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堤防道路研究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8
- 1
-
-
作者
郝伟
樊恒辉
张争奇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8-63,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9215)
-
文摘
堤防道路涉及水利与交通2门学科,发挥着防洪和交通运输的双重作用。结合我国近年来堤防道路发展历程,在已建堤防道路工程概况基础上,总结我国堤防道路的建设特点:道路类型取决于地理位置,建设标准不断提高,道路功能逐渐扩展且设计更加灵活。阐述目前我国堤防道路建设在堤路结合形式、设计速度、功能分类分级体系、横断面形式、堤防加宽稳定措施、填筑材料和压实标准、堤基处理、路面防裂、管理和维护机制9个方面的技术进展,指出了仍需深化研究的3个问题,即堤防道路关键设计指标体系、加宽堤防的渗流稳定性和管理办法。
-
关键词
堤防道路
堤路结合
防汛道路
滨水路
研究进展
-
Keywords
levee road
combination of dike and road
flood prevention road
waterfront road
research advance
-
分类号
U41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TV87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城市堤路结合工程变形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汪璋淳
姜彦彬
何宁
钱亚俊
周彦章
王艳芳
-
机构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重点实验室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41,共9页
-
基金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YFB202112071053)
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YK323008)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208346)
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22KJB560017)。
-
文摘
有效控制变形是城市堤路结合工程正常发挥防洪和交通双重作用的重要保障。基于南京长江岸线堤路结合工程典型断面,建立平面应变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天然堆载、台阶加筋、深层水泥搅拌(DCM)及透水混凝土桩(PCP)工况等4种工况的变形分布与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台阶加筋工况的整体变形规律与天然堆载工况基本一致,不进行软基处理将无法有效缩减新老堤防及地基的沉降和水平位移;DCM及PCP工况均能有效控制上部堤防及下部地基的沉降、隆起与水平位移,工后沉降均小于100 mm;PCP复合地基可在3.6%的低置换率条件下,将路面工后沉降减至43 mm,并将达到99%固结度的时间由365 d缩至155 d,变形控制能力整体强于DCM工况。PCP复合地基技术在变形控制标准高、建设周期短的软基地区堤路结合工程中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堤路结合
工后沉降
水平位移
变形控制
透水混凝土桩
-
Keywords
levee road combination
post settlemen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deformation control
pervious concrete pile
-
分类号
TV223
[水利工程—水工结构工程]
-
-
题名我国堤防道路设计探析
- 3
-
-
作者
郝伟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
出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37-140,共4页
-
基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启动费项目(2452017245)。
-
文摘
通过分析堤防道路特点和与普通道路在功能、交通环境和设计技术的差异,提出了主要设计指标与功能相适应、兼顾防洪与交通服务、与沿线环境相协调、丰富断面形式、体现滨水特色的设计思路。利用堤防道路的功能分类,参照道路设计相关规范,给出了不同类型堤防道路的设计速度,以及对堤线急弯和最小纵坡的设计方法。堤防道路横断面应根据道路功能采用整体对称式、分离式或不对称的设计;分析堤防道路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的特点和适用性,提出了下挖河堤路的立交设计方案;根据堤顶路排水特点,提出了堤防道路雨水口排水、降低人行道漫流排水、路侧带开口集中排水和绿化带排水四种排水设计方案和适用性。
-
关键词
堤防道路
堤路结合
设计
-
Keywords
levee road
dike and road combination
design
-
分类号
U41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TV87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