体的偏基性岩浆大多数是中酸性岩浆自身演化的产物。微花岗岩类包体的形成是岩浆结晶过程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 熔离 微花岗岩类 包体 岩浆
下载PDF
长英质岩石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永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21-525,共5页
通过对熔体网络结构中基性组分和酸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和各自联结程度的定量描述,确定了岩浆液态分离作用发生的临界状态,长英质岩石中广泛分布的暗色微粒包体是岩浆演化过程中液态不混溶作用发生的结果,是岩浆体系自身演化到某一特定... 通过对熔体网络结构中基性组分和酸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和各自联结程度的定量描述,确定了岩浆液态分离作用发生的临界状态,长英质岩石中广泛分布的暗色微粒包体是岩浆演化过程中液态不混溶作用发生的结果,是岩浆体系自身演化到某一特定阶段(岩浆液态分离作用发生的临界状态之前)的产物。暗色微粒包体是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而且其生长过程的每一阶段都是相似的。这种相似性表明:复杂的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着多么令人惊叹的和谐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岩石 液态分离作用 暗色微粒包体 岩浆
下载PDF
广西栗木锡钨铌钽矿床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艳丽 彭齐鸣 +3 位作者 祝新友 程细音 傅其斌 杨毅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6-1055,共10页
锡钨多金属矿化多与Li-F碱长花岗岩有关,其岩浆演化晚期常发生较大规模的液态分异作用。广西栗木锡钨铌钽矿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包括肉红色中粒碱长花岗岩以及顶部的白色细粒碱长花岗岩。矿化产于碱长花岗岩顶部附近,主要矿化类型包括花岗... 锡钨多金属矿化多与Li-F碱长花岗岩有关,其岩浆演化晚期常发生较大规模的液态分异作用。广西栗木锡钨铌钽矿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包括肉红色中粒碱长花岗岩以及顶部的白色细粒碱长花岗岩。矿化产于碱长花岗岩顶部附近,主要矿化类型包括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化、似伟晶岩型钨矿化、长石石英脉型钨矿化和石英脉型钨锡矿化。碱长花岗岩中存在大量岩浆液态不混溶现象,包括矿囊、似伟晶岩和细晶岩等。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贯穿于栗木碱长花岗岩分异演化的全过程,矿囊代表岩体中富含钨锡和挥发份的岩浆,岩体顶部的似伟晶岩和细晶岩是碱长花岗岩岩浆分异的结果。在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过程中,W、Sn、Nb、Ta等成矿元素以及挥发份不断富集,形成岩浆岩型、长英质脉型以及石英脉型矿化。不同类型的矿化对应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不同阶段,由此建立了栗木矿床岩浆液态不混溶的成矿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长花岗岩 液态不混溶 栗木 广西
下载PDF
攀枝花镁铁质层状岩体磷灰石中的熔融包裹体:岩浆不混熔的证据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坤 邢长明 +1 位作者 任钟元 王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503-3518,共16页
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区出露一系列赋含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的镁铁-超镁铁质层状岩体(例如:攀枝花、红格、白马和太和岩体),它们是~260Ma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微岩相学研究显示,攀枝花岩体中部带浅色辉长岩磷灰石... 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区出露一系列赋含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的镁铁-超镁铁质层状岩体(例如:攀枝花、红格、白马和太和岩体),它们是~260Ma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微岩相学研究显示,攀枝花岩体中部带浅色辉长岩磷灰石中存在深色和浅色两类熔融包裹体:深色熔融包裹体为深棕色或黑色,大小约10~60txm,外形呈圆形或磷灰石负晶形。主要由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磁铁矿等子矿物以及微粒结晶物质组成;浅色熔融包裹体为白色或淡绿色,大小约5~60Nm,外形呈圆形或磷灰石负晶形,由斜长石、角闪石、单斜辉石、少量磁铁矿和石英等子矿物以及微粒结晶物质组成。我们将熔融包裹体加热至1080~1200℃,浅色熔融包裹体完全均一,其平均成分为69.7%Si02、0.24%Ti02、14.5%A120”2.76%FeO、0.64%MgO、5.14%CaO、2.82%Na:O、2.26%K20和O.25%P205,为富Si相;深色熔融包裹体未完全均一,结合电子探针分析以及质量平衡估算,可得其平均成分为42.4%SiO2、1.43%TiO2、8.83%AL2O3、20.5%FeO、5.46%MgO、16.3%CaO、1.11%Na2O、0.30%K:O和1.41%P2O5,为富Fe相。这一结果说明,在攀枝花层状岩体形成过程中,岩浆房中可能同时存在富Fe和富si两种熔体,暗示演化的玄武质岩浆曾发生了不混熔作用。岩浆不混熔及重力分异共同作用导致了岩浆房硅酸盐熔体成分分层,下部的富Fe硅酸盐岩浆层演化形成了岩体下部巨厚的钒钛磁铁矿矿体和暗色辉长岩,上部的富si硅酸盐岩浆层演化形成了岩体上部的长英质岩脉、透镜体和浅色辉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层状岩体 磷灰石 熔融包裹体 岩浆不混熔 钒钛磁铁矿床
下载PDF
富氟钡型碳酸岩岩浆的演化机制及其成矿效应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建康 白鸽 +2 位作者 袁忠信 应立娟 张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3-800,共8页
碳酸岩可分为原始地幔原生碳酸岩和广义"碳酸岩"——富氟钡型碳酸岩。相对于原生碳酸岩,富氟钡型碳酸岩含有大量挥发分和碱土元素,产出了众多稀土矿床,具有较高的成矿潜力。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在碳酸岩岩浆演化过程中,挥发... 碳酸岩可分为原始地幔原生碳酸岩和广义"碳酸岩"——富氟钡型碳酸岩。相对于原生碳酸岩,富氟钡型碳酸岩含有大量挥发分和碱土元素,产出了众多稀土矿床,具有较高的成矿潜力。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在碳酸岩岩浆演化过程中,挥发分和碱土元素是岩浆发生不混溶作用的关键因素,而且不混溶作用相对结晶分异作用更利于成矿元素的富集。因此,可以推断挥发分和碱土元素是富氟钡型碳酸岩的成矿的关键因素,不混溶模式是富氟钡型碳酸岩岩浆演化和成矿的主要机制。但是,这仅为理论推断的结果,而且许多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未发生稀土矿化的碳酸岩,数据的说服力较弱。在我国富氟钡型碳酸岩矿床中,山东微山稀土矿床具有成矿元素高度富集,代表了富氟钡型碳酸岩成矿强度大的特点;而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则代表了富氟钡型碳酸岩成矿规模大的特点,二者相辅相成,是研究富氟钡型碳酸岩成矿效应的理想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氟钡型碳酸岩 液态不混溶 成矿效应 微山稀土矿
下载PDF
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金志升 黄智龙 朱成明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0-64,共5页
本文简述了硅酸盐熔体结构和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基本特征,计算了玄武岩中基质和液态不混溶共轭熔体对(富铁相和富硅相)的NBO/T值,发现三者具有不同的熔体结构(NBO/T值明显不同),据此总结出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 本文简述了硅酸盐熔体结构和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基本特征,计算了玄武岩中基质和液态不混溶共轭熔体对(富铁相和富硅相)的NBO/T值,发现三者具有不同的熔体结构(NBO/T值明显不同),据此总结出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利用硅酸盐熔体结构解释了组分对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 熔体结构 岩浆液态 不混溶作用
下载PDF
Li-F花岗岩液态分离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联魁 王慧芬 黄智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43,共6页
Li-F花岗岩液态分离包括不混溶为主和气液分馏为主两种液态分离作用。Li -F花岗岩不混溶为主液态分离的同位素标志是 :在复式Li-F花岗岩体中 ,随由早至晚阶段Li-F花岗岩侵入变化 ,岩石中δ18O、ISr有先降低后突然升高的变化趋势 ;在典型... Li-F花岗岩液态分离包括不混溶为主和气液分馏为主两种液态分离作用。Li -F花岗岩不混溶为主液态分离的同位素标志是 :在复式Li-F花岗岩体中 ,随由早至晚阶段Li-F花岗岩侵入变化 ,岩石中δ18O、ISr有先降低后突然升高的变化趋势 ;在典型Li-F花岗岩体中 ,由下部岩相成分相当翁岗岩 (钠长花岗岩 )向上至顶部岩相成分相当香花岭岩 (云英岩、似伟晶岩 )的全岩和石英δ18O突然升高。Li-F花岗岩气液分馏为主液态分离的同位素标志是 :典型Li-F花岗岩体的中、深部岩相向上至浅部岩相 ,岩石有δ18O降低和δD升高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花岗岩 液态不混溶 气液分馏 同位素地球化学 氧同位素 氢同位素
下载PDF
煌斑岩—硫化物熔体液态不混溶作用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智龙 朱成明 +1 位作者 肖化云 刘丛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13-118,1191,共7页
本文以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和黄铁矿为初始物,在1.5~3.0GPa、1162~1560℃条件下进行了煌斑岩—硫化物熔体液态不混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煌斑岩-硫化物熔体的液态不混溶作用可能发生于岩浆演化的早期(高压条件),但如有硫存在,在岩... 本文以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和黄铁矿为初始物,在1.5~3.0GPa、1162~1560℃条件下进行了煌斑岩—硫化物熔体液态不混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煌斑岩-硫化物熔体的液态不混溶作用可能发生于岩浆演化的早期(高压条件),但如有硫存在,在岩浆演化的各个阶段(高压条件→低压条件)均可能出现煌斑岩-硫化物熔体的液态不混溶作用;与煌斑岩熔体分离的硫化物熔体在温度场、压力场中作定向运移,逐渐聚集于相对低温、低压区;由于硫化物熔体的密度相对较大,因而与煌斑岩熔体之间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硫化物熔体 液态不混溶作用 高温高压实验
下载PDF
成矿碳酸岩的实验岩石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道明 潘荣昊 +1 位作者 王萌 侯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4,共11页
火成碳酸岩及其风化产物是全球战略性关键金属稀土元素(REE)和铌(Nb)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关键金属在火成碳酸岩中的超常富集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表明成矿碳酸岩常常与碱性杂岩体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因而母岩浆应属于碳酸... 火成碳酸岩及其风化产物是全球战略性关键金属稀土元素(REE)和铌(Nb)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关键金属在火成碳酸岩中的超常富集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表明成矿碳酸岩常常与碱性杂岩体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因而母岩浆应属于碳酸盐化的硅酸盐岩浆,并以霞石岩岩浆为主。针对碳酸岩关键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过程,已有实验发现母岩浆在地壳内的演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分离结晶作用,也可以通过液态不混溶作用形成碳酸岩。然而,更加接近自然样品的多组分体系的实验均表明液态不混溶作用总是先于碳酸盐矿物分离结晶作用。因此,液态不混溶作用对关键金属成矿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如此,已有不混溶实验表明当碳酸盐熔体和硅酸盐熔体发生不混溶之后,关键金属REE与Nb总是优先分配到硅酸盐熔体(碱性岩)中,但是在成矿杂岩体中,REE与Nb是高度富集在碳酸岩中。虽然不混溶实验表明REE与Nb在碳酸盐-硅酸盐熔体中的分配系数与含水量有关,即与熔体的聚合程度有关,但是绝大部分成矿碳酸岩成矿过程一般并不富水,所以碳酸岩中REE和Nb等关键金属元素超常富集的机理并不明确。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在碳酸岩演化的过程中,除了水以外,其他配体对于关键金属元素在不混溶硅酸盐-碳酸盐熔体之间分配系数是否有影响,从而找到控制碳酸岩中关键金属成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关键金属 液态不混溶 实验岩石学 分配系数
下载PDF
硅酸盐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理论基础概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侯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5,共12页
液态不混溶作用是岩浆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本文针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硅酸盐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对其理论基础,包括熔体结构、相平衡、动力学和元素分配以及同位素分馏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就岩浆混溶作用中涉... 液态不混溶作用是岩浆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本文针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硅酸盐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对其理论基础,包括熔体结构、相平衡、动力学和元素分配以及同位素分馏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就岩浆混溶作用中涉及到的稳定态和亚稳态液态不混溶不同的相平衡关系,以及从热力学角度液态不混溶作用发生的驱动力,不混溶相从成核到长大再到最终相分离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针对岩浆系统,还总结了发生不混溶的条件和不混溶作用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最后以攀枝花层状岩体中部岩相带的形成为例,说明粒间熔体液态不混溶作用在韵律层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 熔体结构 液态不混溶 岩浆
下载PDF
湘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浆液过渡态熔体类型成因联系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宏飞 李厚民 +4 位作者 余金杰 李立兴 马收先 孙燕 李小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岩浆液态不混溶形成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是与高度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成矿流体的重要形式。湘南地区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有关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两种类型,一种富钠富挥发分,以芙蓉矿田矿化蚀变碱长花岗岩中的钠长石电气石石英囊为代表... 岩浆液态不混溶形成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是与高度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成矿流体的重要形式。湘南地区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有关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两种类型,一种富钠富挥发分,以芙蓉矿田矿化蚀变碱长花岗岩中的钠长石电气石石英囊为代表;另一种富钾富挥发分,以界牌岭矿床矿化蚀变花岗斑岩中的锂白云母萤石囊(团块)为代表。两种浆液过渡态熔体可形成于同一矿床,为同期岩浆活动产物,成分上K2O与Na2O负相关,表明它们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熔体-流体包裹体发育,为高度分异的花岗质岩浆液态不混溶产物。两种浆液过渡态熔体富含成矿物质,与成矿关系密切,湘南地区多数钨锡多金属矿床的云英岩型、构造蚀变带型、钾化花岗岩型钨锡多金属成矿可能与富钾富挥发分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关,钠化花岗岩型铌钽矿化与富钠富挥发分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多金属矿床 浆液过渡态熔体 熔体-流体包裹体 液态不混溶 湘南
下载PDF
硅酸盐-盐(硫酸盐)流体不混溶:蒙古南部Mushugai-Khuduk含火成碳酸岩杂岩体矿物中的熔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Irina A. Andreeva Vyacheslav I. Kovalenko Vladimir B. Naumov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82,共10页
Crystalline and melt inclusions were studied in garnet,diopside,potassium feldspar,and sphene from the garnet syenite porphyry of the carbonatite-bearing complex Mushugai-Khuduk,southern Mongolia.Phlogopite,clinopyrox... Crystalline and melt inclusions were studied in garnet,diopside,potassium feldspar,and sphene from the garnet syenite porphyry of the carbonatite-bearing complex Mushugai-Khuduk,southern Mongolia.Phlogopite,clinopyroxene,albite,potassium feldspar,spheric,wollastonite,magnetite,Ca and Sr sulfates,fluorite,and apatite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 crystalline inclusions. The melt inclusions were homogenized at 1010~1080℃and analyzed on an electron microprobe.Silicate,salt,and combined silicate- salt melt inclusions were found.Silicate melts show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in SiO_2 concentration(56 to 66wt% ),high Na_2O+K_2O (up to 17wt% ),and elevated Zr,F,and C1 contents.In terms of bulk rock chemistry,the silicate melts are alkali syenites.During thermometric experiments,salt melt inclusions quenched into homogeneous glasses of predominantly sulfat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no more than 1.3wt% SiO_2.These melts are enriched in alkalis,Ba,Sr,P,F,and C1.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ilicate and salt melt inclusions in minerals of the garnet syenite porphyries indicate that these rocks were formed under influence of the processes of crystalliz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magma separation into immiscible silicate and salt(sulfate)liq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盐 流体不混溶 火成碳酸岩 杂岩体 矿物 熔体包裹体
下载PDF
Liquid Immiscibility of Boninite in Xiangcheng, Southwestern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 to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Boninite and Komatiitic Basalt 被引量:2
20
作者 Tetusro Urabe Takagi Nait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4-93,共20页
Boninitic rocks and associated high-magnesian basalt and high-iron tholeiite in the Xiangcheng area constitute the basal horizon of the arc volcanic sequence in the Triassic Yidun Island-Arc, southwestern China. The b... Boninitic rocks and associated high-magnesian basalt and high-iron tholeiite in the Xiangcheng area constitute the basal horizon of the arc volcanic sequence in the Triassic Yidun Island-Arc, southwestern China. The boninite occurs as pillow, massive and ocellar lavas; the last one possesses well-developed globular structure and alternates with the former two. The boninit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bsence of phenocrysts of olivine and low-Ca pyroxenes and by low CaO/Al2O3 ratios (<0.67) and high Cr (>1000 ppm) and Ni (>250 ppm). The normalized abundance patterns (NAP) of trace elements to primitive mantle are similar to the NAP of low-Ca modern boninites and SHMB in the Archaean and Proter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INITE komatiitic basalt liquid immiscibility Xiangcheng area of Sichua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