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成人脂质蓄积指数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风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苏健 吕淑荣 +5 位作者 杨婕 陶然 覃玉 周金意 张永青 武鸣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7-221,271,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与高血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江苏省2013年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LAP与血压、血糖、高血压和糖尿... 目的探讨成人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与高血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江苏省2013年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LAP与血压、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LAP、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对高血压、糖尿病罹患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不同LAP组间血压、血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风险均随着LAP水平升高而增加(均有P<0.05),与低LAP水平组相比,男性和女性高LAP水平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增加3.65倍(95%CI:3.74~5.78)和3.52倍(95%CI:3.70~5.53),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增加2.71倍(95%CI:2.83~4.87)和3.37倍(95%CI:3.32~5.77)。在女性中,ROC曲线分析显示,LAP预测高血压和糖尿病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70和0.69,均高于BMI和WC(均有P<0.05)。结论LAP与血压、血糖密切相关,高血压、糖尿病患病风险随着LAP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蓄积指数 高血压 糖尿病
原文传递
北京市常住居民脂质蓄积指数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18
2
作者 申元媛 陈纪春 +4 位作者 李刚 曹杰 李建新 黄建凤 顾东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5-420,共6页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成年人脂质蓄积指数(LAP)适用公式,进一步评估LAP与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quot;北京市心脑肾及糖尿病慢性病流行病学综合调查研究&quot;中的19606名18-79岁常住居民的横断面调查资料...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成年人脂质蓄积指数(LAP)适用公式,进一步评估LAP与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quot;北京市心脑肾及糖尿病慢性病流行病学综合调查研究&quot;中的19606名18-79岁常住居民的横断面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北京地区成年男性和女性的最小腰围,得到LAP适用公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男性和女性不同LAP水平(三分位数分组)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按照BMI进行分组,计算男性和女性不同LAP和BMI组合下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风险.结果 北京地区成年人LAP适用公式为:LAP(男)=[腰围(cm)-61.3 cm]×TG(mmol/L),LAP(女)=[腰围(cm)-55.6 cm]×TG(mmol/L).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风险均随着LAP水平升高而增加(P&lt;0.001),以低LAP水平组为参照,男性和女性高水平LAP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3.62(3.11-4.22)和5.79(4.84-6.93),糖尿病分别为3.47(2.73-4.41)和4.10(2.90-5.80);LAP与BMI分组组合后,与低LAP水平和非超重组相比,高LAP水平合并肥胖组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风险更高,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6.79(5.50-8.37)和9.75(7.76-12.25),糖尿病患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3.97(2.87-5.49)和4.13(2.78-6.14).结论北京成年人LAP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密切相关,有待开展更深入的研究证实其对高血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面研究 高血压 糖尿病 人体质量指数 脂质蓄积指数
原文传递
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对糖代谢紊乱预测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融融 时小东 陈伟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比较并筛选具有较高诊断效能的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连续选择未患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健康受试者,收集受试者基本人口学信息及临床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空腹血糖(FPG... 目的比较并筛选具有较高诊断效能的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连续选择未患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健康受试者,收集受试者基本人口学信息及临床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体重指数(BMI)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计算TG/HDL-C比值、TG-葡萄糖(TyG)指数、TyG-BMI指数(TyG-BMI)、TyG-腰围指数(TyG-WC)、内脏脂肪指数(VAI)、脂质蓄积指数(LAP)、胰岛素抵抗代谢指数(METS-IR)、胰岛素敏感性评分(e-IS)作为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将受试者根据BMI值分为体重正常组(BMI<24 kg/m^(2))和超重肥胖组(24 kg/m^(2)≤BMI<30 kg/m^(2))。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及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与HOMA-IR之间的相关性。以HOMA-IR作为参照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不同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对胰岛素抵抗状态的诊断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136例受试者,年龄(43.80±10.52)岁,其中男45例,女91例。体重正常组40例,超重肥胖组96例。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超重肥胖组受试者的腰围、HOMA-IR、TG/HDL-C比值、TyG指数、TyG-BMI、TyG-WC、VAI、LAP、METS-IR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受试者中,FPG、TG/HDL-C比值、TyG指数、TyG-BMI、TyG-WC、VAI、LAP、METS-IR与HOMA-IR呈正相关(r=0.409~0.478),e-IS与HOMA-IR呈负相关(r=-0.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yG指数、TyG-BMI、LAP、METS-IR对于评价胰岛素抵抗状态具有较高的AUC(0.701~0.736)。结论TyG指数、TyG-BMI、LAP、METS-IR等在中国成年人群中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代谢障碍 胰岛素抵抗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 脂质蓄积指数 胰岛素抵抗代谢指数
原文传递
脂质蓄积指数在成人代谢综合征中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项守奎 华飞 +2 位作者 任建如 唐暎 蒋晓红 《新医学》 2012年第11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在成人代谢综合征(M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 504例健康体检成人进行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测,根据中国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成人MS诊断的最佳LAP切点。结果:无论男性还是女性...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在成人代谢综合征(M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 504例健康体检成人进行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测,根据中国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成人MS诊断的最佳LAP切点。结果:无论男性还是女性,MS患病率均随着LAP升高而增加,且LAP与MS组分之间均呈显著相关。ROC分析表明LAP是诊断成人MS的有效指标,当男性LAP≥44.5,女性LAP≥37.7时具有最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LAP可以作为成人MS诊断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蓄积指数 代谢综合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海杨浦中老年社区人群内脏脂肪指数和脂质蓄积指数与血尿酸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玄娥 顾蕾 +4 位作者 张晓燕 王博 张雪莲 郭凯 周尊海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85-191,共7页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 VAI)、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LAP)与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的关系,评估其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预测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6年7...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 VAI)、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LAP)与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的关系,评估其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预测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6年7月在上海市杨浦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观察人群868人为研究对象。根据SUA水平四分位进行分组,比较组间BMI、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SI)、LAP和VAI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与HUA关系密切的变量。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体脂指标VAI、LAP对HUA风险预测有效性。结果随着SUA水平的升高,HOMA-IR逐渐增加(P<0.05),HOMA-ISI降低(P<0.001),LAP和VAI逐渐升高(P均<0.01)。SUA水平与体重、BMI、WC、HC、WHR、DBP、SBP、FINS、2hINS、HOMA-IR、TG、Cr、LAP、VAI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TC、HDL-C、HOMA-ISI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根据LAP和VAI的四分位将研究对象分组,在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血压、血糖、胰岛素水平、血脂、血Cr等因素后,LAP第3和第4分位组发生HUA的风险分别为3.164(95%CI:1.62~6.18)、4.131(95%CI:1.913~8.921)(P均<0.01);VAI第3和第4分位组发生HUA的风险分别为2.22(95%CI:1.197~4.115)、3.955(95%CI:2.159~7.245)(P均<0.05)。ROC分析显示,LAP和VAI评估HU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3(95%CI:0.630~0.716,P<0.001)和0.645(95%CI:0.599~0.691,P<0.001),VAI、LAP及HOMA-IR三个指标联合可较好地在女性人群中识别HUA的风险。结论新型体脂指标LAP、VAI和SUA水平密切相关,LAP和VAI可作为HUA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指数 脂质蓄积指数 高尿酸血症
下载PDF
脂质蓄积指数和内脏脂肪指数对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段绍杰 刘尊敬 +1 位作者 陈佳良 姚树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4211-4217,共7页
背景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是反映个体脂肪分布及内脏脂肪蓄积程度的重要指标,与肥胖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关系密切。目的探讨LAP和VAI与成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并评估LAP、VAI对MS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9月... 背景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是反映个体脂肪分布及内脏脂肪蓄积程度的重要指标,与肥胖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关系密切。目的探讨LAP和VAI与成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并评估LAP、VAI对MS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708例受试者,其中MS患者249例(MS组),非MS患者459例(非MS组),比较两组患者LAP、VAI及相关生化指标。根据LAP、VAI四分位数将受试者进行分组(L1组、L2组、L3组、L4组各177例;V1组、V2组、V3组、V4组各177例),比较各组MS及其组分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不同LAP、VAI受试者MS的发生风险,并分别绘制不同性别LAP、VAI、腰围(WC)、体质指数(BMI)预测MS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LAP和VAI与成年人MS发生率呈高强度正相关(Cramer’s V=0.585、0.5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各危险因素后,L3组、L4组MS发生风险仍高于L1组,V3组、V4组MS发生风险仍高于V1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男性LAP、VAI预测MS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95%CI(0.795,0.867)〕、0.825〔95%CI(0.788,0.863)〕,临界值分别为52.03、1.99;女性LAP、VAI预测MS发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87〔95%CI(0.834,0.940)〕、0.886〔95%CI(0.827,0.945)〕,临界值分别为54.84、2.54。结论LAP、VAI与成年人MS发生率呈高强度正相关,随着LAP、VAI增高,MS发生风险亦增高;LAP、VAI对MS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联合WC和BMI能有效预测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脂质蓄积指数 内脏脂肪指数 相关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评估肥胖相关指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筛查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婧 李小凤 +1 位作者 闫妮 刘玲娇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 探讨筛查中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最佳肥胖相关指标。方法 本项横断面研究筛选了2019年1-3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体检的40岁及以上受试者1 281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腹部B... 目的 探讨筛查中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最佳肥胖相关指标。方法 本项横断面研究筛选了2019年1-3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体检的40岁及以上受试者1 281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腹部B超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肥胖指标与NAFLD患病风险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肥胖指标对NAFLD患病风险的筛查价值。结果 在1 281例受试者中,335例诊断为NAFLD,NAFLD的患病率为26.15%。NAFLD组的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转氨酶、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估计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腰围、腰臀比、BMI、脂质蓄积指数(LAP)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相关混杂因素后,腰围、腰臀比、BMI、LAP均与NAFLD的患病风险相关。其中LAP与NAFLD的相关性最强,与处于LAP第一分位的受试者相比,处于LAP第四分位的受试者NAFLD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OR=18.055,95%CI:7.683~42.427,P<0.001)。4个肥胖相关指标的AUC均>0.7,表明4个肥胖相关指标均对NAFLD有较高的筛查价值。不论男性还是女性,LAP对NAFLD的筛查价值均最高,男性AUC为85.34(95%CI:81.78~88.90),女性AUC为80.22(95%CI:76.95~83.48)。结论 LAP与NAFLD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可能是筛查中老年人NAFLD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相关指标 脂质蓄积指数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老年人
原文传递
成年人脂质蓄积指数、内脏脂肪指数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燕 张素华 +5 位作者 龚莉琳 任伟 汲宝兰 段凤仪 桂灵升 李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人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并研究LAP、VAI与hs-CRP之间的相关性是否优于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等常用体脂指标与hs-CR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 目的探讨成年人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并研究LAP、VAI与hs-CRP之间的相关性是否优于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等常用体脂指标与hs-CR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重庆市城市社区501例成年人,其中男321例,女180例,检测身高、体重、WC、臀围(HC)、血压、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谱、hs-CRP等,计算BMI、WHR、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AP、VAI等,并探讨hs-CRP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hs-CRP浓度将研究对象按三分位分组,随着hs-CRP浓度升高,受试者的年龄、BMI、WC、WHR、血压、血糖、Fins、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LAP、VAI均显著升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显著下降(P<0.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TC、LDL-C无明显相关,与HDL-C、ApoA1呈显著负相关(P<0.0001),而与其余变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以hs-CRP为应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WC进入回归方程,提示WC为hs-CRP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LAP、VAI在成年人中与BMI、WC、WHR等临床常用体脂指标一样与hs-CRP存在相关性,但WC仍是hs-CRP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炎症反应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脂质蓄积指数 内脏脂肪指数
下载PDF
脂质蓄积指数和内脏脂肪指数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晨 张雪 +1 位作者 唐凤娟 张黎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对老年代谢综合征(MS)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老年(年龄≥65岁)MS患者188例(MS组)和非MS人群108例(非MS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者之间LD...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对老年代谢综合征(MS)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老年(年龄≥65岁)MS患者188例(MS组)和非MS人群108例(非MS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者之间LDL-C、TG、HDL-C、TC、BMI、VAI、WC、LAP、TG/HDL-C等指标的差异,并对MS人群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各指标诊断MS的价值。结果(1)MS组的TG、BMI、VAI、WC、LAP、TG/HDL-C显著高于非MS组(t=11.185、10.601、11.150、10.335、11.987、12.420,P<0.01),HDL-C显著低于非MS组(t=-8.693,P<0.01)。(2)在老年MS人群中ROC分析,LAP诊断MS的能力要强于TG/HDL-C、VAI、WC及BMI。结论 LAP与VAI、WC、BMI、TG/HDL-C比较,其诊断MS的价值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蓄积指数 内脏脂肪指数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脂质蓄积指数对代谢综合征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段凤仪 李蓉 +4 位作者 张素华 任伟 汪志红 龚莉琳 李启富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相较于腰围(W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等体脂指标对于代谢综合征(MS)识别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对重庆市某社区共3467人进行现况调查。根据2009年国际联合标准诊断MS,比较MS组与无MS组WC...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相较于腰围(W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等体脂指标对于代谢综合征(MS)识别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对重庆市某社区共3467人进行现况调查。根据2009年国际联合标准诊断MS,比较MS组与无MS组WC、TG、BMI、WHR、TG/HDL-C、HOMA-IR、LAP等指标差异,并对MS人群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各指标识别MS的差别。结果 (1)MS各亚组分人群中,LAP均显著增高(P<0.01)。(2)MS人群ROC分析,无论男女LAP曲线下面积均最大[男性0.91±0.01(95%CI 0.89~0.92),女性0.93±0.01(95%CI 0.91~0.94)]。男性与女性LAP的最佳界限值分别为39.18和37.89,均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特异度。(3)年龄分组后的MS人群中,各年龄段男性LAP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最大,女性LAP在25~40岁及56~70岁年龄段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LAP与HOMA-IR、MS及各亚组分均密切相关,且与其他体脂指标相比LAP是MS最佳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蓄积指数 代谢综合征 体重指数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腰围、体脂率、脂质蓄积指数与糖尿病前期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芝 陈怡 +1 位作者 郭高明 李舸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腰围(WC)、体脂率(BF%)、脂质蓄积指数(LAP)与糖尿病前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某院门诊体检的786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前期(观察组)患者126例,对照组660例,对入选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BF%测定、血脂实验室检测,... 目的探讨腰围(WC)、体脂率(BF%)、脂质蓄积指数(LAP)与糖尿病前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某院门诊体检的786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前期(观察组)患者126例,对照组660例,对入选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BF%测定、血脂实验室检测,计算LA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WC、BF%、LA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P诊断效能最高,其次为BF%,均高于WC、身体质量指数(BMI)。结论肥胖与糖尿病前期相关,而LAP较BF%、BMI、WC能更好地预测糖尿病前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脂质蓄积指数 腰围 体脂率
下载PDF
脂质蓄积指数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邵琦 吴毅凌 +5 位作者 江峰 刘星 王娜 姜永根 赵根明 赵琦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0,243,共7页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LAP)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并比较不同肥胖评价指标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12月,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上海市松江区4个社区20~74岁常住...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LAP)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并比较不同肥胖评价指标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12月,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上海市松江区4个社区20~74岁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生化检查,并通过健康云平台获取体格检查前1年在区内医疗机构就诊记录。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LAP与糖尿病的关系,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比较各肥胖指标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男女性FPG、糖化血红蛋白均随LAP的增加而增加(P<0.05),LAP值最高的第四组(Q4组)男性和女性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LAP值最低组(Q1组)的1.81倍(95%CI:1.53~2.14)和2.87倍(95%CI:2.43~3.40)。总人群LAP预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AUC大于BMI(P<0.05)的AUC,且在女性中,LAP的AUC高于BMI和腰围(P<0.05)的AUC,在男性和女性中的最佳截断值分别是23.30 cm·mmol/L和30.41 cm·mmol/L。结论 LAP可用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预测,尤其在女性中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蓄积指数 糖尿病 肥胖
原文传递
深圳市坪山区成年人心脏代谢指数、脂质聚集指数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符茂真 吴能简 +3 位作者 徐王林 吴亚静 秦孟雪 邹宇量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年第5期107-111,共5页
目的 探索心脏代谢指数(cardiometabolic index, CMI)和脂质聚集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LAP)与深圳市坪山区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的关联,并评估CMI、LAP对高血压患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1 000名坪山区1... 目的 探索心脏代谢指数(cardiometabolic index, CMI)和脂质聚集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LAP)与深圳市坪山区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的关联,并评估CMI、LAP对高血压患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1 000名坪山区18~69岁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血液检测收集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I、LAP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结果 共987名研究对象的有效数据纳入分析,其中男性471人(47.72%),女性516人(52.28%),平均年龄40.9±11.1岁。将不同性别研究对象按CMI和LAP的四分位数分为Q1~Q4组,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着CMI和LAP水平上升而升高(P for trend<0.001)。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在调整了年龄、职业等变量之后,CMI每升高一个标准差,男性、女性患高血压的OR值分别为1.251(1.025~1.526),1.685(1.001~2.836);以CMI分组Q1为对照,男性Q4组患高血压的OR值为3.519(1.343~9.222)。LAP每升高一个标准差,男性、女性患高血压的OR值分别为1.355(1.089~1.686),1.825(1.023~3.254);以LAP分组Q1为对照,男性Q3、Q4组患高血压的OR值为2.554(1.103~5.909)和5.322(2.393~11.834),女性Q4组患高血压的OR值为2.906(1.096~7.703)。ROC分析发现,CMI、LAP和BMI的曲线下面积(AUC)男性分别为0.671、0.704和0.702,女性分别为0.660、0.722和0.697,不同性别LAP的AUC均大于CMI(P<0.01)。结论 深圳市坪山区成年人CMI和LAP值越大,高血压患病率越高,CMI和LAP在预测高血压患病上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心脏代谢指数 脂质聚集指数 高血压
原文传递
脂质蓄积指数联合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对冠心病稳定期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树远 王端乐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稳定期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204例稳定期CHD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体检...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稳定期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204例稳定期CHD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腰围(W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计算LAP和AIP。追踪随访观察组患者1年,失访6例,根据是否出现心血管事件将其分为发生组(31例)和未发生组(167例)。收集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稳定期CHD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AP和AIP联合检测对稳定期CHD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WC、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AP、AIP分别为54.95±5.58、0.28±0.03,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9.03±4.12、0.09±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组患者的糖尿病比例、TG、TC、LDL-C水平、冠脉Gensini积分、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LAP、AIP明显高于未发生组,而HDL-C明显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TG、HDL-C、冠脉Gensini积分、LAP、AIP均是影响稳定期CHD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LAP、AIP对稳定期CHD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预测能力的的AUC分别为0.747(95%CI:0.643~0.852)、0.755(95%CI:0.652~0.858),均小于两项联合的0.853(95%CI:0.749~0.957)。结论稳定期CHD患者LAP、AIP较高,两者均是影响稳定期CHD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该类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且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脂质蓄积指数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心血管事件 预测
下载PDF
糖尿病前期患者肥胖相关指标特征及与T2DM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罗超 陈杰 +3 位作者 毛磊 席峰 申珂 郭艳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究糖尿病前期患者内脏脂肪指数(VAI)、脂质蓄积指数(LAP)、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等肥胖相关指标的特征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64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4例糖尿... 目的探究糖尿病前期患者内脏脂肪指数(VAI)、脂质蓄积指数(LAP)、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等肥胖相关指标的特征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64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糖脂代谢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肥胖及胰岛功能相关指标[体重指数(BMI)、身体圆度指数(BRI)、VAI、LAP、TyG]。通过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2DM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危险因素对T2DM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腰围、TG、FPG、HbA1c、BMI、VAI、LAP、BRI及Ty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BRI与FPG呈正相关(P<0.05),BMI与HbA1c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BMI、VAI、LAP、TyG升高均是T2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LAP水平对T2DM发生的预测价值最高,AUC为0.854。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BMI、VAI、LAP、TyG升高可能与T2DM的发生呈正相关,早期监测上述指标对预测糖尿病前期患者预后及疾病转归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 内脏脂肪指数 脂质蓄积指数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女性脂质积累产物和内脏脂肪指数与膝骨关节炎的关联性
16
作者 张浩运 孙泽文 +1 位作者 赵夏 于腾波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女性脂质积累产物(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与膝骨关节炎(KOA)的关联性。方法收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2011年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AP、VAI与KOA发病的关联。结... 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女性脂质积累产物(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与膝骨关节炎(KOA)的关联性。方法收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2011年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AP、VAI与KOA发病的关联。结果中国≥45岁女性KOA的患病率为34.01%(1257/369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P(OR=1.013,95%CI=1.012~1.014)、VAL(OR=1.137,95%CI=1.117~1.158)与KOA发病呈正相关。在调整混杂因素后,LAP(OR=1.003,95%CI=1.002~1.004)和VAI(OR=1.048,95%CI=1.029~1.069)仍与KOA发病呈显著正相关。L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5(95%CI=0.709~0.741),VAI的AUC为0.630(95%CI=0.613~0.647)。结论LAP和VAI增高是KOA发病的危险因素。LAP对中老年女性KOA的发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脂质沉积指数 腹内脂肪
下载PDF
脂质蓄积指数与我国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关联的纵向研究
17
作者 夏弋钦 连真 杨华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0-253,259,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脂质蓄积指数(LAP)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2型糖尿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5年数据,选择其中5317名≥45岁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脂质蓄积指数(LAP)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2型糖尿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5年数据,选择其中5317名≥45岁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根据LAP(男性)=[腰围(cm)-65]×甘油三酯(mmol/L),LAP(女性)=[腰围(cm)-58]×甘油三酯(mmol/L)计算研究对象LAP。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R 4.2.3软件进行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RCS)分析LAP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P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2015年随访调查时,共有492人(9.3%)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RCS分析结果显示,LAP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全人群LAP>25.553时、男性LAP>19.055或女性LAP>31.127时,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显著上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全人群中与LAP较低组(≤25.553)相比,较高组(>25.553)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上升了145%(OR=2.45,95%CI:1.97~3.05)。男性中与LAP较低组(≤19.055)相比,较高组(>19.055)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上升了71%(OR=1.71,95%CI:1.25~2.34)。女性中与LAP较低组(≤31.127)相比,较高组(>31.127)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上升了217%(OR=3.17,95%CI:2.31~4.35)。结论LAP对中国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可将其纳入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早期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脂质蓄积指数 糖尿病 2型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中老年人群脂质蓄积指数与糖尿病发生风险关系研究
18
作者 丁有红 吴洵 +6 位作者 覃玉 苏健 陈路路 崔岚 毕海涛 陶然 周金意 《现代医学》 2024年第4期515-522,共8页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与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并分析LAP等不同肥胖评价指标对糖尿病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项目的基线数据。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参与调查的109 735例...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与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并分析LAP等不同肥胖评价指标对糖尿病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项目的基线数据。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参与调查的109 735例糖尿病新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3.0进行χ2检验,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LAP对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影响,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LAP对糖尿病发生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总人群中,以LAP Q1组为参照,LAP Q2组、Q3组和Q4组糖尿病发生风险逐渐增高,OR分别为1.643(95%CI 1.494~1.806)、2.624(95%CI 2.401~2.866)、5.034(95%CI 4.633~5.4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总人群中,LAP预测糖尿病罹患风险的AUC(0.680)高于体质指数、腰围、腰高比和腰臀比的AUC(P<0.01)。男性和女性人群LAP预测糖尿病罹患风险的AUC分别为0.656和0.704,均高于体质指数、腰围、腰高比和腰臀比的AUC(P<0.01)。结论:LAP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其预测作用优于体质指数、腰围、腰高比和腰臀比等传统肥胖指标。此外,LAP对于女性糖尿病的判断价值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蓄积指数 糖尿病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肥胖指标
原文传递
南京市常住居民脂质蓄积指数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风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秦真真 李潮 +7 位作者 叶青 戚圣香 杨华凤 王琛琛 周海茸 吴洁 王巍巍 洪忻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05-509,共5页
目的建立南京地区成年人群脂质蓄积指数(LAP)的适用公式,并探讨LAP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为降低高血压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南京市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研究中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横断面调查资... 目的建立南京地区成年人群脂质蓄积指数(LAP)的适用公式,并探讨LAP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为降低高血压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南京市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研究中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横断面调查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AP、体质指数(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罹患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南京地区成年人群LAP的适用公式为男性LAP=[WC(cm)-63.24]×TG(mmol/L),女性LAP=[WC(cm)-58.62]×TG(mmol/L)。不同LAP组别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空腹血糖(FPG)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随着LAP的升高而增高,且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P<0.01)。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业类型、吸烟、饮酒、身体活动、BMI和家族史后,以LAP T1组为参照,在男性中,LAP T2组和LAP T3组高血压患病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22(95%CI:1.12~1.32)和2.03(95%CI:1.86~2.21),LAP T3组糖尿病患病风险较高,OR值为1.80(95%CI:1.61~2.03);在女性中,LAP T2组和LAP T3组高血压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1.25(95%CI:1.14~1.38)和1.90(95%CI:1.73~2.09)]和糖尿病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1.21(95%CI:1.05~1.40)和1.98(95%CI:1.82~2.27)]均较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男性中,LAP预测糖尿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28,高于BMI的AUC(0.600)和WHR的AUC(0.577);在女性中,LAP预测糖尿病的AUC(0.692)高于BMI的AUC(0.667)、WC的AUC(0.678)和WHR的AUC(0.608)。结论南京地区成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随LAP水平的升高而增加,LAP可能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蓄积指数 高血压 糖尿病 患病风险
原文传递
脂质蓄积指数与血清ApoB/ApoA1比值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宁果 何涛 刘甜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脂质蓄积指数(LAP)与血清载脂蛋白B(ApoB)与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ApoB/ApoA1)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代谢综合征(MS)预测价值。方法:选取PCOS病人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MS分为合并组和非合并组。收集2组病... 目的:探讨并比较脂质蓄积指数(LAP)与血清载脂蛋白B(ApoB)与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ApoB/ApoA1)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代谢综合征(MS)预测价值。方法:选取PCOS病人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MS分为合并组和非合并组。收集2组病人体格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及内分泌相关指标,计算LAP与血清ApoB/ApoA1值。对比2组各指标的差异,分析LAP、血清ApoB/ApoA1值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PCOS合并MS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合并组和非合并组在年龄、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激素(E2)、总胆固醇(TC)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的腰围(WC)、舒张压(SBP)、收缩压(DBP)、体质量指数(BMI)、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ApoA1、LAP高于非合并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oB/ApoA1、LAP与年龄、WC、SBP、DBP、BMI、FSH、PRL、E2、T、FPG、FINS、HOMA-IR、TC、TG、LDL-C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ApoB/ApoA1与LAP诊断PCOS合并M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和0.845,ApoB/ApoA1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50.0%和100.0%,LAP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67.5%和99.0%。二者联合诊断PCOS合并MS的AUC为0.818,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55.0%和100.0%,其预测效能低于LAP,高于ApoB/ApoA1。结论:LAP与血清ApoB/ApoA1比值可作为预测诊断PCOS合并MS的重要指标,其中LAP诊断PCOS合并MS的可信度高于ApoB/Apo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脂质蓄积指数 载脂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