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交流500kV线路输电能力的实用化技术和措施 被引量:87
1
作者 周孝信 郭剑波 +1 位作者 胡学浩 汤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共6页
分析了影响我国 5 0 0 k V线路输电能力的主要因素 ,研究了国外提高线路输电能力的先进经验 ,在电力系统仿真模拟上对交流 5 0 0 k V输电线的输电能力进行了仿真试验 ,最后提出了为提高我国 5 0 0 k V线路输电能力而应优先采用的实用化... 分析了影响我国 5 0 0 k V线路输电能力的主要因素 ,研究了国外提高线路输电能力的先进经验 ,在电力系统仿真模拟上对交流 5 0 0 k V输电线的输电能力进行了仿真试验 ,最后提出了为提高我国 5 0 0 k V线路输电能力而应优先采用的实用化技术和措施 ,包括 :加强电网建设 ,采用串联补偿、紧凑型输电、动态无功补偿和大截面耐热导线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系统稳定 输电能力 动态无功补偿 电力系统
下载PDF
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的研究 被引量:86
2
作者 覃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65-70,共6页
分析了影响单端行波测距法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母线端接线、接地电阻、T型线路结构、故障位置等,指出行波的极性和幅值是行波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提出了考虑电流行波极性和电压行波极性的综合行波极性判别法,该方法较容易识别线路内的折... 分析了影响单端行波测距法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母线端接线、接地电阻、T型线路结构、故障位置等,指出行波的极性和幅值是行波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提出了考虑电流行波极性和电压行波极性的综合行波极性判别法,该方法较容易识别线路内的折反射行波和线路外的其它线路折反射行波,与仅利用电流或电压行波的方法相比,判别的可靠性有很大提高。同时指出对单端行波测距而言,一些线路结构和故障情况下无法进行单端行波测距,单端行波测距法还存在测距死区问题。用单端法进行测距需要结合阻抗法进行联合单端测距,在单端行波法失效的情况下以阻抗法的测距结果作为补充,才能弥补单端行波法和单端阻抗法的不足,实现精确故障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 输电线路 故障测距 单端法 电力系统
下载PDF
乡镇驻村制与基层治理方式变迁 被引量:77
3
作者 欧阳静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11-115,共5页
驻村制是由解放初期的农村"工作队"演变而成,是一种反官僚化运作的工作方法,更是中国共产党"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运作机制。然而,从目前驻村制的运作特点看,原本"反科层化"运... 驻村制是由解放初期的农村"工作队"演变而成,是一种反官僚化运作的工作方法,更是中国共产党"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运作机制。然而,从目前驻村制的运作特点看,原本"反科层化"运作的驻村制已经越来越具有科层化运作的特征。随着秉承"走群众路线"的乡镇驻村制向科层化演变,乡镇治理方式和乡村关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乡镇干部也从具有乡土气息的农村干部逐渐演变为远离村庄与村民日常生活的现代公务员。虽然这一演变形式上符合现代官僚制组织的特性,但实质上远离了群众路线,基层政府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变得愈加松散,乡村社会的各类治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群众路线 驻村制 驻村干部 治理方式 乡村关系
下载PDF
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被引量:29
4
作者 杨叔子 史铁林 李东晓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1997年第1期1-6,共6页
给出了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定义,分析了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特点及设计要求,定义了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各层功能。
关键词 分布式结构 状态监测 故障诊断 在线系统
下载PDF
小波方法在超高压输电线行波故障测距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5
作者 范春菊 张兆宁 郁惟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0-53,共4页
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将产生向变电站母线运动的行波,因此可以在母线处采集并记录故障电流行波,利用小波变换快速算法即可实现输电线路的精确故障测距。但由于输电线路故障电流信号中具有很强的突变信息,因此须用小波变换对实变信号进行... 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将产生向变电站母线运动的行波,因此可以在母线处采集并记录故障电流行波,利用小波变换快速算法即可实现输电线路的精确故障测距。但由于输电线路故障电流信号中具有很强的突变信息,因此须用小波变换对实变信号进行奇异性检测,从而将奇异信号发生的时刻转换为故障距离。文章通过EMTP仿真计算及对结果的详尽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传播来计算故障距离的新方法。仿真试验表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小波方法 超高压输电线路 行波故障测距 奇异性
下载PDF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防冰、融冰、除冰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60
6
作者 王勇 苗虹 +3 位作者 莫思特 查云峰 李仁杰 刘首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78-187,共10页
目前的防、融、除冰技术多样,但尚无明确的体系来划分三者间的区别。对以往的国内外防冰、融冰、除冰技术进行梳理归纳,划分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防、融、除冰三大技术体系,并指出当前防、融、除冰技术发展需克服的一些难点。除此之外,介绍... 目前的防、融、除冰技术多样,但尚无明确的体系来划分三者间的区别。对以往的国内外防冰、融冰、除冰技术进行梳理归纳,划分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防、融、除冰三大技术体系,并指出当前防、融、除冰技术发展需克服的一些难点。除此之外,介绍正在研究的自制热融冰导线、基于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材料的智能融冰导线方案以及目前部分地区已工程应用的地线融冰技术。最后,从“智能电网”中的“可适应、可自愈”角度出发,提出建设一体化防、融、除冰技术体系,并对融冰技术的下一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 防冰 融冰 除冰体系 智能
下载PDF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47
7
作者 梁枢果 朱继华 王力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69,共7页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特征评估是其抗风、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耦联振动动力特性分析的多自由度体系计算方法,并对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工程实例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塔-...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特征评估是其抗风、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耦联振动动力特性分析的多自由度体系计算方法,并对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工程实例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塔-线耦联振动对塔,线各自动力特性的影响,得到了若干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导线 耦联体系 动力特性
下载PDF
中国海上集装箱运输的组织网络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王成金 金凤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2-401,共10页
在阐述国内外集装箱运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集装箱的空间组织模式-轴辐侍服网络。对中国港口的集装箱组织,从航线、航班、空间联系、地域系统等四个角度进行详细论述,认为香港、上海两港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深圳、宁波、青岛、厦... 在阐述国内外集装箱运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集装箱的空间组织模式-轴辐侍服网络。对中国港口的集装箱组织,从航线、航班、空间联系、地域系统等四个角度进行详细论述,认为香港、上海两港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深圳、宁波、青岛、厦门、天津、大连等港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不同港口形成了不同的主导组织区域;并且中国近海已形成以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和深圳-香港等港口为枢纽港的6个轴辐侍服系统;同时中国港口又从属于釜山、阪神和新加坡3个国际集装箱侍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运输 轴-辐侍服网络 航线和航班 组织系数 地域系统
下载PDF
地磁感应电流对我国电网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连光 刘宗歧 张建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14,共5页
对于地磁感应电流(GIC)对电力系统的有害影响,国外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国内研究不够广泛。随着我国西电东送、全国联网战略的逐步实施,将要形成大量东西走向的超高压、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线路。我国部分地区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与受到过... 对于地磁感应电流(GIC)对电力系统的有害影响,国外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国内研究不够广泛。随着我国西电东送、全国联网战略的逐步实施,将要形成大量东西走向的超高压、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线路。我国部分地区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与受到过GIC影响的一些国家相似,我国电网是否存在GIC影响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在给出电网GIC机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磁暴影响实例和我国电网综合情况分析得出初步结论,指出研究我国电网GIC影响的必要性,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感应电流 地磁暴 输电线路 系统稳定
下载PDF
输电线路多塔耦联体系的风致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琳琳 谢强 李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261-267,共7页
输电塔结构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电网的运行可靠性,而风荷载则是威胁其安全的主要外因之一。基于此,首先以华东某500 kV输电线路的典型输电塔结构为背景,在有限元程序AN SY S开发环境下,建立了包含三塔两线的塔线耦联体系精细化有限元... 输电塔结构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电网的运行可靠性,而风荷载则是威胁其安全的主要外因之一。基于此,首先以华东某500 kV输电线路的典型输电塔结构为背景,在有限元程序AN SY S开发环境下,建立了包含三塔两线的塔线耦联体系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然后,应用经典的基于功率谱密度函数的谱表现方法,结合D avenport谱生成了目标场地的风场;最后,利用该生成风场,进行了上述输电塔耦联体系模型的抗风动力响应分析,进而对比了输电塔的拟静力计算结果与多塔耦联体系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现行输电塔抗风设计方法是偏于不安全的,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导线 风荷载 耦联体系 动力响应
下载PDF
电力设施应对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1
作者 曹永兴 邓鹤鸣 +3 位作者 蔡炜 刘衍宏 吴驰 邬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62-1974,共13页
有关地震及次生灾害对电力设施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工程技术领域探索的重要课题。论文主要总结分析了输电线路、变电设备、发电设施、灾害监测和应急抢险等方面与地震及次生灾害相关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电力设施防控亟需解... 有关地震及次生灾害对电力设施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工程技术领域探索的重要课题。论文主要总结分析了输电线路、变电设备、发电设施、灾害监测和应急抢险等方面与地震及次生灾害相关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电力设施防控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总结了输电线路的地震受灾方式和灾害影响,指出了地震受灾及设备抗震的研究需要综合本体因素与局域地质构造因素;其次,回顾了变电设备受损机理及检测方法,指出了变电设备抗震研究中的局限性;然后,以水电站、风电结构和核电厂为例来分析发电设施的地震灾害防控研究进展,指出了发电设施研究仍以工程实际需求为导向展开;最后,综述了灾害监测及应急抢险的研究现状,建议加强新技术在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下电网防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次生灾害 电网 输电线路 变电设备 灾害监测 救援体系
下载PDF
湖北省高压输电线路防雷现状及综合防雷措施 被引量:28
12
作者 孙禔 孙鹏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38,共4页
根据湖北省所处地理位置,其特有的雷电活动气候特征及地质地貌特点,对全省各地区的雷击跳闸情况进行了统计,通过分析找出当前湖北主网高压输电线路防雷存在的主要问题:杆塔的隐患、地网接地不合要求、避雷线保护角过大。在线路防雷的综... 根据湖北省所处地理位置,其特有的雷电活动气候特征及地质地貌特点,对全省各地区的雷击跳闸情况进行了统计,通过分析找出当前湖北主网高压输电线路防雷存在的主要问题:杆塔的隐患、地网接地不合要求、避雷线保护角过大。在线路防雷的综合治理上既要重视常规措施的落实,也要有选择地对新的防雷措施如线路避雷器、可控放电避雷针、耦合地线的应用进行实践。在管理上推广应用雷电定位系统是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有效防雷措施不可缺少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压 输电线路 电网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的汽车仪表板大型塑件注塑模工艺优化 被引量:29
13
作者 吴俊超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128,共8页
以大型汽车仪表板塑件为例,采用模流分析软件Moldflow分析了多浇口的最佳浇口位置。以翘曲变形量为主要分析指标建立了正交实验方案,通过分析比对获得了最佳的工艺组合。通过模拟分析,发现翘曲变形量过大和表面有熔接痕是主要缺陷。不... 以大型汽车仪表板塑件为例,采用模流分析软件Moldflow分析了多浇口的最佳浇口位置。以翘曲变形量为主要分析指标建立了正交实验方案,通过分析比对获得了最佳的工艺组合。通过模拟分析,发现翘曲变形量过大和表面有熔接痕是主要缺陷。不均匀收缩、取向效应和冷却不均是导致翘曲变形量过大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顺序阀浇口技术、优化相关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以及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的结构、尺寸,基本消除外观表面上的明显熔接痕,翘曲变形量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并最终获得了优化的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结果表明,采用Moldflow对大型塑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可大幅提高塑件的成型质量,有效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表板 熔接痕 正交实验 优化设计 翘曲 冷却系统 热流道 阀浇口
下载PDF
试论运输通道的概念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承锋 宾雪峰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9-52,共4页
以系统和发展的观念 ,将运输通道的组成概括为地带、线路系统、载体系统及管理系统 ,进而提出了整合性的运输通道概念。
关键词 地带 线路 载体 管理系统
下载PDF
线路故障引起电压凹陷的频次最大熵评估 被引量:24
15
作者 肖先勇 马超 李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3,共7页
实际电力系统中,线路故障点受诸多因素影响,具有随机不确定性。针对其随机规律难以直接计算的问题,提出利用最大熵原理评估线路故障引起的电压凹陷频次新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不同线路故障类型,首先利用解析式法确定线路故障区间,然后... 实际电力系统中,线路故障点受诸多因素影响,具有随机不确定性。针对其随机规律难以直接计算的问题,提出利用最大熵原理评估线路故障引起的电压凹陷频次新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不同线路故障类型,首先利用解析式法确定线路故障区间,然后直接以故障区间样本数据的统计矩作约束条件,通过最大化熵,提取线路故障点的客观概率分布,并结合线路故障率评估得到母线电压凹陷的频次。文中阐述新方法的应用背景及实现原理,并对IEEE-30节点标准测试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与传统故障点法比较,新方法不受舍入误差影响,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的准确性、适应性及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故障位置 配电系统 电压凹陷 随机评估 最大熵原理
下载PDF
基于故障分支快速辨识的T型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新算法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旭 朱永利 +1 位作者 高艳丰 黄晓胤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110,共6页
传统T型高压线路故障测距方法在T节点附近发生故障时有测距死区,针对这一不足,根据两端测得故障点处正序电压相等推导出一种新的测距函数进行故障分支判断。在故障支路上,测距函数相位值单调且在首末两处的函数相位值相差大约180°... 传统T型高压线路故障测距方法在T节点附近发生故障时有测距死区,针对这一不足,根据两端测得故障点处正序电压相等推导出一种新的测距函数进行故障分支判断。在故障支路上,测距函数相位值单调且在首末两处的函数相位值相差大约180°;正常支路上,测距函数相位值也单调但在首末两处的函数相位值大约相等。基于测距函数的相位在首末两处的相位相差的大小这一特性作为故障分支判据,进而利用故障距离的解析表达式求解故障距离。该方法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方法在T节点附近不能可靠识别故障支路的缺点,并且无需判别故障类型,只需代入相应的公式计算几个点即可得到故障距离,程序实现简单,计算速度快。本算法的测距精度理论上不受故障类型、过渡电阻、运行方式等影响。EMTP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述算法的正确性和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线路 故障测距 故障分支 电力系统
下载PDF
电网线损实时监测分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苗竹梅 刘伟 +1 位作者 仇继杨 吕一斌 《电力设备》 2007年第7期19-22,共4页
电网线损实时监测分析管理系统利用变电站电量远方抄表系统、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中的实时电量数据资源,通过二次开发,可自动计算电网统计线损率。该系统主要功能有:计算各级电网分压、分区、分线线损率;实时监测母线电量不... 电网线损实时监测分析管理系统利用变电站电量远方抄表系统、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中的实时电量数据资源,通过二次开发,可自动计算电网统计线损率。该系统主要功能有:计算各级电网分压、分区、分线线损率;实时监测母线电量不平衡率等指标;对电网的各类电量与线损率统计数据进行查询及分析;动态生成电网线损拓扑图形,直观的显示出电网线损分布情况。该系统采用灵活的统计关系设定方法,可适用于不同的电网结构和管理模式。该系统投运后效果明显,可实现全陕西电网电力发、输、供、配、用各环节中电量与线损率的全过程自动统计与监测,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线损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线损 实时监测 管理系统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永臣 艾欣 《现代电力》 2002年第1期49-53,共5页
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的概念、特点和技术优势 ,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给出了谐波信号的分析方法 ,采用对称分量法给出了三相系统不平衡的指标 ,介绍了应用虚拟仪器技术研制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监测的内容及主要功能 ,给出了三相... 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的概念、特点和技术优势 ,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给出了谐波信号的分析方法 ,采用对称分量法给出了三相系统不平衡的指标 ,介绍了应用虚拟仪器技术研制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监测的内容及主要功能 ,给出了三相系统的实验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仪器 电能质量 在线监测系统 傅立叶变换 计算机
下载PDF
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持续活动的典型个例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肖递祥 郁淑华 屠妮妮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54,共12页
利用1°×1°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500 hPa分别为西风槽、切变线和切变流场影响背景下、移出高原后维持48 h以上的3次典型高原低涡个例,分析了低涡维持期间500 hPa环境场、主要影响系统、涡度与温度平流、200 hPa形势... 利用1°×1°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500 hPa分别为西风槽、切变线和切变流场影响背景下、移出高原后维持48 h以上的3次典型高原低涡个例,分析了低涡维持期间500 hPa环境场、主要影响系统、涡度与温度平流、200 hPa形势场及垂直动力结构,并利用涡度方程对总涡源和各强迫项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西风槽影响时高原低涡移动路径受槽前西南气流引导,切变线影响时低涡沿切变线自西向东移动,切变流场影响时低涡移动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进退的影响,当西太副高出现明显西伸时,可导致低涡折向西退,3次个例均持续有正涡度平流和冷平流向涡区输送;(2)西风槽和切变线影响时南亚高压为东西带状分布,切变流场影响时南亚高压为北拱形;(3)高原低涡东移发展达到最强时,3次个例在200hPa均有低槽或低压叠加,从而形成深厚的正涡度柱;(4)500 hPa存在正涡度变率中心,低涡沿正涡度变率中心方向移动,高空槽和切变流场影响时正涡度变率主要来自水平输送项,切变线影响时主要来自辐合辐散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涡 西风槽 切变线 切变流场 影响系统
下载PDF
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瑞永 林致添 《电力勘测设计》 2012年第1期71-76,共6页
本文基于三维GIS平台,以服务于输电线路设计为主要出发点,提出了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辅助设计系统的构建思路和构建原则,分析了输电线路三维GIS数据的分类和获取方法,介绍了系统的各项基本功能模块,并对辅助设计的高级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基于三维GIS平台,以服务于输电线路设计为主要出发点,提出了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辅助设计系统的构建思路和构建原则,分析了输电线路三维GIS数据的分类和获取方法,介绍了系统的各项基本功能模块,并对辅助设计的高级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结合线路勘测设计的特点,给出了各设计阶段系统的作业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三维地理信息 辅助设计系统 技术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