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法律体系 被引量:22
1
作者 吴玉章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5-1137,共13页
本文针对法律体系概念的研究,分别探讨了构成法律体系基本单位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法律体系的基本特点。本文发现,法律规范有一个特点,经常被忽视,即法律规范的群体性,本文对此做了说明。在思考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时... 本文针对法律体系概念的研究,分别探讨了构成法律体系基本单位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法律体系的基本特点。本文发现,法律规范有一个特点,经常被忽视,即法律规范的群体性,本文对此做了说明。在思考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时,本文认为,法律部门的概念只有"分类"的意义,且不能对司法实践有作用。由此,本文介绍了英国学者拉兹关于法律规范之间关系的理论,即内部关系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明确法律规范之间的纵横坐标,以此来判断具体法律规范的具体位置和它的重要性。最后,本文提出了法律体系的几个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 法律体系
原文传递
论区域协同立法制度实施的法律规范供给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敬文 《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3,共12页
区域协同立法对解决地方立法间的冲突、构建一体化的区域法治环境、促进区域内的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立法规定了区域协同立法制度,但在实施中仍存在法律规范供给不足的问题,包括协同主体存在争议、协同权限不明确、协同形式... 区域协同立法对解决地方立法间的冲突、构建一体化的区域法治环境、促进区域内的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立法规定了区域协同立法制度,但在实施中仍存在法律规范供给不足的问题,包括协同主体存在争议、协同权限不明确、协同形式未确定、协同立法效力未明确,以及协同的底线未划定等。应基于区域合作及协同立法的现实要求,加强区域协同立法制度实施的法律规范供给,尤其要根据区域协同立法内容“一致性”或“互补性”及协同立法形式的“紧密型”特点,明确具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的协同立法主体地位和立法权限,鼓励创新协同立法形式,赋予协同立法文本更高的法律效力。此外,还要划定协同立法不能形成新的区域保护主义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立法 法律规范供给 立法制度实施 地方立法权限
原文传递
建构规范体系:反思法律体系后的发展路径
3
作者 蔚泽洋 《榆林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5-81,共7页
本文将规范体系分为法律体系、国家政策体系、政党规范和政策体系与其他规范体系四部分。法律体系包括法律规范体系和法律运行体系,前者位阶与效力高于后者;政党规范和政策体系包括执政党和民主党派两部分,前者位阶、效力高于后者;法律... 本文将规范体系分为法律体系、国家政策体系、政党规范和政策体系与其他规范体系四部分。法律体系包括法律规范体系和法律运行体系,前者位阶与效力高于后者;政党规范和政策体系包括执政党和民主党派两部分,前者位阶、效力高于后者;法律体系位阶最高、效力最强,其次是国家政策体系和政党规范和政策体系,两者同一位阶,最次是其他规范体系。整个规范体系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规范体系 法律体系 党内法规 政党规范 政策体系 规范体系
下载PDF
关于污染环境“违法所得”的数额计算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峰江 徐丽姗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93-98,共6页
目前立法上对"违法所得"的涵义及其数额计算方法的规定较为凌乱,理论研究也缺乏统一性认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6年颁布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立了"违法所得"污... 目前立法上对"违法所得"的涵义及其数额计算方法的规定较为凌乱,理论研究也缺乏统一性认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6年颁布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立了"违法所得"污染环境罪类型,并对其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但囿于该解释与《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的相关条款发生冲突,导致司法实务中法院立场各异,为此,需要理论研究以统一认识,并为统一司法判案提供助益。违法所得数额应当以收入总额计算,包括直接利益和积极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违法所得 规范冲突 总额制
下载PDF
经济法视角下的工程建设法律规范体系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孟庆鹏 康世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76-478,共3页
对于工程建设活动所适用的法律规范体系的研究,可以在经济法、民法、行政法等多个部门法的视角下进行。提出了我国工程建设法的调整对象应当主要包括工程建设主体管理关系、工程建设市场监管关系、工程建设宏观调控关系、工程建设涉外... 对于工程建设活动所适用的法律规范体系的研究,可以在经济法、民法、行政法等多个部门法的视角下进行。提出了我国工程建设法的调整对象应当主要包括工程建设主体管理关系、工程建设市场监管关系、工程建设宏观调控关系、工程建设涉外管理关系等内容;工程建设法律规范体系结构应当归纳为工程建设主体法律制度、工程建设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工程建设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和工程建设涉外管理法律制度。分析了工程建设法即工程建设法律规范体系与工程建设法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设法 经济法 法律规范体系
下载PDF
信访法律规范体系概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明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 2021年第3期14-26,共13页
2005年国务院修改《信访条例》后,各地、各部门制定出台了多项地方配套法规政策,形成了以宪法为统领,以《信访条例》为基本框架,以地方信访法律规范、党政机关信访法律规范以及司法解释类信访文件等为主要内容的信访法律规范体系。结合... 2005年国务院修改《信访条例》后,各地、各部门制定出台了多项地方配套法规政策,形成了以宪法为统领,以《信访条例》为基本框架,以地方信访法律规范、党政机关信访法律规范以及司法解释类信访文件等为主要内容的信访法律规范体系。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本文详细阐述了信访法律规范体系涵盖的主要内容,以及它与其他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当下信访法律规范体系存在的“制度功能定位变化”、“法律规范位阶较低”和“立法体系庞杂且松散”等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 法律规范 规范体系
原文传递
法的规范体系和价值体系之间的通约技术
7
作者 傅振中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0-54,共5页
晚近 ,不少法学家都倾向于认为法应当是规范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融合体 ,并相当重视在既有严整的规范体系内纳入法的价值要求。但是 ,如何在纳入的同时实现法的两套体系之间的自恰、圆融的“通约”却成了一项技术难题。通过提出验证“通约... 晚近 ,不少法学家都倾向于认为法应当是规范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融合体 ,并相当重视在既有严整的规范体系内纳入法的价值要求。但是 ,如何在纳入的同时实现法的两套体系之间的自恰、圆融的“通约”却成了一项技术难题。通过提出验证“通约”的三项技术标准并进而对传统通约技术即自上而下形态的宏观统摄技术进行批判分析 ,继而探寻微观层面上的概念———“权利”所具有的自下而上的通约功能 ,并同样予以校验。从而得到结论 :在赋予“权利”这一概念充分的定义弹性的前提下 ,在宏观价值统率、微观权利配置这两个向度上共同努力 ,即可实现法之两套体系的完美通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规范体系 价值体系 通约技术 传统技术 法律规则
下载PDF
权利:法的规范体系与价值体系相互通约的逻辑之桥
8
作者 傅振中 《皖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6-20,共5页
法应当是价值体系与规范体系的综合体已成共识。晚近不少法学家都重视在规范法学派的既有严整的规范体系内纳入法的价值要求,但法的规范体系与价值体系如何实现相互通约却成了一项技术难题。本文发现,传统自上而下型态的宏观统摄技术虽... 法应当是价值体系与规范体系的综合体已成共识。晚近不少法学家都重视在规范法学派的既有严整的规范体系内纳入法的价值要求,但法的规范体系与价值体系如何实现相互通约却成了一项技术难题。本文发现,传统自上而下型态的宏观统摄技术虽可解决问题,却也有不足;而微观层面上的概念———"权利"因在规范体系和价值体系各自拥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具备了非常理想的自下而上的通约功能。如果综合运用宏、微观两个层面的融合技术,特别是赋予"权利"这一概念充分的定义弹性,即可以在法的两套体系之间实现完美通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规范体系 价值体系
下载PDF
法律监督的内涵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立凡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50-55,共6页
解读"法律监督",赋予其符合宪法精神和法治规律的时代内涵,对于坚持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更新法律监督理念、优化检察职权配置、协调法律监督制度与诉讼制度的紧张关系,构建和谐的法律监督制度,从而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 解读"法律监督",赋予其符合宪法精神和法治规律的时代内涵,对于坚持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更新法律监督理念、优化检察职权配置、协调法律监督制度与诉讼制度的紧张关系,构建和谐的法律监督制度,从而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在依法治国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规范体系 法律监督 反思 前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