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蛾类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
作者 韦卫 赵莉蔺 孙江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50-858,共9页
蛾类是昆虫性信息素中研究较多的类群,已有565种的性信息素成份被鉴定,其相关研究在害虫监测和防治上得到实际应用的同时,已涉及到生态、生化、遗传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物种多样性的化学表达及物种的生殖隔离现象的分子水平的表达上,提... 蛾类是昆虫性信息素中研究较多的类群,已有565种的性信息素成份被鉴定,其相关研究在害虫监测和防治上得到实际应用的同时,已涉及到生态、生化、遗传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物种多样性的化学表达及物种的生殖隔离现象的分子水平的表达上,提供了研究的典范。本文将介绍蛾类性信息素的多样性、性信息素化学结构鉴定、微量成分的作用、合成性信息素的利用、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酶、性信息素生产的调节机制及性信息素的感受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蛾类 昆虫性信息素 生物合成 生殖隔离 性信息素生物合成激肽 性信息素结合蛋白质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部分序列对尾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四种蝴蝶分子系统关系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4
2
作者 诸立新 吴孝兵 晏鹏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探讨中国尾凤蝶属的系统发生关系,对中国产4种尾凤蝶属蝴蝶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在获得的636bp的序列中,有59个变异位点,47个简约信息位点;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40.8%、13.9%及15.... 为了探讨中国尾凤蝶属的系统发生关系,对中国产4种尾凤蝶属蝴蝶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在获得的636bp的序列中,有59个变异位点,47个简约信息位点;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40.8%、13.9%及15.8%;表现出明显的A+T含量(70.3%)偏异。采用NJ、MP、ML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尾凤蝶属二尾种组与多尾凤蝶亲缘关系较近,而三尾凤蝶较早分化出来。同时结果表明丽斑尾凤蝶和二尾凤蝶的COⅠ基因没有序列差异。对这2个物种3个个体的COⅡ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也没有序列的差异,表明丽斑尾凤蝶和二尾凤蝶可能是同物异名。而三尾凤蝶的遗传多样性较为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凤蝶科 尾凤蝶属 COⅠ基因 系统发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The insect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被引量:36
3
作者 Michael R. Strand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4,共14页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of insects is divided into humoral defenses that include the production of soluble effector molecules and cellular defenses like phagocytosis and encapsulation that are mediated by hemocytes. ...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of insects is divided into humoral defenses that include the production of soluble effector molecules and cellular defenses like phagocytosis and encapsulation that are mediated by hemocyte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current understand- ing of th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Insects produce several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 types of hemocytes that are distinguished by morphology, molecular and antigenic markers, and function. The differentiated hemocytes that circulate in larval or nymphal stage insects arise from two sources: progenitor cells produced during embryogenesis and mesodermally derived hematopoietic organs. Regulation of hematopoiesis and hemocyte differentiation also involves several different signaling pathways. Phagocytosis and encapsulation require that hemocytes first recognize a given target as foreign followed by activation of downstream signaling and effector responses. A number of humoral and cellular recep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at recognize different microbes and multicellular parasites. In turn, activation of these receptors stimulates a number of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regulate different hemocyte functions. Recent studies also identify hemocytes as important sources Of a number of humoral effector molecules required for killing different foreign inva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icrobial peptides CLOTTING cytokines DIPTERA Drosophila encapsulation hemocytes immunity insects lepidoptera NODULATION PHAGOCYTOSIS
原文传递
利用线粒体COII基因序列对中国尾蛱蝶属系统分化的研究(鳞翅目:蛱蝶科)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戎疆 万宏 +2 位作者 龙玉 雷光春 李绍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3-247,共5页
利用线粒体COII基因序列分析法 ,研究了我国尾蛱蝶属 5种蝴蝶的系统分化。结果表明 ,在尾蛱蝶属 5个种的 12个样品中 ,4 0 5bp长的COII片段有 11 4 %的位点为多态性位点 ,大部分的碱基改变是转换。各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明显小于不... 利用线粒体COII基因序列分析法 ,研究了我国尾蛱蝶属 5种蝴蝶的系统分化。结果表明 ,在尾蛱蝶属 5个种的 12个样品中 ,4 0 5bp长的COII片段有 11 4 %的位点为多态性位点 ,大部分的碱基改变是转换。各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明显小于不同物种间的差异 ,种内个体间的差异一般为 0 5 %~ 1 5 % ,各物种间的差异绝大多数在 4 %以上。利用最大似然性法构建的尾蛱蝶属聚类关系图显示 ,尾蛱蝶属蝴蝶分为两大分支 ,一支包括大二尾蛱蝶、二尾蛱蝶和忘忧尾蛱蝶 ,另外一个分支包括窄斑凤尾蛱蝶和黑凤尾蛱蝶聚在一起。在大二尾蛱蝶、二尾蛱蝶和忘忧尾蛱蝶这一分支中 ,大二尾蛱蝶和忘忧尾蛱蝶的亲缘关系较近 ,而二尾蛱蝶较远。这些分子系统学的结果均与形态学的结果相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蛱蝶科 尾蛱蝶 线粒体CoⅡ 系统发育分析 中国
下载PDF
重要入侵害虫——椰子木蛾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研究(鳞翅目,木蛾科)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后魂 尹艾荟 +2 位作者 蔡波 李伟东 卢兆山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291,共9页
为便于组织调查、鉴定和识别最近入侵我国海南省多个市县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的棕榈科严重害虫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1864,本文在野外观察、雌雄外生殖器解剖、翅脉制作等基础上对椰子木蛾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描... 为便于组织调查、鉴定和识别最近入侵我国海南省多个市县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的棕榈科严重害虫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1864,本文在野外观察、雌雄外生殖器解剖、翅脉制作等基础上对椰子木蛾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描述,讨论和澄清了该种的分类地位,并给出了成虫、雌雄外生殖器、幼期以及被害状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木蛾科 织蛾科 椰子木蛾 棕榈科 入侵物种
原文传递
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器及其感受机理新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杨慧 严善春 彭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15,共12页
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器是鳞翅目昆虫化学通讯的主要工具,将种间、种内及无机环境各种化学信息联系起来,从而使昆虫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本文综述了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器的类型及化学感受机理新进展,包括嗅觉途径、嗅觉感受相关蛋白、信... 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器是鳞翅目昆虫化学通讯的主要工具,将种间、种内及无机环境各种化学信息联系起来,从而使昆虫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本文综述了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器的类型及化学感受机理新进展,包括嗅觉途径、嗅觉感受相关蛋白、信息传导、编码、加工处理、整合输出、感受谱及味觉感受机理,为探索利用鳞翅目昆虫行为控制剂来监测、防治鳞翅目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嗅觉感受器 嗅觉感受机理 嗅觉感受相关蛋白 味觉感受器 味觉感受机理 化学通讯
下载PDF
蛾类昆虫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遗传与进化 被引量:25
7
作者 赵新成 王琛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332,共10页
性信息素通讯是普遍而又古老的化学通讯的一种形式。多数鳞翅目蛾类依靠高度种特异性的性信息素通讯寻找配偶以及实现种间生殖隔离。种特异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遗传与进化过程往往是物种形成的组成部分。虽然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性信... 性信息素通讯是普遍而又古老的化学通讯的一种形式。多数鳞翅目蛾类依靠高度种特异性的性信息素通讯寻找配偶以及实现种间生殖隔离。种特异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遗传与进化过程往往是物种形成的组成部分。虽然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性信息素通讯系统分化可以促使新物种的形成,但是关于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多态性、遗传变异以及遗传机制的研究表明性信息素信号容易发生漂变,而性信息素的接受系统可以适应漂变的性信息素信号。本文对蛾类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遗传与进化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并对性信息素通讯系统进化与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蛾类 性信息素 性信息素通讯系统 遗传 进化 物种形成 生殖隔离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人工饲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8
作者 吕飞 刘玉升 +1 位作者 张秀波 朱永红 《华东昆虫学报》 2007年第2期149-155,共7页
鳞翅目昆虫为昆虫纲第二大目昆虫,其中大多数为农业害虫,以及可作为资源开发利用的资源昆虫。对鳞翅目人工饲料的研究是对其进行科学研究与资源利用的基础。本文阐述了目前鳞翅目昆虫人工饲料研究的现况,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鳞翅目 营养组分 常用物质组分
下载PDF
中国夜蛾科昆虫区系初步研究(鳞翅目:双孔亚目) 被引量:19
9
作者 于思勤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8年第1期44-50,共7页
对我国分布记载较详细的1410种夜蛾科昆虫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在世界昆虫区系中,可分为17个分布型,以东洋界种类最多,占35.6%;古北界种类居第二,占33.0%;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类居第三,占23.0%。2)... 对我国分布记载较详细的1410种夜蛾科昆虫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在世界昆虫区系中,可分为17个分布型,以东洋界种类最多,占35.6%;古北界种类居第二,占33.0%;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类居第三,占23.0%。2).中国夜蛾科昆虫主要由古北界种类、东洋界种类、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类组成,占总数的91.7%;与澳洲界共有67种,占4.8%;与非洲界共有51种,占3.6%;与新北界共有23种,占1.6%;与新热界共有11种,占0.8%,表明中国夜蛾科昆虫的种类组成与澳洲界、非洲界有明显的差异,与新北界、新热界的差异更大。3).在中国昆虫区划中,可分为48个分布型,以华中区有分布的种类最多,占总数的43.1%;西南区有分布的种类居第二,占38.4%;东北区有分布的种类居第三,占32.1%;华北区、华南区、蒙新区、青藏区有分布的种类分别占总数的30.9%、30.8%、20.9%、11.0%,各区除共有种类外,均有一定数量的特有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夜蛾科 昆虫 区系 中国 双孔亚目
下载PDF
南京紫金山地区鳞翅目蝶类种类分布及其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朝晖 赵清良 +1 位作者 殷宁 宋东杰 《四川动物》 CSCD 2001年第2期76-78,共3页
1994- 0 4~ 2 0 0 0 - 0 7对国家级旅游风景区钟山紫金山地区蝴蝶种类、分布及季节性变化进行了调查。首次报道了紫金山地区内鳞翅目蝶类本底调查结果 ,共 8科 ,41属 ,76种。其中 6种为南京新记录 ,10个种属珍稀观赏蝶类。研究表明在... 1994- 0 4~ 2 0 0 0 - 0 7对国家级旅游风景区钟山紫金山地区蝴蝶种类、分布及季节性变化进行了调查。首次报道了紫金山地区内鳞翅目蝶类本底调查结果 ,共 8科 ,41属 ,76种。其中 6种为南京新记录 ,10个种属珍稀观赏蝶类。研究表明在低山丘陵地区植被类型及季节性变化是决定该地区蝴蝶种类组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人为活动是当地蝴蝶种群消长的敏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蝶类 区系分类 南京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菜粉蝶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毛增辉 郝家胜 +3 位作者 朱国萍 胡静 司曼曼 朱朝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95-1304,共10页
目前关于蝶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分子进化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通过长PCR和引物步移法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innae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菜粉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157bp,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 目前关于蝶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分子进化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通过长PCR和引物步移法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innae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菜粉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157bp,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和2个rRNA基因以及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域,它们的长度分别是11196bp,1474bp,2093bp和393bp。37个基因的位置与已报道的其他蝶类基本一致,共有10对基因间存在总共59bp的重叠,重叠碱基数在1~35bp之间;基因间隔序列共计13处120bp,间隔长度1~46bp不等,最大的基因间隔46bp,位于tRNAIle和tRNAGln基因之间。另外,基于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氨基酸序列,重建了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数据的11种代表性蝶类的NJ和MP系统树。结果表明:凤蝶类(包括凤蝶和绢蝶)为一大支系,粉蝶类、灰蝶类与蛱蝶类(包括蛱蝶、珍蝶)构成另一大支系。结果不支持粉蝶科与凤蝶科(包括凤蝶类和绢蝶类)构成单系群,却显示粉蝶科、灰蝶科和蛱蝶科的组合为单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粉蝶科 菜粉蝶 线粒体基因组 RNA二级结构 重复序列
下载PDF
中国夜蛾科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20
12
作者 申效诚 孙浩 赵华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9-719,共11页
本文在收集整理中国夜蛾全部种类名录和分布资料的数据库基础上,对其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夜蛾共有20个亚科845个有效属3751个有效种,占世界种类的13.66%,其中1734种模式产地在中国。这些种类主要归属4种区系成分,其中东... 本文在收集整理中国夜蛾全部种类名录和分布资料的数据库基础上,对其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夜蛾共有20个亚科845个有效属3751个有效种,占世界种类的13.66%,其中1734种模式产地在中国。这些种类主要归属4种区系成分,其中东亚成分占优势,占总数的51.35%,东洋成分占25.51%,古北成分占18.45%,广布成分仅2.26%。夜蛾在全国七个动物地理区中的分布,是不同类群不同分布特点的复合体,84种广布种分布广泛而均匀,七区之间的多元相似性系数达显著水平。957种东洋种类和692种古北种类随纬度呈阶梯状分布,各区间无显著相似性。1926种东亚种类中,南中国型1363种,分别较为孤立地分布在华南、华中、西南三区,各区之间联系微弱;北中国型290种,零星分散地分布在东北、蒙新、华北、青藏四区;中中国型273种遍布全国,但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的华北、华中、西南、青藏四区,以跨界分布为特点,四区之间具有显著的多元相似性。特有种的简约性分析结果表明,特有分布区的分布和划分基本和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相一致,但台湾和华中区关系密切。关键区系分析显示,台湾、云南、新疆、西藏等11个省区包含了中国夜蛾物种的90%,是物种保护的优先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夜蛾科 区系 分布 区系成分 相似性分析 特有种简约性分析 关键区系分析 中国
下载PDF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其在鳞翅目昆虫上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杨帆 黄立华 张爱兵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91-1000,共10页
转录组是指组织或者细胞在某一特定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RNA的集合。高通量第2代测序技术使转录组学的研究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衍生出的转录组测序迅速成为研究非模式生物的先进技术。转录组测序能够在整体水平上探究细胞内基因表... 转录组是指组织或者细胞在某一特定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RNA的集合。高通量第2代测序技术使转录组学的研究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衍生出的转录组测序迅速成为研究非模式生物的先进技术。转录组测序能够在整体水平上探究细胞内基因表达的种类和数量,揭示在特定条件下机体生理生化发生过程以及其中的分子机理。本文简要阐述了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流程与原理,详细介绍了转录组测序在解决鳞翅目昆虫的分类、毒理、发育、与寄主互作以及非编码RNA调控等问题上做出的贡献,并对该技术现存的困难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简要的预测与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转录组测序 高通量测序 数据组装 测序流程 鳞翅目
下载PDF
中国蝴蝶新种、新亚种及新记录种(VI) 被引量:19
14
作者 周尧 袁向群 +2 位作者 殷海生 张传诗 陈锡昌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68,共17页
记述蛱蝶科 1 2新种 ,2新亚种 ,1新型 ,6新记录 ,4个在《中国蝶类志》中未记载的已知种。
关键词 鳞翅目 蛱蝶科 新种 新亚种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蛀果斑螟属分类研究(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 )(英文)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杜艳丽 李后魂 王淑霞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9,共12页
对中国蛀果斑螟属AssaraWalker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我国该属有昆虫共 11种 :突蛀果斑螟As saratumidulasp .nov .,该种与白斑蛀果斑螟A .korbi (Caradja)相似 ,两者前翅后缘中部都有一白斑 ,但新种沿前翅前缘仅有一块白色区域 ,雄... 对中国蛀果斑螟属AssaraWalker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我国该属有昆虫共 11种 :突蛀果斑螟As saratumidulasp .nov .,该种与白斑蛀果斑螟A .korbi (Caradja)相似 ,两者前翅后缘中部都有一白斑 ,但新种沿前翅前缘仅有一块白色区域 ,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末端略微膨大 ,呈指状 ,阳茎端基环两侧臂锥形 ,雌性外生殖器第 8腹节的长大于宽 ,后表皮突达第 8腹节前缘 ,囊导管端部 1/ 3加宽 ;蔺江蛀果斑螟A .linjiangensissp .nov .,该种与仓白蛀果斑螟A .pallidellaYamanaka在外形上相似 ,但前翅有 3个黑色圆点 ,亚外缘线模糊 ,雌性外生殖器的后表皮突仅达第 8腹节后缘 ,囊突新月形 ;苍白蛀果斑螟A .pallidellaYamanaka ,中国新纪录种 ;井上蛀果斑螟A .inoueiYamanaka ,中国新纪录种 ;芒果蛀果斑螟A .seminivalis(Turner)中国新纪录种寄主是芒果MangiferaindicaL .和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Aiton ;白斑蛀果斑螟A .korbi (Caradja)取食鸦胆子Rhusjavanica (L .)上的五倍子 ;丽江蛀果斑螟A .incredibilisRoesler ;黑松蛀果斑螟A .funerella(Ragonot)寄主为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松蛀果斑螟A .hoeneellaRoesler寄主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 .;台湾蛀果斑螟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螟蛾科 斑螟亚科 蛀果斑螟 中国 新种
下载PDF
9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19
16
作者 阿米热·牙生江 阿地力·沙塔尔 +5 位作者 付开赟 丁新华 何江 吐尔逊·阿合买提 郭文超 李晓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91-2298,共8页
【目的】筛选应急防控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高效农药,为防止进一步扩散为害提供指导。【方法】选择9种内吸性杀虫剂,分2个浓度梯度,总计在田间设置18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虫口,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绿色... 【目的】筛选应急防控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高效农药,为防止进一步扩散为害提供指导。【方法】选择9种内吸性杀虫剂,分2个浓度梯度,总计在田间设置18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虫口,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绿色高效的农药及最佳药剂浓度。【结果】60 mL/667m^2的6%阿维·氯苯酰SC、42 mL/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 3种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和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后两者在后期效果最为明显,具有持效性。3种药剂在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3.6%、93.16%和93.72%,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1.20%,90.59%和91.36%。37.5 mL/667m^2的0.3%印楝素EW在整个过程防效最低,药后14 d防效为38.04%,其减退率仅为14.79%。【结论】轮换使用60 mL/667m^2的阿维·氯苯酰SC、42 mL/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生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鳞翅目 药剂筛选 田间药剂试验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ND1和16SrRNA基因序列探讨中国蝴蝶12科的系统发育关系(鳞翅目:双孔次亚目:蝶类) 被引量:16
17
作者 邹方振 郝家胜 +3 位作者 黄敦元 张大秀 朱国萍 朱朝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对中国12科共32种代表蝶类的ND1基因和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包括新测30种ND1基因和9种16S rRNA基因)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12科蝶类的系统发育树,探讨了其高级分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 对中国12科共32种代表蝶类的ND1基因和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包括新测30种ND1基因和9种16S rRNA基因)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12科蝶类的系统发育树,探讨了其高级分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经比对处理后的两个基因总长度为869 bp,其中保守位点373个,可变位点496个,简约信息位点375个;A+T的平均含量为80.2%,明显高于C+G的平均含量19.8%。分子系统树表明:蛱蝶科不是单系群;珍蝶类、斑蝶类和喙蝶类位于蛱蝶科内;粉蝶科和凤蝶科具有共同祖先。据此建议:绢蝶科应归入凤蝶科;蚬蝶科归入灰蝶科;珍蝶类、斑蝶类和喙蝶类作为蛱蝶科中的亚科,眼蝶类从蛱蝶科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另外,环蝶类的系统分类地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双孔次亚目 蝶类 ND1基因 16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区系组成与多样性 被引量:18
18
作者 尚素琴 张红勇 +2 位作者 田赋斌 汝阳 周惠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4-1322,共9页
为明确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目前的蝶类组成及多样性状况,选取保护区全部5个林场(麻家寺、官滩沟、兴隆山、马坡和上庄)的8个代表性样线:麻家寺(Ⅰ)、官滩沟(Ⅱ)、兴隆山(Ⅲ)、银山(Ⅳ)、红庄子沟-骆驼岘-马滩(Ⅴ)、秦家湾-徐家峡-分豁岔(Ⅵ... 为明确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目前的蝶类组成及多样性状况,选取保护区全部5个林场(麻家寺、官滩沟、兴隆山、马坡和上庄)的8个代表性样线:麻家寺(Ⅰ)、官滩沟(Ⅱ)、兴隆山(Ⅲ)、银山(Ⅳ)、红庄子沟-骆驼岘-马滩(Ⅴ)、秦家湾-徐家峡-分豁岔(Ⅵ)、窑沟-双垄沟(Ⅶ)和马啣山(Ⅷ),进行蝶类调查,共采集蝴蝶标本1 271号,经鉴定隶属7科42属65种。蛱蝶科的种类数(21种)最多,眼蝶科的个体数(729只)最多,是保护区的优势类群,绢蝶科(39只)和凤蝶科(3只)都只有1种,是保护区的稀有物种。初步计算并分析了各样线的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境间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样线其蝴蝶的多样性不同,其中样线Ⅳ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样线Ⅱ的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均为最低,优势度指数最高。样线Ⅰ均匀度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仅小于Ⅳ。样线Ⅷ的科数、属数、种数和个数都是最少,均匀度指数则最高。说明生境条件的变化对蝴蝶的多样性产生了影响,因此建议保护植被和环境以保证蝶类乃至其它生物的多样性。区系组成古北种占总数的46.154%,东洋种占3.077%,广布种占总数的50.769%。即保护区的蝴蝶以广布种为主,古北种明显多于东洋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纲 鳞翅目 多样性指数 物种丰富度 优势度指数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甘肃
下载PDF
秦岭国家植物园蝴蝶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17
19
作者 房丽君 张宇军 邢小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65-972,共8页
为了查明秦岭国家植物园蝴蝶资源和多样性状况,本研究选取了5种生境,利用样线法进行了3年的蝴蝶多样性观测。结果表明:秦岭国家植物园蝴蝶共有5科76属134种;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分别为1.3295、3.461... 为了查明秦岭国家植物园蝴蝶资源和多样性状况,本研究选取了5种生境,利用样线法进行了3年的蝴蝶多样性观测。结果表明:秦岭国家植物园蝴蝶共有5科76属134种;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分别为1.3295、3.4616、0.7068和0.7656;其中蛱蝶科属数及物种数最多(33属65种),凤蝶科最低(5属10种);蛱蝶科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为2.8525及1.3622;凤蝶科多样性指数最低(1.4936);粉蝶科物种丰富度指数最低(0.2790)。5种生境中,随着植被丰富度的增加,蝴蝶多样性指数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纲 鳞翅目 蝴蝶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原文传递
DNA条形码技术在北京百花山地区夜蛾科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杨聪慧 韩辉林 +4 位作者 迟美妍 金倩 武春生 朱朝东 张爱兵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82-1092,共11页
为了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夜蛾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北京百花山地区43种夜蛾75个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I,COI)基因序列,以Kimura双参数模型进行种... 为了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夜蛾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北京百花山地区43种夜蛾75个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I,COI)基因序列,以Kimura双参数模型进行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分析、使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MP)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利用分子序列差异阈值对样本进行分子可操作分类单元(molecular defined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MOTU)划分。结果表明:所有夜蛾种类通过系统发育树可以成功区分;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03%)远远小于种间平均遗传距离(11.29%);采用较为保守的1%的序列差异阈值将75个夜蛾样本分为42个MOTU,正确率为95%,除了MOTU04包含2个物种外,剩余41个MOTU与形态种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结果显示,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对于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夜蛾具有较好的区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在夜蛾科昆虫物种鉴定中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夜蛾 分子分类 DNA条形码 系统发育树 遗传距离 分子可操作分类单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