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词汇类型学视角的汉语“吃”“喝”类动词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贾燕子 吴福祥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1-381,共21页
本文借鉴词汇类型学的理论框架和已有成果,从定名学、符意学以及词汇和语法互动三个方面,考察汉语"吃""喝"概念的词汇化和范畴化、"吃""喝"类动词的多义性及其所具有的形态句法特征,并通过跨... 本文借鉴词汇类型学的理论框架和已有成果,从定名学、符意学以及词汇和语法互动三个方面,考察汉语"吃""喝"概念的词汇化和范畴化、"吃""喝"类动词的多义性及其所具有的形态句法特征,并通过跨语言比较来探求汉语"吃""喝"类动词在历时演变及共时分布中所呈现的共性倾向和个性特征。本文的研究显示,汉语"吃""喝"类动词在历时和共时层面的多种表现都具有一定的跨语言共性。由此可见,词汇现象表面上纷繁复杂,其背后却有一定的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类型学 汉语“吃”“喝”类动词 定名学 符意学 词汇-语法互动
原文传递
“追逐”动词语义图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定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71,共21页
语言中的"追逐"义动词常常具有多义性,这种多义模式在不同的语言中既有共性也有差异。语言类型学领域近二十年来兴起的语义图模型最初用来表征语法形式的多功能性,可以借鉴它来表征实词的多义性,使之成为词汇类型学研究的一... 语言中的"追逐"义动词常常具有多义性,这种多义模式在不同的语言中既有共性也有差异。语言类型学领域近二十年来兴起的语义图模型最初用来表征语法形式的多功能性,可以借鉴它来表征实词的多义性,使之成为词汇类型学研究的一个有价值的框架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图 词汇类型学 “追逐”动词 多义性
原文传递
“穿戴”动词语义图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定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6-560,共15页
语言中的"穿戴"义动词常常具有多义性。文章在语义图模型的框架下,运用19种语言或方言中41个多义"穿戴"动词的材料,构建了包含12个节点的"穿戴"动词概念空间,这个概念空间包含了一系列的蕴含共性,对语言... 语言中的"穿戴"义动词常常具有多义性。文章在语义图模型的框架下,运用19种语言或方言中41个多义"穿戴"动词的材料,构建了包含12个节点的"穿戴"动词概念空间,这个概念空间包含了一系列的蕴含共性,对语言中"穿戴"动词的意义范围及意义之间的关联做出了普遍的制约;据此所绘制的不同语言中"穿戴"动词语义图直观地展示了这些动词在语义上的共性和差异。语言中的"穿戴"动词在语义演变的方向上可能具有某些普遍的倾向,但穿戴物的形制特点、功能以及与之相应的识解对其扩展方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图 词汇类型学 “穿戴”动词 多义性
原文传递
类型学视野下“头”的共词化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果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9,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对14种语言的"头"义词的语义引申的对比发现,作名词的"头"分别从"和头有共现性"(转喻)、"和头有空间相似性"(隐喻)两个角度引申。"和头有共现性"可以分别转指"头&qu... 本研究通过对14种语言的"头"义词的语义引申的对比发现,作名词的"头"分别从"和头有共现性"(转喻)、"和头有空间相似性"(隐喻)两个角度引申。"和头有共现性"可以分别转指"头"的长度或形状、"头"的功能、"头"外在的组成部分、"头"所属的整体"人"。"和头有空间相似性"引申出以下蕴涵共性:头部>上端、前端>首脑/认知凸显的一端/事情的起点或终点>物品的残余部分。作词缀(如"有什么吃头儿")、表示时间在先(如"头年")、表示物品的残余部分(如"铅笔头")是汉语独有的用法。汉语的"头"经历了"身体——空间——时间"三个域的语义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词化 词汇类型学 语义地图 转喻 隐喻
原文传递
跨语言同词化数据库与词汇类型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平 吴福祥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2-576,共15页
同词化指两义或者多义寄于一形的共时词汇现象,主要包括同音词和多义词。跨语言普遍存在的同词化模式,在定名层面的范畴化、符意层面的语义演变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类型学意义。专为研究同词化而设的跨语言同词化数据库(Database of Cross-... 同词化指两义或者多义寄于一形的共时词汇现象,主要包括同音词和多义词。跨语言普遍存在的同词化模式,在定名层面的范畴化、符意层面的语义演变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类型学意义。专为研究同词化而设的跨语言同词化数据库(Database of Cross-Linguistic Colexifications,简称CLICS),目前已升级到第三版(CLICS3),但国内尚未充分重视,未见重大成果产出。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该数据库:1)概况及其发展:数据库的开发团队及其在数据库规模等三个方面的改进;2)研究对象及其原理,表明该数据库的研究对象实为多义词,该数据库之实现,一是使跨语言词汇比较成为可能,二是使同词化现象可量化为数据;3)框架、功能及其实现,主要涉及同词化图的实现形式和功能。我们相信,CLICS3引入国内语言学界,必将为汉语语义演变研究提供更多的跨语言材料,并在世界语言变异范围内发现汉语语义演变共相和殊相的研究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词化 范畴化 语义演变 词汇类型学 区域类型学
原文传递
词汇类型学视角下的英汉语<相遇>类动词对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易焱 王克非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3,共7页
本文将类型学、词汇类型学的视野和研究方法引入英汉语的<相遇>类动词的对比研究中。我们发现:1)英汉语的相遇类动词普遍具有多义性;2)这两种语言的该类动词词汇化的义素都大体相同。英汉语相遇类动词的主要区别在于:1)具体动词... 本文将类型学、词汇类型学的视野和研究方法引入英汉语的<相遇>类动词的对比研究中。我们发现:1)英汉语的相遇类动词普遍具有多义性;2)这两种语言的该类动词词汇化的义素都大体相同。英汉语相遇类动词的主要区别在于:1)具体动词共词化的范围不同:英语该类动词的典型meet的多义性比其在汉语中的对应词"相遇"高很多;2)和英语相比,汉语有更多符合相互动词原型的相遇动词:很多含有"相"、"交"的动词都是不及物的。从类型学的角度,本文发现<看见>和<相遇-社会(约会)>共词化、<相遇-空间>和<结识>共词化有可能是语言中常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类型学 相互动词 <相遇>类相互动词 对称性/相互性 共词化模式
原文传递
词汇类型学视域下上古汉语“重”的语义演变
7
作者 李琇钏 贾燕子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参考莫斯科词汇类型学研究小组(MLexT)的跨语言调查成果,采用其提出的“重(HEAVY)”语义场的框架和参数,对上古汉语中“重”的语义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先秦时期,“重”的基础义参数分别为“描述客观属性”和“积极义/中性... 参考莫斯科词汇类型学研究小组(MLexT)的跨语言调查成果,采用其提出的“重(HEAVY)”语义场的框架和参数,对上古汉语中“重”的语义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先秦时期,“重”的基础义参数分别为“描述客观属性”和“积极义/中性的视觉感受”。到了西汉时期,随着“强调身体感受”这一新参数的加入,“重”新衍生出表示“(工作、任务)困难复杂”的消极引申义。“重”也因此经历了从仅编码客观性状到同时编码客观性状和主观性状的演变过程。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对上古汉语“重”字语义发展的理解,也为汉语词汇语义演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类型学 上古汉语 “重”的语义演变 跨语言比较
下载PDF
汉语温度词研究及其词汇类型学框架
8
作者 赵琪琪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31-134,共4页
温度词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学者遵循传统语义学、结构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框架,从共时和历时层面分析温度词的词义演变、隐喻和转喻现象。国外词汇类型学的发展为温度词研究提供了跨语言视野,并将研究内容拓宽到句法属... 温度词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学者遵循传统语义学、结构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框架,从共时和历时层面分析温度词的词义演变、隐喻和转喻现象。国外词汇类型学的发展为温度词研究提供了跨语言视野,并将研究内容拓宽到句法属性。词汇类型学框架下的温度词研究极少涉及汉语。借鉴温度词词汇类型学研究框架,考察汉语温度概念化和词汇化、温度词的句法—语义互动、温度词的词义引申等,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词 词汇类型学 研究框架
下载PDF
词汇类型学:理论模式与研究重点
9
作者 徐今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词汇类型学是对跨语言词汇变异及其限度进行研究的科学。近些年,国外词汇类型学蓬勃发展,推动着国内词汇类型学研究逐步展开,但国内词汇类型学研究的系统性和规模性有所不足。文章从词汇类型学的理论主张和研究范式两方面对其理论模式... 词汇类型学是对跨语言词汇变异及其限度进行研究的科学。近些年,国外词汇类型学蓬勃发展,推动着国内词汇类型学研究逐步展开,但国内词汇类型学研究的系统性和规模性有所不足。文章从词汇类型学的理论主张和研究范式两方面对其理论模式进行总结,并梳理其研究重点,目的在于廓清词汇类型学的基本面貌,为中国词汇类型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类型学 理论模式 研究重点
下载PDF
词汇类型学视角下白昼时段构词倾向性的认知研究
10
作者 赵欣语 于秀金 《外国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6,共12页
本文在词汇类型学视角下考察9个语系52种现代语言的时间词"上午""中午""下午"的构词倾向和认知理据,并结合古汉语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低纬度语言的"上下午"倾向于独立构词,而中高纬度... 本文在词汇类型学视角下考察9个语系52种现代语言的时间词"上午""中午""下午"的构词倾向和认知理据,并结合古汉语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低纬度语言的"上下午"倾向于独立构词,而中高纬度语言的"上下午"倾向于基于"中午"进行构词;(2)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在全纬度范围内,"中午"在构词方面的显赫度与纬度存在强相关,低纬度与中高纬度的临界点是"中午"显赫度的拐点;(3)"上午"的独立性强于"下午","下午"和"中午"的联结性高于"上午"和"中午"的联结性;(4)白昼时段构词存在两种时空隐喻模式:静态存在和动态过程。本文归纳出8种白昼时段构词,并根据古汉语的白昼时段构词发展过程,依据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和时间认知的渐进性,尝试提出"上下午"和"中午"构词可能存在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类型学 认知 时空隐喻 构词
原文传递
词汇类型学视野下动词“吹”的共词化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冬冬 于洋 《语言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12,共14页
本文从词汇类型学符意学视角出发,运用“共词化一语义地图”模型分析了18种语言“吹”概念的21个意义,并构建了“吹”的概念空间。不同语言“吹”义动词呈现出基于动作相似、状态变化结果、声音变化结果、形状变化结果、位置变化结果以... 本文从词汇类型学符意学视角出发,运用“共词化一语义地图”模型分析了18种语言“吹”概念的21个意义,并构建了“吹”的概念空间。不同语言“吹”义动词呈现出基于动作相似、状态变化结果、声音变化结果、形状变化结果、位置变化结果以及信息传递的共性语义框架扩展,这是人类普遍的转喻和隐喻机制作用的结果。具有亲缘关系的语言在语义地图上呈现出大致相似的分布走向,可能是受到了词语本源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动词“吹” 词汇类型学 共词化 语义地图
原文传递
类型学视角下《左传》言语类动词的语义句法研究
12
作者 王鸿滨 《中国训诂学报》 2023年第1期104-121,共18页
本文以《左传》中10个高频言语类动词(即12个词项)为研究对象,将传统训诂学与词汇类型学理论相结合,构建出言语类概念空间及相关词项的语义地图,同时以其动介搭配句式中的介词为切入点,在概念空间中勾画出以不同介词为标志的句式的语义... 本文以《左传》中10个高频言语类动词(即12个词项)为研究对象,将传统训诂学与词汇类型学理论相结合,构建出言语类概念空间及相关词项的语义地图,同时以其动介搭配句式中的介词为切入点,在概念空间中勾画出以不同介词为标志的句式的语义地图,在明确言语类词项与相关动介搭配句式的语义表达的共性与个性的同时,深入挖掘形义之间的关联性与互动性,并进一步推动类型学与语义地图模型在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中的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言语类动词 词汇类型学 语义地图
原文传递
词汇类型学研究:路径与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亮 杨坤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118,共8页
词汇类型学是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种语言类型学研究新方法,其目标是揭示相同概念在词汇层面的共性与类型特征。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对词汇类型学的主要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进行梳理,扼要介绍了称名学、符意学和词汇-语法界面三条研究路... 词汇类型学是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种语言类型学研究新方法,其目标是揭示相同概念在词汇层面的共性与类型特征。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对词汇类型学的主要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进行梳理,扼要介绍了称名学、符意学和词汇-语法界面三条研究路径,然后结合相关案例阐明了解构语义分析、行为语义分析、组合语义分析、认知语义分析和多语言视图分析这五种研究方法,研究有望为未来词汇类型学研究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类型学 路径 方法 跨语言 概念
下载PDF
莫斯科词汇类型学研究介绍 被引量:3
14
作者 Ekaterina Rakhilina Liliya Kholkina 《语言学论丛》 2019年第1期358-380,共23页
传统的类型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语音、语法层面,对词汇的跨语言表现关注较少。近年来,词汇类型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展开,并取得显著进展。莫斯科词汇类型学小组(Moscow Lexical Typology Group,简称MLexT)作为词汇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学派... 传统的类型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语音、语法层面,对词汇的跨语言表现关注较少。近年来,词汇类型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展开,并取得显著进展。莫斯科词汇类型学小组(Moscow Lexical Typology Group,简称MLexT)作为词汇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学派,在理论探索及研究方法上,均有表率之功。本文以词汇类型学的兴起与研究现状为背景,重点介绍MLexT的基本思路、研究概况。以个案研究为例,解释了词汇类型学理论框架下的重要术语概念,如"框架""参数""语义地图"等,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MLexT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类型学 词汇语义 框架 参数 语义地图
原文传递
古代漢語詞彙中的語義參項及其歷時變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秀芳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8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我們把詞彙語義中對概念進行下位區分的語義要素稱爲'語義參項'。語義參項是語言將概念進行細緻區分時所選擇的維度。語義參項在不同語言中以及在同一語言的不同歷史時期可能存在差異。本文主要考察在漢語的歷史演變中動詞、名... 我們把詞彙語義中對概念進行下位區分的語義要素稱爲'語義參項'。語義參項是語言將概念進行細緻區分時所選擇的維度。語義參項在不同語言中以及在同一語言的不同歷史時期可能存在差異。本文主要考察在漢語的歷史演變中動詞、名詞和形容詞這三大主要實詞類在最常使用的語義參項上所發生的變化。我們發現有一些語義參項從古到今都比較普遍地被使用,而另一些語義參項則在歷時發展過程中變得較少被使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語義參項 詞彙語義 語義演變 詞彙類型學
原文传递
基于跨语言对齐词向量的汉日词汇意义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楠 张文强 胡韧奋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跨语言的词汇意义比较不仅是词汇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也可为二语词汇习得和文化影响研究提供参考。为了实现大规模的词汇意义比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跨语言词向量对齐的方法,以汉语和日语的词汇语义比较为例展开了系统分析。首先,通... 跨语言的词汇意义比较不仅是词汇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也可为二语词汇习得和文化影响研究提供参考。为了实现大规模的词汇意义比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跨语言词向量对齐的方法,以汉语和日语的词汇语义比较为例展开了系统分析。首先,通过汉语和日语预训练词向量获得两种语言中的词汇语义表示,然后,对预训练的两种语言词向量进行空间对齐,以此为基础,分别从词汇概念语义场和同形汉字词两个角度探究汉语和日语词汇的语义相似程度。考察汉日词汇概念语义场时,本文构建了涵盖20个语义场、897个词对的概念词表,通过跨语言词向量计算揭示了两种语言的语义场异同。在同形汉字词分析中,本文通过分类和聚类方法系统考察了3380对同形汉字词的意义分布情况,以期为跨语言词汇意义比较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向量对齐 跨语言词义比较 汉日同形词 词汇类型学
下载PDF
“躺卧”动词语义图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瑞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109,共13页
语言中的"躺卧"义动词普遍具有多义性,文章运用22种语言或方言64个涉"躺卧"义词多义性材料,构建"躺卧"动词概念空间并绘制不同语言的传统语义图。在此基础上,以覆盖不同语义原子的多义词数量为权重,构建... 语言中的"躺卧"义动词普遍具有多义性,文章运用22种语言或方言64个涉"躺卧"义词多义性材料,构建"躺卧"动词概念空间并绘制不同语言的传统语义图。在此基础上,以覆盖不同语义原子的多义词数量为权重,构建加权语义网络图,标示语义邻近性关系。对跨语言材料做层次聚类分析,通过树状图呈现与"躺卧"相关的概念之间远近亲疏关系,结合加权语义图和聚类分析勾勒词义演变和功能扩展的路径,比较汉语和印欧语在相关词语语义引申机制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躺卧”义动词 加权语义图 词汇类型学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词汇类型学的“呼吸(breathe)”概念的语义地图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52-158,共7页
重点关注词汇类型学研究的一个焦点——不同语言间多义词的语义衍生路径,指出在语法和语音领域成功应用的"语义地图模型"的研究方法也同样可用于词汇领域。汉语的名词"气"和其他语言的相关动词分别表达各自语言的&q... 重点关注词汇类型学研究的一个焦点——不同语言间多义词的语义衍生路径,指出在语法和语音领域成功应用的"语义地图模型"的研究方法也同样可用于词汇领域。汉语的名词"气"和其他语言的相关动词分别表达各自语言的"呼吸(breathe)"概念,它们有着近似的多义衍生路径,我们试图描画出一张完整的"呼吸(breathe)"概念的语义地图,展示人类语言的共性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地图模型 词汇类型学 呼吸概念 多义词
下载PDF
詞彙類型學視域下漢語“軟”語義場的歷史演變
19
作者 賈燕子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0年第2期94-119,共26页
借鑒莫斯科詞彙類型學小組(MLexT)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將定名學和符意學兩個視角相結合,考察了漢語"軟"語義場的歷史演變情況:其一,採用基於語義框架的方法考察了不同歷史時期語義場内部結構的變化,發現漢語該語義場的歷時... 借鑒莫斯科詞彙類型學小組(MLexT)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將定名學和符意學兩個視角相結合,考察了漢語"軟"語義場的歷史演變情況:其一,採用基於語義框架的方法考察了不同歷史時期語義場内部結構的變化,發現漢語該語義場的歷時詞彙化策略具有跨語言的共性,利用歷史文獻考察出來的詞彙系統具有非均質性的特徵;其二,比較了漢語該語義場成員歷時語義擴展模式的跨語言共性與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詞彙類型學 “軟”語義場 歷史演變 詞彙化策略 語義擴展模式
原文传递
类型学视野下身体部件字转义的语义和语法考察
20
作者 赵果 刘玉杰 《语言学论丛》 2019年第1期1-23,共23页
本文通过对17种语言的14个身体义场字的转义模式的调查发现:1.语义方面:王洪君(2005a)提出的身体义场单字在保持[隶属]不变的前提下转义为无生物的隶属物、人的抽象隶属物、抽象事物的隶属物的转义模式亦适用于各语言身体部件字的转义分... 本文通过对17种语言的14个身体义场字的转义模式的调查发现:1.语义方面:王洪君(2005a)提出的身体义场单字在保持[隶属]不变的前提下转义为无生物的隶属物、人的抽象隶属物、抽象事物的隶属物的转义模式亦适用于各语言身体部件字的转义分析,且不同身体部件字转义遵循的路径不同。2.语法方面:不同形态类型语言的身体部位字转义的语法表现不同,屈折语、黏着语转义和本义的语法形式基本相同,而作为孤立语的汉语,转义义项和本义义项语法表现不同,本义义项较转义义项自由。转义仍然为名物性的单字在功能上失掉了独立运用的能力,只能做词根。本义和转义在语法功能上呈现出根词—词根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部件 转义 词汇类型学 词根 根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