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针刺两种不同手法对机体应力作用及其能量传播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凌 陶明德 丁光宏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95-201,共7页
目的 通过建立基于两种中医针刺手法的力学模型来了解在针刺手法的“得气”现象中 ,频率的变化对针刺过程中应力分布及能量在软组织中耗散的作用。方法 用粘弹性力学理论和软组织粘弹性准线性理论建立二维针刺极坐标方程 ,用Matlab 6... 目的 通过建立基于两种中医针刺手法的力学模型来了解在针刺手法的“得气”现象中 ,频率的变化对针刺过程中应力分布及能量在软组织中耗散的作用。方法 用粘弹性力学理论和软组织粘弹性准线性理论建立二维针刺极坐标方程 ,用Matlab 6 .1进行数值求解。结果 取τ1 =0 .0 984 ,τ2 =84 54 .76和C =0 .0 351时 ,在低频区 ( 0~ 8Hz)能量耗散因子和捻转手法随频率变化显著 ;对于提插手法 ,在相应频率上存在周期约为 8Hz的能量耗散极值。结论 两种手法中能量耗散在低频区的显著性 ,以及提插手法过程中出现的能量耗散极值情况对“得气”现象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 提插 得气 能量耗散因子 粘弹性 中医 针刺手法
下载PDF
针刺基本手法量效作用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静子 刘阳阳 郭义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8期71-75,共5页
本文对近三十年研究针刺基本手法量效作用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分析。不同针刺手法、不同手法参数组合,在效应指标上确实存在差异,有的表现为效应程度的差异,有的则表现为相反的效应(被看做是补和泻的作用),但针刺手法量效作用规律仍不... 本文对近三十年研究针刺基本手法量效作用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分析。不同针刺手法、不同手法参数组合,在效应指标上确实存在差异,有的表现为效应程度的差异,有的则表现为相反的效应(被看做是补和泻的作用),但针刺手法量效作用规律仍不明确。在未来研究中,规范手法的刺激量参数,针对某一具体病证开展量效作用研究,有利于各研究、各指标间的综合分析,从而明确针刺手法的量效作用规律,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捻转 提插 量效关系
下载PDF
利用MoorFLPI激光血流成像仪等观察不同针刺手法的效应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涛 张维波 +5 位作者 贾术永 田宇瑛 王广军 杨李健 王璐 Gerhard Litscher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提插或捻转手法造成的穴位及相关部位皮肤表面微血管灌注量的变化、对受试者血压、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同时记录受试者的针感。方法:选择20岁~35岁青年志愿者15人,平均年龄25.4岁±2.61岁。针刺右下肢足三里穴,采... 目的:观察单纯提插或捻转手法造成的穴位及相关部位皮肤表面微血管灌注量的变化、对受试者血压、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同时记录受试者的针感。方法:选择20岁~35岁青年志愿者15人,平均年龄25.4岁±2.61岁。针刺右下肢足三里穴,采用MoorFLPI激光多普勒扫描仪散斑全帧实时扫描成像系统进行穴位及相关部位点状波形模式的实时扫描,扫描前后进行心电及血压监测。结果:提插及捻转手法操作均可有效降低血压及心率,改善HRV;提插与捻转手法对被观察点及对照点的皮肤微血管灌注量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提插手法产生的针感明显强于捻转手法。结论:提插与捻转手法在上述所观察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提示其对人体产生影响的机制有所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提插 捻转 激光血流成像 HRV 血压 心率 皮肤微血管灌注量 针感
下载PDF
不同频率提插手法对正常大鼠背根神经电信号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雷 刘阳阳 +4 位作者 郭义 李桂兰 郭永明 王江 李叶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5-409,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提插手法引起的神经电信号的特征和规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麻醉后分离出L4脊髓背根神经束中支配足三里穴区的神经细束,将其放置于双极铂金丝电极上。用不同频率提插手法(50、100、150、200次/min)针刺大鼠...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提插手法引起的神经电信号的特征和规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麻醉后分离出L4脊髓背根神经束中支配足三里穴区的神经细束,将其放置于双极铂金丝电极上。用不同频率提插手法(50、100、150、200次/min)针刺大鼠足三里穴,记录支配足三里穴区脊髓背根神经细束放电的情况,利用信号类选法对降噪过的针刺电信号进行分析,得到频率与神经元放电种类及数量的规律。结果针刺电信号由3类神经元放电组成,随着频率的增加,第一类神经元与第二类神经元的放电个数也随之增加,而第三类神经元一直未出现放电。结论不同频率提插手法主要兴奋两类神经元,在本实验频率范围内提插手法频率的加大不会使原本没有响应的神经元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插 频率 电信号 信号类选 大鼠
原文传递
针刺手法对家兔穴区组织损伤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孟汉 郭茂娟 +5 位作者 汤德安 朱鹏州 周龙飞 裴启秀 李飞 周桂桐 《天津中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548-55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3种基本操作手法(提插、捻转、提插捻转复合手法)对家兔穴区组织造成损伤形态计量学影响。[方法]36只家兔随机分入提插组,捻转组,提插捻转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对家兔足三里穴分别施3种操作手法,每日操作1次,行针时...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3种基本操作手法(提插、捻转、提插捻转复合手法)对家兔穴区组织造成损伤形态计量学影响。[方法]36只家兔随机分入提插组,捻转组,提插捻转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对家兔足三里穴分别施3种操作手法,每日操作1次,行针时间1 min,共10次。计数穴区炎细胞数量;观察组织苏木精-伊红素(HE)染色和Masson染色后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3组针刺组炎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提插组神经损伤最轻,捻转组和提插捻转组出现的神经损伤较重。[结论]在不影响针感的前提下,在有神经干分布的穴位上针刺操作时采用单一提插法,可以减轻对神经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提插 捻转 损伤
下载PDF
提插补泻对健康人足三里穴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晓梅 李岩琪 +5 位作者 周丹 刘阳阳 李迎红 刘建卫 郭永明 郭义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观察提插补法和提插泻法对健康人足三里穴区局部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对1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提插补法、提插泻法、平补平泻手法以及针刺不行手法及不针刺干预,应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监测上述不同手法针刺... 目的:观察提插补法和提插泻法对健康人足三里穴区局部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对1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提插补法、提插泻法、平补平泻手法以及针刺不行手法及不针刺干预,应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监测上述不同手法针刺健康人体足三里穴后即刻,针后5、10、15、20、25、30min穴区局部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结果:针刺即可使足三里局部皮肤血流灌注量增加,其中提插补法及提插泻法更为明显,且补法组血流灌注量增加幅度明显高于泻法组。结论:针刺手法操作可明显提高健康人足三里皮肤血流灌注量,且补泻手法不同,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血流灌注量 针刺手法 提插补泻 平补平泻 足三里
原文传递
捻转补泻法与提插补泻法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裸眼远视力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陶晓雁 赵百孝 +7 位作者 韩笑 董晓宇 严安 任绪茹 刘彦汶 曲畅 夏淑芬 杨佳乐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补泻方法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裸眼远视力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240只患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捻转补泻组和提插补泻组,每组60例(120只患眼),另设戴镜组60例(120只患眼)作对照。两治疗组均针刺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 目的:比较不同补泻方法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裸眼远视力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240只患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捻转补泻组和提插补泻组,每组60例(120只患眼),另设戴镜组60例(120只患眼)作对照。两治疗组均针刺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风池、足三里、光明、三阴交穴,分别采取捻转补泻法和提插补泻法,每周治疗3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戴镜组白昼戴镜。比较3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裸眼远视力变化。结果:捻转补泻组总有效率为87.5%(105/120),优于提插补泻组的69.2%(83/120,P<0.05);捻转补泻组、提插补泻组治疗后裸眼远视力均明显提高(均P<0.05);戴镜组裸眼远视力无改善(P>0.05);捻转补泻组较提插补泻组裸眼远视力提高更明显(0.75±0.23vs 0.68±0.24,P<0.05)。对96例(192只患眼)针刺治疗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视力稳定在原水平者占87.0%(167/192),视力下降13.0%(25/192)。针刺组患者年龄越小、基础视力越好、病程越短,治疗后裸眼远视力提高越明显(均P<0.05)。结论: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效果肯定而持久,且捻转补泻法优于提插补泻法,年龄、基础视力、病程对临床疗效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针刺疗法 捻转补泻法 提插补泻法
原文传递
“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傅凯丽 霍磊 《河南中医》 2018年第3期376-378,共3页
目的:观察"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潍坊市中医院脑病科病房治疗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0例... 目的:观察"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潍坊市中医院脑病科病房治疗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另给予"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治疗,对2组患者的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后改善程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S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吞咽功能障碍 “九六提插补泻法” “舌三针”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内经》意气针灸疗法和提插捻转治神的联系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峰 秦玉革 +2 位作者 秦玉恒 李莉 李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4-278,共5页
分析《内经》中有关条文,结合临床和现代科学对意识体外作用的验证,发现《内经》对意气针灸疗法的医者有特殊的治神要求,体现在医者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医患双方特别是患方更强大的心神力量转化为患者的生理效应,将不利于疗效的各... 分析《内经》中有关条文,结合临床和现代科学对意识体外作用的验证,发现《内经》对意气针灸疗法的医者有特殊的治神要求,体现在医者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医患双方特别是患方更强大的心神力量转化为患者的生理效应,将不利于疗效的各种心理因素减到最少,并把心理治疗作为最高的治神原则。后世以提插捻转为主的补泻手法在追求刺激和针感的过程中却无意中使患者进入了基本甚至强烈的治神守神状态,把《内经》中对医者的特殊治神作用在患者方面部分实现,引发了患者自我的以意行气等变化,不但激发了机体固有的抵御疾病和自我修复能力,同时可能也激发了患者对其经气强大的自我保护守神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神 意气针灸疗法 提插捻转 补泻手法 以意行气 《内经》
原文传递
提插补泻血海穴对下肢胫前、胫后动脉血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曾进 张丽 +6 位作者 温小秋 张现豪 陈绮 李育兰 张娟娟 王慧 钟旋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提插补泻血海穴对健康人下肢胫前、胫后动脉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0名健康受试者右下肢血海穴分别进行提插补法、提插泻法、平补平泻手法以及单纯针刺及不针刺干预,应用B超监测针刺下右下肢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血流变化。... 目的:观察提插补泻血海穴对健康人下肢胫前、胫后动脉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0名健康受试者右下肢血海穴分别进行提插补法、提插泻法、平补平泻手法以及单纯针刺及不针刺干预,应用B超监测针刺下右下肢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血流变化。结果:提插补法、提插泻法分别与平补平泻法、单纯针刺、不针刺相比较,下肢胫前、胫后动脉最高最低流速增快(P<0.01);提插补法与提插泻法相比较,下肢胫前、胫后动脉最高最低流速增快(P>0.05);平补平泻法、单纯针刺、不针刺相比较,下肢胫前、胫后动脉最高最低流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提插补泻手法操作血海穴可提高健康人下肢胫前、胫后动脉最高最低血流速度;提插补法与提插泻法相比较,血流速度改变无差异;平补平泻、单纯针刺及不针刺对血流速度改变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插补泻 血海穴 胫前动脉 胫后动脉 血流变化
下载PDF
提插补泻手法要素源流梳理及核心技术 被引量:13
11
作者 侯晓菲 王欣君 +2 位作者 张建斌 顾媛媛 宋思源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9-733,共5页
通过梳理分析古代中医文献中提插补泻手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发现速度变化、幅度、层次、性别、受针左右、午前午后、术数为提插补泻手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性别、受针左右、午前午后、术数为非必要参数,速度变化、幅度和层次为必要参数。速... 通过梳理分析古代中医文献中提插补泻手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发现速度变化、幅度、层次、性别、受针左右、午前午后、术数为提插补泻手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性别、受针左右、午前午后、术数为非必要参数,速度变化、幅度和层次为必要参数。速度变化是提插补泻手法必要参数中的核心参数,并与幅度一起用以区分刺激量的大小,层次需视临床需要而定。总结提插补泻手法的核心操作技术为提插补法下插阶段用力加速向下,上提阶段针体缓慢匀速复位至提插运动起始点;提插泻法上提阶段用力加速向上,下插阶段针体缓慢匀速复位至提插运动起始点。以速度变化方向、速度大小和提插幅度作为提插补泻的参数进行针刺手法的量化,并结合人体针刺效应,有助于揭示针刺量效关系,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提插补泻 参数 核心技术
原文传递
定量化针刺手法对穴位皮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银娥 杨华元 李立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验证提插补法针刺健康人右侧合谷穴对手阳明大肠经穴位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在30例健康人右侧合谷穴行提插补法,提插幅度5~8mm,频率100次/min,操作时间1min。采用PowerLab 8/30八通道高速记录仪及皮肤测温探头,以左侧合谷、右侧... 目的:验证提插补法针刺健康人右侧合谷穴对手阳明大肠经穴位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在30例健康人右侧合谷穴行提插补法,提插幅度5~8mm,频率100次/min,操作时间1min。采用PowerLab 8/30八通道高速记录仪及皮肤测温探头,以左侧合谷、右侧商阳、左侧商阳、左侧口禾髎针刺前30min、行针时1min、行针后30min的温度为观察指标。结果:提插补法针刺右侧合谷穴后,分别使左侧合谷由针刺前平均温度(27.89±3.56)℃上升到针刺后平均温度(28.30±2.81)℃,右侧商阳由针刺前平均温度(24.57±4.29)℃上升到针刺后平均温度(26.30±4.32)℃,左侧商阳由针刺前平均温度(25.13±5.07)℃上升到针刺后(26.58±4.92)℃,左侧口禾髎由针刺前平均温度(32.11±1.68)℃上升到针刺后(32.25±2.15)℃,以上穴位平均温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P<0.05)。结论:提插补法对健康人穴位皮肤温度有升高的影响,且针刺后穴位皮肤温度的变化具有循经性及腧穴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提插补泻 针刺补法 皮肤温度 穴位 健康人
原文传递
捻转补泻之我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沈特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2,共4页
探讨捻转补泻手法的实质,为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回顾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历史文献,从古籍记载注文探究,分析现存的几种观点如与经脉循行方向结合,细分左右、男女、手足;刺激量大小,操作时间长短;捻转手法属于螺旋运动等,... 探讨捻转补泻手法的实质,为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回顾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历史文献,从古籍记载注文探究,分析现存的几种观点如与经脉循行方向结合,细分左右、男女、手足;刺激量大小,操作时间长短;捻转手法属于螺旋运动等,发现捻转补泻的关键是决定三维运动的持针手型,捻转细分左右、男女、手足等,就同时忽略了捻转手法必然带有提插动作的立体效应。认为捻转补泻的实质不离《灵枢·九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的提插补泻原则。以此原则为指导,将捻转补泻手法应用于临床中,才能避免手法操作流于形式而陷入虚无飘渺的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捻转 提插 补泻
原文传递
Orthogonal design to sift the optimal parameter of Neiguan acupuncture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7
14
作者 Yanan Zhang Sha Yang +5 位作者 Xiaonong Fan Shu Wang Nina He Lingxin Li Ding Luo Xuemin Sh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8期2641-2648,共8页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d non-repeatability in acupuncture have not only restricted the devel- opment of acupuncture, but have also affected the specificity of acupoints. The present study used instruments to cont...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d non-repeatability in acupuncture have not only restricted the devel- opment of acupuncture, but have also affected the specificity of acupoints. The present study used instruments to control needle depth, lifting and thrusting frequency, and the duration of acupuncture. Effects of the quantified acupuncture were observed at Neiguan (PC6) with different stimulation parameters. A frequency of 1, 2, or 3 Hz and duration of 5, 60, or 180 seconds were used to observe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ratio of infarct volume recovery. Results showed that stimulation at Neiguan with a frequency of 1 Hz and long duration of 180 seconds or 2/3 Hz and long duration of 5/60 second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decreased the ratio of infarct volume. In- teractions between frequency and duration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quantified acupunctur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ACUPOINT quantified acupuncture NEIGUAN middle artery occlusion injury lift-ing and thrusting method orthogonal design lifting and thrusting frequency acupuncture duration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针刺过程中的针体受力分布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西明 张辉 周永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2040-2047,共8页
背景:针刺过程针体受力分布,不仅取决于不同穴位处组织结构,更受行针手法的影响。目的:就一般穴位所共有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质,分提插和捻转法进行针体受力研究。方法:以提插法和捻转法为前提,以表皮组织、... 背景:针刺过程针体受力分布,不仅取决于不同穴位处组织结构,更受行针手法的影响。目的:就一般穴位所共有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质,分提插和捻转法进行针体受力研究。方法:以提插法和捻转法为前提,以表皮组织、真皮组织和皮下结缔组织为区域对象,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类固体和软物质两种生物力学模型,对行针过程中的针体阻力分布进行分析,以得出定性化的结论。结果与结论:表皮无血管无神经,致密而坚硬,可以看作类固体;真皮及皮下结缔组织中血管神经等分布广泛,疏松而柔软,是典型的软物质。提插行针过程中非"得气"时阻力主要来自表皮部分,在"得气"状况下阻力应该来自表皮和结缔组织中的纤维细胞共同作用,对针体而言,进入皮肤的所有针体部分都是受力点,只是靠近针尖部分的针体受力稍大一些,但是随着提插操作,进入皮肤的针体长度不断在发生变化。捻转法行针的主要阻力来自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缠绕,对针体而言受力点主要集中在针尖及附近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与生物力学 针刺 穴位 提插法 捻转法 真皮 结缔组织 类固体 软物质 力学性能 阻力分布 省级基金 组织构建图片文章
下载PDF
滞针提插项三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潘胜莲 王庆来 +1 位作者 郑士立 邹晓静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9期175-178,共4页
目的:观察滞针提插项三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针刺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滞针提插项三穴,即风池、天柱、天牖穴;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5天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2组治... 目的:观察滞针提插项三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针刺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滞针提插项三穴,即风池、天柱、天牖穴;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5天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疼痛分级指数评定(PRI)、视觉模拟定级评分(VAS)和现有痛强度(PPI)]评分,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总分及PRI、VAS、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 1),且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下降较常规针刺组更显著(P<0.0 1)。治疗后2组血清IL-6、NO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 1),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常规针刺组更显著(P<0.0 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常规针刺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滞针提插项三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滞针提插 风池穴 天柱穴 天牖穴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古代针刺补泻手法再认识 被引量:8
17
作者 虞逸舒 董雪莲 艾炳蔚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2450-2453,共4页
捻转补泻在二维平面上为迎随的一种演变,在三维层面与提插手法不可分割。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并非矛盾,只是手法作用时机以及所处层面不同。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这两种手法作用的时机以及所处穴位的层面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徐疾补... 捻转补泻在二维平面上为迎随的一种演变,在三维层面与提插手法不可分割。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并非矛盾,只是手法作用时机以及所处层面不同。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这两种手法作用的时机以及所处穴位的层面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徐疾补泻往往作用于进针出针的过程中,不需要有得气的先决条件,涉及层面贯穿穴位内外。"徐而疾则实"。徐入是为了慢慢引阳气入内,疾出是防正气随针外泻。提插补泻则是在针刺入穴位之后以得气为基础进行的,"紧感"即是针刺得气的一种感应。提插补泻所处层面为穴位内的进退,重插从卫取气,追阳内交,欲激发人体正气,轻提可防止正气耗散;重提从荣置气,引阴外出,引正气外出抗邪,轻插为防止邪气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补泻 提插补泻 徐疾补泻 补泻效应 得气 从卫取气 从荣置气
下载PDF
基于运动视频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针刺提插手法量化分类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唐文超 杨华元 +2 位作者 刘堂义 高明 徐刚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8期1012-1020,共9页
目的通过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M)分析由德国Simi Motion 3D三维运动图像解析系统导出的教师提插手法参数,获取手法分类及特征。方法研究选择30名针灸教师,取一侧"曲池穴"作为施术穴位,记录提插平补平泻、补法、泻法的运... 目的通过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M)分析由德国Simi Motion 3D三维运动图像解析系统导出的教师提插手法参数,获取手法分类及特征。方法研究选择30名针灸教师,取一侧"曲池穴"作为施术穴位,记录提插平补平泻、补法、泻法的运动视频。视频经由Simi Motion 3D三维运动图像解析系统分析,得出拇指指尖跟踪标记点位原始运动参数,通过SOM分析教师手法分类参数。结果针刺手法参数呈非正态分布,离散度较大;平补平泻与补法可分为4类,泻法可分为5类,各分类的特征集中程度一般。结论针刺手法参数总体上表现为非正态分布的多样性特征,为典型"人为控制曲线",表现出神经网络分类集中度较低的特点,其分类主要根据曲线外形及周期长短进行,且与手法难易程度相关。该技术可应用于各类手法的量化分析与技术传承研究,并能为针灸规范化与标准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提插补泻 运动视频 神经网络 分类研究
下载PDF
从文献学角度探讨提插补泻法的演变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雪青 何晓茜 +4 位作者 张子龙 刘旭峰 陈虹屹 刘佳男 睢明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400-404,共5页
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及现代高等中医药院校多版《针灸学》教材中对提插补泻法的描述,分析从古至今提插补泻法的演变过程,探究其演变原因及正确的操作手法。结果发现古代文献中提插补泻法的发展由简至全,由被动到主动,其发展与金属冶炼技术... 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及现代高等中医药院校多版《针灸学》教材中对提插补泻法的描述,分析从古至今提插补泻法的演变过程,探究其演变原因及正确的操作手法。结果发现古代文献中提插补泻法的发展由简至全,由被动到主动,其发展与金属冶炼技术有很大的关系。《针灸学》教材在继承古代文献中提插补泻法操作核心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提插力度为主,二是以提插力度和刺激量(幅度、频率、时间等)为主。从理论结合实践,无论是古代文献记载还是现代研究支持,提插补泻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刺激量大小决定的,故笔者认为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中应将“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作为提插补泻法操作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插补法 提插泻法 刺激量 《针灸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运用不同小针刀手法治疗腕管综合征26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珍 陈晓英 +2 位作者 李明波 刘婷 陈弘严 《河南中医》 2022年第4期591-595,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运用不同小针刀手法治疗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临床疗效,探究不同小针刀手法对减轻正中神经受压程度的影响。方法:将52例CT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运用不同小针刀手法治疗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临床疗效,探究不同小针刀手法对减轻正中神经受压程度的影响。方法:将52例CT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小针刀手法,A组使用提插手法,B组使用纵运手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evine腕管综合征问卷评分、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evine腕管综合征患者问卷调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结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电生理参数MCV及S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正中神经电生理参数MCV及SCV平均值均明显优于A组。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运用小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选用小针刀纵运手法比提插手法更能减轻正中神经的受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小针刀手法 超声引导 提插手法 纵运手法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