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礼与宪法关系的反思——兼论中国古代社会的共识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小红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6,共14页
从宪法地位与功能的角度观察,“礼”在中国古代无疑具有“宪法”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古代高度的社会共识是以礼为核心形成的。清末民初,西方宪法思想与制度涌入时,从历史发展逻辑上说,礼本当成为接纳宪法并与宪法相次更迭的最佳选择。然... 从宪法地位与功能的角度观察,“礼”在中国古代无疑具有“宪法”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古代高度的社会共识是以礼为核心形成的。清末民初,西方宪法思想与制度涌入时,从历史发展逻辑上说,礼本当成为接纳宪法并与宪法相次更迭的最佳选择。然而当时的社会变革却背离了这一逻辑。当西方宪制传入时,主张移植宪法、效法西方的主导者们未能自觉地将礼与宪法相联系。在戊戌变法及清末预备立宪的过程中,礼与宪法互为畛域,宪法失去了传统平台的依托,礼失去了自我更新的历史时机。民国初期“孔教入宪”的争论不仅没有厘清礼与宪法的关系,反而使礼与宪法的对立进一步加深,从而撕裂了社会的共识。反思近代以来,宪法在传入过程中始终未能如人所愿成为价值理念的追求,而是沦为权力角逐的工具,礼与宪法关系的曲折未必不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共识 畛域 对立
下载PDF
政治哲学视域下荀子的礼——以人性、优良政府和正义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晓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50,共8页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主题是人性、优良政府与正义,而荀子是体现这个主题的重要一环。对于荀子来说,该主题很大程度上是以礼为焦点的。从政治哲学的视域考察荀子的礼观念,可以看出其呈现出多重向度。就人性哲学的主导倾向而言,可以把荀子...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主题是人性、优良政府与正义,而荀子是体现这个主题的重要一环。对于荀子来说,该主题很大程度上是以礼为焦点的。从政治哲学的视域考察荀子的礼观念,可以看出其呈现出多重向度。就人性哲学的主导倾向而言,可以把荀子归入他律伦理学的类型;就理想的政体而言,荀子支持的是君主专制,只不过是仁慈的专制主义而已;就正义观而言,荀子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精英主义的等级分配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政治哲学 人性 优良政府 正义
下载PDF
孔子的礼乐人生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黎红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1,共9页
《诗经》在先秦时期差不多可比拟今日之“教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社会,礼设定了各阶层成员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十有五”志学于“诗”“礼”,到学“乐”以“成和”,达到“礼乐人和”的天命境界,进而走向... 《诗经》在先秦时期差不多可比拟今日之“教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社会,礼设定了各阶层成员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十有五”志学于“诗”“礼”,到学“乐”以“成和”,达到“礼乐人和”的天命境界,进而走向“诚”“明”,最终“从心所欲,不逾矩”,实现礼乐的“中庸”,这便是孔子的礼乐人生模式。这一“范式”渊源有自,并非遥不可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敏以求之”的“志学”路径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模式
下载PDF
马理礼学思想简论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宁 高华夏 《唐都学刊》 2013年第2期24-27,共4页
马理是明代中期关学的代表性学者之一,他秉承张载"以礼为教"的思路,肯定"天秩之礼",主张礼来源于天,探讨了合同时用与观其会通的原则,以及以礼修身成德和淑世教化的双重功能,对关学在明代的中兴起到了积极作用,具... 马理是明代中期关学的代表性学者之一,他秉承张载"以礼为教"的思路,肯定"天秩之礼",主张礼来源于天,探讨了合同时用与观其会通的原则,以及以礼修身成德和淑世教化的双重功能,对关学在明代的中兴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理 礼学 天秩之礼 以礼淑世
下载PDF
吐蕃崛起与儒家文化 被引量:8
5
作者 朱丽双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104,M0004,M0005,共14页
在一系列有关吐蕃赞普的古藏文文献中,chos与gtsug lag意指礼或与礼相关的礼法、礼俗、礼仪、礼制及天道或天地之道。传统儒家思想,尤其以德治为中心的王道思想,曾对吐蕃的政治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些文献一再强调吐蕃的礼制永不移易... 在一系列有关吐蕃赞普的古藏文文献中,chos与gtsug lag意指礼或与礼相关的礼法、礼俗、礼仪、礼制及天道或天地之道。传统儒家思想,尤其以德治为中心的王道思想,曾对吐蕃的政治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些文献一再强调吐蕃的礼制永不移易,这是赞普王室对其统治合法性的宣言。吐蕃的政治文化既有欧亚内陆文化的传统,又有中原儒家文化的要素。儒家礼仪制度之引入吐蕃,发生在松赞干布统治时期,其目的在于以成文的礼制的形式,规定上下的权利,区别君臣的名分,确定赞普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从而保证赞普王室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松赞干布
原文传递
礼治背景下的先秦服饰文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彭林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44-49,共6页
早在先秦时代,服饰即已成为礼治的重要元素之一,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上古蚕桑业的崛起令中国纺织业大放异彩,中国服饰文化,不能不溯源于此。先秦服饰的设计与规定,事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且涉及诸多人生礼仪,反映出对儒家... 早在先秦时代,服饰即已成为礼治的重要元素之一,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上古蚕桑业的崛起令中国纺织业大放异彩,中国服饰文化,不能不溯源于此。先秦服饰的设计与规定,事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且涉及诸多人生礼仪,反映出对儒家理想人格的追求。服色与纹样等要素也显示出当时中国人的文化倾向与禁忌。可以说,先秦服饰文化,与儒家的伦理思想浑然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文化 先秦 礼治
下载PDF
《周礼》饮食寒温理论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晓迪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48-250,共3页
早期典籍《周礼·天官·食医》中记载了食医关于饮食寒温的理论,即“凡食齐视春时,凡羹齐视夏时,凡酱齐视秋时,凡饮齐视冬时”。此饮食寒温理论是符合古代“天人合一”观点的食疗原则,对于指导人们的饮食养生具有重要的现... 早期典籍《周礼·天官·食医》中记载了食医关于饮食寒温的理论,即“凡食齐视春时,凡羹齐视夏时,凡酱齐视秋时,凡饮齐视冬时”。此饮食寒温理论是符合古代“天人合一”观点的食疗原则,对于指导人们的饮食养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这一饮食原则并不是绝对的。温热之间、凉寒之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在应用时应考虑到个人的体质因素而有所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饮食养生 食疗
原文传递
《礼记·曲礼》中的男女之大防
8
作者 夏高发 《宜宾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5-37,共3页
《礼记.曲礼》对于男女有别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设立了“男女之大防”:防乱伦、防通奸、防见物思淫。其目的在于使人别于禽兽,保证种族蕃息昌盛,维护父系继承的宗法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安定有序。
关键词 《礼记·曲礼》 男女之大防
下载PDF
传统礼乐一体性及美学重构的三个维度
9
作者 易冬冬 《中国美学》 2021年第2期24-38,共15页
中国文化之核心乃礼乐传统,它在国家的制度实践和儒家人文知识中,始终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体性。自西学东渐以来,学人在以现代的学术观念接引礼乐时,二者开始分化到不同学科和领域,日益丧失其原有面貌和精神。但是近现代又有一些学人,认... 中国文化之核心乃礼乐传统,它在国家的制度实践和儒家人文知识中,始终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体性。自西学东渐以来,学人在以现代的学术观念接引礼乐时,二者开始分化到不同学科和领域,日益丧失其原有面貌和精神。但是近现代又有一些学人,认识到礼乐精神,在现代美学视域中,重构其一体性论述。总括起来,这种重构有以下三个维度:第一,礼最基本的含义是礼义和礼仪,作为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和象征符号体系,与乐相同,同样是美和艺术;第二,传统礼和乐相互渗透与涵摄,在美学中表现为艺术审美与政治道德的水乳交融;第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一条实现人性解放的递升之路,从礼到乐是审美境界攀升的连续性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礼乐 一体性 美学 现代阐释
原文传递
《武威汉简·仪礼》释文校勘九则
10
作者 陈荣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63,共2页
In the systematization and decipherment of unearthed inscribed slips and silk documents, the best work is done by Prof. Chen Mengjia at the part "Yi Li 仪礼" (Rites) in the Wuwei Inscribed Slips of the Han P... In the systematization and decipherment of unearthed inscribed slips and silk documents, the best work is done by Prof. Chen Mengjia at the part "Yi Li 仪礼" (Rites) in the Wuwei Inscribed Slips of the Han Period《武威汉简》, but it still made some slips in decipherment. The present paper proposes nine amendments to Chen-deciphered text of this part,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the third and fourth bamboo slips in the chapter "Shi Xiang Jian Zhi Li 士相见之礼," the second and fifty-second bamboo slips in the chapter "Te Sheng 特牲," the tenth and nineteenth bamboo slips in the chapter "Shao Lao 少牢," the thirty-second bamboo slip in the chapter "Yan Li 燕礼"and the forty-forth bamboo slip in the chapter "Tai She 泰射." It is the author’s wish to offer some ideas for reference that might be useful to publishing a new edition of this part of inscribed sl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简·仪礼 释文 校勘
原文传递
儒家民族主义者——王韬的国际法思想
11
作者 王玫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3,共7页
中国固有文化中礼所规定的明具伦理色彩的等级秩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朝贡体制不能在智仁志士的观念和政治上产生国际法。近世文人王韬的国际法思想产生于其移居上海和香港特别是太平天国失败之后 ,之前他和同代人一样 ,信奉中国文化... 中国固有文化中礼所规定的明具伦理色彩的等级秩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朝贡体制不能在智仁志士的观念和政治上产生国际法。近世文人王韬的国际法思想产生于其移居上海和香港特别是太平天国失败之后 ,之前他和同代人一样 ,信奉中国文化上的优越主义。王韬这种观念的产生与回应西方列强的冲击和自身的经历有关。但笔者对这种“冲击———回应”模式的运用并非费正清式的 ,毋宁说它更是柯文版的。王韬对国际法的矛盾态度显示了一种局内人的无奈。王韬的国际法思想最后落基于他给晚清政府开具的全面改革旨在图强采取新的思想方式的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回应 民族主义 朝贡 思想 费正清 政治 王韬 观念 中国文化
下载PDF
孔子“礼”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治平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34,共5页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最基本的含义是人应该努力约束、限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符合人之为人的伦常规范。礼在本质上是一种自觉意识。"克己"是约束自己,即修身,加强自我修养。复礼不克己,则失去先决条件...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最基本的含义是人应该努力约束、限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符合人之为人的伦常规范。礼在本质上是一种自觉意识。"克己"是约束自己,即修身,加强自我修养。复礼不克己,则失去先决条件;克己不复礼,便失去修身方向。仁与礼始终相即相融。仁高于礼,礼服从仁。夏商周三代文明中,孔子始终竭力维护周制周礼,但他对周礼又做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周礼 复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