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light-use efficiency in an alpine meadow ecosystem:causes and implications for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7
1
作者 Jin Chen Miaogen Shen Tomomichi Kato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09年第4期173-185,共13页
Aims Light-use efficiency(LUE)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scaling up local CO_(2)flux(F_(CO_(2)))tower observations to regional and global carbon dynamics.Using a data set including F_(CO_(2))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b... Aims Light-use efficiency(LUE)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scaling up local CO_(2)flux(F_(CO_(2)))tower observations to regional and global carbon dynamics.Using a data set including F_(CO_(2))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btained from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Tibetan Plateau,we examined both diurnal and seasonal changes in LUE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se changes.Our objectives were to(i)characterize the diurnal and daily variability of LUE in an alpine meadow,(ii)clarify the causes of this variability,and(iii)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LUE approach to this alpine meadow by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LUE and hourly LUE at satellite visiting times.Methods First,we obtained the LUE—the ratio of the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to the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APAR)—from the flux tower a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We then characterized the patterns of diurnal and seasonal changes in LUE,explored the environmental controls on LUE using un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es and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diffuse radiation on LUE by assigning weights through a linear programming method to beam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and diffuse PAR,which were separated from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using an existing method.Finally,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oontime hourly LUE and daily LUE and those between adjusted noontime hourly and daily LUE because satellites visit the site only once or twice a day,near noon.Important Findin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i)the LUE of the alpine meadow generally followed the diurnal and seasonal patterns of solar radiation but fluctuated with changes in cloud cover.(ii)The fraction of diffuse light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LUE variation.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vapor pressure deficit also affected LUE variation.(iii)The adjusted APAR,defined as the weighted linear sum of diffuse APAR and beam APAR,was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GPP on different temporal scales.(iv)Midday adjusted LU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da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use efficiency alpine meadow net ecosystem exchang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Remote Sensing Indices to Measure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Photosynthesis in a Southern China 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 被引量:1
2
作者 SUN Leigang WANG Shaoqiang +5 位作者 Robert A.MICKLER CHEN Jinghua YU Quanzhou QIAN Zhaohui ZHOU Guoyi MENG Ze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9年第2期112-126,共15页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the dynamics of photosynthesis in China’s 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 ecosystems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carbon(C) sink estimates in global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their respon...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the dynamics of photosynthesis in China’s 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 ecosystems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carbon(C) sink estimates in global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Eddy covariance has historically been the only direct method to assess C flux of whole ecosystems with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but it suffers from limited spatial resolution. During the last decade, continuous global monitoring of plant primary productivity from spectroradiometer sensors on flux towers and satellites has extend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overage of C flux observation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two physiological remote sensing indices, fluorescence reflectance index(FRI) and photochemical reflectance index(PRI), to measure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photosynthesis in a 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 ecosystem using continuous canopy spectral and flux measurements in the Dinghushan Nature Reserve in southern China.The more commonly used NDVI has been shown to be saturated and mainly affected by illumination(R^2=0.88, p <0.001), but FRI and PRI could better track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plant photosynthetic functioning by comparison and are less affected by illumination(R^2=0.13 and R^2=0.51, respectively) at the seasonal scale. FRI correlated better with daily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 in the morning hours than in the afternoon hours, in contrast to PRI which correlated better with light-use efficiency(LUE) in the afternoon hours. Both FRI and PRI could show greater correlations with GPP and LUE respectively in the senescence season than in the recovery-growth season. When incident PAR wa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PP and FRI was improved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d from 0.22 to 0.69(p < 0.001). The strength of the correl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senescence season(R^2=0.79, p < 0.001).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FRI and PRI as physiological indices for the accurate measur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ce reflectance index(FRI) photochemical reflectance index(PRI) PHOTOSYNTHESIS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 light-use efficiency(LUE) 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
原文传递
C3和C4植物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叶子飘 杨小龙 康华靖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67-1873,共7页
了解C3和C4植物光能利用效率(L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的响应关系,对揭示植物的光能利用与需水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辣椒(Capsicum annuum)、高粱(Sorghum bicolor)和玉米(Zea mays)为研究对象,用LI... 了解C3和C4植物光能利用效率(L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的响应关系,对揭示植物的光能利用与需水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辣椒(Capsicum annuum)、高粱(Sorghum bicolor)和玉米(Zea mays)为研究对象,用LI-6400光合仪测量了这4种植物的气体交换参数,并利用光响应机理模型所构建的叶片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光的响应模型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栾树和辣椒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LUE_(max))和最大水分利用效率(WUE_(max))比高粱和玉米低,所对应的饱和光强(IL-sat)也小于高粱和玉米;(2)高粱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饱和光强(Isat)均比玉米小,但它的LUE_(max)和WUE_(max)却比玉米大。由此可知,C3植物的栾树和辣椒LUE_(max)和WUE_(max)比C4植物的高粱和玉米低,而相应的饱和光强(I_(L-sat)和I_(W-sat))则没有这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植物 C4植物 光能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CO_2浓度下大豆叶片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24
4
作者 叶子飘 康华靖 +1 位作者 段世华 王怡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3-591,共9页
CO_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底物,影响着光合作用的进程和光合产物的数量.利用Li-6400-40B同时测量大豆叶片在不同CO_2浓度(300、400、500和600μmol·mol-1)下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曲线,并用构建的光合作用对光响应... CO_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底物,影响着光合作用的进程和光合产物的数量.利用Li-6400-40B同时测量大豆叶片在不同CO_2浓度(300、400、500和600μmol·mol-1)下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曲线,并用构建的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机理模型拟合这些光响应曲线,获得大豆叶片一系列的光合参数、生理生态参数和捕光色素分子的物理参数.结果表明:电子利用效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随CO_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随CO_2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光能利用效率和内禀(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随CO_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CO_2浓度下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和最大内禀(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CO_2浓度下的最大羧化效率的差异不显著.CO_2浓度的大小对光合作用中原初光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即高CO_2浓度有利于减小捕光色素分子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最小平均寿命,以提高光能传递的速度及增加大豆光合电子流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响应机理模型 光能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大豆 CO2浓度
原文传递
LED光质和日累积光照量对番茄种苗生长及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季方 甘佩典 +2 位作者 刘男 贺冬仙 杨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31-238,共8页
为了提高育苗质量,降低冬春季低温弱光环境对设施种苗优质生产的制约,该研究利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的LED光照与环控技术研究光质和日累积光照量(Daily Light Integral,DLI)对番茄种苗形态建成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通过对光能利用效率(Ligh... 为了提高育苗质量,降低冬春季低温弱光环境对设施种苗优质生产的制约,该研究利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的LED光照与环控技术研究光质和日累积光照量(Daily Light Integral,DLI)对番茄种苗形态建成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通过对光能利用效率(Light Energy Use Efficiency,LUE)和电能利用效率(Electric Energy Use Efficiency,EUE)的实际测试,分析人工光育苗的能耗水平。光质环境以白色荧光灯为对照,选用红蓝比(R∶B)为0.9的白色LED和R∶B为1.2(L1.2)和2.2(L2.2)的白红LED灯具,在DLI为10.1、12.6和15.1 mol/(m^2·d)下培育“丰收”番茄种苗31 d。结果表明:在LED下生长的番茄种苗的壮苗指数、生物量和光合能力均显著优于荧光灯下,增强DLI有利于番茄种苗的形态建成和生物量累积;在L1.2下设置DLI为12.6 mol/(m^2·d)时,番茄种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干质量日均增长量(G值)、壮苗指数、及干/鲜质量都达到最大。番茄种苗在相同光质下的光合能力不受DLI的影响,但在L1.2下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利用LED生产番茄种苗的LUE和EUE比在荧光灯下显著提高,当DLI为12.6 mol/(m^2·d)时,L1.2下的该值比荧光灯下分别提高79%和321%。因此,R∶B为1.2的白红LED比其他光质更适合番茄种苗生产,推荐DLI为12.6 mol/(m^2·d)作为番茄设施育苗的光环境调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叶绿素 番茄种苗 光质 日累积光照量 电能利用效率 光能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CO_2浓度下番茄幼苗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 被引量:13
6
作者 叶子飘 康华靖 杨小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43-2550,共8页
光能利用效率(LUE)是评价植物叶片光能利用能力的重要参数,更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大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植物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机理模型推导出植物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模型以及叶片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LUE_(max))和对应的饱和... 光能利用效率(LUE)是评价植物叶片光能利用能力的重要参数,更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大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植物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机理模型推导出植物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模型以及叶片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LUE_(max))和对应的饱和光强(IL-sat)的数学表达式,并用光能利用效率模型研究了番茄幼苗叶片在CO_2浓度分别为350、450、550和650μmol·mol^(-1)下的光能利用效率.拟合结果表明:所推导的叶片光能利用效率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4种CO2浓度条件下番茄幼苗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在这4种CO_2浓度条件下,番茄的LUE_(max)在光合有效辐射(I)为70~90μmol·m^(-2)·s^(-1)时就可以达到;番茄在CO_2浓度为550和650μmol·mol^(-1)时叶片的LUE_(max)和IL-sat没有差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番茄幼苗长时间处于较低光强下,番茄幼苗叶片的光合功能已经适应了低光强环境,以致于高CO_2浓度难以改变它的捕光色素分子的内秉特性,如有效光能吸收截面以及处于激发态和基态色素的比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能利用效率 光响应机理模型 番茄 光能利用效率模型
原文传递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5种木本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小俊 张明如 +1 位作者 张利阳 吴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0-186,共7页
植物种的选择是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问题之一。利用LI-6400xT光合系统分析仪研究了5种木本植物的光合日进程特性、光能利用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①火炬树Rhus typhina,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臭椿Ailanthus... 植物种的选择是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问题之一。利用LI-6400xT光合系统分析仪研究了5种木本植物的光合日进程特性、光能利用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①火炬树Rhus typhina,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的最大净光合效率出现在中午12:00,均无光合午休现象;②比较5种木本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后发现,火炬树的光能利用效率最高,其光能利用效率与臭椿、荆条的光能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与刺槐、酸枣的光能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火炬树、刺槐及酸枣的光能利用效率较高;③除酸枣外,5种木本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均呈"V"型曲线,酸枣的水分利用效率呈"W"型曲线。火炬树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与臭椿、荆条、酸枣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与刺槐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火炬树和刺槐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因此,火炬树和刺槐在秋季具较高的光能及水分利用效率,基于两者为外来树种,需慎重考虑将它们作为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学 植被恢复 光合日进程 光能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施肥对春小麦复种小油菜产量和资源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育川 郑月兰 +2 位作者 何智宏 黄鹏 李玲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9期20-26,共7页
为了减少化肥投入和秸秆焚烧污染,探求作物秸秆有效还田的技术途径,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甘肃河西地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留高茬收割后立茬、粉碎、焚烧3种秸秆还田方式及化肥减量施用对春小麦复种油菜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 为了减少化肥投入和秸秆焚烧污染,探求作物秸秆有效还田的技术途径,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甘肃河西地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留高茬收割后立茬、粉碎、焚烧3种秸秆还田方式及化肥减量施用对春小麦复种油菜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单产以高施肥、麦茬粉碎还田处理最高,油菜单产以秸秆焚烧还田、化肥减量15%处理最高,分别达7444 kg/hm^2和997 kg/hm^2。小麦水分利用率、氮肥和磷肥利用率均以麦茬粉碎还田、化肥减量15%处理最高,油菜水分利用率以秸秆焚烧还田、化肥减量15%处理最高,光能利用率以高施肥、麦茬粉碎还田处理最高,化肥减量15%时,各高留茬秸秆还田处理间作物产量、光能利用率和氮磷肥利用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在合理的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较当前高施肥水平降低15%在生产中是可行的。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保护环境方面综合分析,小麦留茬25 cm收割,旋耕粉碎还田后复种油菜是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化肥减量 复种油菜 水分利用率 光能利用率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利用光化学植被指数估算叶片的光能利用率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朝阳 牛铮 汤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2,共5页
选取了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各两种,在低温、低辐照(温度为4℃,外界辐照强度为500μmol/ (m^2·s)左右)环境下考察光化学植被指数能否是叶片的光能利用率的一个指数,并研究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对这一关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对低... 选取了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各两种,在低温、低辐照(温度为4℃,外界辐照强度为500μmol/ (m^2·s)左右)环境下考察光化学植被指数能否是叶片的光能利用率的一个指数,并研究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对这一关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对低温低辐照条件下,光化学植被指数依然能很好地反映叶片的光能利用率(R^2=0.5951,1%显著水平),并且通常情况下对喜阳植物的(R^2=0.5565)要比对喜阴植物的好(R^2=0.5045).分析表明:主要是叶片叶绿素、叶黄素含量及其转化造成了叶片光化学植被指数和光能利用率二者响应的不同.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尤其是对星载数据的遥感应用,基于光谱指数的光能利用率估算应该考虑到植被自身的特性,不断改善光能利用率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植被指数 光能利用率 喜阳植物 喜阴植物 色素分析
下载PDF
冠层光能利用率的叶绿素荧光光谱探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程占慧 刘良云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6-371,共16页
设计了玉米生长期日变化试验,同步获取玉米冠层光谱和通量观测数据,探究从植被发射荧光光谱角度实现植被光能利用率可靠反演的可能性。运用涡度相关法获取群体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通过呼吸作用拟合得到冠层总初级生产力(GPP);在此基... 设计了玉米生长期日变化试验,同步获取玉米冠层光谱和通量观测数据,探究从植被发射荧光光谱角度实现植被光能利用率可靠反演的可能性。运用涡度相关法获取群体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通过呼吸作用拟合得到冠层总初级生产力(GPP);在此基础上结合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PAR)获取冠层光能利用率(LUE);同时,利用叶绿素荧光光谱分离算法,提取了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结论表明,植被发射荧光光谱与光合有效辐射(PAR)显著正相关,760nm波段荧光与PAR的复相关系数R2在0.99以上;叶绿素荧光绝对强度与NEP和GPP显著正相关,荧光和NEP对环境日变化具有类似的响应特征;688nm和760nm植被发射的叶绿素荧光相对强度与LUEGPP存在可靠负相关关系,即叶绿素荧光强度越大,光能利用率越低。同时,通过比较几种植被指数与各种光合参量的相关性表明,叶绿素荧光能够更好的跟踪植被光合状态的变化,更适宜于植被光能利用率的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叶绿素荧光 光能利用率 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上海地区8种落叶阔叶树夏季光合蒸腾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邵永昌 李娟娟 +2 位作者 付达夫 李二焕 庄家尧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8,共9页
为了定量评价移栽大苗在夏季光合作用与蒸腾耗水规律,使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了上海市8个阔叶落叶树种的光合作用特征,对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主要环境因子、主要光合作用参数日变化、光合生理参数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显著性等进... 为了定量评价移栽大苗在夏季光合作用与蒸腾耗水规律,使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了上海市8个阔叶落叶树种的光合作用特征,对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主要环境因子、主要光合作用参数日变化、光合生理参数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显著性等进行比较分析,并揭示其主要影响机理。结果表明:8个树种夏季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双峰型,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峰值分别出现在11:30、15:30,无患子、白玉兰、鹅掌楸具有较高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栾树日均净光合速率较低,白玉兰、无患子、榉树、三角枫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栾树蒸腾速率相对较低;8个树种气孔导度日变化在测定时段均为双峰型,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呈"W"形;榉树、栾树、白玉兰、鹅掌楸午间Pn的下降为气孔限制,无患子、三角枫、悬铃木、银杏在午间的Pn下降为非气孔限制;鹅掌楸、无患子、银杏、白玉兰具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173、3.976、3.742、3.638μmol·mmol-1,无患子、白玉兰和鹅掌楸光能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0.767%、0.699%、0.525%;在树种配置时,白玉兰、无患子光和蒸腾作用较强,可作为优选绿化树种,栾树较弱,可适量引种并注意与其他树种的搭配,同时要注意绿化树种特殊观赏特性的应用与植物景观的时间与空间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阔叶 光合特性 蒸腾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光能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内蒙古天然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动态监测与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9
12
作者 乌尼图 刘桂香 +2 位作者 杨勇 宋向阳 白海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共10页
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和MODIS数据对内蒙古天然草原2000-2018年植被生长期草原净初级生产力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并在像元尺度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近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中,内蒙古天然草原NPP在空间上... 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和MODIS数据对内蒙古天然草原2000-2018年植被生长期草原净初级生产力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并在像元尺度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近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中,内蒙古天然草原NPP在空间上呈由西向东递增分布规律,年均NPP为198.04 g C·m-2·a-1,潜在草地退化面积16.22万km 2,其中重度、较重度面积分别为0.20万和1.11万km 2,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密集区域,如矿区、建设用地及周边;在草地类型上,温性草原、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荒漠以及温性荒漠草原潜在退化面积分别为5.22万、1.40万、4.04万和2.21万km 2。通过分析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表明:近20年,内蒙古草原NPP与降水具有显著相关性,与温度无相关性;温性草甸草原NPP对降水的响应最敏感,温性荒漠草原其次,温性草原对降水响应最低。研究还根据上述结果,围绕草地生态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能利用率模型 MODIS 草地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模拟草原综合顺序分类体系各类的最大光能利用率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美玲 蒋文兰 +1 位作者 陈全功 柳小妮 《草原与草坪》 2012年第4期60-66,共7页
植被最大光能利用率是净初级生产力(NPP)估算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它的大小一直存在争议。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中国区域NPP实测资料,依据基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CSCS)改进的CASA模型,采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对中国41类草地的最大光能利用... 植被最大光能利用率是净初级生产力(NPP)估算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它的大小一直存在争议。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中国区域NPP实测资料,依据基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CSCS)改进的CASA模型,采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对中国41类草地的最大光能利用率(εmax)进行了模拟,并通过与他人估算的光能利用率(ε)进行比较来验证εmax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此次研究的ε值略高于其他的研究结果。其主要原因有:ε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跨度较大,从而使得平均值较高;由于缺乏实测数据,个别草地类型的ε估算值较高,导致了本研究ε值偏高;各研究采用的分类体系不同,模型和数据来源不同,从而导致结果存在差异。本研究中的εmax根据实测数据模拟得到,今后需进一步收集实测数据,对参数εmax的合理取值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CASA模型 光能利用率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 草地NPP
下载PDF
LED照明准直透镜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4
作者 严强 高椿明 +2 位作者 生艳梅 陈霄 杨俊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7-192,共6页
基于非成像光学理论,根据固体照明光源LED特性,开展了车用照明准直光学镜头的优化研究。以非成像光学的理论为基础,从现有准直透镜结构出发,建立了简化的LED准直照明结构模型,并利用光学仿真设计软件Zemax对简化的模型进行了优化设计;... 基于非成像光学理论,根据固体照明光源LED特性,开展了车用照明准直光学镜头的优化研究。以非成像光学的理论为基础,从现有准直透镜结构出发,建立了简化的LED准直照明结构模型,并利用光学仿真设计软件Zemax对简化的模型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准直结构模型,导入光学仿真软件TracePro中进行仿真分析并进一步优化,优化后的准直透镜光能利用率提高了6%;根据优化结果开模制作准直结构样品;最后,建立测试系统,开展优化前后透镜的光学性能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5m处中心最大光强提高了约128%,在相同照度(50lx)处照射面积提高了约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非成像光学 准直透镜 光能利用率 LED
原文传递
基质栽培下行距和灌水量对塑料大棚番茄光能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佳悦 马小龙 +2 位作者 吴故燃 李广毅 李建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20,154,共11页
【目的】探究行距和灌水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塑料大棚番茄光能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为基质栽培行距和灌水量设置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试验于塑料大棚内进行,以基质栽培的番茄品种‘金鹏14-8’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 【目的】探究行距和灌水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塑料大棚番茄光能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为基质栽培行距和灌水量设置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试验于塑料大棚内进行,以基质栽培的番茄品种‘金鹏14-8’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种植行距,宽窄行栽培,窄行距为40 cm,株距35 cm,大行距设置L_(1)(70 cm,5.19株/m^(2))、L_(2)(120 cm,3.57株/m^(2))和L_(3)(170 cm,2.72株/m^(2))3个水平;副区依据植株日蒸腾量(ET)设置2个灌水量水平:常规灌溉(N)为营养生长期灌水1.25 ET、生殖生长期灌水1.50 ET,轻度亏缺灌溉(K)为营养生长期灌水1.00 ET、生殖生长期灌水1.20 ET;两两组合成L_(1)N、L_(1)K、L_(2)N、L_(2)K、L_(3)N和L_(3)K共6个处理。通过测算番茄植株形态指标、干鲜质量、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等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综合分析番茄光能和水分利用对种植行距和灌水量的响应。【结果】番茄株高、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产量、冠层辐射截获量(IPAR)均随着种植行距增大呈降低趋势,L_(1)N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增高5.65%~55.65%;茎粗、叶面积、单株干鲜质量、单株产量、单株日蒸腾量随着种植行距增大呈升高趋势,L_(3)N单株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提高3.10%~46.91%。L_(2)N冠层辐射利用率(RUE)最高,果实膨大期达135.31(g·s)/mmol,较其他处理提高5.41%~67.59%,果实成熟期达151.97(g·s)/mmol,较其他处理提高1.25%~48.86%;L_(2)K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最高,为39.18 g/kg,较其他处理增加9.58%~33.90%。番茄植株单位面积下叶面积、干鲜质量、产量、IPAR及RUE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蒸腾量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IWUE则与各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适度增大种植行距对番茄单株增益明显,可以增强群体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单株产量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略微降低;但过大的种植行距会造成无效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栽培 种植行距 灌水量 光能利用效率(RUE) 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
下载PDF
天然草原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监测与驱动力分析——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乌尼图 刘桂香 +2 位作者 刘爱军 白海花 朝鲁孟其其格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3-1240,共8页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分,利用遥感技术在宏观尺度分析天然草原长势变化与其驱动力是了解草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基于气候模型和光能利用率模型分别模拟2000-2018年锡林郭勒草原植被潜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实际NPP,...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分,利用遥感技术在宏观尺度分析天然草原长势变化与其驱动力是了解草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基于气候模型和光能利用率模型分别模拟2000-2018年锡林郭勒草原植被潜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实际NPP,以它们的差值作为由人类活动导致的NPP残损值,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在像元尺度分析锡林郭勒草原NPP时空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和人类活动对NPP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2000-2018年间,锡林郭勒草地NPP在空间上呈由西向东递增分布规律,年均NPP为271.54 g C·m^-2·a^-1,NPP上升(草地恢复)面积为3.65万km^2,NPP下降(草地退化)面积为5.99万km2;潜在NPP在温度和降水的驱动下趋于上升趋势,年均上升6.5 g C·m^-2·a^-1,表明研究期间区域气候(降水和温度)对锡林郭勒草原NPP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草地退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导致的研究区NPP残损值呈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分布,其中,乌珠穆沁草甸草原及南部典型草原残损值最高;采矿、开垦等人类活动对草地NPP的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型 光能利用率模型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遥感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杂交马褂木叶片发育过程中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格局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往祥 李群 曹福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14,共6页
对一年生杂交马褂木 (LiriodendronchinenseSarg .×L .tulipiferaL .)叶片展开过程中光能转换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碳同化的变化规律及栽植密度对中下部叶片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叶片展开过程中 ,净光... 对一年生杂交马褂木 (LiriodendronchinenseSarg .×L .tulipiferaL .)叶片展开过程中光能转换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碳同化的变化规律及栽植密度对中下部叶片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叶片展开过程中 ,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Gs)、蒸腾速率 (E)、气孔限制值 (Ls)、总光合速率 (Pm)、净光合比率 (Pn Pm)、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 (Fv Fm)和PSⅡ的光量子产率 (φPSⅡ )、羧化效率 (CE)和水分利用效率 (WUE)显著上升 ,而胞间CO2 浓度 (Ci)和呼吸速率 (R)显著下降 ;(2 )叶片展开过程中 ,光合碳同化“暗系统”的完善远远慢于能量转换的“光系统” ;(3)叶片展开过程中 ,影响净光合速率增长的主导因素不是气孔导度 ,而是“暗系统”完善程度 ,“光系统”的影响远小于“暗系统”的影响 ;(4)郁闭的高密度群体中 ,中下部叶片的Pn、Gs、E、Ls、Pm、Fv Fm、φPSⅡ、CE和WUE显著低于上部完全展开叶 ,Ci显著高于上部完全展开叶 ,Pn Pm和上部完全展开叶没有显著差异 ,而未郁闭的低密度群体中 ,中下部叶片的上述所有参数与上部完全展开叶无显著差异 ;(5 )导致高密度群体叶片Pn大幅度下降的主导因素是CE的大幅下降 ,而不是“光系统”和气孔导度 ;(6 )密度过大加速了中下部叶片光合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马褂木 叶片发育过程 资源利用效率 密度 光能转换效率 光合碳同化 水分利用
下载PDF
基于通量和光谱观测的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光能利用效率的反演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蝶聪 王绍强 +4 位作者 黄昆 周蕾 于泉洲 王辉民 孙雷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21-3432,共12页
利用光谱反射率测量的光化学植被指数(PRI)估算植被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效率(LUE),能够更好地为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估算及尺度扩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研究以中国通量网(ChinaFLUX)千烟洲通量观测站为研究区域,2013年9月和12月在... 利用光谱反射率测量的光化学植被指数(PRI)估算植被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效率(LUE),能够更好地为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估算及尺度扩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研究以中国通量网(ChinaFLUX)千烟洲通量观测站为研究区域,2013年9月和12月在通量塔上测量了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的植被反射光谱,并获取了通量塔上同步观测的气象数据和涡度相关通量数据,对两者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RI-LUE相关关系(R2=0.20,P<0.001)优于NDVI-LUE.在整个观测期内,土壤水分含量(SWC)与PRI组合的二元回归模型能够提高LUE的估算精度(日间观测R2=0.29,P<0.001;正午观测R2=0.30,P<0.01),而在秋季,饱和水汽压差(VPD)与PRI组合的二元回归模型能较好地估算正午LUE(R2=0.448,P<0.001),表明环境因子SWC和VPD是影响PRI-LUE关系的重要因素,不同季节的二元回归模型所选择的最佳环境变量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人工林 光能利用效率 光化学植被指数 环境因子 水分状况
原文传递
4种桦树幼苗耐盐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纳晓莹 王秀伟 +5 位作者 徐浩玉 乔丽娜 王遂 刘桂丰 Kentbayev Yerzhan Kentbayeva Botagoz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3-882,共10页
耐盐植物引种和培育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主要方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试验以哈萨克斯坦引进的吉尔吉斯白桦(Betula kirghisorum)、欧洲白桦(B.pendula)、毛枝桦(B.pubescens)和本地的白桦(B.platyphylla Suk.)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于... 耐盐植物引种和培育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主要方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试验以哈萨克斯坦引进的吉尔吉斯白桦(Betula kirghisorum)、欧洲白桦(B.pendula)、毛枝桦(B.pubescens)和本地的白桦(B.platyphylla Suk.)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于2014年7月在东北林业大学进行中性盐(Na Cl)和碱性盐(Na HCO3)的胁迫试验,测定生长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比评价4种桦树幼苗的耐盐碱能力,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桦树树种,为耐盐植物引种和培育提供有价值的数据。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桦树幼苗的高生长和光合效率受到显著抑制,而当浓度≥0.5%时,大部分幼苗枯死。株高增长量、基径增长量、净光合速率(Pn)、光能利用效率(SUE)、羧化效率(CUE)、表观量子效率(AQY)及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多数达到了显著水平;最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构建了0.1%Na Cl、0.3%Na Cl、0.1%Na HCO3和0.3%Na HCO3胁迫处理的综合评价公式,并分别筛选出了综合性状相对优良的单株,其中Na Cl胁迫下较优单株为32、33、34、35;Na HCO3胁迫下较优单株为262、263、264、35。综合比较认为,吉尔吉斯白桦对低中浓度的中性盐的抗性最强,本地对照白桦对低中浓度碱性盐的抗性最强,而吉尔吉斯白桦和毛枝桦对高浓度碱性盐抗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树 盐胁迫 耐盐性 净光合速率 光能利用效率 羧化效率 因子分析法
下载PDF
冠层结构对亚热带常绿林光能利用效率估算的影响
20
作者 钱钊晖 王绍强 +2 位作者 周国逸 张雷明 孟泽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3-623,共11页
利用遥感方法可以使用光化学植被指数(PRI)在叶片尺度表征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动态变化,但在冠层尺度上,森林植被冠层结构是影响LUE估算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2014-2015年中国科学院广东省鼎湖山森林生态试验站自动多角度高光谱观测... 利用遥感方法可以使用光化学植被指数(PRI)在叶片尺度表征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动态变化,但在冠层尺度上,森林植被冠层结构是影响LUE估算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2014-2015年中国科学院广东省鼎湖山森林生态试验站自动多角度高光谱观测系统的光谱反射数据,分别计算常绿阔叶林PR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优化比值植被指数(MSR)。基于通量观测计算的LUE,分析不同表征冠层结构的植被指数对于LUE与PRI拟合精度的影响,并利用不同类型植被指数的组合,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型植被指数与冠层尺度PRI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MSR与PRI相关性较为显著(R^2=0.40,P<0.01);(2)在植被冠层密度较大、LAI较高(即高NDVI和MSR)时,PRI对于表征LUE的动态变化更具优势;(3)利用NDVI、EVI、MSR和PRI所构建的估算LUE的多元回归模型,能将LUE估算精度提高18.14%,对于冠层结构变化活跃期(1-5月),能将LUE估算精度提高54%。研究认为利用冠层结构参数能够进一步改进PRI对LUE的估算精度,提升遥感精确评估亚热带常绿林生产力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结构 亚热带常绿林 光能利用效率 光谱观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