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司法先行到罪刑法定:环境修复在刑法中的确立和展开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峨春 郭子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2-79,共8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追究行为人的环境修复责任成为环境犯罪治理的重要内容。但环境修复的责任形式形成和发展于司法实践,尚缺乏明确的刑法依据,有违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并且导致适用的混乱,亟需立法完善予以...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追究行为人的环境修复责任成为环境犯罪治理的重要内容。但环境修复的责任形式形成和发展于司法实践,尚缺乏明确的刑法依据,有违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并且导致适用的混乱,亟需立法完善予以化解适用难题。现有刑罚体系以传统的自由刑、罚金刑等刑罚手段为主,与环境治理的时代需求严重脱节。恢复性司法、环境犯罪的生态属性、刑罚体系的开放性为环境修复责任在刑法中的确立提供了实践依据、理论支撑和立法空间。环境修复责任在刑法中的展开,应包括三个层次:首先将环境治理确立为刑法的任务,为环境修复责任纳入刑法提供方向指引;其次厘清环境修复的性质,将其明确为非刑罚手段,弥补传统刑罚手段的缺陷;最后是构建环境修复的责任体系,将环境修复设置为强制适用的责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修复 罪刑法定 非刑罚手段 责任体系
下载PDF
论刑法阶层解释体系的构建与证成——以刑法第275条的“毁坏”为标本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剑星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6-75,共10页
故意毁坏财物罪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存在较大争议,学界针对其发展了物质毁损说、效用侵害说和有形侵害说三种学说,但各学说均存在不足。囿于单一解释方法的局限,也难以通过文义、历史、体系、目的等单个解释方法去探寻其规范意旨。因此,应... 故意毁坏财物罪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存在较大争议,学界针对其发展了物质毁损说、效用侵害说和有形侵害说三种学说,但各学说均存在不足。囿于单一解释方法的局限,也难以通过文义、历史、体系、目的等单个解释方法去探寻其规范意旨。因此,应构建以限制解释范围和明晰解释内容为主体的阶层解释方法体系。将文义解释与历史解释作为限制解释范围的阶层,通过文义解释划定解释的基本范围,经由历史解释指明解释方向,修正或限缩文义解释的范围;将体系解释与目的解释作为明晰解释内容的阶层,在限制的范围内,体系解释通过外部概念体系的一致性与内部价值体系的协调性明确规范内容的意义,再通过目的解释修正体系解释所得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解释方法 故意毁坏财物 罪刑法定
下载PDF
民族习惯法的刑事司法功能及其风险防范
3
作者 乔杉 安然 《民间法》 2021年第3期81-94,共14页
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强势地位面前,民族习惯法并未消亡,反而逐步走入刑事判决话语体系,获得了更加规范的法治身份。以往将民族习惯法定位为刑事出罪事由的观点对民族习惯法的刑事司法功能存在不合理期待。事实上,民族习惯法的责任宽宥功能... 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强势地位面前,民族习惯法并未消亡,反而逐步走入刑事判决话语体系,获得了更加规范的法治身份。以往将民族习惯法定位为刑事出罪事由的观点对民族习惯法的刑事司法功能存在不合理期待。事实上,民族习惯法的责任宽宥功能才是其入径刑事司法的妥切定位。这不仅与民族习惯法的刑法实践样态相吻合,在理论证成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还能为民族习惯法在刑事司法中的可持续存在找到坚实的刑事实定法依据。为了防止民族习惯法责任宽宥功能的不当使用,有必要在适用范围与体系定位方面为其配套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习惯法 责任宽宥功能 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谦抑性 禁止错误
原文传递
刑罚退出机制实践运行的原则遵循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伟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33-42,共10页
刑罚退出机制应贯彻于刑事程序运行的全过程,并不局限于刑罚裁量与刑罚执行环节,而应该从刑事立案侦查时就贯彻其中。刑罚退出机制是刑罚规范运行的产物,需要结合刑罚的有限性、必要性和有效性予以审查判断。刑罚退出机制与罪刑法定、... 刑罚退出机制应贯彻于刑事程序运行的全过程,并不局限于刑罚裁量与刑罚执行环节,而应该从刑事立案侦查时就贯彻其中。刑罚退出机制是刑罚规范运行的产物,需要结合刑罚的有限性、必要性和有效性予以审查判断。刑罚退出机制与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刑法谦抑性和社会相当性等原则存在价值契合,应结合上述原则来夯实刑罚退出机制的理论基石并深刻把握刑罚处罚的审慎性,并在原则背后的价值遵循之中探寻刑罚退出机制的实践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退出 罪刑法定 罪责刑相适应 刑法谦抑 社会相当性
原文传递
论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文华 《网络信息法学研究》 2017年第1期69-80,387-388,共13页
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了'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在其他相关立法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规定不甚完备的情况下,从处罚范围看,显示了刑法应有的扩张性。然而,刑事司法应当通过目的性限缩解释保持适度的谦抑... 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了'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在其他相关立法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规定不甚完备的情况下,从处罚范围看,显示了刑法应有的扩张性。然而,刑事司法应当通过目的性限缩解释保持适度的谦抑,审慎界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监管部门''责令''拒不改正''违法信息''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等,从而切实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在保护信息网络监管秩序的同时保障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司法 目的性限缩 罪刑法定
原文传递
中德比较视野下的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彬 《行政与法》 2021年第12期97-106,共10页
在我国刑事活动中,刑事政策一直发挥着重要功用。回顾其发展历程,科学地定位、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必然选择。德国几代刑法学家在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理论探索中颇有建树,罪刑对称、李斯特鸿沟、罗克辛贯通等对我们认识、建构二者关系... 在我国刑事活动中,刑事政策一直发挥着重要功用。回顾其发展历程,科学地定位、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必然选择。德国几代刑法学家在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理论探索中颇有建树,罪刑对称、李斯特鸿沟、罗克辛贯通等对我们认识、建构二者关系具有借鉴意义。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的构建应着眼于整体性功能的实现,以辩证统一为前提,建立协调、融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刑事政策 罪刑法定 互动关系
下载PDF
实现刑法公众认同进路的考量——以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为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小炜 马荣春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115,共8页
罪刑法定明确性和罪状明确性、法定刑明确性的公众认同,能够得到法规范的预测可能性原则、认知心理学、心理强制说等原理学说的深切说明,但此说明应当以人权保障和秩序维护为旨趣,最终落脚在完善思路的实践方案上,包括增加叙明罪状、减... 罪刑法定明确性和罪状明确性、法定刑明确性的公众认同,能够得到法规范的预测可能性原则、认知心理学、心理强制说等原理学说的深切说明,但此说明应当以人权保障和秩序维护为旨趣,最终落脚在完善思路的实践方案上,包括增加叙明罪状、减少堵截条款、设置罚金标准、避免刑度过大、保持适度弹性等等。另外,专业性和通俗性应当服从并服务于明确性,这也是刑法公众认同所提出的相关题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确性 刑法公众认同 罪刑法定 罪状法定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