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累积的异质性--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老年人分化 被引量:70
1
作者 胡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30,共19页
本文以生命历程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老年人"主诉"的关于过去的生活资料,试图通过对个人能动性与生命历程时间性的强调,来分析个体生命历程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嵌入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不断分化的内部机制。研究... 本文以生命历程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老年人"主诉"的关于过去的生活资料,试图通过对个人能动性与生命历程时间性的强调,来分析个体生命历程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嵌入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不断分化的内部机制。研究发现,老化的过程是一个随时间推移不断累积与分化的过程,累积因素的先后顺序对个体之间的分化具有重要意义,累积是生命历程资本遭遇生命历程风险的结果,是社会结构与个人能动性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其中社会政策的变迁对累积过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 生活事件 累积优势/劣势 生命历程资本 生命历程风险
下载PDF
中国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3
2
作者 张硕 陈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6,共11页
老年人一生的经历对老年时期的生活状况有着深刻的影响,生命历程中的一些重大改变使老年人成为社会群体中社会隔离高风险人群。本文对中国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的比例做出初步评估,在我国,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的比例为21.4%。不同生命事件... 老年人一生的经历对老年时期的生活状况有着深刻的影响,生命历程中的一些重大改变使老年人成为社会群体中社会隔离高风险人群。本文对中国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的比例做出初步评估,在我国,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的比例为21.4%。不同生命事件对城市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城市老年人生活中所经历的负向效应事件会增大社会隔离的风险,这些事件包括抑郁、丧失亲人、生活不能自理、独居;而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参与隔代抚育、社会参与三个正向效应事件则会降低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的风险;在个体特征中,女性、年龄在70岁及以上、经济困难亦会增加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的风险。在这些变量中,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依次为:独居、年龄在80岁及以上、女性、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没有社会参与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隔离 社会网络 孤独 社会参与 生命历程 城市老年人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研究——基于重庆和珠三角地区的调查 被引量:62
3
作者 景晓芬 马凤鸣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64,共8页
本研究从生命历程的视角出发,利用2010年"农民工社会适应问题研究"课题组在重庆和珠三角地区所收集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除了个体的能动性如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会影响其留城意愿外... 本研究从生命历程的视角出发,利用2010年"农民工社会适应问题研究"课题组在重庆和珠三角地区所收集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除了个体的能动性如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会影响其留城意愿外,与生命历程相关的出生组效应、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一定的空间效应都会影响农民工的留城和返乡意愿,另外,性别因素也会导致其留城意愿的差异,文化方面的适应也会极大地影响农民工的留城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生命历程 返乡 留城意愿
下载PDF
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及代际经济支持 被引量:50
4
作者 孙鹃娟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5,共12页
根据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对中国城乡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代际经济支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老年人收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是农村老年人的4.5... 根据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对中国城乡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代际经济支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老年人收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是农村老年人的4.5倍。老年人家庭中的经济资源以"向上"净转移为主体,但城市老年人的"向下"转移比例和程度较高。老年人收入水平不但与先赋条件有重要关系,其生命历程中累积起来的多个社会因素也对晚年的收入产生影响,某些先赋因素与社会累积因素所发挥的作用甚至方向对于城市和农村老年人而言却有很大差别。文章提出提高老年人的经济独立性而非提倡家庭加大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力度才是真正保障老年人在经济上老有所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城市老年人 经济收入 代际支持 生命历程
原文传递
新生代农民工逆城市化流动:转变的发生 被引量:46
5
作者 张世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共11页
以若干返乡新生代农民工打工生活史深度访谈资料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借助生命历程理论中转变、轨迹和持续等概念和原理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的转变。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意愿抉择是与其家庭角色调适相伴随的决... 以若干返乡新生代农民工打工生活史深度访谈资料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借助生命历程理论中转变、轨迹和持续等概念和原理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的转变。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意愿抉择是与其家庭角色调适相伴随的决策过程,家庭角色在很大程度上锁定了他们最终的生活期望和社会归属。应该正视新生代农民工逆城市化流动现象,在政策调整上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逆城市化流动 转变 生命历程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流动”与“留守”——第二代农民工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6
6
作者 梁宏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28,共12页
文章利用2010年"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外来工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按照年龄及少年儿童时期有无流动或留守经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界定出深受父母"乡-城流动"和"外出打工"影响的第二代农民工,并对... 文章利用2010年"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外来工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按照年龄及少年儿童时期有无流动或留守经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界定出深受父母"乡-城流动"和"外出打工"影响的第二代农民工,并对他们的各种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第二代农民工的现状与流动或留守经历高度关联,他们更可能成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真正的"两栖人";同时,"乡-城流动"、"外出打工"的代际传承并未使第二代农民工获益,并未提升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对此,本文建议继续密切关注流动和留守儿童;并且,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中,要关注有过流动或留守经历的第二代农民工;另外,建立对流动和留守儿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历程资料搜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留守 第二代农民工 代际传承 生命历程
原文传递
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 被引量:43
7
作者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4,共7页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80-90年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门类。中国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正式推展生命教育,全国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基于目前许多大学生已经出现的生命困顿的情况,在大学中...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80-90年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门类。中国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正式推展生命教育,全国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基于目前许多大学生已经出现的生命困顿的情况,在大学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以及在各门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识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生命困顿 课程 大学生
下载PDF
照料责任的家庭内化和代际分担:父母同住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 被引量:43
8
作者 宋月萍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89,共12页
文章从家庭照料与女性劳动参与的矛盾出发,在新古典家庭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生命历程视角,考察与父母同住的居住方式对我国城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及对生命历程不同阶段的城镇女性影响的异质性及其产生机制。研究发现,与父母同... 文章从家庭照料与女性劳动参与的矛盾出发,在新古典家庭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生命历程视角,考察与父母同住的居住方式对我国城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及对生命历程不同阶段的城镇女性影响的异质性及其产生机制。研究发现,与父母同住对城镇已婚女性在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参与产生不同影响:对年轻已婚女性来说,与父母同住会对其劳动参与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同住父母分担了儿童看护的责任;但随着女性年龄增长,与父母同住对其劳动参与的影响将变为消极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女性养老照料负担的增加。因此,在社会照料资源缺失和传统性别观念规范下,与老年父母同住作为一种家庭策略,对女性劳动参与不仅有显著的影响,而且体现出生命阶段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同住 劳动参与 家庭照料 生命历程
原文传递
哪一代人更幸福?——年龄、时期和队列分析视角下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变迁 被引量:42
9
作者 李婷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102,共13页
利用年龄、时期和队列分析方法探索了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GSS 2003—2013的数据分析显示,虽然受经济发展的推动,我国居民的总体幸福感在近十年内呈现单调上升的态势,然而它们在不同队列之间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利用年龄、时期和队列分析方法探索了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GSS 2003—2013的数据分析显示,虽然受经济发展的推动,我国居民的总体幸福感在近十年内呈现单调上升的态势,然而它们在不同队列之间却存在较大的差异。队列趋势呈现出两高(20世纪40和70年代末)和一低(20世纪60年代初)的状态。受户籍制度影响城乡间的差异自"50后"的队列开始逐渐拉大。性别间的差异受男性和女性在不同队列间结婚率的影响,自1968年队列逐渐分化。受过高等教育群体的幸福感一直高于其他群体,但是这种差别自"80后"的队列开始呈缩小的趋势。研究显示宏观社会变迁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会与个体的生命历程发生交互作用,从而对人群产生分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生命历程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女性老年人健康劣势及累积机制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徐洁 李树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3,68,共8页
利用生命历程视角,将宏观、中观、微观结合,整合时间、空间和情境三维因素,力图发掘在文化、制度、政策交织互动下的女性劣势,并提出了一个女性健康劣势累积机制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健康的角度,女性老年人健康与男... 利用生命历程视角,将宏观、中观、微观结合,整合时间、空间和情境三维因素,力图发掘在文化、制度、政策交织互动下的女性劣势,并提出了一个女性健康劣势累积机制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健康的角度,女性老年人健康与男性相比处均于劣势;同时,女性老年人早期生命历程的累积劣势直接制约着老年时期的健康状况,而女性老年人早期生命历程诸多的累积劣势是社会情境下社会结构、文化、家庭、个人互动的结果;认为应从先期生命阶段开始弱化公共政策、社会制度与传统文化惯习对性别观念的维系与重构作用,以消除未来女性老年人的健康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健康 女性老年人 健康劣势 生命历程 人口老龄化
下载PDF
中国城市单位居民的迁居:生命历程方法的解读 被引量:37
11
作者 柴彦威 陈零极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4,共8页
本文运用生命历程研究方法,基于深度质性访谈资料,从微观层面研究了中国城市单位居民的迁居历程。通过宏观社会变迁和微观个人特征的结合,探讨单位居民在再分配体制下的迁居特征,以及在住房市场化后自由迁居的动机和变化。研究发现,单... 本文运用生命历程研究方法,基于深度质性访谈资料,从微观层面研究了中国城市单位居民的迁居历程。通过宏观社会变迁和微观个人特征的结合,探讨单位居民在再分配体制下的迁居特征,以及在住房市场化后自由迁居的动机和变化。研究发现,单位居民的迁居历程从高度同构性逐渐演变到异质多元化,自198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使单位居民的住房轨迹开始分化。在单位导向下的迁居过程中,单位掌控住房分配权,居民所隶属的单位行政级别、经济效益等因素决定个人迁居机会和住房质量的上限,居民的实际迁居能力以身份级别、个人绩效行良的住房资格为取向,受非规范性的因素影响。在市场化下的自由迁居过程中,引致单位居民迁居的需求因素包括家庭变化、居住环境、居住通达性和社区交往。另外,住房市场政策的完善,一方面加强了普通单位居民的货币支付能力,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多层次化的住房市场、加大了单位居民的迁居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居民 迁居 生命历程 深度访谈 中国城市
下载PDF
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劳动力迁移对初婚年龄的影响 被引量:37
12
作者 曾迪洋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26,共22页
本文利用2012年清华大学"城镇化与劳动力移民"项目的调查数据,通过事件史方法考察劳动力迁移对初婚年龄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迁移会对初婚年龄产生推迟效应,迁移事件发生的时机和过程都会左右这一影响的具体结果。研究显示... 本文利用2012年清华大学"城镇化与劳动力移民"项目的调查数据,通过事件史方法考察劳动力迁移对初婚年龄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迁移会对初婚年龄产生推迟效应,迁移事件发生的时机和过程都会左右这一影响的具体结果。研究显示,越早实现迁移,越有助于移民进入婚姻,频繁的流动则削弱了结婚的可能性,而父亲的迁移经历同样会对子女的初婚年龄产生影响。通过对不同世代群体的比较,本文进一步发现,迁移对初婚年龄的影响程度随世代推移呈现"倒U型"趋势,这一结果与不同世代下的迁移特点及其身处情境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移民的生命历程基于迁移发生了转轨,他们放缓了自我再生产的周期,这对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初婚年龄 生命历程 事件史分析
下载PDF
居住证制度、生命历程与新生代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基于2017年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梁土坤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9,172,173,共16页
心理融入是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高级阶段,也是其市民化的必由之路,而目前心理融入影响机制的研究甚少涉及居住证制度。本文基于2017年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运用Ordinal Logistics Regression和PSM方法,分析居住证制度对新... 心理融入是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高级阶段,也是其市民化的必由之路,而目前心理融入影响机制的研究甚少涉及居住证制度。本文基于2017年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运用Ordinal Logistics Regression和PSM方法,分析居住证制度对新生代流动人口心理融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居住证制度不但能够直接显著提高新生代流动人口的融入意愿、身份认同等方面的心理融入,而且也会通过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的中介作用而间接影响新生代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凸显了居住证制度影响的显著性。但居住证制度的影响依城市关注、融入意愿、身份认同等心理融入层次的提升而降低,凸显了居住证制度影响的层次性。同时,其影响的层次性并不会因生命历程阶段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凸显了居住证制度影响的稳定性。居住证制度对处于不同生命历程阶段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心理融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影响效应依未婚未育、已婚未育、已婚已育等生命历程阶段的演进而显著降低,凸显居住证制度影响的阶段性。因此,必须依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对策以进一步增进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心理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居住证制度 心理融入 生命历程 基本公共服务
原文传递
教育水平、工作经验与流动人口就业质量 被引量:34
14
作者 刘涛 王德政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99,共15页
构建工作收入、工作时间和社会保障三维度综合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分析受教育年限与工作经验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路径。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各维度的影响程度都高于工作经验,且后者对工作时间没... 构建工作收入、工作时间和社会保障三维度综合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分析受教育年限与工作经验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路径。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各维度的影响程度都高于工作经验,且后者对工作时间没有显著影响;受教育年限能够通过职业层次和就业正规性的显著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就业质量,而工作经验对就业质量只有直接影响。从生命历程的角度解析教育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关键作用:迁移就业前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流动人口的职业层次,低层次就业者的工作经验边际回报更低、就业质量提升空间受到限制,进而加剧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群体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人力资本 就业质量 中介效应 生命历程
原文传递
殊途同归: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比较——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 被引量:31
15
作者 孙文中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5,共8页
以30名农民工的务工经商生活史的深度访谈资料为基础,从生命历程视角关照了新老两代农民工自外出务工、城城(乡)流动到选择归宿的生命轨迹。在社会结构及机会结构下,农民工社会融入是依循年龄层级在一系列生命事件中依社会角色变化而进... 以30名农民工的务工经商生活史的深度访谈资料为基础,从生命历程视角关照了新老两代农民工自外出务工、城城(乡)流动到选择归宿的生命轨迹。在社会结构及机会结构下,农民工社会融入是依循年龄层级在一系列生命事件中依社会角色变化而进行反思性自我定位的行动过程。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具有相似的生命轨迹,家庭角色的转变形塑了他们最终的生活期望和社会归属。由于新老两代农民工禀赋差异和代际特征,新生代农民工虽具有更多城市性和现代性,其融入意愿也发生了代际转变,但因面对的机会结构限制和自身能力不足,其社会融入仍具有代际传承性,实质是区隔性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 农民工 社会融入 代际转变 代际传承 区隔融入
下载PDF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道友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0年第2期13-15,共3页
热爱生命的教育迫在眉睫,但目前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建设刚刚起步,尚未形成完整的教材,缺乏合格的师资。应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纳入教学计划,培养培训师资加强相关教材的开发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 生命教育 课程建设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童年期迁移经历与成年早期生活机会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玉兰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101,共9页
从生命历程的视角出发,利用2010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农民工工厂权益保护的调查数据,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童年期迁移经历对其成年早期生活机会的影响。数据表明,童年期有迁移经历的与没有迁移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 从生命历程的视角出发,利用2010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农民工工厂权益保护的调查数据,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童年期迁移经历对其成年早期生活机会的影响。数据表明,童年期有迁移经历的与没有迁移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成年早期生命历程中的重大生活事件均有显著的差异,迁移类型、迁移时机和迁移持续期对新生代农民工成年早期生命历程有持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后来生命历程事件的发生模式以及个人收入的决定因素之中。整体看来,儿童随父母一起迁移对其成年早期的生活机会有积极的影响,其中随父母一起长期迁移比长期的父母单独迁移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更好,这主要与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工家庭社会支持模式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迁移经历 生活机会 生命历程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规划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文娟 纪竞垚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0-83,共14页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探讨了我国老年人养老规划安排的现状、特点,揭示了老年人群养老规划行为的内部差异。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普遍缺乏对老年期的养老规划和准备;在少数进行过规划和准备的人群...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探讨了我国老年人养老规划安排的现状、特点,揭示了老年人群养老规划行为的内部差异。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普遍缺乏对老年期的养老规划和准备;在少数进行过规划和准备的人群中,现金储蓄仍是其最主要的经济准备手段,但城乡老年人群的养老规划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投资理财和土地流转各有所侧重。研究还发现,不同出生队列、不同特征、以及身处不同社会环境下的老年人的养老规划也存在明显差别;东部地区、城市、出生队列较晚的老年人更可能提前做出养老规划。老年人养老规划行为的内部差异与其所经历的社会情境有关,而这些社会情境与老年人个体特征、个体能力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老年人的养老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养老规划 队列分析 生命历程
原文传递
生命历程视角的城市居民二套房获得 被引量:21
19
作者 吴开泽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3-240,共28页
本文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研究住房市场化背景下宏观和微观因素对城市居民二套房获得的影响,提出了"世代机遇论""购房时机说""精英优势论""家庭禀赋说"和"理性选择说"等命题,并依据201... 本文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研究住房市场化背景下宏观和微观因素对城市居民二套房获得的影响,提出了"世代机遇论""购房时机说""精英优势论""家庭禀赋说"和"理性选择说"等命题,并依据2010年广州市千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离散时间事件史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在二套房获得上,世代和单位因素影响减弱,职业地位和家庭因素影响增强,经济管理精英、专业精英,以及家庭经济能力强、家庭资助或在房改结束前获得首套房的居民具有优势,房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二套房的购买。本文认为,早期市场化改革为不同阶层提供了住房机遇,但再分配和市场导致的住房不平等在住房市场化过程中相互强化,未来住房改革的重点在于避免住房贫富分化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 二套房 市场转型 世代机遇 购房时机
下载PDF
时间都去哪儿了?——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中国男女时间利用方式的差异 被引量:20
20
作者 许琪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32,共14页
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在2010年的初访调查数据,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研究了男女时间利用方式的差异,发现中国男性的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比女性长,而家务时间和生理时间比女性短,但男女在四种时间分配方式上的差异在结婚之前并不大... 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在2010年的初访调查数据,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研究了男女时间利用方式的差异,发现中国男性的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比女性长,而家务时间和生理时间比女性短,但男女在四种时间分配方式上的差异在结婚之前并不大,随着婚姻和生育事件的发生,二者的差异才逐渐显现出来。结婚特别是生育对女性的时间利用方式造成了非常强烈的冲击,但它们对男性的影响却相对较小。研究认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不足以消除男女在时间利用方式上的差异,结婚和生育对女性时间分配的冲击,以及这种可预期到的冲击对女性婚育行为的影响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利用 性别差异 生命历程 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