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法传统与良法善治 被引量:18
1
作者 俞荣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6,130,共4页
中华法系是以儒家思想为灵魂的礼法法系,中国传统法文化是一种礼法文化,中华礼法传统中蕴含着"良法善治"和现代法治的文化营养。我国法学和法制正面临着革命性的转型,建设"法治中国"应当借鉴礼法传统智慧。
关键词 中华法系 礼法传统 良法善治 法制转型 法治中国
下载PDF
两大法系有关司法鉴定的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虹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0-23,共4页
通过考察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中有关专家证人的资格和选任、专家证人的功能和性质、对专家证言的可采性规定、专家证人的出庭和法律责任,以及考察并比较大陆法系鉴定人制度中有关鉴定人的资格和选任、鉴定人的功能和性质、对鉴定结论... 通过考察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中有关专家证人的资格和选任、专家证人的功能和性质、对专家证言的可采性规定、专家证人的出庭和法律责任,以及考察并比较大陆法系鉴定人制度中有关鉴定人的资格和选任、鉴定人的功能和性质、对鉴定结论的可采性规定、以及鉴定人出庭接受法庭询问、鉴定人的法律责任等问题,提出了在鉴定人出庭、鉴定结论的可采性规定及加强鉴定人责任等方面对我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司法鉴定 启示
下载PDF
民族法文化与中华法系——以金代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曾代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0-176,共7页
本文试以12-13世纪中国北方游牧文明对中原农耕文明的又一波撞击中,女真习惯法文化与中原儒家法文化双向流动、融汇而成的多元一体的金法文化为例,说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荟萃各民族法律文化之精华,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取精用宏,才铸就了... 本文试以12-13世纪中国北方游牧文明对中原农耕文明的又一波撞击中,女真习惯法文化与中原儒家法文化双向流动、融汇而成的多元一体的金法文化为例,说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荟萃各民族法律文化之精华,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取精用宏,才铸就了自身独特的法律品格;而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华法系的形成也经历了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历史过程;中华法系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法律意识、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长期交流、融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法文化 中华法系 12—13世纪 民族法律意识 法律原则 法律制度 女真习惯法文化 法律文化
下载PDF
论北方族群法与东亚法文化圈的关系:以盗罪倍赃制的传播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121,共13页
文化圈的形成,必有一些纽带与媒介起作用,北方族群法在古代东亚法文化圈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如此。北方族群法与中原法的关系相当复杂,有彼此交融混合的一面,而有些日本学者却过于强调它们的“冲突”。以北方族群法为纽带,在东至日本列... 文化圈的形成,必有一些纽带与媒介起作用,北方族群法在古代东亚法文化圈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如此。北方族群法与中原法的关系相当复杂,有彼此交融混合的一面,而有些日本学者却过于强调它们的“冲突”。以北方族群法为纽带,在东至日本列岛,西至中亚,北到草原大漠,南到中南半岛之内的诸文明,联合而成一个东亚法文化圈。在此文化圈内,由于具体文化、环境、社会等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同源性制度又发生变化,在同一性中发展出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族群法 东亚法文化圈 中华法系 盗罪倍赃
下载PDF
中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明远 《环境导报》 2000年第3期7-11,共5页
对中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 ,包括其法律依据和救济途径。
关键词 环境侵权救济 法律制度 完善 中国
下载PDF
对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现状的探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姜仁屏 朱志强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6-9,共4页
加强体育法制建设是巩固体育改革成果,促进和保障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体育法制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法制建设。
关键词 体育 法制 中国 现状 建议
下载PDF
WTO与中国行政法制变革 被引量:7
7
作者 杨解君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33,共8页
我国法制改革 ,突出地表现为行政法制改革。行政法学要担当起理论指导和决策论证的任务 ,需要行政法学者加强知识准备 ,同时 ,对于行政法制与WTO协定的契合、行政法在体系与制度上的改革、行政法理念的变革 ,以至制度变迁及变迁成本、... 我国法制改革 ,突出地表现为行政法制改革。行政法学要担当起理论指导和决策论证的任务 ,需要行政法学者加强知识准备 ,同时 ,对于行政法制与WTO协定的契合、行政法在体系与制度上的改革、行政法理念的变革 ,以至制度变迁及变迁成本、行政法制变革及文化改良等问题也应予以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规则 中国行政法制 行政法学
原文传递
上海近代法制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立民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年第6期16-32,共17页
上海近代法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法制现象。它开启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使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起点从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就开始,而不是从20世纪初的清末法制改革才起步。它的租界法制是中国近代持续时间最长的区域法制,前后延续百年时间,为... 上海近代法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法制现象。它开启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使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起点从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就开始,而不是从20世纪初的清末法制改革才起步。它的租界法制是中国近代持续时间最长的区域法制,前后延续百年时间,为其他近代区域法制所不可比拟。它支撑并促进了上海近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助力上海成为“东方的巴黎”与“东方的纽约”。它可研究的内容有很多,其中包括:近代上海“一地三域”与“一地三制”的形成;上海租界先于上海华界建立起近代法制,这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区域法制;上海华界与租界都在上海城区,它们的法制还颇有互动;上海近代法制对中国法制近代化和上海的城市建设与发展都产生过影响;上海近代法制对今天上海区域法治建设仍有借鉴作用,等等。当前,上海近代法制的研究方兴未艾,还有更多领域等待着开发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近代法制 上海租界法制 上海华界法制 区域法制 中国法制近代化
下载PDF
《中国法制史》专题式教学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项松林 《绥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65-167,共3页
当前,很多高校的《中国法制史》课程主要按照教材的章节以时间为序、历朝历代地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暴露出诸多缺陷与不足。专题式的教学形式,即将该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法学的专题——法制指导思想、立法... 当前,很多高校的《中国法制史》课程主要按照教材的章节以时间为序、历朝历代地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暴露出诸多缺陷与不足。专题式的教学形式,即将该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法学的专题——法制指导思想、立法概况与主要法律形式、主要的法律制度(刑事、行政、民事、经济)、司法制度,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 专题式教学 法律制度
下载PDF
我国医药卫生法制体系建立健全刍议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侃 杨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相关内容,论述了我国医药卫生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制体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国医药卫生法制体系 立法 执法 法制教育
下载PDF
《尚书·甘誓》并非“连坐”制度之源 被引量:2
11
作者 龙安生 《韶关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从“连坐”的概念、有关史实、语言文字、历史背景、中国法制史以及法理等方面分析“予则孥戮汝”中“孥戮”二字的含义 ,从而提出 :《尚书·甘誓》不是“连坐”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 《尚书·甘誓》 连坐 “连坐”制度
下载PDF
澳门与内地竞争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
12
作者 陈广平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7-82,共6页
本文结合澳门的经济与竞争环境,分析了澳门竞争法律制度的结构、内容及其相应的特点,同时将其与内地竞争法律制度作了适当的分析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本文对于两种制度之间的可以相互借鉴的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特别对澳门竞争法律制度... 本文结合澳门的经济与竞争环境,分析了澳门竞争法律制度的结构、内容及其相应的特点,同时将其与内地竞争法律制度作了适当的分析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本文对于两种制度之间的可以相互借鉴的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特别对澳门竞争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经济与竞争环境 澳门竞争法律制度 内地竞争法律制度
下载PDF
缅甸检察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君 《东南亚纵横》 2021年第6期48-55,共8页
缅甸联邦共和国检察制度受英国影响较大,缅甸联邦最高检察院(原联邦总检察长办公室)是缅甸的最高检察机关,缅甸检察机关的职能范围较广泛,承担政府的法律顾问、国家的公诉人、法律的草拟与审查人等多重角色。缅甸检察机关与中国检察机... 缅甸联邦共和国检察制度受英国影响较大,缅甸联邦最高检察院(原联邦总检察长办公室)是缅甸的最高检察机关,缅甸检察机关的职能范围较广泛,承担政府的法律顾问、国家的公诉人、法律的草拟与审查人等多重角色。缅甸检察机关与中国检察机关在机构设置、参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职权范围、咨询顾问及立法职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文章通过比较分析缅甸检察制度与中国检察制度的异同,深化两国司法环境的了解,为中缅两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缅甸检察制度 缅甸法律事务部 中国检察制度
下载PDF
優化外商投资法律環境的重要舉措
14
作者 何训班 《中国法律(中英文版)》 2011年第2期9-9,66,共2页
值此中國委讬公證人(香港)制度建立三十周年之際,我謹代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外商投資企業註冊局表示熱烈的祝贺。三十年來,中國委讬公證人(香港)制度適應香港同胞到内地投资經商活勤和香港舆内地聯系日益紧密的需要,從無到有... 值此中國委讬公證人(香港)制度建立三十周年之際,我謹代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外商投資企業註冊局表示熱烈的祝贺。三十年來,中國委讬公證人(香港)制度適應香港同胞到内地投资經商活勤和香港舆内地聯系日益紧密的需要,從無到有,不断發展完善,爲便利兩地法律界、公證界之間的交流合作發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進了内地舆香港的民事交往舆經濟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法律 外商 香港同胞 工商行政管理 内地投资 制度建立 交流合作 三十周年
原文传递
法学第三立场:蔡枢衡与中国近代法制“殖民地性”的认知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雪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1-97,共7页
在民国法学家蔡枢衡先生的论述中,“殖民地性”成为描述中国近代法制的关键词,也是中国近代法制性质的一个面相。在蔡枢衡看来,法制的“殖民地性”决定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属性。在去殖民化的社会思潮中,法制的“殖民地性”变得更加明显,... 在民国法学家蔡枢衡先生的论述中,“殖民地性”成为描述中国近代法制的关键词,也是中国近代法制性质的一个面相。在蔡枢衡看来,法制的“殖民地性”决定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属性。在去殖民化的社会思潮中,法制的“殖民地性”变得更加明显,中国近代法制变革的目标也更加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唯新是从”的法制变革模式引起“中国法学的贫困”,法律认知上的形式主义使得法律形式与法律内容严格区分开来,由此,作为社会事实的法制发展出现了“断裂”。循着蔡枢衡对于中国近代法制“殖民地性”的解释脉络,厘清蔡枢衡意义上“沈派”与“反沈派”的历史社会处境,明确蔡枢衡“法学第三立场”的世界观、法律观和方法论,为当下的法学本土化路径之探索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枢衡 近代法制 殖民地性 法学本土化
下载PDF
论中国的环境政策 被引量:16
16
作者 蔡守秋 《环境导报》 1997年第6期1-5,共5页
对中国环境政策文字表述形式进行论述,指出中国环境政策基本原则包括: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原则,环境责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环境民主原则,等等。对中国环境政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从环境经济政... 对中国环境政策文字表述形式进行论述,指出中国环境政策基本原则包括: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原则,环境责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环境民主原则,等等。对中国环境政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从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社会政策、环境行政政策、国际环境政策探讨了中国环境政策的体系结构。对中国环境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中国环境政策的制定机制还不够健全、环境政策目标与现实可行性差距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 环境法制 中国 政策体系
下载PDF
我国体育法制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8
17
作者 严红玲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120,61,共4页
体育法制的建设与发展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体现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及对体育改革的巩固程度。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回顾我国体育法制的建设路程,及对目前体育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建议加强体育... 体育法制的建设与发展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体现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及对体育改革的巩固程度。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回顾我国体育法制的建设路程,及对目前体育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建议加强体育法制宣传力度,加快立法步伐,完善体育制度,提高执法能力,提高体育法制从业人员的素质,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等,旨在为我国体育法制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法制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体育法制建设 《体育法》 体育立法 体育执法监督机制
下载PDF
中外数字信息资源保存相关法律制度之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爱霞 王鸿信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5-89,共5页
数字信息资源保存是为了保存数字时代人类的记忆,保证数字信息资源可持续利用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法律制度建设是数字信息资源保存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数字信息资源保存制度在立法主体、法律类型、缴存义务人、... 数字信息资源保存是为了保存数字时代人类的记忆,保证数字信息资源可持续利用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法律制度建设是数字信息资源保存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数字信息资源保存制度在立法主体、法律类型、缴存义务人、缴存客体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距。建议我国学习发达国家立法及实施经验,加快数字信息资源的立法进程,提高法律效阶,统一法律制度,从而使民族文化遗产能够完整保存、世代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息资源 数字信息资源保存 数字信息资源呈缴 法律制度 中外比较
下载PDF
中国社会制度演化:制度化与国家合法化利益变迁 被引量:2
19
作者 焦耘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制度化利益诉求与国家合法化利益诉求,往往存在完全不同的指向和矛盾。其激烈冲突使社会制度失衡,从而出现变迁的内在动力。因此,对二者冲突和矛盾的调和是维系社会制度稳定的关键。以此观察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社会制度的稳定与变迁,将... 制度化利益诉求与国家合法化利益诉求,往往存在完全不同的指向和矛盾。其激烈冲突使社会制度失衡,从而出现变迁的内在动力。因此,对二者冲突和矛盾的调和是维系社会制度稳定的关键。以此观察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社会制度的稳定与变迁,将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制度分为四个阶段,其制度化利益诉求与国家合法化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变迁动力。希望据此提供一种中国社会制度演化的解读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化利益 国家合法化利益 中国社会制度演化
下载PDF
“官法同构”视域下的元朝五府官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佳臻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101,共7页
“官法同构”是中国古代官制的一种基本建构模式,其特征是因事设官,因官立法。元朝五府官制度反映了这一建构模式。五府官是元朝“约会”制的一种特殊情况,一般由元朝中央五个最重要的部门——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大宗正府、刑部组... “官法同构”是中国古代官制的一种基本建构模式,其特征是因事设官,因官立法。元朝五府官制度反映了这一建构模式。五府官是元朝“约会”制的一种特殊情况,一般由元朝中央五个最重要的部门——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大宗正府、刑部组成,以联合司法审判形式审决重案囚犯,解决滞狱问题,是对元朝常规司法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经过一系列实践后,元朝五府官在元顺帝后至元元年开始制度化,但因种种弊端,不久即罢。尽管存在时间不长,但它对明朝三法司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法同构 五府官 三法司 约会 元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