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语言的词序 被引量:25
1
作者 熊仲儒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2-386,共15页
根据汉语中的“V-R”与“V-P”,我们论证了自然语言的词序可能是[S[h[C[H]]]],即:词汇范畴核心在后,对其进行扩展的功能范畴在前。在我们看来,词序属于语音部分,跟统制没有关系,如果我们选择[S[h[C[H]]]]的词序,词序是自左向右的有语音... 根据汉语中的“V-R”与“V-P”,我们论证了自然语言的词序可能是[S[h[C[H]]]],即:词汇范畴核心在后,对其进行扩展的功能范畴在前。在我们看来,词序属于语音部分,跟统制没有关系,如果我们选择[S[h[C[H]]]]的词序,词序是自左向右的有语音内容的成分的线性序列。由于自然语言中存在着左向嫁接与右向嫁接,设计这样的词序,能解决可学性问题。有助于统一处理汉语的短语结构,也能为“得”找到合适的句法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序 汉语 语音 句法位置 短语结构 词汇 自然语言 范畴 论证 统一
下载PDF
“赵本山的爷爷”和“赵本山的帽子”——漫谈汉语中的两种领属结构 被引量:14
2
作者 司富珍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51,共9页
根据领属者与被领属者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将领属结构区分为可让渡的领属与不可让渡的领属两种类型。从结构形式看,领属结构又有领属者前置和后置两种形式,以英语为代表的语言常常可以通过观察能否采用领属者后置的形式来区分领属... 根据领属者与被领属者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将领属结构区分为可让渡的领属与不可让渡的领属两种类型。从结构形式看,领属结构又有领属者前置和后置两种形式,以英语为代表的语言常常可以通过观察能否采用领属者后置的形式来区分领属关系的"可让渡性"。汉语表达领属只有前置结构一种格式,因此"的"成为区别领属关系"可让渡性"的一个重要形式标记。本文主要通过考察汉语普通话和晋语交城话中的"的"以及交城话标记人际间固有领属关系的标记成分"家"来探讨汉语在区分领属结构可让渡性方面表现出来的结构特点,同时对领属结构内部"语用层"和"语义层"分层制图的特征也做了初步探讨,对"的"在领属结构中表达"语用领属"的功能中心语地位做了简要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属结构 可让渡性 词汇领属 语用领属 中心语
原文传递
中心词和非中心词在句法启动的词汇增强效应中存在不同的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健 杨子瑜 +2 位作者 洪丹萍 刘喜琴 王穗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54-1365,共12页
句法启动中,非中心词和中心词重复是否诱发出相似强度的词汇增强效应,目前存在着较大的理论争议。本研究在汉语双宾结构和介宾结构上分别操纵中心词和非中心词重复,并在确保具有合适统计检验力基础上,完成了3个句法启动实验。实验结果... 句法启动中,非中心词和中心词重复是否诱发出相似强度的词汇增强效应,目前存在着较大的理论争议。本研究在汉语双宾结构和介宾结构上分别操纵中心词和非中心词重复,并在确保具有合适统计检验力基础上,完成了3个句法启动实验。实验结果清楚地显示中心词重复诱发了稳定的词汇增强效应,非中心词中的直接宾语重复也诱发了稳定但相对较弱的词汇增强效应。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提出一个解释框架以调和现有的理论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启动 词汇增强效应 中心词 非中心词 普通话
下载PDF
试析英语动词词组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光宜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4-75,79,共3页
运用乔姆斯基的 X-bar理论 ,可分析英语动词词组结构 ,揭示英语词组结构词序的特性。
关键词 X-bar理论 核心字 映画 英语 动词 词组结构
下载PDF
从“他的老师当得好”谈起 被引量:119
5
作者 黄正德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225-241,共17页
汉语句法结构常呈现与语义对应失称的现象,造成了许多所谓"伪定语"的句式(伪领属如"他静他的坐,我示我的威",伪名量如"三次北京与两次上海都住得很舒服"与"上了七年的访,示了三年的威"等),为... 汉语句法结构常呈现与语义对应失称的现象,造成了许多所谓"伪定语"的句式(伪领属如"他静他的坐,我示我的威",伪名量如"三次北京与两次上海都住得很舒服"与"上了七年的访,示了三年的威"等),为形义对应理论造成困难,并引起其他附带的问题。文章采用词义分解理论与动词核心移位的假定,说明这些现象都是动名结构下的动词核心,移入上面的无声轻动词位置所造成的结果。"伪定语"只是一个假象,并没有造成形义对应的困难。依此分析,定语在语义上并不修饰紧跟其后的名词短语所指称的个体,而是修饰跟该个体有关的事件(event)。针对以前的分析,我们提出四大优点与三项独立证据来支持本文的理论,并澄清若干疑点。最后文章指出,这种所谓"伪定语"的句式的产生可以视为现代汉语高度解析性的一个副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定语 形义失称 词义分解 核心移位 语法解析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