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22Al-25Nb与TC11异种钛合金的线性摩擦焊接 被引量:13
1
作者 谭立军 姚泽坤 +3 位作者 周伟 郭鸿镇 杨思乾 张建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5-138,共4页
通过Ti-22Al-25Nb(Ti2AlNb基合金)与TC11((α+β)钛合金)的线性摩擦焊接,研究焊接工艺参数对接头外貌及界面结合率的影响,观察接头附近显微组织,并测试了其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随着焊接工艺参数,如摩擦时间、摩擦频率和摩擦压力的提高,... 通过Ti-22Al-25Nb(Ti2AlNb基合金)与TC11((α+β)钛合金)的线性摩擦焊接,研究焊接工艺参数对接头外貌及界面结合率的影响,观察接头附近显微组织,并测试了其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随着焊接工艺参数,如摩擦时间、摩擦频率和摩擦压力的提高,接头的结合率显著提高;在焊接和随后的冷却过程中,TC11合金侧的热影响区域发生了α→β→α′相变,形成的大量针状马氏体α′相使焊缝区的显微硬度值显著增大;Ti-22Al-25Nb合金侧的热影响区域主要发生了(O,α2)→B2/β相变,随着O相和α2相的减少,该区域金属的显微硬度值显著降低。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线性摩擦焊接Ti-22Al-25Nb合金与TC11合金能够形成质量完好的焊接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摩擦焊 TI-22AL-25NB合金 显微硬度 高温屈服强度
下载PDF
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动态再结晶规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晓红 张彦华 +2 位作者 张田仓 季亚娟 李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4-181,共8页
针对TC4/TC17异种钛合金进行了线性摩擦焊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对焊接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透射电镜分析了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焊合区的动态再结晶规律。结果表明:在焊接升温的过程中,TC4/TC17钛合金线性摩... 针对TC4/TC17异种钛合金进行了线性摩擦焊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对焊接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透射电镜分析了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焊合区的动态再结晶规律。结果表明:在焊接升温的过程中,TC4/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焊缝区已经达到β转变温度。在热和力的作用下,焊缝中心处金属发生动态再结晶,生成了细小的等轴晶粒。由于焊合区在共生晶粒形成之后又经历了强塑性变形,焊合区的晶粒内部产生了高密度的位错。位错运动形成亚晶界,焊合区形成亚晶粒,并以亚晶粒为形核核心,发生动态再结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线性摩擦焊 动态再结晶 焊合区
下载PDF
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工艺研究及显微组织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菊 常川川 +2 位作者 李晓红 陶军 张传臣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0-946,共7页
采用不同焊接频率(20~50 Hz)、振幅(1~4 mm)、摩擦压力(32~96 MPa)对TC17(α+β锻)/TC17(β锻)钛合金进行线性摩擦焊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焊接参数对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质量的影响及接头不同区域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热输入不足... 采用不同焊接频率(20~50 Hz)、振幅(1~4 mm)、摩擦压力(32~96 MPa)对TC17(α+β锻)/TC17(β锻)钛合金进行线性摩擦焊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焊接参数对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质量的影响及接头不同区域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热输入不足时,无法得到良好的焊接接头,其他焊接工艺参数不变时,随着单一参数的增加,热输入量迅速升高,焊接过程达到稳定状态,参数对焊接过程及接头质量的影响较小。TC17(α+β锻)/TC17(β锻)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焊缝区域在焊接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相变及动态再结晶,形成亚稳定β相;两侧热力影响区由于受到热力耦合的作用,等轴及板条状α相沿着振动方向拉长,针状次生α相完全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7钛合金 线性摩擦焊 工艺参数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TC17-TC11异种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弯曲性能分析与改善 被引量:4
4
作者 杜随更 徐婉婷 高漫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00-210,共11页
分析了TC11和TC17异种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接头的弯曲性能,探寻了焊缝区弯曲塑性的薄弱区。通过测试焊接接头的硬度、分析焊缝区组织、断口形貌,特别是弯曲试样表面滑移线形态,研究了弯曲断裂机制。通过焊后超声冲击以及高温固溶+时效热... 分析了TC11和TC17异种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接头的弯曲性能,探寻了焊缝区弯曲塑性的薄弱区。通过测试焊接接头的硬度、分析焊缝区组织、断口形貌,特别是弯曲试样表面滑移线形态,研究了弯曲断裂机制。通过焊后超声冲击以及高温固溶+时效热处理,探索了改善焊接接头弯曲塑性的工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接头弯曲性能试验,可以更好地表征TC11和TC17异种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接头焊缝区的宏观性能;经焊后时效热处理的线性焊接头的弯曲角度只有TC17母材的38%,TC11母材的30%。弯曲塑性是其力学性能的薄弱环节;焊合区及TC17侧变形区是接头弯曲塑性的薄弱区,弯曲断口均呈脆性断裂特征。焊合区断口为细小等轴晶粒的晶间断裂,焊接界面对TC17侧的滑移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容易在焊合区TC17侧形成微观裂纹;TC17变形区的弯曲起裂断口是大面积滑移剪切所形成的剪切韧窝,而TC17侧变形区晶粒大而长,有利于形成更长的滑移线和更集中的位错聚集,所以弯曲试验时TC17侧变形区最容易开裂。焊后进行超声冲击处理,在试件表面形成了约20μm厚度的变形层,接头的弯曲角度相对提高34%;接头进行高温固溶+时效处理后,接头的弯曲塑性提高,最高平均弯曲角度达到31.2°,相对提高82%。为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接头的宏观塑性性能分析与改善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线性摩擦焊 弯曲性能 超声冲击 高温热处理
原文传递
焊接参数对TC4钛合金线性摩擦焊焊缝成形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邢丽 朱蕾 +1 位作者 杨剑赟 卜文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3-45,49,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TC4钛合金的线性摩擦焊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对焊缝横截面的观察,分析了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线性摩擦焊的焊缝在宏观上可分为"X"型、"I"型和"V"型;摩擦压力对焊...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TC4钛合金的线性摩擦焊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对焊缝横截面的观察,分析了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线性摩擦焊的焊缝在宏观上可分为"X"型、"I"型和"V"型;摩擦压力对焊缝成形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频率和振幅;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振幅减小使焊缝区变窄,同时会降低焊缝塑性金属的流动性,焊缝成形较差;当摩擦压力增幅小于振幅的增幅时,有利于得到成形较好的焊缝;频率增大时匹配大振幅虽能使热输入升高,但热损失也较大,不利于得到成形良好的焊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线性摩擦焊 正交试验 焊缝成形
下载PDF
TC11/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界面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杜随更 高漫 +1 位作者 徐婉婷 王喜锋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5-892,共8页
采用OM、SEM、TEM等手段对TC11和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界面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焊合界面处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形成了共有晶粒和共有晶界,共有晶粒内焊合界面处形成了一个相界面。合金元素在共有晶界和共有晶粒内相界面... 采用OM、SEM、TEM等手段对TC11和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界面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焊合界面处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形成了共有晶粒和共有晶界,共有晶粒内焊合界面处形成了一个相界面。合金元素在共有晶界和共有晶粒内相界面处均发生了相互扩散。在共有晶粒和共有晶界形成过程中对溶质元素的排斥、吸附与拖曳作用下,共有晶粒内相界面处合金元素的变化范围比共有晶界处宽,且焊合区相界面处的成分变化要大于相内部。焊合界面处形成了大量细小的针状α相,其内有大量的变形孪晶。共有晶粒内的焊合界面的微观结构包括2个界面(两侧材料各自的再结晶生长界面)和2个生长区(有序和无序),该处动态再结晶也有类似于凝固结晶的有序和无序结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线性摩擦焊 焊接界面
原文传递
热处理工艺对TA15线性摩擦焊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颖 张田仓 张传臣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11期87-89,共3页
针对TA15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针状亚稳态组织转变为片层α相+保留β相,并且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片层结构逐渐增大。力学性能试验表明,接头拉伸断裂位置... 针对TA15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针状亚稳态组织转变为片层α相+保留β相,并且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片层结构逐渐增大。力学性能试验表明,接头拉伸断裂位置均在母材处,热处理后的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高于焊态,且疲劳性能和冲击性能得到改善。为保证TA15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获得较高的综合性能,热处理温度不应高于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钛合金 线性摩擦焊 接头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叶片单元件焊缝设计
8
作者 余学冉 陈云永 《焊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29,62,共5页
基于Goodman曲线,结合稳态应力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文中提出了一种判断叶片振动危险点的方法。基于该方法,文中分析了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叶片单元件的焊缝高度和焊接夹角对叶片振动安全的影响。此外,对于该叶片单元件在1阶弯曲模态... 基于Goodman曲线,结合稳态应力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文中提出了一种判断叶片振动危险点的方法。基于该方法,文中分析了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叶片单元件的焊缝高度和焊接夹角对叶片振动安全的影响。此外,对于该叶片单元件在1阶弯曲模态和1阶扭转模态下焊缝高度和焊接角度对叶片振动安全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某线性摩擦焊接叶片单元件1阶模态,叶片焊接夹角和焊缝高度对叶片振动安全性的影响均达29%以上,而对于1阶扭转振动安全性,焊接夹角和焊缝高度的影响则分别达到了227%和392%。通过1阶弯曲和1阶扭转模态下的线性摩擦焊缝影响分析,获得了某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叶片单元件焊缝的合适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7钛合金 叶片 线性摩擦焊接 焊缝高度 焊接夹角
下载PDF
TA19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组织及硬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晶 张田仓 李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9-63,共5页
对TA19钛合金进行了线性摩擦焊试验。对部分试样进行了焊后热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对热处理前后接头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区组织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组织,等轴的β晶粒内部弥散分布着α'... 对TA19钛合金进行了线性摩擦焊试验。对部分试样进行了焊后热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对热处理前后接头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区组织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组织,等轴的β晶粒内部弥散分布着α'马氏体和针状α相;热力影响区以变形组织为主,其中靠近焊缝区域的β晶粒内部发生了动态回复和再结晶;热影响区的片间β相上有细小的针状α相析出。经过565℃焊后热处理,焊缝区α'马氏体相以及热力影响区和热影响区的亚稳β相分解为弥散的(α+β)相;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有第二相质点析出。接头的显微硬度比母材高,焊缝中心的硬度最高,随着向母材方向过渡,硬度逐渐降低;热处理后接头的显微硬度略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线性摩擦焊 焊后热处理 显微硬度
下载PDF
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军 梁武 +1 位作者 张春波 乌彦全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1,I0003,共7页
针对固溶时效态TC17钛合金焊态及焊后热处理态线性摩擦焊接头,进行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焊态时焊缝组织发生了回复与再结晶,由于焊后冷却速度较快,生成了亚稳定β相,焊缝区发生了软化;热力影响区组织沿受力变形方向拉... 针对固溶时效态TC17钛合金焊态及焊后热处理态线性摩擦焊接头,进行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焊态时焊缝组织发生了回复与再结晶,由于焊后冷却速度较快,生成了亚稳定β相,焊缝区发生了软化;热力影响区组织沿受力变形方向拉长、细化、交替呈带状分布,加工硬化程度较高,显微硬度明显高于其它区域;热影响区由于二次次生α相基本溶解于亚稳定β相,导致显微硬度显著降低.经过焊后热处理,亚稳定β相发生时效分解,析出了弥散程度更高的针状次生α相使得焊接区硬度大幅度提高.由于亚稳定相的生成,焊态接头发生软化,拉伸均断裂在焊缝区,抗拉强度达到母材强度91.8%,断口呈脆性断裂形态;焊后热处理态接头由于二次次生α相的析出,起到弥散强化的作用,拉伸试验均断在母材,断口呈典型韧性断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摩擦焊 焊后热处理 组织分析 断口分析
下载PDF
TC4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组织及残余应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杰 张田仓 +2 位作者 陆业航 张庆云 李菊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17期127-130,共4页
使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法对TC4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组织和残余应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机影响区内的α相和β转变体在线性摩擦焊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拉长,变形严重,焊缝区存在超细晶粒区。焊后接头的残余应力场表现为... 使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法对TC4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组织和残余应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机影响区内的α相和β转变体在线性摩擦焊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拉长,变形严重,焊缝区存在超细晶粒区。焊后接头的残余应力场表现为在一侧为拉应力,而在另一侧同时存在拉应力区和压应力区。垂直于焊缝的横截面上,垂直焊缝方向的残余应力在焊缝中心和焊缝端部分别呈现V字形和W字形分布特征,而在焊缝纵截面上,平行焊缝方向的残余应力分布特征为中心段存有较高的残余拉应力,至焊缝两端逐渐下降为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线性摩擦焊 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双重退火对TC4-DT/TC21线性摩擦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潘 曾卫东 +1 位作者 张传臣 徐建伟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TC4-DT/TC21异种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进行双重退火处理,对比分析双重退火对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双重退火后,焊缝中心区内针状组织发生粗化,其平均宽度由0.2μm增加至0.5~1.0μm;热力影响区内,沿震荡方向以波... 对TC4-DT/TC21异种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进行双重退火处理,对比分析双重退火对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双重退火后,焊缝中心区内针状组织发生粗化,其平均宽度由0.2μm增加至0.5~1.0μm;热力影响区内,沿震荡方向以波纹状分布的初生α相在畸变能释放以及元素扩散的作用下变形程度降低,且α_(p)相周围的针状α相也长大为竹叶状;母材区内,在α_(p)发生球化的同时还在β基体上析出针状α相。较于热处理前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R_(m))=911 MPa,断后伸长率(A)=8.5%),经过较低温度的双重退火(PWHT 1)处理后,在组织粗化及针状α相析出的共同作用下接头强度和断后伸长率都有所降低(R_(m)=886 MPa,A=6.0%)。但经过较高温度的双重退火(PWHT 2)处理后,弥散分布的针状次生α相显著提升材料的强度,且塑性仍保持较高的水平(R_(m)=925 MPa,A=6.2%)。对于拉伸断口,双重退火后裂纹扩展区主要是韧窝+撕裂棱和小解理刻面的混合,且裂纹在扩展过程大多与α片层呈一定角度进行扩展,说明在拉伸过程中接头的失效形式为穿晶的韧性-脆性混合断裂。对于接头的冲击韧性,较于热处理前14.8 J的冲击吸收功,双重退火能显著提升接头的冲击韧性,且随着第一次退火温度的升高,接头冲击吸收功由38.6 J增加至41.2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摩擦焊 焊后热处理 微观结构 抗拉强度 硬度分布 冲击韧性
原文传递
热处理对同质异态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的影响
13
作者 常川川 李菊 +3 位作者 李晓红 金俊龙 张传臣 季亚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185,共5页
对TC17(α+β)和TC17(β)钛合金进行线性摩擦焊及焊后热处理试验,运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观察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组织变化,采用轮廓法测试接头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分析了热处理对接头的微观组织、残余应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 对TC17(α+β)和TC17(β)钛合金进行线性摩擦焊及焊后热处理试验,运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观察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组织变化,采用轮廓法测试接头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分析了热处理对接头的微观组织、残余应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过程中焊缝区发生了相变及动态再晶界过程,形成亚稳定β相;两侧热力影响区初生α相严重变形,针状α相完全溶解。经过热处理,亚稳定β相分解为稳定的α+β相,板条状α相在晶界析出,针状α相在晶粒内部析出,变形α相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轮廓法测试结果表明,接头沿振动方向的应力呈双峰分布,接头热力影响区处拉应力峰值达到最大约360 MPa,焊缝中心拉应力值约140 MPa,经过热处理,接头沿振动方向拉应力值降低至50 MPa以下。经过热处理后接头微观组织更加均匀,并且接头残余应力得到消除,接头拉伸及疲劳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7钛合金 线性摩擦焊 残余应力 焊后热处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焊后热处理对异种合金摩擦焊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谭立军 姚泽坤 +2 位作者 周伟 郭鸿镇 张建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2,共4页
用金相观察、SEM分析和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不同的焊后热处理制度对异种合金(Ti2AlNb/TC11)线性摩擦焊接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进行时效热处理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或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焊缝两侧热影响区条状α/O相析... 用金相观察、SEM分析和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不同的焊后热处理制度对异种合金(Ti2AlNb/TC11)线性摩擦焊接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进行时效热处理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或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焊缝两侧热影响区条状α/O相析出量不断增加,焊接接头强度也相应得到提高;固溶及时效热处理后,TC11合金侧热影响区在晶界上析出大量粗条状α相,Ti2AlNb合金侧热影响区晶界主要由条状O相构成,焊接接头强度超出母材TC11合金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AlNb合金 线性摩擦焊接 焊后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异质TC17线性摩擦焊接头焊后时效处理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随更 刘冠翔 李菊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3,I0003,I0004,共9页
线性摩擦焊是制造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的关键技术.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式万能试验机及显微硬度仪对比分析了TC17(α+β)/TC17(β)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焊态及不同时效温度下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焊态下焊合区及附近区... 线性摩擦焊是制造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的关键技术.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式万能试验机及显微硬度仪对比分析了TC17(α+β)/TC17(β)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焊态及不同时效温度下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焊态下焊合区及附近区域的微观组织为过冷β细晶,硬度最低;经焊后时效处理,析出了细小针状α相,硬度升高.焊后时效温度为400℃时,焊合区及附近区域的硬度值明显提高,焊接区脆化.焊后时效温度为630℃时,接头弯曲角度最高,但强度降低.综合焊接接头的硬度、弯曲与拉伸性能优化出的焊后时效温度为550℃.接头弯曲角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母材的36%和95%. TC17(α+β)侧热力影响区(thermal-mechanical affected zone,TMAZ)受力后微观塑性变形更均匀,其强塑性能均优于TC17(β)侧TMAZ.接头的弱化区对应于TC17(β)侧TMAZ硬度变化梯度及组织梯度最大的区域.相比母材,接头的塑性损失比强度损失要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摩擦焊 焊后时效处理 钛合金 整体叶盘
下载PDF
热处理对TC11/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正 张田仓 李菊 《焊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57,71,共4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钛合金整体叶盘的典型材料TC11和TC17进行线性摩擦焊,并对焊接接头进行热处理,用光学电镜、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线性摩擦焊接头焊缝区为典型再结晶组织,TC11侧为马氏体组织,TC17侧为亚稳态β... 针对航空发动机钛合金整体叶盘的典型材料TC11和TC17进行线性摩擦焊,并对焊接接头进行热处理,用光学电镜、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线性摩擦焊接头焊缝区为典型再结晶组织,TC11侧为马氏体组织,TC17侧为亚稳态β相组成;热处理后,TC11侧马氏体组织转化为α+β片层组织,TC17侧亚稳态β相内析出针状α相且针状α相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而长大;热处理前TC11侧热机影响区B晶界长出极细针状次生理相,随后热处理过程中极细针状次生α相消失并有细小颗粒状次生α析出,而TC17侧热机影响区在热处理前初生α相呈一定流线型,热处理后针状初生α相长大并有不同取向的α相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线性摩擦焊热处理
下载PDF
焊后热处理对Ti17线性摩擦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震国 马铁军 +2 位作者 李菊 李文亚 唐龙飞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5-160,共6页
目的获得双态组织Ti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合适的焊后热处理(PWHT)工艺,以满足该合金在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线性摩擦焊工程中的应用要求。方法选用3种热处理温度(600,620,640℃)对接头进行PWHT,利用光镜(OM)及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接... 目的获得双态组织Ti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合适的焊后热处理(PWHT)工艺,以满足该合金在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线性摩擦焊工程中的应用要求。方法选用3种热处理温度(600,620,640℃)对接头进行PWHT,利用光镜(OM)及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接头微观组织,利用拉伸试验机及显微硬度计测试分析接头力学性能。结果热处理后接头母材(BM)组织与焊态接头相比无明显变化,焊缝区(WZ)及热力影响区(TMAZ)内析出了细小的层片状二次α,使WZ及TMAZ的显微硬度与焊态接头相比均有所提高。随着热处理温度由600℃→620℃→640℃,WZ及TMAZ内二次α相逐渐长大粗化,导致WZ及TMAZ显微硬度随PWHT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结论所选的PWHT温度可改善接头组织,使接头拉伸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高于焊态接头及许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摩擦焊 Ti17 焊后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焊后热处理对高氧TC4/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常川川 李菊 +1 位作者 张田仓 郭德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09-10113,共5页
对高氧TC4/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进行热处理,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异质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质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焊缝区在TC17侧形成亚稳定β相,在高氧TC4侧形成针状马氏体相。经过热处... 对高氧TC4/TC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进行热处理,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异质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质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焊缝区在TC17侧形成亚稳定β相,在高氧TC4侧形成针状马氏体相。经过热处理后,板条状α相在晶界处析出,针状α相在晶粒内部析出,并且残余α相在保温过程中发生分解,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析出相逐渐长大。接头焊缝及热力影响区显微硬度在热处理后显著增加。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rack tip opening displacement,CTOD)试验结果表明:接头断裂韧性薄弱区域在焊缝区及TC17侧热力影响区,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可以明显提高接头薄弱区域的断裂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摩擦焊 异质钛合金 焊后热处理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断裂韧性
下载PDF
焊后热处理对TC11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旭扬 李菊 +2 位作者 陶军 金俊龙 李文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125,共8页
焊后热处理可以改善线性摩擦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对TC11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进行双重退火(950+530)℃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微观分析技术研究双重退火对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接头焊缝区的动态再结... 焊后热处理可以改善线性摩擦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对TC11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进行双重退火(950+530)℃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微观分析技术研究双重退火对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接头焊缝区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完全消失,被粗针状、条状和球状α相取代。热力影响区组织变形程度减小,晶粒长大,部分α组织球化。母材中次生α相长大,呈粗针及短棒状。接头焊缝区及热力影响区的晶粒取向在热处理后更加随机,择优取向明显降低。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焊后双重退火处理消除接头中心高硬度区,接头中心硬度较焊态接头硬度下降约50HV,热力影响区硬度较焊态接头硬度上升约30HV;焊后热处理对接头拉伸强度没有显著影响;热处理后接头冲击韧性达到61.3 J·cm^(-2),相比焊态提高约80%,与母材的冲击韧性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线性摩擦焊 焊后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热处理对TC4-DT/TC21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潘 曾卫东 +1 位作者 张传臣 徐建伟 《航空科学技术》 2021年第9期50-56,共7页
为进一步提升TC4-DT/TC21线性摩擦焊接头的综合力学性能,对比分析了焊接接头一次退火和双重退火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退火后,接头各个区域的组织特征与退火前差异较小,焊缝中心区为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及针状α相,热... 为进一步提升TC4-DT/TC21线性摩擦焊接头的综合力学性能,对比分析了焊接接头一次退火和双重退火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退火后,接头各个区域的组织特征与退火前差异较小,焊缝中心区为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及针状α相,热力影响区呈现沿振荡方向拉长的流线组织。但双重退火后,接头组织发生明显变化,焊缝中心区出现晶粒长大、片层α相粗化以及晶界α相不连续等现象。热力影响区内α相片层粗化且片层间距增加,同时在粗化的片层α相周围析出许多长大的短棒状α相。母材区内片层α相发生粗化且有次生相析出。性能对比显示双重退火明显优于一次退火,其中强度和冲击功分别提升了91MPa和24.4J,塑性仍保持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摩擦焊 焊后热处理 钛合金 双重退火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