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6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7
1
作者 阮征 吴谋成 +1 位作者 胡筱波 薛照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5-59,共5页
对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生物资源、分离分析方法、生物活性和应用前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脂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膳食脂肪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 被引量:73
2
作者 郭华 周建平 +2 位作者 罗军武 谭惠元 刘冬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1-73,共3页
选取24个茶树品种的茶籽,用甲醇和氯仿提取其中的油脂,并用毛细管柱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茶籽油中主要含有20种脂肪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为51.06%,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7.86%,主要为亚油酸;饱和脂肪酸... 选取24个茶树品种的茶籽,用甲醇和氯仿提取其中的油脂,并用毛细管柱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茶籽油中主要含有20种脂肪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为51.06%,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7.86%,主要为亚油酸;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0.67%,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 茶籽油 脂肪酸 气相色谱测定
下载PDF
棕榈酸及亚油酸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2
3
作者 王筱菁 李万根 +1 位作者 苏杭 苏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棕榈酸及亚油酸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G63细胞分5组进行干预,分别是:①对照(CON)组;②棕榈酸1.0×10-4mol·L-1组;③棕榈酸5.0×10-4mol·L-1组;④棕榈酸10.0×10-4mol·L-1... 目的探讨棕榈酸及亚油酸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G63细胞分5组进行干预,分别是:①对照(CON)组;②棕榈酸1.0×10-4mol·L-1组;③棕榈酸5.0×10-4mol·L-1组;④棕榈酸10.0×10-4mol·L-1组;⑤棕榈酸5.0×10-4mol·L-1+亚油酸1.0×10-5mol·L-1组。干预24h后用AO/PI荧光双染和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用Annexin-V/FITC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早期细胞凋亡;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评估细胞损伤和凋亡情况。结果随着棕榈酸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呈浓度梯度效应。棕榈酸组细胞凋亡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时给予亚油酸组(P均<0.05)。结论棕榈酸能引起成MG63细胞凋亡,亚油酸则对其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亚油酸 MG63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50
4
作者 闫祥华 顾景范 +2 位作者 孙存普 丛建波 何传民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对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特点并探索其机制。方法 :在亚铁离子(Fe2 + )诱导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体系中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和比色法检测体系中脂质自由基、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 (TBARS)和共轭双烯水平变化。结果 :无论在...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对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特点并探索其机制。方法 :在亚铁离子(Fe2 + )诱导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体系中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和比色法检测体系中脂质自由基、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 (TBARS)和共轭双烯水平变化。结果 :无论在脂质过氧化启动前还是启动后向体系中加入 5~ 2 0 0 μmol大豆异黄酮均显著抑制TBARS的生成 ,但对体系中共轭双烯水平无影响。大豆异黄酮的作用特点类拟α -维生素E ,只是作用强度弱一些。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分析显示 ,5~ 2 0 0 μmol大豆异黄酮对脂质过氧化体系中产生的脂质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效果 ,此作用随大豆异黄酮浓度升高而增强。大豆异黄酮与体系中诱导剂铁离子间未观察到螯合现象。结论 :大豆异黄酮清除脂质过氧化体系中的脂质自由基是抑制过氧化链式反应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亚油酯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茶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聂少平 谢明勇 罗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49-552,共4页
从婺源粗老绿茶叶中提取纯化出了茶叶多糖,研究了它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以此来评价该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茶叶多糖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而对... 从婺源粗老绿茶叶中提取纯化出了茶叶多糖,研究了它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以此来评价该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茶叶多糖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而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多糖 抗氧化活性 超氧自由基 DPPH 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
下载PDF
核桃油中亚油酸分离纯化技术研究及其降血脂功能评价 被引量:42
6
作者 戚登斐 张润光 +2 位作者 韩海涛 杨涛 张有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4-108,共5页
以冷榨核桃油为原料,利用尿素包合法分离纯化核桃油中亚油酸,同时以雄性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评价其降血脂功能。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分离纯化亚油酸的工艺条件为包合时间24 h、包合温度-5℃、95%乙醇与尿素体积质量比值5、混合脂肪酸与... 以冷榨核桃油为原料,利用尿素包合法分离纯化核桃油中亚油酸,同时以雄性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评价其降血脂功能。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分离纯化亚油酸的工艺条件为包合时间24 h、包合温度-5℃、95%乙醇与尿素体积质量比值5、混合脂肪酸与尿素质量比值0. 3,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品中亚油酸纯度为80. 21%。降血脂功能评价结果表明:亚油酸具有降低高脂小鼠体重、肝重、肝脏系数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提高血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动脉硬化指数(AI)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亚油酸 尿素包合 降血脂功能
下载PDF
猕猴桃籽油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 被引量:38
7
作者 李加兴 马美湖 +1 位作者 张永康 陈双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65,共5页
综述了猕猴桃籽油的提取方法、营养成分及其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其中大量的试验结果和检测数据为首次公开。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保健功能 Α-亚麻酸 亚油酸 试验评价 营养成分 提取方法 数据为
下载PDF
滇南红厚壳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 被引量:36
8
作者 纳智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5-506,共2页
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云南省西双版纳产的滇南红厚壳(Calophyllumpolyanthum)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检出12种脂肪酸成分,占总量的99.39%,主要是亚油酸(38.75%),棕榈酸(22.42%),油酸(22.11%)和硬脂酸(9.81%)。
关键词 滇南红厚壳 种子油 脂肪酸 亚油酸
下载PDF
[emim]BF_4离子液体催化酯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武光 吴伟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34,共4页
研究了环境友好的[emim]BF4离子液体催化亚油酸等高碳脂肪酸与无水乙醇酯化反应,考察了亚油酸与乙醇的摩尔比、反应温度、离子液体用量等条件对亚油酸酯化反应结果的影响,优化了反应的工艺条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乙醇)∶n(亚油酸)=4... 研究了环境友好的[emim]BF4离子液体催化亚油酸等高碳脂肪酸与无水乙醇酯化反应,考察了亚油酸与乙醇的摩尔比、反应温度、离子液体用量等条件对亚油酸酯化反应结果的影响,优化了反应的工艺条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乙醇)∶n(亚油酸)=4∶1,回流反应温度,[emim]BF4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42%。结果表明[emim]BF4离子液体对亚油酸等脂肪酸的酯化反应显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亚油酸酯化率最高可达94%。反应产物与离子液体易于分离,离子液体循环使用5次以上,酯化率没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亚油酸 催化 酯化反应
下载PDF
葡萄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最佳工艺参数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董海洲 万本屹 +1 位作者 刘传富 侯汉学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58,63,共5页
本文就葡萄籽油超临界CO2 萃取最佳工艺参数及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萃取工艺为葡萄籽粒度 4 0目、水分含量 5 .0 % ,湿蒸时间 30min、萃取压力 2 8Mpa、温度 33℃、循环气速 3.5kg·h- 1,80min内萃... 本文就葡萄籽油超临界CO2 萃取最佳工艺参数及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萃取工艺为葡萄籽粒度 4 0目、水分含量 5 .0 % ,湿蒸时间 30min、萃取压力 2 8Mpa、温度 33℃、循环气速 3.5kg·h- 1,80min内萃取率为 94 .6 % ;葡萄籽油感官和理化指标优于国际标准 ;不饱和脂肪含量高达 90 %以上 ,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 75 .8% ,U/S比值 12 .0 ;а -VE 含量 7.7× 10 - 4g/g ;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营养价值丰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最佳工艺参数 保健油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萃取率 理化特性 理化指标 含量 不饱和脂肪 比值
下载PDF
傅立叶近红外漫反射非破坏性测定花生种子主要脂肪酸含量 被引量:31
11
作者 禹山林 朱雨杰 +5 位作者 闵平 杨庆利 曹玉良 王传堂 刘旭 周学秋 《花生学报》 2010年第1期11-14,48,共5页
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非破坏性地快速定量分析了花生种子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主要脂肪酸含量。建立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预测数学模型交叉验证的统计参数为:油酸的决定系数(R2)为98.74%,均方差(RMSECV)为1.87;亚... 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非破坏性地快速定量分析了花生种子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主要脂肪酸含量。建立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预测数学模型交叉验证的统计参数为:油酸的决定系数(R2)为98.74%,均方差(RMSECV)为1.87;亚油酸的决定系数(R2)为98.97%,均方差(RMSECV)为1.5;棕榈酸的决定系数(R2)为96.02,均方差(RMSECV)为0.52;硬脂酸的决定系数(R2)为73.91%,均方差(RMSECV)为0.37。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接近常规化学方法,完全能满足花生品质育种的要求,并在遗传后代中筛选出油酸/亚油酸比值高达15.00以上的材料4份。高比值材料的油酸与亚油酸总和比一般花生品种高2个百分点以上,而棕榈酸含量低3个百分点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花生种子 油酸 亚油酸 棕榈酸 硬脂酸
下载PDF
核桃油、紫苏油、α-亚麻酸、亚油酸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陈亮 王丽梅 +5 位作者 郭艳芬 肖娜 陶兴无 刘志国 刘大川 刘烈炬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3-37,共5页
研究了核桃油、紫苏油以及α-亚麻酸、亚油酸对断奶幼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将78只幼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13组,每组6只:阴性对照组,核桃油及紫苏油小(1.1 g/(kg.d))、中(2.2 g/(kg.d))、大(11 g/(kg.d))剂量组,α-亚麻酸及亚油酸... 研究了核桃油、紫苏油以及α-亚麻酸、亚油酸对断奶幼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将78只幼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13组,每组6只:阴性对照组,核桃油及紫苏油小(1.1 g/(kg.d))、中(2.2 g/(kg.d))、大(11 g/(kg.d))剂量组,α-亚麻酸及亚油酸小(0.1 g/(kg.d))、中(0.2 g/(kg.d))、大(1.0 g/(kg.d))剂量组。喂养4周,然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并测定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核桃油中、大剂量组以及紫苏油小、中(P<0.05)、大剂量组(P<0.01)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在穿越平台次数上,核桃油中、大剂量组以及紫苏油中剂量组均显著增加(P<0.05);核桃油中、大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AChE酶活增加(P<0.05),紫苏油大剂量组、α-亚麻酸大剂量组的SOD的活性增强(P<0.05),紫苏油中、高剂量组的MDA含量降低(P<0.05)。说明核桃油、紫苏油具有增强断奶幼鼠空间学习记忆的能力;单纯补充α-亚麻酸、亚油酸不能提高断奶幼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紫苏油 Α-亚麻酸 亚油酸 MORRIS水迷宫 生化指标
下载PDF
混合脂肪酸的分离 被引量:28
13
作者 陈永 赵辉 +2 位作者 江鸿 曹红霞 康定学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6-159,共4页
以一般油脂加工副产物十八碳混合脂肪酸为原料,采用配合结晶梯度冷冻反萃取分离技术,不经任何热处理以避免聚合作用的发生,使混合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分离,同时将不饱和脂肪酸分成油酸和(亚油酸+亚麻酸)两组分。后者含... 以一般油脂加工副产物十八碳混合脂肪酸为原料,采用配合结晶梯度冷冻反萃取分离技术,不经任何热处理以避免聚合作用的发生,使混合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分离,同时将不饱和脂肪酸分成油酸和(亚油酸+亚麻酸)两组分。后者含量可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冷冻 亚油酸 亚麻酸 混合脂肪酸 萃取分离
下载PDF
亚油酸对大白鼠血胆固醇浓度及磷脂分子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周鸿 山杉公男 《江西科学》 2002年第4期207-212,共6页
探讨亚油酸降胆固醇的机理。将Wister大鼠随机分为胆固醇不添加组和胆固醇添加组 ,分别给予含亚油酸饲料喂养 ,检测其血脂的含量。其结果是胆固醇添加组的血胆固醇明显降低 ,胆固醇不添加组则无明显变化 ;血和肝微粒体中的磷脂酰胆碱 (... 探讨亚油酸降胆固醇的机理。将Wister大鼠随机分为胆固醇不添加组和胆固醇添加组 ,分别给予含亚油酸饲料喂养 ,检测其血脂的含量。其结果是胆固醇添加组的血胆固醇明显降低 ,胆固醇不添加组则无明显变化 ;血和肝微粒体中的磷脂酰胆碱 (PC)的亚油酸含量与饲料中亚油酸含量成正比 ;亚油酸使 1 6∶0 -1 8∶2磷脂酰胆碱 (PC)增加。亚油酸通过影响磷脂酰胆碱 (PC)的重建来降低胆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鼠 血胆固醇 分子组成 亚油酸 磷脂酰胆碱 降血脂作用 膳食结构
下载PDF
亚油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庭廷 郑春艳 +2 位作者 何梅 吴安平 聂刘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9-424,共6页
为有效利用化感物质控制水华藻类,实验探讨了亚油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采用亚油酸处理铜绿微囊藻后,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下降、细胞外液中电导率、OD260增加;细胞O2i、MDA产生增多;SOD酶活力和比活力、谷胱甘肽-过氧... 为有效利用化感物质控制水华藻类,实验探讨了亚油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采用亚油酸处理铜绿微囊藻后,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下降、细胞外液中电导率、OD260增加;细胞O2i、MDA产生增多;SOD酶活力和比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力在前4d内应激性升高,SOD同工酶的谱带在亚油酸浓度为0.1mg/L时表达增强.在亚油酸抑藻的实验组中同时加入抗氧化剂维生素C后,O2i的产生减少,藻生物量增加.因此推测亚油酸的抑藻机理可能是通过O2i的产生,引起细胞质膜的膜质过氧化,造成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并导致DNA等生物大分子的损伤,从而抑制了叶绿素a以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最终使藻细胞死亡与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铜绿微囊藻 抑制机理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下载PDF
多烯酸植物油及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李加兴 吴越 +2 位作者 陈选 涂媛 周炎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0-354,共5页
我国多烯酸植物油资源十分丰富。多烯酸植物油主要含有亚油酸、亚麻酸等多烯酸以及VE、植物甾醇、矿物元素、角鲨烯等活性成分,其中五味子油、猕猴桃籽油、葡萄籽油、美藤果油、月见草籽油的多烯酸含量均高达80%以上。研究表明,多烯酸... 我国多烯酸植物油资源十分丰富。多烯酸植物油主要含有亚油酸、亚麻酸等多烯酸以及VE、植物甾醇、矿物元素、角鲨烯等活性成分,其中五味子油、猕猴桃籽油、葡萄籽油、美藤果油、月见草籽油的多烯酸含量均高达80%以上。研究表明,多烯酸植物油具有辅助降血脂、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炎、防晒、保湿、瘦身减肥等功效,可广泛应用于营养健康食用油、保健食品、护肤美容化妆品等领域,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烯酸 植物油 亚麻酸 亚油酸 保健功效
下载PDF
我国玉米籽粒脂肪酸含量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傅绍清 胡述楫 +1 位作者 胡人卫 罗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2-229,共8页
用甲酯化—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我国20个省(区)608份玉米品种籽粒的脂肪酸含量。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玉米6种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平均亚油酸为46.67%,油酸为34.18%,棕榈酸为15.02%,硬脂酸为2.25%,亚蔴酸为1.31%,花生酸为0.33%。不饱和脂肪酸之和... 用甲酯化—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我国20个省(区)608份玉米品种籽粒的脂肪酸含量。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玉米6种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平均亚油酸为46.67%,油酸为34.18%,棕榈酸为15.02%,硬脂酸为2.25%,亚蔴酸为1.31%,花生酸为0.33%。不饱和脂肪酸之和为82.16%。用聚类分析法对脂肪酸含量以省(区)为单位作分区统计,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玉米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北方省(区)高南方省(区)低的趋势。油酸、饱和脂肪酸含量有北方省(区)低南方省(区)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酯肪酸含量 亚油酸
下载PDF
中药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周玉兰 徐瑞兴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68-369,373,共3页
对50多种中药在不同溶剂中的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观察了药物对亚油酸自动空气氧化的抑制作用,获得甘草、厚朴、生姜等数种具有较强抗氧化性能的中药。
关键词 中药学 亚油酸 抗氧化 抑制率
下载PDF
氧化分解过程中亚油酸组成成分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28
19
作者 王建辉 王秀 +4 位作者 陈奇 王发祥 李向红 俞健 刘永乐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0,共6页
利用GC—MS技术研究避光条件下亚油酸在60℃下加速氧化分解过程中组成成分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亚油酸经60h的氧化,初始氧化的非挥发性产物不断分解成挥发性的醛、酮、醇、呋喃等,其中己醛、(E)-2-庚烯醛、(E)-2-壬烯醛、(... 利用GC—MS技术研究避光条件下亚油酸在60℃下加速氧化分解过程中组成成分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亚油酸经60h的氧化,初始氧化的非挥发性产物不断分解成挥发性的醛、酮、醇、呋喃等,其中己醛、(E)-2-庚烯醛、(E)-2-壬烯醛、(E)-3-壬烯-2-酮、2-戊基呋喃等在12h前变化明显,可作为亚油酸自动氧化初期氧化程度的评价指标;(E,E)-2,4-壬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E)-1-辛烯-3-醇等在24h后变化明显,可作为亚油酸自动氧化后期氧化程度的评价指标。该研究确定了各阶段亚油酸氧化分解产生的主要特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对其可能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确定了各阶段亚油酸氧化分解程度评价指标,为不饱和脂肪酸特征挥发性物质产生的具体途径及其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氧化分解 挥发性物质 评价指标 GC—MS
下载PDF
不同变种及种源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被引量:26
20
作者 周晓晶 李可 +4 位作者 范航 刘通 李椿方 马超 刘玉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6,共9页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肪酸(≤0.2%);其中14-甲基-十六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n3)、二十三碳酸(C23∶0)3种低含量脂肪酸为首次在紫苏油脂中被报道;高含量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51.92%~62.98%;α-亚麻酸、亚油酸与油酸之间存在一定代谢转化相关性。脂肪酸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表明,5个变种中白苏变种的含油率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作为紫苏油生产原料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白苏变种 种子油 Α-亚麻酸 亚油酸 油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