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空间体验到文化理性:实体书店经营转型的发展进路 被引量:8
1
作者 谭宇菲 赵茹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5-79,共5页
近两年,实体书店的经营与发展在得到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扶持的同时,也受到新媒介技术的影响。从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介等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改变了文化消费类型,实体书店面临读者阅读时间被抢夺、阅读习惯流失,图书消费比重... 近两年,实体书店的经营与发展在得到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扶持的同时,也受到新媒介技术的影响。从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介等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改变了文化消费类型,实体书店面临读者阅读时间被抢夺、阅读习惯流失,图书消费比重快速下滑、网络阅读的兴起对其产生的多重冲击等问题。在机遇和威胁并存的状况下,实体书店的经营转型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文章梳理实体书店目前以空间设计、"书店+"、社交等方式展开经营转型的得失,以书和阅读为本质,让书店回归,将实体书店打造成营造和容纳意见的公共领域,并以此促进文化交往和文化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体验 生活方式转型 社会化交往 文化理性
下载PDF
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义松 吴国振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5-19,共5页
"环境问题"作为当前社会"时代问题"的"征候",与当代人的生活样法紧密相关,并促使人们思考人类在其本质力量增长过程中对其自身存在知觉的历史逻辑。因此,环境法学研究势必要建立在对人类生活本质施以关... "环境问题"作为当前社会"时代问题"的"征候",与当代人的生活样法紧密相关,并促使人们思考人类在其本质力量增长过程中对其自身存在知觉的历史逻辑。因此,环境法学研究势必要建立在对人类生活本质施以关怀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根本发展。因此,当前环境法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将环境科学和法律科学贯通糅合起来,促使社会生活保持法律规范所意欲的谨慎与矜持;另一方面,通过无可回避的知觉张力,促使人类警醒于生活的惯性,并为既有时代提供自我超越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学 时代性 生活样法 转换与超越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生活型街道慢行空间布局的改造提升 被引量:1
3
作者 兰亦阳 李宗睿 +1 位作者 段佳佳 陈睿雅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随着低碳理念在国内外重要性的与日俱增,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了我国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方向,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与愿景,引领并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活型街道慢行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 随着低碳理念在国内外重要性的与日俱增,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了我国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方向,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与愿景,引领并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活型街道慢行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载体。然而当前对于低碳理念的响应大部分停留在宏观层面的上位政策、总体规划阶段与微观层面的详细施工阶段,缺乏中观层面,即低碳理念在详细规划尺度的应用。在从生活型街道慢行空间布局面临的现状问题出发,提出生活型街道慢行空间布局的改造提升策略,对降低碳排放,改善生活型街道慢行空间以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为其他生活型街道慢行空间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我国生活型街道的建设和提升改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视角 生活型街道 慢行空间布局 改造提升
下载PDF
生活方式视域下的犯罪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单勇 张旭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20-25,共6页
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社会条件制约下的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是人类生活与行为的意义之网。在犯罪学中,生活方式不仅可以理解为被害人的生活方式和犯罪人的生活方式,它还是一种研讨犯罪问题的整体背景、社会环境及基本语境... 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社会条件制约下的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是人类生活与行为的意义之网。在犯罪学中,生活方式不仅可以理解为被害人的生活方式和犯罪人的生活方式,它还是一种研讨犯罪问题的整体背景、社会环境及基本语境。于是,对犯罪现象、犯罪人、犯罪原因及犯罪治理等问题的思考与解读其实可以转化为对行为、群体或阶层、生活方式与社会秩序的失衡和矛盾、社会治理等四个方面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学 生活方式 视角转化
下载PDF
信息技术在城市健康生活转型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宾 《集成电路应用》 2020年第10期68-69,共2页
分析信息技术推动城市居民在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转型中的问题,提出信息技术在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应用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生活方式 健康转型 互联网 网络系统
下载PDF
“个体努力”与“教育公平”——一个基于文化批判的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瑞德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29,共5页
教育公平的现有研究普遍接受社会文化做出的公平承诺,并在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统合的框架下落脚于个体努力,但是,一方面,个体的努力品性是"主体-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想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将努力精神的承续视... 教育公平的现有研究普遍接受社会文化做出的公平承诺,并在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统合的框架下落脚于个体努力,但是,一方面,个体的努力品性是"主体-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想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将努力精神的承续视为社会工程;另一方面,作为生活方式的努力是文化建构的结果,努力标准由主流文化勘定。要实现教育公平,还需进行社会文化的改造,树立以广泛的思考力、深刻的判断力和持久的生命力为特征的努力意涵,以直面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等终极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努力 教育公平 生活方式的努力 文化建构的努力 实用主义的努力 文化批判 文化改造
下载PDF
治理认同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建构——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韩玉祥 王春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39,共8页
“美好生活需要”背景下,国家如何建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重大命题。“治理认同”,即通过各类治理机制形塑人们对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心理认同,是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建构的重要路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通过利益引导、道德规范、... “美好生活需要”背景下,国家如何建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重大命题。“治理认同”,即通过各类治理机制形塑人们对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心理认同,是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建构的重要路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通过利益引导、道德规范、社会关系、社会权威使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获益化、道德化、关系化、公共化,形塑人们对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文化认同。经济权力和文化权力是治理认同的基础性权力。其中,文化权力居于主导地位。这表明以文化权力为代表的非正式权力越来越重要,呈现“非正式权力正式化”的趋势。为建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当前阶段的基层治理需要完成“非正式权力的正式化”,并走向“治理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风俗习惯 文化认同 非正式权力 基层治理转型
下载PDF
农民上楼致贫问题研究——以S省Q县H街道F村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国申 孙晓娜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共5页
精准扶贫稳步推进的同时,上楼致贫问题悄然出现:村民们生活成本显著增加、入不敷出、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致贫"原因主要包括:增减挂钩收益对上楼农民的直接补偿过低、生产方式转型落后于居住方式变化、社会保障不健全导致老... 精准扶贫稳步推进的同时,上楼致贫问题悄然出现:村民们生活成本显著增加、入不敷出、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致贫"原因主要包括:增减挂钩收益对上楼农民的直接补偿过低、生产方式转型落后于居住方式变化、社会保障不健全导致老年人生活困难。为了尽量避免上楼致贫,要在是否上楼问题上充分征求民意,要提高增减挂钩收益对农民的直接补偿比例,要做到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型,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消除低收入者的后顾之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上楼 生产转型 社会保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