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炭疽致死因子的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强 徐俊杰 +3 位作者 董大勇 付玲 陈薇 宋小红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9-751,共3页
使用分泌型表达质粒 ,实现了重组炭疽致死因子 (rLF)在大肠杆菌周质腔中的分泌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4 %。经过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纯化 ,每升诱导培养物可获得约 3mg电泳纯的rLF。蛋白N端测序表明 ,rLF序列与天然炭疽LF一致。... 使用分泌型表达质粒 ,实现了重组炭疽致死因子 (rLF)在大肠杆菌周质腔中的分泌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4 %。经过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纯化 ,每升诱导培养物可获得约 3mg电泳纯的rLF。蛋白N端测序表明 ,rLF序列与天然炭疽LF一致。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亦显示rLF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rLF的成功表达为今后研究LF的作用机理、发展新型炭疽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杆菌 致死因子 蛋白表达 蛋白纯化 大肠杆菌
下载PDF
民用直升机事故人为致因及致死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国辉 肖华军 于立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3-137,共5页
总结和掌握民用直升机事故致因的规律,以及各致因与致命事故的关联性,从而提出预防民用直升机事故的有效措施。运用人因因素分析分类系统(HFACS)对2006-2011年美国安全运输委员会数据库记录的717例民用直升机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总结和掌握民用直升机事故致因的规律,以及各致因与致命事故的关联性,从而提出预防民用直升机事故的有效措施。运用人因因素分析分类系统(HFACS)对2006-2011年美国安全运输委员会数据库记录的717例民用直升机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导致民用直升机事故的致因主要有技术差错、物理环境、违规、决策差错和知觉差错,导致事故的百分比分别为63.04%、46.16%、37.23%、22.17%和19.24%。物理环境包含的"不适宜的飞行天气"与致死事故的关联性是非致死事故的近5倍,"不安全行为"所属的违规也达到2倍多。增加民用直升机驾驶员的训练,提高驾驶熟练度,有助于降低飞行事故的发生。降低和预防飞行员的违规行为,在飞行前获得正确的天气指令以及飞行中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有助于降低民用直升机致命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直升机事故 人因因素 HFACS 致死因素
下载PDF
188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曹乐胜 聂郁林 +2 位作者 蒋争鸣 苗雨露 赵万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分析造成颅脑外伤患者死亡原因,为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188例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车祸伤、坠跌伤是造成颅脑损伤的最常见原因。死于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15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肺部... 目的:分析造成颅脑外伤患者死亡原因,为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188例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车祸伤、坠跌伤是造成颅脑损伤的最常见原因。死于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15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肺部感染8例,颅底骨折口鼻大出血4例,急性肺水肿4例。结论:尽早解除脑部病变,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处理并发症,选择适当的手术指征,可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死亡原因 并发症 合并症
下载PDF
创伤因素和非创伤因素致死率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效全 刘佳易 赵小兰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4期636-637,共2页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中创伤因素和非创伤因素致人死亡数量和死亡率的差异性。方法将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实施院前急救的3934例伤(病)员中死亡的202例伤(病)员,根据致死原因分组,因外力损伤经院前急救无效死亡的...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中创伤因素和非创伤因素致人死亡数量和死亡率的差异性。方法将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实施院前急救的3934例伤(病)员中死亡的202例伤(病)员,根据致死原因分组,因外力损伤经院前急救无效死亡的分入创伤因素致死组,因疾病经院前急救无效死亡分入非创伤因素致死组。将创伤因素致死组和非创伤因素致死组死亡的人数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观察院前急救中创伤因素和非创伤因素致人死亡数量和死亡率的差异性。结果创伤因素致死组,急救2657例,死亡89例,死亡率3.35%;非创伤因素致死组,急救1277例,死亡113例,死亡率8.85%;两组在院前急救中的死亡人数,经χ2检验,死亡率经U检验,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在急救半径内,非创伤性因素致人死亡数量、死亡率明显高于创伤因素致人死亡数量、死亡率。结论应重点加强非创伤性急症院前急救技能和心肺复苏的培训工作,提升院前急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致死因素 分析
原文传递
柑桔粉虱生命表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志恒 王官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28-132,共5页
1995-1997年在浙江黄岩用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未受座壳饱菌寄生的柑桔粉虱的自然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柑桔粉虱第一、二、三世代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8.91、4.08和5.94,存活曲线也稍有差异,其中第二世代基本上属... 1995-1997年在浙江黄岩用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未受座壳饱菌寄生的柑桔粉虱的自然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柑桔粉虱第一、二、三世代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8.91、4.08和5.94,存活曲线也稍有差异,其中第二世代基本上属于SlobodkinⅣ型,而第一、三世代则介于SlobodkinⅣ型和SlobodkinⅢ型之间。对柑桔粉虱的种群数量起控制作用的主要因子是自然死亡和因风雨冲刷等造成的失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粉虱 生命表 种群趋势指数 存活曲线
下载PDF
火场烟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鑫玉 张金专 +3 位作者 金静 刘卓洋 黄文晓 杨云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1年第9期17-19,共3页
火灾烟气的毒害性作为火场中致死率最高的因素而备受关注,通过梳理和分析烟气毒性的致死机理、影响因素及评估方法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火灾烟气 致死机理 影响因素 评估方法
下载PDF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致死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德蕙 梁江明 +3 位作者 曾竣 秦石英 鲁翠芳 廖驰真 《地方病通报》 2007年第4期28-29,32,共3页
目的为了解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机制,掌握钩端螺旋体致死因素及其相关性因素,提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3-2005年广西的钩端螺旋体死亡病例的个案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7例患者中有6例是因肺出血而死亡,1... 目的为了解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机制,掌握钩端螺旋体致死因素及其相关性因素,提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3-2005年广西的钩端螺旋体死亡病例的个案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7例患者中有6例是因肺出血而死亡,1例是因肾型合并DIC而死亡;7例患者均有接触疫水或疫土的接触史,并且都有发热、全身乏力、腓肠肌压痛等典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致死因素与其流行季节、接触史相关,并且与赫氏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致死因素 赫氏反应
下载PDF
寄主生境与核桃长足蟓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鑫 孙益知 +3 位作者 李永武 宋瑜鹏 王兴国 师守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4-78,共5页
运用系统调查与田间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对核桃长足蟓与寄主生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寄主生境的阴、阳水平,尤其是树冠生境的遮阳度、地面郁蔽度及地表粗糙度与核桃长足蟓种群发生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而与海拔高度呈极... 运用系统调查与田间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对核桃长足蟓与寄主生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寄主生境的阴、阳水平,尤其是树冠生境的遮阳度、地面郁蔽度及地表粗糙度与核桃长足蟓种群发生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而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性。(2)阳光直射地面落果可杀伤果内82.5%~87.2%的幼虫;蚂蚁可取食果内19.5%的幼虫,成为第二大自然种群控制因子,果实上产卵孔封口损伤是蚂蚁取食幼虫的直接原因。(3)在自然条件下核桃长足蟓呈聚集型分布,且聚集的原因与个体生物学特性、个体对种群的依赖性和寄主分布有关;幼虫期多雨、连阴的年份成虫种群数量增多;暖冬年份,种群越冬损失率低,翌年果实受害严重;少雨、多光的阳性气候和冬寒低温限制了种群地理分布。核桃长足蟓的最佳防治方法是:处理有虫核桃树冠下地面,以利于阳光照射落果,再配合拣拾郁蔽、多杂草处植株的落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长足蟓 寄主生境 遮阳度 致死因子 分布型
下载PDF
美国FDA MAUDE数据库呼吸机致死不良事件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方志杰 陈岗 周文光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10期86-90,共5页
检索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医疗器械制造商和用户设施设备体验(Manufacturer and User Facility Device Experience,MAUDE)数据库中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呼吸机不良事件的报告数据,利用Py... 检索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医疗器械制造商和用户设施设备体验(Manufacturer and User Facility Device Experience,MAUDE)数据库中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呼吸机不良事件的报告数据,利用Python提取了呼吸机不良事件中致人死亡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消音泡沫降解、使用不当、呼吸机故障等为呼吸机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从用料、生产商、使用方、设备维护维修方、监管部门等5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其他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和不良事件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FDA MAUDE数据库 呼吸机 不良事件 致死因素
下载PDF
炭疽芽孢杆菌抗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亚妮 焦磊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2年第3期57-63,共7页
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是炭疽的病原菌,其抗原主要为炭疽毒素蛋白(toxin)。炭疽毒素蛋白包括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和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这3种蛋白单独存在时均无毒,但可... 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是炭疽的病原菌,其抗原主要为炭疽毒素蛋白(toxin)。炭疽毒素蛋白包括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和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这3种蛋白单独存在时均无毒,但可组成2种有毒复合物,一种是PA和LF形成的致死毒素(lethal toxin,LT),另一种为PA和EF形成的水肿毒素(edema toxin,ET)。除此以外,炭疽芽孢杆菌的芽孢、S层蛋白以及近铁转运蛋白等也都是炭疽芽孢杆菌的重要抗原。现就炭疽芽孢杆菌抗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芽孢杆菌 保护性抗原 致死因子 水肿因子 结构域
原文传递
应用rLF检测人群血清抗炭疽抗体水平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建春 张恩民 +3 位作者 马凤琴 蔡虹 俞东征 张建中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对重组炭疽致死因子(rLF)在人群血清抗体水平检测中的初步应用进行评价。方法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特异抗体,检测结果按照抗体相对含量进行分类比较、t检验、S/N比值大于等于2.1的阳性判断标准等多种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L... 目的对重组炭疽致死因子(rLF)在人群血清抗体水平检测中的初步应用进行评价。方法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特异抗体,检测结果按照抗体相对含量进行分类比较、t检验、S/N比值大于等于2.1的阳性判断标准等多种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LF的检测结果能区别大部分的病人和健康人,实验结果还显示出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健康人尤其是健康从业人员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抗体水平较高,有的甚至达到了感染病人的抗体水平,提示炭疽在我国部分地区有较强隐性感染。结论致死因子显示出一定的应用潜力,可能用在炭疽的临床诊断、疾病监测、以及用来评估某地区的炭疽流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芽胞杆菌 致死因子 抗体 监测
下载PDF
炭疽毒素及其细胞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艳玲 刘承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4-668,共5页
炭疽毒素由 3种蛋白组成 :保护性抗原 (protectiveantigen ,PA)、致死因子 (lethalfactor,LF)和水肿因子 (edemafactor ,EF) .综述炭疽毒素研究的最新进展 .主要介绍炭疽毒素的关键致病因子———LF的结构与功能 ,炭疽毒素膜转运成分PA... 炭疽毒素由 3种蛋白组成 :保护性抗原 (protectiveantigen ,PA)、致死因子 (lethalfactor,LF)和水肿因子 (edemafactor ,EF) .综述炭疽毒素研究的最新进展 .主要介绍炭疽毒素的关键致病因子———LF的结构与功能 ,炭疽毒素膜转运成分PA的结构及其受体 (anthraxtoxinreceptor ,ATR)和其cDNA克隆的结构 ,并讨论了在炭疽的治疗、预防和毒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可能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因子 保护性抗原 炭疽毒素 细胞受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炭疽致死因子的结构域及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文 焦磊 王秉翔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期90-95,共6页
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 LF)是一种能水解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家族的金属蛋白酶,是炭疽毒素(toxin)的重要成分之一。炭疽LF由四个结构域组成:结构域Ⅰ主要负责与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 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 LF)是一种能水解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家族的金属蛋白酶,是炭疽毒素(toxin)的重要成分之一。炭疽LF由四个结构域组成:结构域Ⅰ主要负责与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 PA)结合;结构域Ⅱ是主要功能区域;结构域Ⅲ具有高度可变性且能与底物特异性结合;结构域Ⅳ含有锌离子结合序列,发挥蛋白质的毒性作用。现就炭疽LF各个结构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部分结构域中残基突变后对该蛋白质毒力的影响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毒素 致死因子 结构域 功能
原文传递
炭疽毒素小分子抑制剂
14
作者 聂爱华 顾为 刘晶晶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炭疽病是由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恶性传染病,炭疽菌进入宿主后产生的炭疽毒素是感染者致死的主要原因。炭疽毒素含有2种具有酶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以及1种共同的结合和转运蛋白质——炭疽保护性... 炭疽病是由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恶性传染病,炭疽菌进入宿主后产生的炭疽毒素是感染者致死的主要原因。炭疽毒素含有2种具有酶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以及1种共同的结合和转运蛋白质——炭疽保护性抗原,炭疽保护性抗原分别与上述两种因子组成致死毒素和水肿毒素。现阶段治疗炭疽病的主要药物为抗生素,但抗生素只能杀灭人体组织内的部分炭疽热孢子和细菌,不能抵抗孢子和细菌在体内产生的毒素,因而需要开发抑制炭疽毒素的新型药物。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国际上对靶向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的炭疽毒素小分子抑制剂的主要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毒素 保护性抗原 水肿因子 致死因子 小分子抑制剂
下载PDF
利用细胞毒性实验检测血液中炭疽毒素致死因子的方法学研究
15
作者 刘炬 郭强 +6 位作者 张军 吴诗坡 董大勇 李亮亮 付玲 徐俊杰 陈薇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0-395,共6页
目的探索利用炭疽毒素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的细胞毒性检测血液中LF的可行性,为炭疽的临床检测、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支持。方法利用小鼠巨噬细胞系J774A.1对LF细胞毒性的高度敏感性,检测血液中LF的浓度,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 目的探索利用炭疽毒素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的细胞毒性检测血液中LF的可行性,为炭疽的临床检测、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支持。方法利用小鼠巨噬细胞系J774A.1对LF细胞毒性的高度敏感性,检测血液中LF的浓度,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Fischer 344大鼠模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细胞毒性实验能够检测到血浆中的LF浓度可低至5 ng/ml,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并在大鼠模型中得到了验证,利用本法测定LF在大鼠血液中的半衰期为4.8~6.5 h。结论初步建立了利用细胞毒性实验检测血液中LF的方法,该方法在灵敏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为炭疽相关研究及临床检测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毒素 致死因子 细胞毒性 检测
原文传递
hTERT启动子特异性调控炭疽毒素致死因子表达以杀伤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研究
16
作者 卓文磊 陈芳琳 陶光利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TERTp)靶向调控炭疽毒素致死因子(LF)表达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活力及凋亡/坏死的影响。方法构建含hTERTp或CMV启动子(CMVp)且表达LF的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hTERTp-LF或pCMV-LF),分别转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TERTp)靶向调控炭疽毒素致死因子(LF)表达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活力及凋亡/坏死的影响。方法构建含hTERTp或CMV启动子(CMVp)且表达LF的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hTERTp-LF或pCMV-LF),分别转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和正常人胚肺成纤维MRC-5细胞株。针对A549、A549hTERTp-LF、A549CMVp-LF、MRC-5、MRC-5hTERTp-LF、MRC-5CMVp-LF六组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F mRNA和蛋白表达,用MTT分析检测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坏死。结果与A549组比较,A549hTERTp-LF组、A549CMVp-LF组均出现明显的LF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细胞活力降低和凋亡/坏死率上升;与A549hTERTp-LF组相比,A549CMVp-LF组LF mRNA和蛋白表达更高,细胞活力降低和凋亡/坏死率上升更明显。与MRC-5组比较,MRC-5hTERTp-LF组也不能测出LF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活力和凋亡/坏死率亦无明显变化,但MRC-5CMVp-LF组的LF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细胞活力降低和凋亡/坏死率增加。结论 hTERTp能特异性地驱动LF表达并杀伤人肺腺癌A549细胞,但避免了对MRC-5细胞的毒性,可望提供一种针对肺腺癌细胞且不良反应小的靶向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启动区 致死因子 细胞凋亡 A549细胞
下载PDF
炭疽杆菌致死因子LF253的制备及活性分析
17
作者 许小明 郑峰 +6 位作者 周婷婷 熊四平 刘鹏 王长军 冯振卿 周玮 朱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0-345,共6页
目的 :制备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致死因子253(lethal factor 253,LF253)抗原,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检测其与全分子致死因子(lethal focfor,LF)蛋白竞争性结合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的能力。方法:PCR扩增致死因子LF253片段的D... 目的 :制备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致死因子253(lethal factor 253,LF253)抗原,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检测其与全分子致死因子(lethal focfor,LF)蛋白竞争性结合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的能力。方法:PCR扩增致死因子LF253片段的DNA,将目的基因插入p ET-28a(+)表达载体中,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作为宿主菌,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通过His标签亲和层析柱获得目的蛋白,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蛋白抗原性,Biacore T-100测定重组蛋白与保护性抗原PA结合的亲和力,细胞毒性实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LF253,诱导获得重组蛋白s LF253的表达。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结果证实,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抗原特异性;细胞毒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可在体内外中和致死毒素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融合蛋白s LF253能够与保护性抗原PA结合,可竞争性抑制LF全分子蛋白与PA的聚合,阻断炭疽毒素的致死作用,为今后炭疽疫苗等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 致死因子 表达 活性分析
下载PDF
炭疽芽孢杆菌致死因子突变株K518E和L519C的筛选及活性分析
18
作者 封纯芳 吴高兵 +2 位作者 曹莎 刘子铎 洪玉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06-1312,共7页
为研究炭疽毒素致死因子(lethalfactor,LF)致死机理,更有效地防治炭疽,对LF基因1550~2324bp之间的片段进行了随机突变实验.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筛选LF突变体库,结果获得5株活性降低突变体.进一步对单点突变体蛋白进行亲和纯化,首次得到了K... 为研究炭疽毒素致死因子(lethalfactor,LF)致死机理,更有效地防治炭疽,对LF基因1550~2324bp之间的片段进行了随机突变实验.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筛选LF突变体库,结果获得5株活性降低突变体.进一步对单点突变体蛋白进行亲和纯化,首次得到了K518E、L519C两种突变蛋白,对其进行纯蛋白活性检测和竞争抑制实验,发现这两种突变蛋白活性显著降低,表明518位赖氨酸和519位亮氨酸对LF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发现,K518E对野生型LF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LF作用机理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 致死因子 随机突变 细胞毒性实验
下载PDF
中国炭疽芽胞杆菌致死因子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
19
作者 魏建春 张恩民 +1 位作者 马凤琴 张建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4-606,共3页
目的分析中国炭疽芽胞杆菌致死因子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特征。方法选择18株炭疽芽胞杆菌,采用PCR方法扩增炭疽芽胞杆菌致死因子基因、测序,并进行SNP位点分析。结果实验中所用中国炭疽芽胞杆菌致死因子基因中第895位核苷酸... 目的分析中国炭疽芽胞杆菌致死因子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特征。方法选择18株炭疽芽胞杆菌,采用PCR方法扩增炭疽芽胞杆菌致死因子基因、测序,并进行SNP位点分析。结果实验中所用中国炭疽芽胞杆菌致死因子基因中第895位核苷酸均为G,与国外菌株不同。中国不同地区(包括新疆、广西、北京、内蒙古等地区)、不同年代和不同来源(包括土壤、牛、羊、骡、狗、患者等)分离的菌株,具有相同的SNP位点特征。结论致死因子基因中第895位核苷酸均为G的SNP位点特征很可能是中国炭疽芽胞杆菌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芽胞杆菌 单核苷酸多态性 致死因子
原文传递
炭疽杆菌致死因子的克隆与表达
20
作者 李睿 王革 +2 位作者 尤明强 傅林锋 王秉翔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9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炭疽杆菌A16R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炭疽杆菌致死因子LF基因。构建pET-28(a)/LF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优化表达条件,可溶性目的蛋白表达量约占细菌可溶性总蛋白的10%,表达产物经疏水层析纯化后,目的蛋白约占90%。免疫... 以炭疽杆菌A16R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炭疽杆菌致死因子LF基因。构建pET-28(a)/LF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优化表达条件,可溶性目的蛋白表达量约占细菌可溶性总蛋白的10%,表达产物经疏水层析纯化后,目的蛋白约占90%。免疫双扩散及免疫印迹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该表达产物与炭疽杆菌诊断血清有特异性反应,具有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杆菌 致死因子 蛋白表达 蛋白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