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性质粒pBSSB1 LP002基因缺陷对伤寒沙门菌致病性的影响
1
作者 张绮思 邓予晖 +3 位作者 张珂 王倩 董阳阳 李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779-785,共7页
目的构建伤寒沙门菌线性质粒pBSSB1 LP002基因缺陷株(ΔLP002),探讨LP002基因在伤寒沙门菌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法制备伤寒沙门菌ΔLP002。2种菌株分别培养12 h,每隔1 h应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波长600 nm处吸光度(O... 目的构建伤寒沙门菌线性质粒pBSSB1 LP002基因缺陷株(ΔLP002),探讨LP002基因在伤寒沙门菌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法制备伤寒沙门菌ΔLP002。2种菌株分别培养12 h,每隔1 h应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波长600 nm处吸光度(OD_(600))值并绘制生长曲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野生株培养至OD_(600)=0.2、0.4、0.6、0.8、1.2、1.8时LP002 mRNA相对表达量,并选择合适生长期的ΔLP002和伤寒沙门菌野生株进行表型实验:采用细菌动力实验检测动力圈直径,采用生物膜形成实验检测生物膜形成量;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处理后检测活菌菌落数并绘制生存曲线,观察有无滞留菌形成,计算抗生素处理5 h时滞留率、抑菌圈直径;检测对HeLa细胞的侵袭能力及在巨噬细胞内存活能力,计算侵袭指数、增殖指数。结果经PCR筛选验证,野生株基因组扩增产物长度为1450 bp,ΔLP002基因组扩增产物长度为888 bp,敲除长度为562 bp,表明ΔLP002制备成功。培养1、2、3、4、5、6、7、8、9、10、11、12 h时,ΔLP002 OD_(600)值与野生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85、1.576、1.895、0.351、0.833、0.195、0.213、0.926、0.024、0.011、0.116、0.063,P均>0.05)。ΔLP002动力圈直径[(35.67±1.15)mm]、生物膜形成量(0.29±0.04)与野生株[(35.00±1.00)mm、0.36±0.0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56,P=0.492;t=2.196,P=0.093)。生存曲线显示,ΔLP002、野生株均存在滞留现象;ΔLP002经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处理5 h时滞留率[(0.300±0.200)%、(0.022±0.022)%]与野生株[(0.513±0.252)%、(0.063±0.04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43,P=0.317;t=1.464,P=0.217)。经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处理前、后ΔLP002与野生株抑菌圈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ΔLP002、野生株经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处理后抑菌圈直径与处理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ΔLP002侵袭指数[(28.65±4.73)%]、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线性质粒 pBSSB1 LP002 侵袭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链霉菌质粒的复制与进化 被引量:2
2
作者 覃重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22-1830,共9页
近年来,随着大质粒提取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通量DNA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链霉菌大的环型质粒和线型质粒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相比于研究透彻的细菌Theta型复制的质粒,链霉菌Theta型质粒在复制区的结构、复制蛋白和调控蛋白作... 近年来,随着大质粒提取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通量DNA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链霉菌大的环型质粒和线型质粒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相比于研究透彻的细菌Theta型复制的质粒,链霉菌Theta型质粒在复制区的结构、复制蛋白和调控蛋白作用的分子机理等方面具有多样性和新颖性。新鉴定的许多线型质粒的中心复制区表明中心复制的起始可以靠近端粒,一个质粒也可以有2个以上的复制区。新分离的端粒序列显示端粒"折返"不是必需的,而形成二级结构对于端粒复制是重要的。链霉菌环型和线型质粒的测序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环型质粒可以与噬菌体共整合,实验证明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链霉菌环型、线型质粒和噬菌体从结构到功能到进化具有多样性、新颖性和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线型质粒 环型质粒 噬菌体 复制 进化
原文传递
利普斯他汀高产菌株毒三素链霉菌AP617-N12CA的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辉 方志锴 郭霞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解析利普斯他汀(lipstatin)高产菌株毒三素链霉菌AP617-N12CA(S.toxytricini AP617-N12CA)的基因组序列信息,为深入研究该菌株高产lipstatin的分子机理与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联合应用三代单分子测序技术和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AP... 目的解析利普斯他汀(lipstatin)高产菌株毒三素链霉菌AP617-N12CA(S.toxytricini AP617-N12CA)的基因组序列信息,为深入研究该菌株高产lipstatin的分子机理与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联合应用三代单分子测序技术和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AP617-N12CA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进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并对lipstatin及其他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分析预测。结果AP617-N12CA菌株整个基因组大约6.99Mb,GC含量73.76%,含有6134个编码序列;基因组由一条长约6.38Mb的线型染色体和一个长约0.61Mb的线型质粒组成;同时预测得到22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其中lipstatin基因簇定位在线型质粒右臂区域而非在染色体上。结论首次完成了AP617-N12CA菌株全基因组完成图绘制,在S.toxytricini菌中首次发现和描述了线型质粒,在线型质粒上定位并鉴定分析了lipstatin基因簇。为S.toxytricini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lipstatin高产机理解析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后续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三素链霉菌 利普斯他汀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完成图 线型质粒 生物合成基因簇
下载PDF
游动双孢菌线型质粒pPR2的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勇 覃重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95-1300,共6页
【目的】获得游动双孢菌线型质粒pPR2的全序列,并揭示新型的端粒复制蛋白和可能的中间复制位点。【方法】用分段克隆的方法和序列拼接获得pPR2的全序列,利用软件分析端粒DNA的二级结构和可能的端粒复制蛋白,利用链霉菌原生质体转化的方... 【目的】获得游动双孢菌线型质粒pPR2的全序列,并揭示新型的端粒复制蛋白和可能的中间复制位点。【方法】用分段克隆的方法和序列拼接获得pPR2的全序列,利用软件分析端粒DNA的二级结构和可能的端粒复制蛋白,利用链霉菌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检测可能的中间复制的位点。【结果】pPR2全长为15520bp,(G+C)含量为68.1%。其端粒末端反向重复序列的长度为329bp,不能像多数链霉菌的线型质粒那样能形成保守的"折返"的二级结构。pPR2虽然没有参与链霉菌端粒复制的保守的tap/tpg基因,但是pPR2.3c基因编码了一个双结构域蛋白,分别同链霉菌的端粒复制相关蛋白Tap和嗜血杆菌的解旋酶具有相似性。pPR2缺少典型的链霉菌重复序列-复制基因(iteron-rep)区段,将几乎覆盖全长pPR2的两段DNA进行克隆后,不能转化变铅青链霉菌。此外,pPR2基因还编码可能参与线型DNA复制的调控的单链结合蛋白(SSB)和与放线菌质粒接合转移相关的主要蛋白(Tra)。【结论】pPR2是链霉菌之外的放线菌中最小的线型质粒,其序列在游动双孢菌属的线型质粒中是首次报道。pPR2可能具有新型的端粒复制的机制,其中pPR2.2c和pPR2.3c编码可能的端粒复制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动双孢菌 线型质粒 全序列 端粒 复制
下载PDF
水稻植物内生链霉菌中线型和环型质粒的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新莉 周敏 +1 位作者 周世宁 覃重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62-1564,共3页
以广东番禺和五山地区水稻植株中分离到的内生链霉菌为对象,调查可能存在的内源质粒。利用脉冲电泳技术从8个菌株中检测到大小在60kb^410kb的线型质粒,其中4个菌株的线型质粒可能有保守的端粒复制基因。该结果与土壤链霉菌中检测到线型... 以广东番禺和五山地区水稻植株中分离到的内生链霉菌为对象,调查可能存在的内源质粒。利用脉冲电泳技术从8个菌株中检测到大小在60kb^410kb的线型质粒,其中4个菌株的线型质粒可能有保守的端粒复制基因。该结果与土壤链霉菌中检测到线型质粒和具有保守端粒复制基因的比例相似,表明水稻植物组织内部的独特环境不会造成链霉菌线型质粒的多样性分布产生大的变化。此外,从13个菌株中检测到6kb^60kb的环型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内生链霉菌 线型质粒 环型质粒 检测方法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a toxin coding fragment in pBSSB1, a linear plasmid from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 that can stabilize a multicopy plasmid
6
作者 Sunjukta Ahsan David Summers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8年第7期365-370,共6页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region conferring stability to pBSSB2(a linear plasmid, pBSSB1, containing a kanamycin cassette), which is unique to Indonesian isolates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 Methods: The op...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region conferring stability to pBSSB2(a linear plasmid, pBSSB1, containing a kanamycin cassette), which is unique to Indonesian isolates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 Methods: The open reading frame(ORF) 009 was identified as a toxin coding gene in the plasmid through introduction of translational termination codons in the ORF. Results: The stability function was located in a fragment that spanned nucleotides 5 766 to 6 828 in the linear plasmid genetic map. Ectopic expression of ORF009 in pBAD18 vector indicated ORF009 codes for a toxin. This fragment could stabilize plasmid pUC18 previously destabilized through mutation of the pcnB(plasmid copy number control) gene that codes for polyA polymerase. Majority of the cells expressing ORF009 were non-viable according to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 Conclus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a linear plasmid fragment that carries a gene encoding a toxin possibly conferred stability to the parent plasmid. It was able to stabilize a multicopy plasmid of Escherichia co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plasmid pBSSB2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
下载PDF
五个链霉菌线型质粒端粒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勇 代玉梅 +1 位作者 陈振华 覃重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08-1013,共6页
本室从西藏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了一批链霉菌,利用脉冲电泳确定了其中5株链霉菌含有较小的线型质粒。【目的】克隆、测序和分析5个线型质粒的端粒。【方法】采用改良的"在凝胶中进行DNA碱处理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来... 本室从西藏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了一批链霉菌,利用脉冲电泳确定了其中5株链霉菌含有较小的线型质粒。【目的】克隆、测序和分析5个线型质粒的端粒。【方法】采用改良的"在凝胶中进行DNA碱处理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来克隆线型质粒的端粒DNA。【结果】克隆和测序了5个线型质粒的端粒DNA。通过与链霉菌典型端粒进行比较,发现这5个新的线型质粒的端粒序列同样含有多个回文序列。但是有的端粒保守的回文序列I不一定能够"折返"与内部序列配对形成"超级发卡"结构,回文序列的"突出环"不一定都为3nt。【结论】采用改良的方法克隆和鉴定了5个线型质粒新的端粒序列,这些新端粒的特征暗示:回文序列I的"折返"和3nt的回文序列的"突出环"不是端粒复制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线型质粒 端粒 复制
原文传递
变铅青链霉菌内源线性质粒接合转移必需功能区的鉴定(英文)
8
作者 许铭翾 朱颖旻 +3 位作者 沈美娟 姜卫红 赵国屏 覃重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86-993,共8页
通常细菌间环型质粒在接合转移过程中,单链质粒DNA在质粒内部“oriT”接合转移起始位点发生缺刻.随后,打开的单链质粒DNA通过细胞膜的Ⅳ型分泌系统转移到受体菌中.但是,链霉菌中的接合型线型质粒带有游离3′端,5′端与末端蛋白结合,因... 通常细菌间环型质粒在接合转移过程中,单链质粒DNA在质粒内部“oriT”接合转移起始位点发生缺刻.随后,打开的单链质粒DNA通过细胞膜的Ⅳ型分泌系统转移到受体菌中.但是,链霉菌中的接合型线型质粒带有游离3′端,5′端与末端蛋白结合,因而不能以细胞-细胞间方式转移单链缺刻DNA.报道了变铅青链霉菌线型质粒SLP2衍生的环型质粒,与SLP2一样可以高频高效接合转移,并鉴定了接合转移功能区.质粒有效的接合转移功能区包含6个共转录的基因,分别编码一个Tra样的DNA转移酶、胞壁水解酶、2个膜蛋白(可以与ATP结合蛋白相互作用)和一个功能未知的蛋白质.从SalⅠR-/M-向SalⅠR/M宿主转移的质粒频率下降表明,线型和环型的质粒都是以双链的形式转移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SLP2衍生的线型质粒和环型质粒以相似的与细胞膜/胞壁功能相关的机理进行接合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线型质粒 接合转移
下载PDF
抗H:z66抗体诱导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相变换特点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海方 黄新祥 +4 位作者 张晓磊 倪斌 生秀梅 徐顺高 许化溪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探讨抗H∶z66抗体诱导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相变换的特点。方法利用含抗H∶z66抗体的半固体培养基诱导z66+伤寒沙门菌鞭毛发生相变换,通过提取z66+伤寒沙门菌和其相变株的线性质粒,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和核酸内切酶分析比较z66+伤寒沙... 目的探讨抗H∶z66抗体诱导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相变换的特点。方法利用含抗H∶z66抗体的半固体培养基诱导z66+伤寒沙门菌鞭毛发生相变换,通过提取z66+伤寒沙门菌和其相变株的线性质粒,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和核酸内切酶分析比较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相变换前后线性质粒的结构,最后通过测定相变株的线性质粒全序列和Southern blot进一步揭示抗H∶z66抗体诱导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相变换的特点。结果 z66+伤寒沙门菌在抗H∶z66抗体的诱导下成功发生了鞭毛的单向相变换;这种单向相变换是由于伤寒沙门菌在抗体诱导下线性质粒缺失了含fljBA的2.6 kb末端区域所致,同时首次发现在鞭毛相变换后线性质粒结构反而变大,提示线性质粒可能形成了非共价结合的二聚体。结论该研究揭示了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的相变换特点,为更深入地研究z66+伤寒沙门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z66 鞭毛 相变换 线性质粒
原文传递
高效检测分析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线性质粒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伟明 郭巍 刘大群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71-167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检测和分析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内源质粒的方法。【方法】根据"链霉菌线性质粒5′末端都结合有共价蛋白"这一性质,通过改进琼脂糖包埋块制作方法,发明了一项快速高效检测链霉菌质粒种类、构型及...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检测和分析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内源质粒的方法。【方法】根据"链霉菌线性质粒5′末端都结合有共价蛋白"这一性质,通过改进琼脂糖包埋块制作方法,发明了一项快速高效检测链霉菌质粒种类、构型及大小的技术,称为"包埋块二次处理法",该方法还能从正反两方面表明共价蛋白的存在与否。【结果】利用此方法高效检测出了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中存在两种线性质粒,双向电泳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推测质粒大小分别约为47 kb和53 kb。【结论】利用本研究发明的方法首次成功地检测了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中的内源线性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线性质粒 琼脂糖包埋块 双向电泳
下载PDF
拟诺卡氏菌线型质粒pNPL1的测序和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新莉 钟莉 覃重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76-1381,共6页
【目的】检测和分析稀有放线菌中新的线型质粒。【方法】从植物内生菌中分离链霉菌之外的放线菌菌株,检测、测序和分析线型质粒。【结果】从中草药植物紫花前胡的叶片中分离到一株内生放线菌25L-1-1c,经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属于拟诺... 【目的】检测和分析稀有放线菌中新的线型质粒。【方法】从植物内生菌中分离链霉菌之外的放线菌菌株,检测、测序和分析线型质粒。【结果】从中草药植物紫花前胡的叶片中分离到一株内生放线菌25L-1-1c,经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属于拟诺卡氏菌。从该菌株中检测到一个约25 kb的线型质粒pNPL1。克隆和测序了pNPL1新的端粒,含有多个小的回文序列。测序获得全长为24 621 bp的线型质粒pNPL1,预测编码22个基因,其中2个基因与链霉菌质粒的端粒复制基因同源,1个基因与链霉菌质粒主要的接合转移基因相似,其余19个基因为未知功能。携带pNPL1端粒复制基因的质粒不能转化变铅青链霉菌,暗示需要发展拟诺卡氏菌的遗传操作系统。【结论】这是首次在拟诺卡氏菌中发现和描述线型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诺卡氏菌 线型质粒 测序 分析
原文传递
西藏土壤中分离的链霉菌含有丰富的线型和环型质粒
12
作者 代玉梅 杨勇 +5 位作者 范云 周敏 沈美娟 钟莉 蔡晓布 覃重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36-1641,共6页
【目的】研究极端自然环境对链霉菌线型和环型质粒分布的影响。【方法】从西藏高原采集了20份土壤样品,分离和初步鉴定链霉菌,提取和检测质粒DNA。【结果】从中分离到46株链霉菌,其中有23株菌含有1 4个线型质粒,大小在19 650 kb之间,8... 【目的】研究极端自然环境对链霉菌线型和环型质粒分布的影响。【方法】从西藏高原采集了20份土壤样品,分离和初步鉴定链霉菌,提取和检测质粒DNA。【结果】从中分离到46株链霉菌,其中有23株菌含有1 4个线型质粒,大小在19 650 kb之间,8个菌株含有1 4个环型质粒,大小在4 80 kb之间。【结论】西藏土壤来源的链霉菌含有大量的、多样的线型质粒和环型质粒,暗示极端环境中诸如强紫外辐射等可能会引发DNA损伤和修复,进而造成质粒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线型质粒 环型质粒
原文传递
小葱植物内生链霉菌线型质粒pYY8L的端粒与复制区的克隆和鉴定
13
作者 杨勇 钟莉 +3 位作者 田新莉 成秋香 陈振华 覃重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2-458,共7页
从小葱植物中分离到一株编号为36R-2-1B的链霉菌菌株,该菌株含有一个约为280kb的线型质粒pYY8L。【目的】克隆、测序和分析pYY8L新的端粒和复制区。【方法】采用改良的"在凝胶中进行DNA碱处理与酶切"的方法来克隆大的线型质粒... 从小葱植物中分离到一株编号为36R-2-1B的链霉菌菌株,该菌株含有一个约为280kb的线型质粒pYY8L。【目的】克隆、测序和分析pYY8L新的端粒和复制区。【方法】采用改良的"在凝胶中进行DNA碱处理与酶切"的方法来克隆大的线型质粒pYY8L的端粒,通过构建基因组柯斯文库和次级克隆的方法来缩小和鉴定pYY8L的复制区。【结果】在小葱植物内生链霉菌36R-2-1B中检测到约为280kb的线型质粒pYY8L,克隆了pYY8L的端粒。其末端的152bp包含6个小的回文序列,可以形成复杂的二级结构。利用柯斯文库构建、次级克隆和测序获得了4891bp的pYY8L的复制区。该复制区含有6个基因,其中2个与天蓝色链霉菌线型质粒SCP1的复制基因非常相似,但是邻近的重复序列不同。【结论】采用新的改良的方法克隆和鉴定了pYY8L新的端粒和复制区。本文首次报道了植物内生链霉菌线型质粒的端粒和复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线型质粒 端粒 复制
原文传递
红球菌线型质粒pNSL1的克隆、测序和复制区的鉴定
14
作者 朱颖旻 许铭翾 +2 位作者 沈美娟 陈振华 覃重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98-1103,共6页
从红球菌NS1中检测到两个线型质粒pNSL1和pNSL2。【目的】克隆、测序和分析pNSL1,并鉴定质粒的复制区。【方法】利用脉冲电泳方法从凝胶中回收大量的质粒DNA,进行鸟枪法克隆、测序和拼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证明质粒的自主复制区... 从红球菌NS1中检测到两个线型质粒pNSL1和pNSL2。【目的】克隆、测序和分析pNSL1,并鉴定质粒的复制区。【方法】利用脉冲电泳方法从凝胶中回收大量的质粒DNA,进行鸟枪法克隆、测序和拼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证明质粒的自主复制区。【结果】克隆、测序和拼接获得pNSL1全长为117252bp的序列,包括在红球菌中保守的1282bp端粒的序列。序列预测含有103个蛋白编码区,包括质粒的复制、分配、转移等功能基因。将pNSL1中一个与分枝杆菌质粒的复制基因同源的pNSL1.038及其上游的767bp非编码序列克隆到大肠杆菌质粒,电击转化珊瑚诺卡氏菌4.1037,获得了抗性转化子。【结论】克隆、测序了全长的线型质粒pNSL1,鉴定了质粒的复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球菌 线型质粒 端粒 复制
原文传递
共生菌Hebeloma sp.的线形质粒DNA的分子克隆及测序的研究
15
作者 白西元 J.SCHRUENDER F.MEINHARDT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共生担子菌滑菇 H ebeloma circinas携带两个线形的染色体外 DNA分子 .全部的菌丝 DNA经蛋白酶 K处理后 ,通过琼脂凝胶电泳观察到 :在染色体 DNA旁有两个大小不等的 DNA带 ,命名为 p HCl和 p HC2 ,其分子量分别为 1 0 .3kb和 9.1 kb.用... 共生担子菌滑菇 H ebeloma circinas携带两个线形的染色体外 DNA分子 .全部的菌丝 DNA经蛋白酶 K处理后 ,通过琼脂凝胶电泳观察到 :在染色体 DNA旁有两个大小不等的 DNA带 ,命名为 p HCl和 p HC2 ,其分子量分别为 1 0 .3kb和 9.1 kb.用核酸外切酶处理 p HC DNA,确认其 5′端被保护 .对 p HC2用不同的内切酶处理并确定其内切酶图谱 ,对其 3.2 kb H ind 片段进行克隆 ,亚克隆和测序 .结果表明 :其片段有两个开读框 ( open reading frames) ,携带类似于病毒 B型的DNA和 RNA多聚酶基因编码 .p HC2为该菌携带的一个典型的线形质粒 ,这也是首次在共生担子菌中发现的线形质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菌 线形质粒 分子克隆 DNA测序 担子菌
下载PDF
~7Li和^(12)C离子致DNA链断裂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隋丽 赵葵 +5 位作者 倪嵋楠 郭继宇 罗红兵 梅俊平 路秀琴 周平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26-1130,共5页
选用HI 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不同传能线密度的7Li和12 C重离子 ,以不同的剂量对纯化的质粒DNA水溶液进行了辐照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这两种重离子诱发的DNA损伤进行了纳米水平的结构分析 ,并用ScionImage分析软件完成了DNA碎片长度的测... 选用HI 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不同传能线密度的7Li和12 C重离子 ,以不同的剂量对纯化的质粒DNA水溶液进行了辐照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这两种重离子诱发的DNA损伤进行了纳米水平的结构分析 ,并用ScionImage分析软件完成了DNA碎片长度的测量 .得到了DNA分子超螺旋、开环和线性三种形态随剂量的变化情况以及DNA碎片长度的分布函数 ,并用Tsallis熵统计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链断裂 剂量 诱发 DNA损伤 HI 质粒DNA 纯化 重离子 碎片 分布函数
原文传递
高LET的^7Li离子致DNA损伤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隋丽 郭继宇 +5 位作者 孔福全 倪嵋楠 蔡明辉 杨明建 刘建成 赵葵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0-254,共5页
在HI-13串列加速器加速的具有高LET值的7Li离子辐照不同浓度的pUC19质粒DNA水溶液、加自由基清除剂(甘露醇)的DNA水溶液以及干状DNA样品,利用高分辨的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研究7Li致DNA损伤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结果显示,在相同剂量下,7L... 在HI-13串列加速器加速的具有高LET值的7Li离子辐照不同浓度的pUC19质粒DNA水溶液、加自由基清除剂(甘露醇)的DNA水溶液以及干状DNA样品,利用高分辨的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研究7Li致DNA损伤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结果显示,在相同剂量下,7Li离子比低LET辐射能诱发更多的双链断裂,形成更多的集团损伤,使DSB的分布更局部和更密集。对于水溶液DNA,7Li离子的水辐解产生的自由基的间接作用在DNA分子链断裂的产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自由基清除剂甘露醇能有效地保护DNA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能线密度(LET) 重离子 质粒DNA 原子力显微镜(AFM) 双链断裂(DSB) 自由基清除剂
下载PDF
大线性质粒pHZ1000,pHZ1001在链霉菌种间的接合转移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书春 周秀芬 邓子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5-439,共5页
Using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two indigenous large plasmids were isolated from Streptomyces T8 4.Two dimentional PFGE revealed that both plasmids were linear molecules.By parallel electrophoresis with... Using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two indigenous large plasmids were isolated from Streptomyces T8 4.Two dimentional PFGE revealed that both plasmids were linear molecules.By parallel electrophoresis with linear plasmids of known sizes,the two linear plasmids were estimated to be approximately 230kb and 90kb,which were designated as pHZ1000 and pHZ1001,respectively.Both plasmids could be transferred into S.lividans ZX1 by conjugation,which is detectable by “pock”formation.Five S.lividans ZX1 derivatives which carry one or two plasmids wer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outhern hybridization and PF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线性质粒 接合转移 链霉菌 基因工程载体
下载PDF
细菌线性质粒的复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云霞 赵昕 +1 位作者 张绮思 张海方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36,共5页
细菌的线性质粒是近年来基础微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线性质粒的复制与环状质粒相比,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5'末端填补机制——填补因为5'末端引物被切除所留下的缺口。根据线性质粒末端结构的不同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具有... 细菌的线性质粒是近年来基础微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线性质粒的复制与环状质粒相比,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5'末端填补机制——填补因为5'末端引物被切除所留下的缺口。根据线性质粒末端结构的不同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具有共价闭合的发夹末端,另一类具有共价结合的末端蛋白。就细菌线性质粒复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重点介绍了具有两种不同末端结构的线性质粒5'末端填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质粒 复制 细菌 末端蛋白 发夹末端
下载PDF
Properties and nucleotide sequence of linear plasmid-like DNA pC4 from mitochondria of Cucumis sativus
20
作者 Junying Li Yingda Wen +3 位作者 Yanling Bai Juan Fu Xiuming Zhang Caichang Ga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15期1288-1291,共4页
Four kinds of mitochondrial plasmid-like DNAs, designated pC1, pC2, pC3 and pC4, were detected in Cucumis sativus Jinyan No. 4. The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pC4 was linear conformation. Complete seq... Four kinds of mitochondrial plasmid-like DNAs, designated pC1, pC2, pC3 and pC4, were detected in Cucumis sativus Jinyan No. 4. The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pC4 was linear conformation. Complete sequence of pC4 was cloned into pUC19 with E. coli JM109 as host.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C4 was 370 bp long, the shortest one among all the reported mitochondrial plasmid-like DNAs. pC4 was AT rich. It contained terminal direct repeat sequence (35 bp in length)as well as many short direct and inverted repeats. ORFs in pC4 were short. pC4 was found to be homologous to nuclear DNAs, but lack homology with main mitochondrial and chloroplast DNAs. pC4-homologous sequence also occurred in nuclear genome of Jinyan No. 7 which contained no mitochondrial plasmid-like DNAs. The hybridization pattern of Jinyan No. 7 was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Jinyan No. 4. This suggested that pC4 occurred at the forepart of Cucumis sativus species divergence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nuclear gen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MIS SATIVUS linear mitochondrial plasmid-like DNAs NUCLEOTIDE sequence homolog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