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6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视ICP-OES法同时测定褐煤中锗和一些主要成灰元素 被引量:14
1
作者 邹本东 敖登高娃 +1 位作者 尚洪山 其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96-1499,共4页
描述了ICPOES(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同时测定褐煤中Ge和一些主要成灰元素Fe,Al,Ca,Mg,K,Na,Ti的方法。所使用的仪器是一台安装有双向视等离子体炬管和一个同时检测器的ICP光谱仪,这种技术允许分别在侧视和端视方式下同时... 描述了ICPOES(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同时测定褐煤中Ge和一些主要成灰元素Fe,Al,Ca,Mg,K,Na,Ti的方法。所使用的仪器是一台安装有双向视等离子体炬管和一个同时检测器的ICP光谱仪,这种技术允许分别在侧视和端视方式下同时测定主成分和微量元素。作者选取了适宜的仪器工作条件、选择了无干扰的分析谱线和合理地扣除了光谱背景,样品灰化后用HNO3/HF/HClO4混合酸消解,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吻合。仪器的检出限为0.00039~0.10μg·mL-1,方法的精密度RSD为0.79%~2.84%,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2.38%。建立的方法可简便、快速、准确地对褐煤中锗及其他多种元素同时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OES 褐煤 成灰元素
下载PDF
Eocene lignites from Cambay basin, Western India: An excellent source of hydrocarbon 被引量:2
2
作者 P.K.Singh V.K.Singh +4 位作者 P.K.Rajak M.P.Singh A.S.Naik S.V.Raju D.Mohanty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811-819,共9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lignites from the Cambay basin have been studied for their hydrocarbon potential.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lignite fieldse Vastan, Rajpardi and Tadkeshwar, and were investigated by pet... In the present paper lignites from the Cambay basin have been studied for their hydrocarbon potential.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lignite fieldse Vastan, Rajpardi and Tadkeshwar, and were investigated by petrography, chemical analyses and Rock-Eval pyrolysis. The results are well comparable with the empirically derived value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se ‘low rank C' lignites are exceedingly rich in reactive macerals(huminite t liptinite) while inertinite occurs in low concentration. These high volatile lignites generally have low ash yield except in few sections. The Rock-Eval data indicates the dominance of kerogen type-III with a little bit of type-II.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lignites of Vastan(lower and upper seams) and Tadkeshwar upper seam are more gas-prone while Rajpardi and Tadkeshwar lower seams are oil-prone. Further, the fixed hydrocarbons are several times higher than the free hydrocarbons. The relation between TOC and fixed hydrocarbon indicates that these lignites are excellent source rock for hydrocarbon which could be obtained mainly through thermal cracking. The empirically derived values reveal a high conversion(94e96%) and high oil yield(64e66%) for these lign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cene lignites Cambay basin ROCK-EVAL MACERAL HYDROCARBON
下载PDF
褐煤中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和ICP-OES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邹本东 敖登高娃 +1 位作者 尚洪山 其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应用 5步逐级化学提取研究了褐煤中多种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 ,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 OES )法测定了整个提取过程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结果表明 ,应用 5步逐级化学提取法可以有效地定量研究褐煤中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 .计... 应用 5步逐级化学提取研究了褐煤中多种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 ,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 OES )法测定了整个提取过程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结果表明 ,应用 5步逐级化学提取法可以有效地定量研究褐煤中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 .计算了逐级提取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提取率和可提取形态的百分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化学提取 并用 形态分布 金属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研究 存在形态 浓度 提取率
下载PDF
单炉压饼法测定褐煤挥发分国际标准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秋湘 方全国 杨妮 《煤质技术》 2021年第1期75-80,共6页
基于煤样预先压饼再按单炉法褐煤挥发分测定具有快速、简便、无样品喷溅、结果复现性较好的特点,对单炉压饼法测定褐煤挥发分国际标准提案(ISO 20360《褐煤和柴煤—分析样品挥发分测定—单炉法》)进行试验条件研究,确定该方法中马弗炉... 基于煤样预先压饼再按单炉法褐煤挥发分测定具有快速、简便、无样品喷溅、结果复现性较好的特点,对单炉压饼法测定褐煤挥发分国际标准提案(ISO 20360《褐煤和柴煤—分析样品挥发分测定—单炉法》)进行试验条件研究,确定该方法中马弗炉的起始加热温度为900℃、放入样品后马弗炉温度3 min内回升至900℃±10℃、煤样压饼压力大于980 N(以质量大于100 kg表示)等试验条件。研究表明:采用单炉压饼法测定褐煤挥发分的测定结果与ISO 5071-1中双炉法的测定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其精密度及正确度均满足要求;单炉压饼法解决了褐煤样品在试验过程中的喷溅问题,同时可节省一半的测定时间及少用1台试验设备,可作为ISO 5071-1(双炉法)的可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炉压饼法 褐煤挥发分 国际标准 加热时间 压饼压力 双炉法 样品喷溅
下载PDF
我国褐煤资源及其利用前景 被引量:200
5
作者 尹立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14,23,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我国褐煤资源成煤时代、不同地区的分布特征及其煤质、煤岩特性 。
关键词 褐煤 煤质特征 资源利用
下载PDF
中国褐煤的综合优化利用 被引量:102
6
作者 赵振新 朱书全 +4 位作者 马名杰 张恒 王路宁 颜淑娟 杜晓静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通过分析中国褐煤的特征、分布等,提出了在当前煤炭综合加工利用中中国褐煤综合优化利用的技术与方向,以解决中国环境污染问题,促进褐煤能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 褐煤 综合优化利用
下载PDF
褐煤提质技术现状及我国褐煤提质技术发展趋势初探 被引量:106
7
作者 邵俊杰 《神华科技》 2009年第2期17-22,共6页
褐煤是我国东北地区未来可利用的主要能源,但褐煤水分高,易风化自燃,发热量低,直接利用效率低,不利于长途运输,要大规模开发利用必须对其加工提质。本文介绍了我国蒙东地区褐煤资源状况,分析了国内外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状况,对我国褐煤... 褐煤是我国东北地区未来可利用的主要能源,但褐煤水分高,易风化自燃,发热量低,直接利用效率低,不利于长途运输,要大规模开发利用必须对其加工提质。本文介绍了我国蒙东地区褐煤资源状况,分析了国内外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状况,对我国褐煤提质加工的总体发展方向与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提质技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煤与生物质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3
8
作者 武宏香 李海滨 赵增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8-545,共8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稻秆、麦秆、木屑和煤单独及混合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混合比例热解与单独热解对比表明,混合热解中不同生物质起始热解温度、生物质挥发分最大析出温度、煤挥发分最大析出温度随着煤混合比例的变化呈规律性...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稻秆、麦秆、木屑和煤单独及混合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混合比例热解与单独热解对比表明,混合热解中不同生物质起始热解温度、生物质挥发分最大析出温度、煤挥发分最大析出温度随着煤混合比例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对混合热解实验数据与单独热解参数按混合比例后特性参数分析表明,混合热解导致固体产物产率提高。实验通过对稻秆两种方式的脱灰及脱挥发分处理后混合热解分析,脱挥发分稻秆与脱灰分稻秆对煤的热解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证明了生物质中的碱/碱土金属能促进煤在较低温度下热解,硅元素对热解速率起抑制作用。推测生物质与褐煤的共热解中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褐煤 共热解
下载PDF
褐煤提质技术开发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67
9
作者 朱书全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分析褐煤储量和褐煤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褐煤提质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褐煤主要提质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利用状况及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国内褐煤提质的主要示范项目,并对褐煤利用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褐煤 提质技术 工业化 节能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褐煤干燥脱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0
作者 高俊荣 陶秀祥 +1 位作者 侯彤 万永周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76,共4页
介绍了褐煤的现状以及褐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种褐煤脱水工艺,如回转管式干燥技术,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热机械脱水(MTE)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最后对MTE工艺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褐煤 干燥 脱水 MTE
下载PDF
我国褐煤的综合利用途径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55
11
作者 董洪峰 云增杰 曹勇飞 《煤炭技术》 CAS 2008年第9期122-124,共3页
褐煤占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的17%,所以发展褐煤综合利用技术和优化利用方法,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产业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褐煤传统的利用方法与新方法做了简单回顾,并对未来我国褐煤利用途径提出新的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 褐煤 利用 进展
下载PDF
煤的微生物溶(降)解及其产物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韩威 佟威 +5 位作者 杨海波 赵秀琛 赵树昌 崔之栋 赵岩 冯朴荪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53-661,共9页
利用八种真菌及九种煤研究了氧化煤的微生物溶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种的溶解能力不同,需有适当的菌-煤匹配.考察了培养液组成、接种量、培养时间和作用温度,以及培养液-煤体系与空气接触面积等因素对溶煤作用的影响,得出... 利用八种真菌及九种煤研究了氧化煤的微生物溶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种的溶解能力不同,需有适当的菌-煤匹配.考察了培养液组成、接种量、培养时间和作用温度,以及培养液-煤体系与空气接触面积等因素对溶煤作用的影响,得出了溶煤效果较好的适宜条件,对煤溶产物进行了工业分析、元素分析,以及红外、核磁、分子量和溶解特性等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溶煤产物是一种极性强、有类腐植酸结构和酸性、高度水溶性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混合物.试探了溶煤产物用于影响植物生长和水煤浆降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真菌 微生物溶解
下载PDF
褐煤提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3
作者 屈进州 陶秀祥 +3 位作者 刘金艳 张舒洁 张博 盛宇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125,共5页
由于褐煤存在高水分、高灰分、低发热量、易于风化和自燃的缺陷,致使其加工利用受到限制,为高效利用丰富的褐煤资源,减小褐煤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针对国内外在褐煤干燥脱水、成型和热解方面的提质研究,综述了国内外褐煤蒸发和非... 由于褐煤存在高水分、高灰分、低发热量、易于风化和自燃的缺陷,致使其加工利用受到限制,为高效利用丰富的褐煤资源,减小褐煤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针对国内外在褐煤干燥脱水、成型和热解方面的提质研究,综述了国内外褐煤蒸发和非蒸发脱水干燥脱水技术、无黏结剂和有黏结剂成型提质技术以及热解提质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我国褐煤提质加工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提质 干燥脱水 成型 热解
下载PDF
龙口褐煤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与还原 被引量:31
14
作者 刘翠霞 邓昌亮 徐海宁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7-341,共5页
进行了以龙口褐煤作吸附剂、还原剂净化含铬废水的实验,研究了含铬废水pH、浓度对褐煤吸附、还原Cr(Ⅵ)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龙口褐煤净化含铬废水的最佳条件。
关键词 褐煤 含铬废水 吸附 还原 废水处理 电镀废水
下载PDF
褐煤腐植酸的结构、组成及性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5
作者 李艳红 庄锐 +4 位作者 张政 赵文波 王平艳 夏举佩 李国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147-3157,共11页
综述了从褐煤中提取腐植酸的方法、腐植酸结构、组成以及生产腐植酸磷肥的研究进展。预处理褐煤可提高腐植酸的萃取率,但需要解决其经济性问题。常用气相渗透压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测定表观相对分子质量,质谱法和流动场流分离技术测定相对... 综述了从褐煤中提取腐植酸的方法、腐植酸结构、组成以及生产腐植酸磷肥的研究进展。预处理褐煤可提高腐植酸的萃取率,但需要解决其经济性问题。常用气相渗透压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测定表观相对分子质量,质谱法和流动场流分离技术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是研究热点。腐植酸的超分子结构是由小分子簇形成。腐植酸主要由芳香酸和酚组成,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是研究腐植酸组成的主要方法,为避免极性化合物的影响,实验时常加入四甲基氢氧化铵。电泳法常被称作腐植酸的指纹信息,用做腐植酸分类。腐植酸和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受p H值影响较大,腐植酸-金属-磷酸盐络合物是腐植酸磷肥的主要成分,可减少土壤中磷的固定,增加植物吸收磷的有效性,是腐植酸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腐植酸 肥料 磷酸盐
下载PDF
生物质混合物与褐煤共热解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阎维平 陈吟颖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5-870,893,共7页
选取秸秆、稻壳、玉米芯、木屑、沙柳枝和叶、旱柳枝和叶、紫花苜蓿、芦苇、碱草等13种农业和林业废弃物、草木类等生物质,按相同比例混合为生物质混合物,采用热重分析仪分析研究该生物质混合物与某典型褐煤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共热解... 选取秸秆、稻壳、玉米芯、木屑、沙柳枝和叶、旱柳枝和叶、紫花苜蓿、芦苇、碱草等13种农业和林业废弃物、草木类等生物质,按相同比例混合为生物质混合物,采用热重分析仪分析研究该生物质混合物与某典型褐煤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共热解特性,计算了生物质挥发分析出终止温度并合理定义了褐煤挥发分析出温度。热解试验表明:不同比例的生物质混合物与褐煤在共热解过程中,热解产物的产率基本等于单独热解生物质和褐煤的产率加权平均值;生物质混合物的比例在20%~400%时,褐煤挥发分析出温度低于褐煤单独热解时挥发分析出温度,生物质中的高碱金属和CaO含量及H/C比较大等因素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生物质混合物的比例在50%以上时,由于生物质密度较小且易软化,阻碍煤挥发分的选出和扩散,使褐煤挥发分析出温度显著高于褐煤单独热解时挥发分初始析出温度,生物质对褐煤热解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生物质混合物 褐煤 共热解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我国褐煤资源及其物性特征 被引量:42
17
作者 傅雪海 路露 +2 位作者 葛燕燕 田继军 罗培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4-107,112,共5页
为给研究褐煤对水和甲烷的吸附性及水和甲烷在褐煤中的流动性提供依据,对采自我国主要褐煤产地的13个样进行了煤岩组分、工业分析及褐煤物性特征测试。结果表明:褐煤中的全水分、空气干燥基水分、挥发分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当... 为给研究褐煤对水和甲烷的吸附性及水和甲烷在褐煤中的流动性提供依据,对采自我国主要褐煤产地的13个样进行了煤岩组分、工业分析及褐煤物性特征测试。结果表明:褐煤中的全水分、空气干燥基水分、挥发分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当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0.35%,褐煤孔隙度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当Ro,max>0.35%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各煤样孔容、比表面积差别很大,但大孔、中孔、过渡孔、微孔孔容分布较均匀,比表面积集中分布在过渡孔和微孔中;褐煤对甲烷的饱和吸附量平均为6.27 m3/t。研究成果对褐煤中次烟煤的划分、褐煤的提质利用及褐煤中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煤岩组分 物性特征 孔隙性 吸附性
下载PDF
高水分褐煤燃烧发电的集成干燥技术 被引量:34
18
作者 熊友辉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46-49,共4页
高水分褐煤直接燃烧发电效率低,褐煤的集成干燥发电技术是提高其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介绍了国外几种先进的集成干燥技术,如:管式干燥技术,流化床蒸汽干燥、蒸汽空气联合干燥,床混式干燥(BMD)、热机械脱水(MTE)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最... 高水分褐煤直接燃烧发电效率低,褐煤的集成干燥发电技术是提高其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介绍了国外几种先进的集成干燥技术,如:管式干燥技术,流化床蒸汽干燥、蒸汽空气联合干燥,床混式干燥(BMD)、热机械脱水(MTE)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最后,探讨了我国可以借鉴的褐煤燃烧发电预干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干燥 煤燃烧 流化床
下载PDF
中国褐煤及低阶烟煤利用与提质技术开发 被引量:38
19
作者 白向飞 《煤质技术》 2010年第6期9-11,共3页
介绍了中国褐煤及低阶烟煤的资源特征及加工利用现状,指出了褐煤对现代燃烧、气化技术的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褐煤脱水、提质等技术以及低变质烟煤制浆、热解、增塑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今后中国褐煤及低阶烟... 介绍了中国褐煤及低阶烟煤的资源特征及加工利用现状,指出了褐煤对现代燃烧、气化技术的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褐煤脱水、提质等技术以及低变质烟煤制浆、热解、增塑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今后中国褐煤及低阶烟煤提质技术开发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低阶烟煤 提质
下载PDF
褐煤新法干馏 被引量:29
20
作者 郭树才 《煤化工》 CAS 2000年第3期6-8,共3页
褐煤含挥发分高 ,适于转化利用。简单介绍了 1 50 t/ d平庄工业试验褐煤固体热载体低温干馏 (新法干馏 )工艺流程。讨论了干燥 ,混合 ,气固分离和灰熔温度。中国年轻煤多 ,有利于发展新法干馏技术。
关键词 褐煤 低温干馏 热解 温和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