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阅微草堂笔记》中文人的梦幻世界 被引量:4
1
作者 魏晓虹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5-60,共6页
《阅微草堂笔记》展示了文人丰富的梦幻世界。梦是文人人生追求和高雅情趣的表现:有追求科举与官禄的科名梦,有反映乾嘉学风的学术梦,有思考人生的哲理梦,有神秘灵感的诗歌梦,还有梦寐以求的古董梦。梦也是文人浪漫风流的感情世界的表现... 《阅微草堂笔记》展示了文人丰富的梦幻世界。梦是文人人生追求和高雅情趣的表现:有追求科举与官禄的科名梦,有反映乾嘉学风的学术梦,有思考人生的哲理梦,有神秘灵感的诗歌梦,还有梦寐以求的古董梦。梦也是文人浪漫风流的感情世界的表现:有凄婉惆怅的爱情梦,有人欲放纵的艳遇梦,还有浸染男风的相思梦。梦表现出当时文人独特的人生追求和情感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文人 梦幻世界 人生追求 情感世界
下载PDF
10—15岁儿童公正世界信念能促进人生追求吗?——基于对中国50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其勇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6-208,共13页
基于中西部6个省市50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16440个10—15岁儿童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儿童公正世界信念与人生追求之间的关系。公正世界信念对10—15岁儿童人生追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正世界信念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增加3.6个百分点的人生... 基于中西部6个省市50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16440个10—15岁儿童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儿童公正世界信念与人生追求之间的关系。公正世界信念对10—15岁儿童人生追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正世界信念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增加3.6个百分点的人生追求。公正世界信念对农村儿童、对女童的人生追求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15岁儿童 公正世界信念 人生追求 九年一贯制学校
下载PDF
基督精神与林语堂的人生追求 被引量:2
3
作者 贾岩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60-63,共4页
林语堂作为“二十世纪的智慧人物” ,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与基督教文化的相即相离 ,即从接受到放弃、又从放弃到再接受的迂回复归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一过程 ,既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也和 2 0世纪整个世界文化的... 林语堂作为“二十世纪的智慧人物” ,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与基督教文化的相即相离 ,即从接受到放弃、又从放弃到再接受的迂回复归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一过程 ,既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也和 2 0世纪整个世界文化的大体系有关 ,并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精神 宗教 信仰 人生追求
下载PDF
先秦时期士的人生追求——以苏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志刚 王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15,29,共4页
先秦时期士的主流意识是积极入世,追求成功,追求名利。人们普遍把功成名就当作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要标准。苏秦就是人生观领域主流意识的代表。他的人生目标明确,角色定位清楚,意志坚定顽强,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无怨无悔地走下去,永不... 先秦时期士的主流意识是积极入世,追求成功,追求名利。人们普遍把功成名就当作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要标准。苏秦就是人生观领域主流意识的代表。他的人生目标明确,角色定位清楚,意志坚定顽强,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无怨无悔地走下去,永不服输,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追求 主流意识
下载PDF
古典美学“远”范畴考论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守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5-89,共5页
中国古典美学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许多粘连性强、内涵丰富的美学范畴。"远"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之一,经历长期的历史嬗变,为中国历代文人学者广泛使用,在诗话、评点、画论等中国艺术批评领域中频繁出现。古典美学领... 中国古典美学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许多粘连性强、内涵丰富的美学范畴。"远"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之一,经历长期的历史嬗变,为中国历代文人学者广泛使用,在诗话、评点、画论等中国艺术批评领域中频繁出现。古典美学领域中的"远",超越时空的距离,由"眼中之远"升华为"意中之远",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生命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 生命追求
原文传递
“雨王”汉德森的追求之路 被引量:1
6
作者 任丽波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通过对汉德森逃离现实社会、到非洲寻找人生真谛的描写,揭露了20世纪中叶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危机,作者谴责颓废和空虚的物质主义。
关键词 汉德森 人生追求 自身价值
下载PDF
英雄想象中的价值取向与生命追求——闽南民间故事中的英雄形象 被引量:2
7
作者 戴冠青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3-67,共5页
英雄形象是闽南民间故事中最鲜活的艺术形象之一,这些英雄形象包括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的郑成功、俞大猷等民族英雄形象和为维护人民利益,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的一批绿林好汉形象。闽南民间故事中的英雄形象是闽南民众在现实基础上独特想... 英雄形象是闽南民间故事中最鲜活的艺术形象之一,这些英雄形象包括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的郑成功、俞大猷等民族英雄形象和为维护人民利益,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的一批绿林好汉形象。闽南民间故事中的英雄形象是闽南民众在现实基础上独特想象和巧妙演绎的结晶,他们寄托了闽南民众反侵略反强权渴望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演绎了闽南社会豪爽侠义除暴安良的文化精神,也影响了民众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把握。研究闽南民间故事中的英雄形象,揭示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对闽南人文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民间故事 英雄形象 豪爽侠义 生命追求
下载PDF
苏轼的睡眠书写
8
作者 张萍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27-34,71,共9页
睡眠书写在文学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至宋代蔚为大观。苏轼是宋代第一个大量书写睡眠的文人。闲暇时光里身心舒畅的怡悦,疾病缠身时饱受折磨的痛苦,都在他的睡眠书写中留下了痕迹。苏轼精神世界中的悲哀迷惘、守真不屈、超逸旷达也投射在... 睡眠书写在文学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至宋代蔚为大观。苏轼是宋代第一个大量书写睡眠的文人。闲暇时光里身心舒畅的怡悦,疾病缠身时饱受折磨的痛苦,都在他的睡眠书写中留下了痕迹。苏轼精神世界中的悲哀迷惘、守真不屈、超逸旷达也投射在了睡眠书写中。更可贵的是,苏轼在睡眠书写中注入了生命的哲思,包括对人生至味的探求,对自在生命的追索,对至善至美的珍视。在苏轼笔下,睡眠从生理需求的层面,上升到人生哲思的高度,蕴含了丰厚的文化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睡眠书写 生活景况 精神世界 人生追求
下载PDF
王维对人生价值和生存方式的独特追求 被引量:1
9
作者 荣小措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0-214,共5页
王维在诗作中表现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并促使其不断反思自我的生存价值和人生追求。这种反思使王维在充分认识到朝政的黑暗和自我政治才干的平凡后放弃了时人所崇尚的建功立业等儒家传统价值观,而选择了亦官亦隐的独特生活方式,在蓝田... 王维在诗作中表现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并促使其不断反思自我的生存价值和人生追求。这种反思使王维在充分认识到朝政的黑暗和自我政治才干的平凡后放弃了时人所崇尚的建功立业等儒家传统价值观,而选择了亦官亦隐的独特生活方式,在蓝田辋川的自然山水、田园风情和诗画园林艺术以及佛教信仰中追求心灵的自由解脱,并成就了其山水田园诗的非凡成就。王维开创的诗意栖居模式与其卓越的山水田园诗一起成为抚慰尘世间困顿灵魂的绝佳安慰剂,并赢得了后世的持久仰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生命意识 反思 人生追求 诗意栖居
下载PDF
文化意象与从善心理——从闽南民间故事看闽南人的生命追求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冠青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9-22,共4页
闽南民间故事中有一些反复出现的动植物和山石意象,它们意味深长,蕴藉隽永,具有独特的隐喻和象征意义。通过意象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的故事讲述的内容不同,角色任务也不同,但这些在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不管是友情助人的,还是... 闽南民间故事中有一些反复出现的动植物和山石意象,它们意味深长,蕴藉隽永,具有独特的隐喻和象征意义。通过意象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的故事讲述的内容不同,角色任务也不同,但这些在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不管是友情助人的,还是报恩救人的动物意象;不管是行善的好人化身而成的,还是挺身而出帮助人类的植物意象;抑或是舍身忘我为民造福的山、石意象———共同指向了一个母题,那就是从善助人。这不仅鲜明地传达出闽南先民渴求从善向往从善弘扬从善的心理经验,而且也透露了闽南先民善恶分明从善为乐的生命追求和生活理念。把握这一点,也就把握了闽南文化的优秀质素的核心。进一步挖掘和弘扬这一优秀质素,对促进海西文化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民间故事 动物意象 植物意象 山石意象 从善母题 生命追求
下载PDF
村官+恋爱的写作模式与新变——以《平凡的世界》和《大学生村官》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佳丽 《肇庆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13,共3页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聂怡颖《大学生村官》中的蔡小袅都是村官,两篇小说在塑造村官形象时都采取"村官+恋爱"的写作模式,但在村官事务与理想追求及其爱情追求的写作上又有所不同。孙少安注重生存,忙于脱贫致富,他...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聂怡颖《大学生村官》中的蔡小袅都是村官,两篇小说在塑造村官形象时都采取"村官+恋爱"的写作模式,但在村官事务与理想追求及其爱情追求的写作上又有所不同。孙少安注重生存,忙于脱贫致富,他的爱情充满传统与悲剧色彩;而蔡小袅则注重生活,忙于基层办公,自由的价值认知让她收获了美好的爱情。究其原因,则有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性别、气质、叙事追求等因素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官 恋爱 理想追求 人生追求
下载PDF
论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琼 洪丹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66-69,共4页
柳永创作了很多歌妓词。幼时母亲的影响,唐宋词的书写传统以及宋代的社会世情都是其创作歌妓词的原因。依据这些歌妓情感心理诉求的方向,可以将其分为真爱痴情型、幽怨感伤型、自我放纵型三种心理类型。从这些歌妓类型中可以探究到柳永... 柳永创作了很多歌妓词。幼时母亲的影响,唐宋词的书写传统以及宋代的社会世情都是其创作歌妓词的原因。依据这些歌妓情感心理诉求的方向,可以将其分为真爱痴情型、幽怨感伤型、自我放纵型三种心理类型。从这些歌妓类型中可以探究到柳永笔下歌妓的真实处境,能够还原柳永词中歌妓真实的悲剧人性风貌,探究歌妓生命历程,展现歌妓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而最终失败的悲惨命运。这些歌妓词既是柳永对自己不平人生的书写,也表现出他对下层歌妓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歌妓词 心理类型 人生追求
下载PDF
精神自由与安身立命的统合——论葛洪的生命美学精神
13
作者 杨康 《中国美学》 2018年第1期220-230,共11页
魏晋时期的人生哲学重在以精神的自由来消解和对抗现实人生的黑暗和渺茫,而葛洪的生命哲学则体现出将精神的自由与个体的安身立命相统合的特征。对于名利的超越,对于道德的坚守,对于身心自由的不断追寻,是葛洪生命美学的重要方面,也体... 魏晋时期的人生哲学重在以精神的自由来消解和对抗现实人生的黑暗和渺茫,而葛洪的生命哲学则体现出将精神的自由与个体的安身立命相统合的特征。对于名利的超越,对于道德的坚守,对于身心自由的不断追寻,是葛洪生命美学的重要方面,也体现了魏晋以来士人在时代转折时期对生命的不断反思与探索,也成为两晋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一种士人观念。同时,他并未因实现小我而完全弃世,在求仙养生也坚守倡导儒家传统的伦理德行,融'立言''立德'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中,由此也构成了他更为宏大圆融的生命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生命美学 精神自由 安身立命
原文传递
日常生活视域下祥子命运的悲剧探析
14
作者 潘有娣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6-31,共6页
通过文本细读,厘清骆驼祥子的身世、追求与人生遭际,分析祥子的社会关系、人生轨迹和历史宿命,有助于深刻揭示特定社会环境中祥子的人格缺失及悲剧命运。军阀混战、兵痞横行、社会动荡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外因,工具理性吞噬了家国情怀是造... 通过文本细读,厘清骆驼祥子的身世、追求与人生遭际,分析祥子的社会关系、人生轨迹和历史宿命,有助于深刻揭示特定社会环境中祥子的人格缺失及悲剧命运。军阀混战、兵痞横行、社会动荡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外因,工具理性吞噬了家国情怀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内因。祥子既有朴实、耿直、勤劳、没有心机、不会作伪的一面,又有意志薄弱、生活目标模糊、不善揣摸他人心理、更不会对他人进行设防的一面。祥子性格的矛盾性加深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祥子》 祥子 身世 追求 遭际
下载PDF
另读《诗经》四首
15
作者 谢会昌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7-92,共6页
以细读、另读方式,读出《氓》为弃夫之妇的控诉诗;以诗之谐隐及谜,另读出《蒹葭》蕴含人生在于追寻;《黍离》在人生求一知己难矣,以心理距离产生美,另读出《采葛》为人生的思念总是美。
关键词 另读 诗经 接受美学 隐及谜 弃夫之妇 人生追求 知己 心理距离 思念
下载PDF
论漂泊生涯中杜甫的人生追求
16
作者 祁福雪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68-70,共3页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今存一千四百余首。仅漂泊西南十一年间所创作的诗篇即占其作品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西南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所表现出的深邃思想内涵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老而弥坚、不断追求的"诗圣&q...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今存一千四百余首。仅漂泊西南十一年间所创作的诗篇即占其作品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西南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所表现出的深邃思想内涵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老而弥坚、不断追求的"诗圣"形象。在杜甫研究的领域内,本文第一次较为全面、深入地探讨了西南漂泊生涯与客寓意识对杜甫人生追求的影响,推动其后期乡国君民诗登上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漂泊生涯 人生追求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与信仰分析
17
作者 袁菁菁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3期156-157,共2页
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当今世界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长沙某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与信仰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多数... 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当今世界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长沙某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与信仰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已确立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能坦然面对得失,寻求物质与精神的平衡,认为崇高信仰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部分大学生目标不明,动力缺乏,追求偏倚,导致信仰缺失。因此,应当重视人生追求与信仰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社会现状,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大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生追求 信仰
下载PDF
历史文化语境视域下的天水“唐僧晒经”遗迹传说及其文化意蕴
18
作者 张惠强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24-29,共6页
传说作为活态民间叙事更注重外在历史文化语境的协调,即故事能够观照现实社会生活,符合民间审美习惯。具有原生性特征的天水唐僧晒经遗迹传说,是当地社会群体建构的地方集体记忆,蕴涵着他们借助于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渲染地方历史和... 传说作为活态民间叙事更注重外在历史文化语境的协调,即故事能够观照现实社会生活,符合民间审美习惯。具有原生性特征的天水唐僧晒经遗迹传说,是当地社会群体建构的地方集体记忆,蕴涵着他们借助于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渲染地方历史和地理神圣性的愿望。隋唐时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是天水唐僧晒经传说产生的文化语境,唐僧晒经传说源自于民间佛教信仰,是佛家子弟对理想境界锲而不舍追求的心路历程,体现了强烈的崇佛色彩。深层地看,传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社会群体对"生"的高度追求,表现出了对生命自由的关切和追求;唐僧晒经传说基于民间诙谐文化,反映着下层民众修行过程中功利性价值取向,蕴涵着朴素的因果报应、劝善惩恶伦理道德观念,体现着中国民间"好事多磨"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僧晒经 遗迹传说 原生性 地方记忆 生命追求 文化意蕴
下载PDF
从个体生命的追寻到呐喊与承担——论汪铭竹1940年代诗歌的转变
19
作者 司真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6-81,共6页
1930年代,汪铭竹安享书斋生活的情趣,选择了"扬首天边外"的人生态度,追寻个体生命之崇高价值与存在意义,却陷入颓废不可自拔。1937年后,在动荡的现实和左翼的影响下,汪铭竹从自我的世界中走出,变为"跃马向前的"呐... 1930年代,汪铭竹安享书斋生活的情趣,选择了"扬首天边外"的人生态度,追寻个体生命之崇高价值与存在意义,却陷入颓废不可自拔。1937年后,在动荡的现实和左翼的影响下,汪铭竹从自我的世界中走出,变为"跃马向前的"呐喊者与承担者,诗歌艺术上深受奥登等英美现代主义的影响,诗中经常运用悖论和大跨度比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铭竹 1940年代诗歌 转变 生命追寻 “跃马向前”
下载PDF
大文学视野下的党员作家丁玲
20
作者 阎浩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6,共8页
评价丁玲及其成就不应局限于“纯文学”的狭小视野,对这样一个“现象级”人物应以大文学乃至文化的视野予以研究和评价。丁玲一直是将精神追求看得高于物质享受、追求最大限度精神上自我实现的人,加入党的事业使其找到了突破和超越自我... 评价丁玲及其成就不应局限于“纯文学”的狭小视野,对这样一个“现象级”人物应以大文学乃至文化的视野予以研究和评价。丁玲一直是将精神追求看得高于物质享受、追求最大限度精神上自我实现的人,加入党的事业使其找到了突破和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方式。丁玲的人生追求体现于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给这些作品带来不同于他人的思想蕴含、精神气质、文化价值与文学价值。“中共党员”这一身份对丁玲的人生与创作来说都至关重要,应从丁玲的党性与政治信仰、从她对文学功能的理解来解释其晚年言行。靠近政治给丁玲的人生之路带来了曲折和磨难,极“左”路线使她失去了二十多年宝贵的创作时间,但另一方面磨难与底层体验也成全了她,给她的作品带来独有的内蕴和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大文学 党性 人生追求 独特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