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性光对野牛草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郝晨淞 王庆凯 孙小玲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6-254,共9页
自然界中植物生长所需资源通常呈异质性分布,具有发达匍匐茎的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在蔓延过程中相连克隆分株常生活在异质性的光环境中。有研究证明,在异质性光条件下,植株幼叶的叶片解剖结构受成熟叶所处光照条件的影响,而异... 自然界中植物生长所需资源通常呈异质性分布,具有发达匍匐茎的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在蔓延过程中相连克隆分株常生活在异质性的光环境中。有研究证明,在异质性光条件下,植株幼叶的叶片解剖结构受成熟叶所处光照条件的影响,而异质性光条件下克隆分株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是否也受相连分株所处光照条件的影响则未见报道。通过设置高光(全光照)和低光(遮阴)两个水平,对由匍匐茎相连的野牛草克隆分株施以同质和异质性光处理,研究了异质性光对野牛草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异质性光环境中,遮阴的野牛草克隆分株的主脉直径、维管束鞘细胞个数、叶片厚度以及近轴侧和远轴侧叶肉细胞的厚度均显著降低;同质性的低光处理对这些指标则没有显著影响。在异质性光处理下,未遮阴姊株近轴侧和远轴侧叶肉细胞的厚度以及远轴侧的气孔大小显著增加,而未遮阴的妹株近轴侧和远轴侧叶肉细胞的厚度、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叶片厚度和维管束鞘细胞个数则会降低。同质高光处理下克隆分株近轴侧和远轴侧的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显著高于同质低光。野牛草克隆分株近轴侧和远轴侧叶肉细胞的厚度、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受相连分株所处光照条件的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未遮阴的姊株因为与遮阴的妹株相连而显著受益,而未遮阴的妹株则因为与遮阴的姊株相连而损耗严重;在异质性光处理下,遮阴分株叶片形态上缩减的可塑性生长是为减少维持其存活的消耗,提高遮阴分株存活率的一种适应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牛草 异质性光 解剖结构 气孔密度
原文传递
大别山五针松林林窗、林缘和林下的微气候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吴甘霖 羊礼敏 +2 位作者 段仁燕 王志高 张中信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64-66,共3页
自然干扰形成林窗后,会造成林窗下的光照和温度发生明显变化。通过调查大别山五针松林林窗、林缘和林下微气候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林窗、林缘和林下,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差异明显。其中,在林窗阶段的微气候要比其他2个阶段变化更大。不... 自然干扰形成林窗后,会造成林窗下的光照和温度发生明显变化。通过调查大别山五针松林林窗、林缘和林下微气候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林窗、林缘和林下,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差异明显。其中,在林窗阶段的微气候要比其他2个阶段变化更大。不同斑块类型下光照、空气温度和土壤表面温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温度 异质性 斑块类型
下载PDF
光照异质性对文冠果不同长度根插穗成活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杨韫嘉 徐欢 +2 位作者 毕泉鑫 石春鸿 关文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36,共9页
通过设定在7种不同梯度光照处理(H、M、L、HML、HLL、HLS、HMS),研究文冠果不同长度(8 cm、10 cm、12 cm)根插穗成活率以及幼苗形态、质态性状。结果表明:(1)在同一光照处理下,10cm、12 cm根插穗的成活率及幼苗生长明显高于8 cm;... 通过设定在7种不同梯度光照处理(H、M、L、HML、HLL、HLS、HMS),研究文冠果不同长度(8 cm、10 cm、12 cm)根插穗成活率以及幼苗形态、质态性状。结果表明:(1)在同一光照处理下,10cm、12 cm根插穗的成活率及幼苗生长明显高于8 cm;(2)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幼苗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并采取不同生长策略。在250~350 lux中等光照强度范围内,3种根插穗幼苗形态性状、生物量均达到最大;在100~250 lux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幼苗通过增加根、叶质量比,增大叶面积比加强植物同化能力,在350~500 lux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文冠果幼苗通过减少叶片数、增加茎质量比来平衡光强过大对自身生长造成的抑制。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最好选用10~12 cm根插穗,给予适度的中等光照强度处理,以其更好的发挥文冠果生态学意义及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光照异质性 根插 光合特性
下载PDF
Tempo-Spatial Variations in Stomatal Conductance, Aperture and Density of Ligustrum sinense Acclimated to Different Light Environments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守仁 马克平 陈灵芝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0期1225-1232,共8页
There was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in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and stomatal aperture for both high- and low-light leaves of Ligustrum sinense Lour. in four designated positions within a leaf. Linear or exponential... There was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in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and stomatal aperture for both high- and low-light leaves of Ligustrum sinense Lour. in four designated positions within a leaf. Linear or exponential or polynom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g-s and stomatal aperture were found when regression of g-s and stomatal aperture was establishe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s and stomatal aperture for high-light leaves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low-light leave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g-s and stomatal aperture existed in both positions 1 and 3 for both high- and low-light leaves. The stomatal density of the low-light leaves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high-light leaves. The sensitivity of stomata to changing environment for high-light leaves was higher than that for low-light leaves, which may also relate to the higher stomatal density for the high-light le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LIMATION gas exchange light environment MICROSCOPY stomatal heterogeneity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光合有效辐射的垂直分布格局和季节动态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元 宋亮 +1 位作者 莫雨轩 谭正洪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83-1690,共8页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控制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不同群落层次(林冠上方77.7 m、乔木上层61.3 m、乔木中层24.3 m、乔木下层16 m和幼灌层2 m)、...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控制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不同群落层次(林冠上方77.7 m、乔木上层61.3 m、乔木中层24.3 m、乔木下层16 m和幼灌层2 m)、不同季节(雨季、旱季)PAR的变异特征,并结合混合线性模型解析了影响PAR分布特征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各层次PAR旱季和雨季的日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大值均出现在正午前后,且旱季PAR略大于雨季。(2)各层次PAR月最大值多出现在旱季的干热期(3—4月),最小值多出现在旱季的多雾期(11—2月)。(3)各层PAR年总量分别为林冠上方7533.63 mol·m^(-2)、乔木上层5327.93 mol·m^(-2)、乔木中层1346.69 mol·m^(-2)、乔木下层1036.87 mol·m^(-2)、幼灌层58.63 mol·m^(-2),旱季和雨季的占比接近。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遮挡,乔木上层、乔木中层、乔木下层和幼灌层的PAR年总量分别占全光照的70.72%、17.88%、13.76%和0.78%。(4)混合线性模型的结果表明,时间因素(时刻、季节)和空间因素(森林群落上一冠层的PAR)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落内各层次的PAR。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中,PAR进入森林内部后随林冠深度的增加逐级递减,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光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光照 林冠 垂直梯度 生境异质性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城镇一体化时空分异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雨枫 曹洪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5-150,共6页
深入了解区域城镇一体化演化路径、形态及影响机制,可以避免土地低效利用、城市间恶性竞争,并有助于区域协调发展决策。基于2000—2020年东北地区281个县域社会经济及地理空间等数据,借助空间自相关及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分析其城镇一体化... 深入了解区域城镇一体化演化路径、形态及影响机制,可以避免土地低效利用、城市间恶性竞争,并有助于区域协调发展决策。基于2000—2020年东北地区281个县域社会经济及地理空间等数据,借助空间自相关及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分析其城镇一体化路径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城镇演化在2005—2010年达到高峰,之后演化速率持续下降,中心城市资源集中,次中心城市发展乏力。②城镇演化整体表现为以环哈尔滨-长春-松原-绥化城市群及环渤海城市群为中心的集聚特征,其西部比东部发展快,南部比北部快。③城镇用地演化主导因素为社会经济、区域政策。随着科技发展,自然资源条件的影响力被地理区位取代,影响因子以增强型和稳定型为主。基于此,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特色化发展策略,形成差异化发展,并加强对外贸易。针对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发挥自身资源禀赋根据市场需求转型;针对中国区域城镇一体化发展,应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形成多级多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一体化 夜间灯光 时空分异 影响机制 东北地区
下载PDF
Effect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on air injection performance in a light oil reservoir
7
作者 Hu Jia 《Petroleum》 2018年第1期15-24,共10页
Air injection is a good option to development light oil reservoir.As well-known that,reservoir heterogeneity has great effect for various EOR processes.This also applies to air injection.However,oil recovery mechanism... Air injection is a good option to development light oil reservoir.As well-known that,reservoir heterogeneity has great effect for various EOR processes.This also applies to air injection.However,oil recovery mechanisms and physical processes for air injection in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with dip angle are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The reported setting of reservoir heterogeneous for physical model or simulation model of air injection only simply uses different-layer permeability of porous media.In practice,reservoir heterogeneity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geostatistics.How much of contrast in permeability actually challenges the air injection in light oil reservoir?This should be investigated by using layered porous medial settings of the classical Dykstra-Parsons style.Unfortunately,there has been no work addressing this issue for air injection in light oil reservoir.In this paper,Reservoir heterogeneity is quantified based on the use of different reservoir 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classical Dykstra-Parsons coefficients method.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on physical process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air injection in light oil reservoir through numerical reservoir simulation approach.The basic model is calibrated based on previous study.Total eleven pseudo compounders are included in this model and ten complexity of reactions are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reaction scheme.Results show that oil recovery factor i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both for air and N2 injection from updip location,which is against the working behavior of air injection from updip location.Reservoir heterogeneity sometimes can act as positive effect to improve sweep efficiency as well as enhanc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for air injection.High O2 content air injection can benefit oil recovery factor,also lead to early O2 breakthrough in heterogeneous reservoir.Well-type does not show great effect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for air injection in extreme h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injection light oil heterogeneity Dykstra-parsons coefficients Enhanced oil recovery Recovery mechanism
原文传递
森林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00
8
作者 陈圣宾 宋爱琴 李振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5-370,共6页
在分析森林光环境异质性特点的基础上,从幼苗的光合、热耗散、生物量累积和分配、形态特征、萌发和种群动态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森林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响应的研究进展.从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森林演替和植被恢复角度探讨了幼苗更... 在分析森林光环境异质性特点的基础上,从幼苗的光合、热耗散、生物量累积和分配、形态特征、萌发和种群动态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森林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响应的研究进展.从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森林演替和植被恢复角度探讨了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不同响应的生态学意义,并对今后该方面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幼苗更新 光环境异质性 森林演替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植被光能利用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9
作者 赵育民 牛树奎 +2 位作者 王军邦 李海涛 李贵才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71-1477,共7页
光能利用率是表征植物固定太阳能效率的指标,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所截获/吸收的能量转化为有机干物质的效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概念,也是区域尺度以遥感参数模型监测植被生产力的理论基础。传统的研究方法是通过生物量收获法分别确... 光能利用率是表征植物固定太阳能效率的指标,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所截获/吸收的能量转化为有机干物质的效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概念,也是区域尺度以遥感参数模型监测植被生产力的理论基础。传统的研究方法是通过生物量收获法分别确定植物生长和辐射量,求年或生长季比值;涡度相关技术作为目前直接测定植被冠层与大气间的CO2和水热交换量的唯一方法,使从冠层到景观水平的光能利用率估计成为可能。由于植被类型的差异和气候环境的综合影响使光能利用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动态性。在全球尺度上,利用耦合大气CO2观测、卫星遥感和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反演模拟,发现净初级生产力的光能利用率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异。影响光能利用率时空变异性的因子包括植物内在因素(如叶形、叶羧化酶含量)和外在环境因素。针对光能利用率的时空特征及其波动,建立在通量观测及模型分析基础上的跨尺度模拟,将成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能利用率 生物量收获法 涡度相关 生理生态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林分光照空间异质性对水曲柳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42
10
作者 韩有志 王政权 谷加存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8-475,共8页
光照是森林更新动态中极为关键的环境因子。本研究在东北天然次生林中选择样地 ,应用地统计学理论结合实验生态学方法 ,定量分析林分光照空间异质性特征 ,同时进行林下播种水曲柳 (Fraxinusmandshurica)的更新实验 ,探测更新格局特征。... 光照是森林更新动态中极为关键的环境因子。本研究在东北天然次生林中选择样地 ,应用地统计学理论结合实验生态学方法 ,定量分析林分光照空间异质性特征 ,同时进行林下播种水曲柳 (Fraxinusmandshurica)的更新实验 ,探测更新格局特征。通过空间关联性分析 ,研究探讨是否林分光照的空间变异对水曲柳更新有重要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1)生长季林分平均光照仅为全光照的 4 .2 %~ 4 .6 % ,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常明显的异质性特征 ,空间自相关变异 (6 2 .5 %~ 78.2 % )主要体现在 10 .9~ 12 .4m的尺度上。 2 )林分光照不同的空间样点上 ,水曲柳更新幼苗发生数量和秋季幼苗存活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光照相对强的微生境中 ,更新苗发生数量较多且存活率高 ,而在光照较弱的微生境中则更新较差 ,更新具有十分明显的空间格局。 3)更新格局与林分光照空间异质性特征紧密关联。在光照空间异质性程度较高、空间变异较复杂的条件下 ,更新相应呈现出较复杂的空间格局 ,自相关的变异表现在较小尺度范围 (2 .12~ 6 .97m)。在光照空间异质性程度较低、空间变异复杂性较小的条件下 ,更新格局的复杂程度明显变小 ,空间自相关变异 (>83% )表现在较大的尺度上 (30m) ,对更新格局起主要的影响作用 ,随机变异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光照 空间异质性 更新 水曲柳 森林
下载PDF
城市蔓延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廖祖君 王理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119,共14页
本文选取2004—2013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人均实际GDP来度量经济发展质量,实证检验了城市蔓延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研究发现:城市蔓延会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在区... 本文选取2004—2013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人均实际GDP来度量经济发展质量,实证检验了城市蔓延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研究发现:城市蔓延会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在区分城市规模等级和所在地区之后,其结果依然稳健;东中部地区小城市的城市蔓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负面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二产业发展是其开始产生负面影响的传导机制。因此,需要各地通过推行新型城镇化,合理制定城市发展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式助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夜间灯光数据 异质性
原文传递
叶绿体PSⅡ光能耗散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晓萍 陈贻竹 郭俊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5-149,共5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光能固定和过剩光能的耗散两个方面,在光能耗散方面,除了人们以前所认识的光呼吸、Mehler反应等生化机制外,近几年人们发现在光合系统Ⅱ(PSⅡ)复合体内还存在三种光能耗散方式:a.围绕PSⅡ的电子循... 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光能固定和过剩光能的耗散两个方面,在光能耗散方面,除了人们以前所认识的光呼吸、Mehler反应等生化机制外,近几年人们发现在光合系统Ⅱ(PSⅡ)复合体内还存在三种光能耗散方式:a.围绕PSⅡ的电子循环;b.与类囊体膜的能量化和叶黄素循环有关的热耗散;c与PSⅡ反应中心异质化及D1蛋白修复循环有关的能量耗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 光合系统 光能耗散 PSII
下载PDF
油松人工林冠层光合生理特性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勇 韩海荣 +4 位作者 康峰峰 程小琴 刘可 周彬 宋娅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5,共4页
以山西太岳山不同坡向2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叶龄和冠层部位针叶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在不同冠层部位和叶龄上,以及不同坡向上,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PLS)、光补偿点(PLC)... 以山西太岳山不同坡向2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叶龄和冠层部位针叶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在不同冠层部位和叶龄上,以及不同坡向上,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PLS)、光补偿点(PLC)、暗呼吸(Rd)、表观量子效率(α)存在差异。随着冠层下降和叶龄增加,大多数光合生理特征指标表现出递减的趋势。对于阴坡油松,大多数表现出具有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对于阳坡油松,大多数表现出较高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和CO2羧化效率。冠层光合特性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对于在冠层水平上揭示植物固碳能力和估算植物生产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光响应曲线 CO2响应曲线 空间异质性 光合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中国高铁站的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分异——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牛方曲 辛钟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96-2807,共12页
高铁作为中国交通运输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空间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准确度量高铁站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对于布设高铁站点、规划高铁新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解译了2017年前开通的527个高铁站点(对... 高铁作为中国交通运输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空间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准确度量高铁站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对于布设高铁站点、规划高铁新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解译了2017年前开通的527个高铁站点(对应180个城市)周围地区2004—2017连续14年的夜间灯光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测度了高铁站溢出效应,并解析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发现:第一,在全国层面,中国高铁的投运使站点周围区域经济活动强度提升约4.7%,其中东部地区高铁站溢出效应更为显著。第二,同城高铁站及机场的存在会削弱高铁站的溢出效应,其中机场和高铁站的竞争关系在发达城市更为显著。第三,城市规模与高铁站溢出效应呈非线性关系,特大城市的高铁站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提升高铁站溢出效应。此外,与北京、上海、广州(北上广)三大都市的距离是影响高铁站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随着距离的增加高铁站溢出效应变得不显著甚至为负。上述结论可为高铁站选址、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高铁) 溢出效应 双重差分法 夜间灯光 异质性 中国
原文传递
辽东栎冠层光合生理特性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耀升 么旭阳 刘艳红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3-36,32,共5页
冠层作为林木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最为直接的部分,研究冠层光合作用是分析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以北京东灵山辽东栎为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冠层不同方向部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光响应曲线,研究了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在冠层空... 冠层作为林木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最为直接的部分,研究冠层光合作用是分析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以北京东灵山辽东栎为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冠层不同方向部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光响应曲线,研究了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在冠层空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冠层和不同方向上,饱和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下暗呼吸和表观量子效率均存在差异,随着冠层下降以及从南至北,大多数光合生理特性指标表现出递减趋势。进一步的通径分析结果得出,光强、水气压亏缺、温度是影响不同层次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冠层光合特性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对于在冠层水平上揭示植物固碳能力和估算植物生产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冠层 光响应曲线 空间异质性 光合生理特性
下载PDF
轻非水相液体污染源区结构的影响因素数值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陶佳辉 施小清 +2 位作者 康学远 徐红霞 吴吉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140,共9页
轻非水相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LNPAL)在地下介质中的运移分布与残余捕获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LNAPL污染场地概念模型中一般视LNAPL从地表泄漏后穿过包气带至潜水面。然而地下介质的非均质性与包气带含水量的空间变异... 轻非水相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LNPAL)在地下介质中的运移分布与残余捕获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LNAPL污染场地概念模型中一般视LNAPL从地表泄漏后穿过包气带至潜水面。然而地下介质的非均质性与包气带含水量的空间变异分布可形成复杂的LNAPL污染源区结构,LNAPL可能无法到达潜水面,而在毛细水带蓄积。文章基于数值模型综合分析了LNAPL泄漏量、介质非均质性与含水量空间变异分布、潜水面周期性变化等多种因素对LNAPL污染源区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1)当泄漏量较大时,LNAPL可运移至潜水面;(2)当泄漏量较小时,对于上粗下细的层状非均质条件,LNAPL可能在毛细水带边缘发生蓄积,无法到达潜水面;(3)包气带中黏土透镜体并非都是LNAPL运移的阻碍,LNAPL可以穿透低含水量的黏土透镜体,只有高含水量的黏土透镜体才对LNAPL的入渗有阻碍作用;(4)潜水面周期性变化将导致污染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非水相液体 非均质性 污染源区结构 毛细水带
下载PDF
考虑均值及方差异质性的外卖骑手闯红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凌霄 周备 +3 位作者 张生瑞 马慧忠 张新芬 路熙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针对外卖骑手闯红灯事件频发、事故风险隐患较高的问题,调查了西安市多个信号交叉口处外卖骑手的闯红灯行为。将闯红灯行为作为因变量,将骑手个人特征、穿越行为特征、交通及环境特征等作为自变量,构建了考虑均值及方差异质性的随机参数... 针对外卖骑手闯红灯事件频发、事故风险隐患较高的问题,调查了西安市多个信号交叉口处外卖骑手的闯红灯行为。将闯红灯行为作为因变量,将骑手个人特征、穿越行为特征、交通及环境特征等作为自变量,构建了考虑均值及方差异质性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采用Halton序列抽样进行参数估计,并结合参数估计结果和平均边际效应值量化分析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饿了么”和“UU跑腿”的骑手闯红灯概率较低,到达时段为红灯第2段或第3段、停车线之后等待通行、冲突方向机动车流量较大等变量也会显著降低闯红灯概率,而同向违章人数增加、午高峰、晚高峰等变量会显著增加闯红灯概率。其中,使闯红灯概率提升最大的变量为晚高峰,其平均边际效应为0.278;使闯红灯概率降低最大的变量为停车线后等待,其平均边际效应为-0.222。此外,停车线后等待和晚高峰为随机参数变量,参数均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1.379,1.359和2.502,5.360,且都具有显著的均值及方差异质性。对于停车线后等待这个变量,红灯第2段会同时提高其参数均值和方差,即增加闯红灯的概率,并增加该变量对闯红灯行为影响的随机性。对于晚高峰变量,机动车流量较大会同时降低其参数均值和方差,即降低闯红灯的概率,并降低该变量对闯红灯行为影响的随机性。此外,违章人数为1也会降低晚高峰参数的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闯红灯 均值及方差异质性 随机参数 外卖骑手 信号交叉口
下载PDF
融合三维结构光和叶绿素荧光的植株光合表型成像系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束宏伟 王玉伟 +3 位作者 饶元 朱浩杰 侯文慧 王坦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1期63-75,共13页
[目的/意义]植株光合表型研究在把握植株生理特性和解析植株形态结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传统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难以对植株光合作用三维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为提高植株表型检测效率,满足高通量植株光合表型分析需求,本研究构建... [目的/意义]植株光合表型研究在把握植株生理特性和解析植株形态结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传统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难以对植株光合作用三维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为提高植株表型检测效率,满足高通量植株光合表型分析需求,本研究构建了一套经济实用、融合三维结构光和叶绿素荧光的植株光合表型成像系统。[方法]提出了一种自动化植株图像采集并建立植株可视化模型的方法,并进行图像分析获取植株光合效率信息。通过搭建结合叶绿素荧光激发的结构光条纹投影装置,先用LED (Light-Emitting Diode)白光与蓝光分别照射植株样本,再用投影仪对植株样本投射相移条纹,电动滤光轮配合相机同步采集不同光照条件下特定波段的植株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获取植株三维图像和对应的叶绿素荧光图像,并分析植株的三维形态结构及光合效率,将植株叶绿素荧光图像逐像素渲染到其三维结构上,便可推测出植株光合在三维空间中分布情况。[结果和讨论]该方法及系统能够高效多样化采集植株图像,快速重构出植株三维形态,其整体重建准确率可达到96.69%,整体误差仅为3.31%,重构时间仅需1.11s,同时能够满足植株光合效率评估需求。[结论]该研究可为植株高通量光合表型异质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光条纹投影 叶绿素荧光 植株表型 三维重构 光合效率 异质性分析
下载PDF
Heterogeneity Analysis of Cucumber Canopy in the Solar Greenhouse 被引量:2
19
作者 QIAN Ting-ting LU Sheng-lian +3 位作者 ZHAO Chun-jiang GUO Xin-yu WEN Wei-liang DU jian-j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2645-2655,共11页
Detailed analysis of canopy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is an essential step in conducting parameters for a canopy structural model.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of a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Detailed analysis of canopy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is an essential step in conducting parameters for a canopy structural model.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of a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canopy by means of analyzing leaf distribution in a greenhouse environment with natural sunlight and also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structural canopy heterogeneity on light interception and photosynthesis. Two experiments and four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autumn 2011 and spring 2012. A static virtual three-dimensional (3D) canopy structure was reconstructed using a 3D digitizing method.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photosynthesis rate was measured using CIRAS-2 photosynthesis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eaf azimuth as tested with the Rayleigh-test was homogeneous at vine tip over stage but turned heterogeneous at fruit harvest stage. After eliminating the inlf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on the azimuth using the von Mises-Fisher method, the angle between two successive leaves was 144°;at the same time, a rule for the azimuth distribution in the canopy was established, stating that the azimuth distribution in cucumber followed a law which was positive spin and anti-spin. Leaf elevation angle of south-oriented leaves was on average 13.8° higher than that of north-oriented leaves.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light interception and photosynthesis differed signiifcantly between differently oriented leaves. East-and west-oriented leaves exhibited the highest photosynthetic rate. In conclusion, detailed analysis of canopy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i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leaf azimuth and elevation angle were heterogeneous in cucumber canopy and they should be explicitly described as they have a great impact both on light distribution and photosyn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geneity INCLINATION leaf azimuth light interception PHOTOSYNTHESIS
下载PDF
吉林东部天然次生林下光强衰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0
作者 王麒淞 国庆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目的】探究长白山北坡不同林型天然次生林下空间尺度及方位间的光强衰减特征。【方法】以吉林东部长白山北坡天然次生林5块0.6 hm^(2)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样地内乔木生长及光强衰减状况,对林型、空间尺度及方位进行划分,采用移动窗... 【目的】探究长白山北坡不同林型天然次生林下空间尺度及方位间的光强衰减特征。【方法】以吉林东部长白山北坡天然次生林5块0.6 hm^(2)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样地内乔木生长及光强衰减状况,对林型、空间尺度及方位进行划分,采用移动窗口法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森林群落结构对林下光强衰减的影响。【结果】吉林东部天然次生林乔木胸高断面积与林下光强衰减率相关性显著(P<0.01)。随着空间尺度增大,乔木胸高断面积与光强衰减率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大部分林型在内侧窗口达到10 m×10 m时,光强衰减率与乔木胸高断面积显著正相关(P<0.01),在25 m×25 m尺度时相关系数最大,内侧窗口周围10 m内的乔木也与内侧窗口下的光强衰减率显著正相关(P<0.01)。东侧、南侧的树木对于内侧窗口下的光强衰减率影响比西侧、北侧影响更大。【结论】通过移动窗口法可以分析不同林型乔木对于林下光强衰减的影响范围,与耐阴树种相比,喜光树种乔木胸高断面积与光强衰减率在更多尺度下显著相关;在(10 m×10 m)~(40 m×40 m)的尺度范围内,多数林型乔木胸高断面积与光强衰减率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方位的乔木对于光强衰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光环境 光强衰减 空间异质性 移动窗口法 长白山北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