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动力场对沉积体系的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姜在兴 王雯雯 +2 位作者 王俊辉 李庆 张元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3-876,共14页
风作为大气流场活动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风场对沉积体系的展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风不但本身具有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能力,形成风成沉积,它还可以向水体传输能量和动量,产生波浪和风生水流,侵蚀基岩、改造已有的沉积物,... 风作为大气流场活动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风场对沉积体系的展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风不但本身具有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能力,形成风成沉积,它还可以向水体传输能量和动量,产生波浪和风生水流,侵蚀基岩、改造已有的沉积物,形成独特的沉积体系。以风场对沉积物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为依据,将风场作用下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体系进行了分类:背风体系、迎风体系及侧风体系。风场概念的引入,为解释沉积体系(包括油气储集体)形成及预测其分布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完善了古气候学中古风场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 背风体系 迎风体系 侧风体系 碎屑岩 碳酸盐岩
下载PDF
Study on flow behavior and structure over chined fuselage at high angle of attack 被引量:5
2
作者 TIAN Wei,DENG XueYing ,WANG YanKui,FAN GuoLei&DONG Chao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Fluid Mechanics,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Beijing 100191,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8期2057-2067,共11页
A study of leeward vortex structure over chined fuselage and the effects of micro tip perturbation on its vortex flow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at Reynolds numbers from 1.26×105 to 5.04... A study of leeward vortex structure over chined fuselage and the effects of micro tip perturbation on its vortex flow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at Reynolds numbers from 1.26×105 to 5.04×105 with PIV and pressure measurement techniques.Firstly,the experiment results have proved that micro tip perturbation has no effects on the vortex flow and its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ver chined fuselage at high angle of attack,in which there are not any non-deterministic flow behaviors.Secondly,the evolution of leeward vortex structure over chined fuselage along the axis of model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flow regimes:linear conical developed regime,decay regime of leeward vortex intensity,asymmetric leeward vortex break down regime and completely break down regime.And a correlation between leeward vortex structure and sectional aerodynamic force was also revealed in the present paper.Thirdly,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e behavior of leeward vortex core trajectories and z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eeward vortex structure with angles of attack.Finally,the experiment results of Reynolds number effect on the leeward vortex flow have further confirmed research conclusions from previous studies:the flows over chined fuselage at high angles of attack are insensitive to variation of Reynolds number,and there is a little effect on the secondary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and the suction peak induced by leeward vor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angle of attack AERODYNAMICS chined FUSELAGE TIP PERTURBATION leeward vortex STRUCTURE ZONAL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Observational Study of Surface Wind along a Sloping Surface over Mountainous Terrain during Winter 被引量:3
3
作者 Young-Hee LEE Gyuwon LEE +1 位作者 Sangwon JOO Kwang-Deuk AH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76-284,共9页
The 2018 Winter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Pyeongchang, Korea, during February and March. We examined the near surface winds and wind gusts along the sloping surface at two outdoor venues in Pyeongch... The 2018 Winter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Pyeongchang, Korea, during February and March. We examined the near surface winds and wind gusts along the sloping surface at two outdoor venues in Pyeongchang during February and March using surface wind data. The outdoor venues are located in a complex, mountainous terrain, and hence the near-surface winds form intricate patterns due to the interplay between large-scale and locally forced winds. During February and March, the dominant wind at the ridge level is westerly; however, a significant wind direction change is ob- served along the sloping surface at the venues. The winds on the sloping surface are also influenced by thermal forcing, showing increased upslope flow during daytime. When neutral air flows over the hill, the windward and leeward flows show a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havior. A higher correlation of the wind speed between upper- and lower-level stations is shown in the windward region compared with the leeward region. The strong synoptic wind, small width of the ridge, and steep leeward ridge slope angle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flow separation at the leeward toot of the ridge. The gust factor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surface elevation and is larger during daytime than nighttime. A significantly large gust factor is also observed in the leeward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separation gust factor leeward region sloping surface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高速受电弓明线运行时周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建鸣 姜旭 孟强 《现代机械》 2012年第3期34-36,共3页
本文应用Solidworks建立了某型高速受电弓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并运用Fluent软件对受电弓在450 km/h的运行速度下,在不同运行方向上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受电弓背风面的风压比迎风面风压大一些,在迎风运行时所受的最大压... 本文应用Solidworks建立了某型高速受电弓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并运用Fluent软件对受电弓在450 km/h的运行速度下,在不同运行方向上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受电弓背风面的风压比迎风面风压大一些,在迎风运行时所受的最大压力112 600 Pa,背风运行时所受的最大压力为115 400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电弓 迎风 背风 空气动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开放条件下粒径对块石和碎石护坡降温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明义 赖远明 +1 位作者 高志华 李东庆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86-1990,共5页
对开放条件下,粒径对块、碎石护坡降温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试验中选择的粒径范围为:6~8、14~16、21~23、28~30 cm。结果表明:迎风与背风两种条件下,4种粒径块、碎石护坡均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均可在第2个试验周期将其... 对开放条件下,粒径对块、碎石护坡降温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试验中选择的粒径范围为:6~8、14~16、21~23、28~30 cm。结果表明:迎风与背风两种条件下,4种粒径块、碎石护坡均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均可在第2个试验周期将其下部土坡表面平均温度迅速降至0℃以下,有效地对其下部土体进行降温。在迎风条件下,粒径在6~30 cm内,块、碎石护坡降温效果随粒径的增大而加强;背风条件下,块、碎石护坡降温效果在粒径为21~23 cm时最好。在外界气温等同的条件下,块、碎石护坡底部温度周期变化幅值主要受到迎风与背风条件的影响,块、碎石粒径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即在迎风条件下,块、碎石护坡底部温度变化幅值远大于背风条件,并且每个试验周期中迎风护坡底部的正温高于背风护坡,且维持时间较长,这将不利于冻土路基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迎风 背风 块、碎石护坡 降温效果 开放条件
下载PDF
中继法解决再入航天器通信黑障问题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文志军 陈长兴 凌云飞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46,共7页
中继法是目前解决航天器再入通信黑障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案,建立了背风面等离子鞘套模型,分析航天器再入俯仰角对信号在鞘套中的传输影响,并在航天器再入初始俯仰角下对比了S频段和Ka频段信号在背风面等离子鞘套的传输情况。结果表明:俯... 中继法是目前解决航天器再入通信黑障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案,建立了背风面等离子鞘套模型,分析航天器再入俯仰角对信号在鞘套中的传输影响,并在航天器再入初始俯仰角下对比了S频段和Ka频段信号在背风面等离子鞘套的传输情况。结果表明:俯仰角越大,信号电磁波在等离子鞘套中的衰减越小;相同俯仰角下Ka频段传输性能明显优越于S频段信号,Ka频段信号相比于S频段信号,在背风面的透射率至少提高55%、衰减值至少降低33.69 dB,建议选用Ka频段信号作为中继卫星与再入航天器之间的通信频段并提出中继优化方案,为进一步解决航天器再入过程中的通信黑障问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 通信黑障 等离子鞘套 背风面 俯仰角 中继法
下载PDF
粗糙度对层板结构扰流柱换热特性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广超 蒋蔚 +2 位作者 刘永泉 张魏 寇志海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85,共6页
为了探讨精密铸造涡轮叶片内部表面粗糙度对扰流柱换热特性的影响,在冲击雷诺数Re为1×10~4~5×10~4下,数值模拟了粗糙度分别为0、10、20、30μm的典型层板结构内扰流柱表面换热系数。结果表明:粗糙度对扰流柱表面换热系数的影... 为了探讨精密铸造涡轮叶片内部表面粗糙度对扰流柱换热特性的影响,在冲击雷诺数Re为1×10~4~5×10~4下,数值模拟了粗糙度分别为0、10、20、30μm的典型层板结构内扰流柱表面换热系数。结果表明:粗糙度对扰流柱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迎风面上;粗糙度增加使扰流柱表面平均换热系数增大;Re越大,粗糙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越明显,Re从1×10~4增加到5×10~4,粗糙度为30μm的平均换热系数相比于光滑扰流柱面提高了13%~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板 扰流柱 迎风面 背风面 粗糙度 冲击雷诺数 换热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背风壁面热流对开窗建筑颗粒传播的影响
8
作者 张甫仁 何潇楠 +2 位作者 李娜 陶嘉祥 朱世保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109,共7页
以汽车尾气释放的细微颗粒作为污染物研究对象,选取某住宅小区为背景建立了相应的物理模型。以三维湍流模型为基础,采用CFD软件在不同背风壁面热流密度情况下,对不同风速、不同风向工况下的开窗建筑周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 以汽车尾气释放的细微颗粒作为污染物研究对象,选取某住宅小区为背景建立了相应的物理模型。以三维湍流模型为基础,采用CFD软件在不同背风壁面热流密度情况下,对不同风速、不同风向工况下的开窗建筑周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情况下颗粒浓度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背风壁面有热流的开窗建筑,偏向风更有利于建筑街区内部的颗粒污染物随风向建筑外侧的运输;风速对不同位置处的颗粒的稀释作用是有一定临界值的,超过临界值则会阻碍颗粒物的传播;背风壁面热流所形成的热效应对流场以及污染物的影响视风速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较小风速,颗粒污染物的传播主要受热泳力的驱动,而较大风速时,风场则起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背风壁面 热流密度 热泳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形和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66
9
作者 傅抱璞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2-314,共13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表示降水与地形、海拔高度及地区气候条件关系的数学模式。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地形对降水的最大影响是发生在盛行风向与向风坡坡向的交角σ接近于0°而向风面地形坡度α=45°左右时。σ愈小,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 本文提出了一个表示降水与地形、海拔高度及地区气候条件关系的数学模式。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地形对降水的最大影响是发生在盛行风向与向风坡坡向的交角σ接近于0°而向风面地形坡度α=45°左右时。σ愈小,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愈大。当α<45°时,α愈大,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愈大,背风面的降水比向风面减小愈少。当α>45°时,则正好相反。但是,当σ<45°和α在30°和60°之间时,地形对降水增幅作用随σ和α的变化并不很明显。在地形坡度均一的情况下,向风面降水的高度分布一般是先增后减,有一最大降水高度h_M出现,且气候愈干燥,h_M愈高。在气候很潮湿时,h_m→0,即最大降水高度出现在山麓。当向风面的地形呈阶梯形时,也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最大降水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海拔 高度 降水 背风坡
下载PDF
哀牢山降水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克映 张一平 +1 位作者 刘玉洪 李佑荣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4-151,共8页
根据哀牢山脉北段迎风坡和背风坡地八个气象站的资料,讨论山地总降水和冷、暖平流降水的垂直分布及与东西坡地的对比特征.
关键词 哀牢山脉 降水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背风坡地形对西南涡过程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27
11
作者 郑庆林 王必正 宋青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5-234,共10页
在一个有三重水平结构的台风数值模式基础上,发展了一个能考虑青藏高原及其背风坡不同尺度地形的数值模式,用于1981年7月12日20:00~7月14日20:00西南涡个例的数值研究。模式中设计了全地形、1/3地形和无地形... 在一个有三重水平结构的台风数值模式基础上,发展了一个能考虑青藏高原及其背风坡不同尺度地形的数值模式,用于1981年7月12日20:00~7月14日20:00西南涡个例的数值研究。模式中设计了全地形、1/3地形和无地形三种方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全地形对西南涡的移动和发展、形状和范围均能较成功地模拟,降低地形或无地形时,模拟则不成功。全地形时急流轴为偏北方向,而在1/3地形或无地形时,急流走向为偏东方向。全地形时大区流场呈现切变辐合型,而没有地形时流场呈大槽型分布,西北冷空气大举南下。全地形时成功地模拟出了降水分布及降水区中心,而降低地形及无地形时的模拟则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背风坡 西南涡 数值试验 涡度
下载PDF
黑龙江省暴雨的特征及天气学分类 被引量:23
12
作者 景学义 方丽娟 +2 位作者 郭家林 陶国辉 雷呈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8,共6页
通过普查 1961-2004年计 44年的历史气象资料, 对黑龙江省暴雨的降水特点及天气分类作了综述, 并对其预报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指出黑龙江省的暴雨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 大地形的背风坡对暴雨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在适当的环流配置... 通过普查 1961-2004年计 44年的历史气象资料, 对黑龙江省暴雨的降水特点及天气分类作了综述, 并对其预报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指出黑龙江省的暴雨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 大地形的背风坡对暴雨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在适当的环流配置下, 东北冷涡和东北低压是产生暴雨的最主要的高、低空天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日 背风波 高空天气系统 地面天气系统
下载PDF
塑料网方格沙障对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的风沙流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虎俊 王继和 +4 位作者 李毅 马瑞 孙涛 朱国庆 张莹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29,34,共5页
位于干旱区的甘肃省民勤县水资源缺乏,沙障为该地区防风固沙的措施之一,对于区域风沙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流动的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设置塑料网方格沙障,观测沙丘迎风坡下部、中部和上部的沙障内不同高度风速、输沙量、沙面形态变化... 位于干旱区的甘肃省民勤县水资源缺乏,沙障为该地区防风固沙的措施之一,对于区域风沙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流动的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设置塑料网方格沙障,观测沙丘迎风坡下部、中部和上部的沙障内不同高度风速、输沙量、沙面形态变化和风蚀深度以及沙障破损量。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塑料网方格沙障降低了风速,沙丘下部是沙障内同一高度的风速降低幅度最大部位;在沙障内,高度20cm以下的风速为对照的75%以下;风蚀深度和积沙量最大的部位也是沙丘下部。沙障内风速随高度变化呈对数分布,40cm高度处为风速变化拐点;沙丘中部和上部的风速相对沙丘下部的较大,沙丘中上部的风速为沙丘下部的1.18~2.01倍。在沙障内,10~20cm高度范围的输沙率较大,在沙丘下部占总输沙率的60.57%,沙丘中部占69.11%,而沙丘上部则达91.20%。沙障内的沙面稳定后形成了凹曲面,但形成过程与麦草方格沙障不同。塑料网方格沙障是一种积沙型沙障。沙丘中上部的沙障破损率相对较大,在设置沙障时应注意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网方格沙障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 风沙流
下载PDF
交流特高压支柱瓷绝缘子的自然积污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锐 黄道春 +1 位作者 吴光亚 袁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17-3223,共7页
为研究特高压支柱瓷绝缘子的自然积污规律,重点对荆门特高压变电站运行的支柱瓷绝缘子进行了连续3 a的积污检测。测量了盐密(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ESDD)、灰密(non soluble deposit density,NSDD)及污秽成分,对比分析了伞... 为研究特高压支柱瓷绝缘子的自然积污规律,重点对荆门特高压变电站运行的支柱瓷绝缘子进行了连续3 a的积污检测。测量了盐密(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ESDD)、灰密(non soluble deposit density,NSDD)及污秽成分,对比分析了伞裙上表面与下表面、迎风面与背风面、平均直径、连续积污等对支柱绝缘子自然积污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 a的积污期条件下(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1)单个1000k V支柱瓷绝缘子整柱污秽分布较不均匀,高压端与其他部位的ESDD平均比值为3.4,NSDD平均比值为2.3。2)绝缘子伞裙上表面污秽度普遍高于下表面。上下表面ESDD不均匀积污比平均为1.8,上下表面NSDD不均匀积污比平均为1.6。3)绝缘子伞裙背风面污秽度普遍高于迎风面。ESDD迎风面与背风面不均匀积污比平均为0.64,NSDD迎风面与背风面不均匀积污比平均为0.55。4)饱和ESDD与连续积污时间不成正比关系,而NSDD基本与连续积污时间成正比关系。5)ESDD和NSDD随平均直径的增大呈下降趋势。6)绝缘子表面污秽物中CaS O4含量平均为68%。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特高压工程外绝缘设计、产品制造和运行检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支柱瓷绝缘子 污秽度测量 自然积污特性 盐密 灰密 上下表面不均匀积污比(T/B) 迎风面与背风面积污比(W/L)
下载PDF
哀牢山(西南季风山地)空气湿度资源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玉洪 张克映 +2 位作者 马友鑫 张一平 李佑荣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6年第4期347-354,共8页
根据哀牢山北段东、西坡山地不同海拔8个气象站的同期湿度资料,研讨了该山地空气湿度资源的年变化、东坡与西坡差异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湿度最大值在7月出现,最小值在2~3月出现;西坡的湿度资源优于东坡,尤其是干季,... 根据哀牢山北段东、西坡山地不同海拔8个气象站的同期湿度资料,研讨了该山地空气湿度资源的年变化、东坡与西坡差异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湿度最大值在7月出现,最小值在2~3月出现;西坡的湿度资源优于东坡,尤其是干季,西坡的增湿效应最显著;年均湿度随高度变化一般呈线性分布,水汽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相对湿度仅在雨季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而在干季则与海拔高度相关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空气湿度资源 垂直分布 迎风坡 背风坡
下载PDF
对自然排烟防烟“自然条件”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朝贤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3-61,共9页
从自然排烟防烟的"自然条件"——热压、风压的对称性与随机事件等可能性的关系入手,应用概率理论对火灾发生时热压、风压随机现象对自然排烟的可靠度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找出了事件的规律性,最后将自然排烟防烟的自然条件的可... 从自然排烟防烟的"自然条件"——热压、风压的对称性与随机事件等可能性的关系入手,应用概率理论对火灾发生时热压、风压随机现象对自然排烟的可靠度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找出了事件的规律性,最后将自然排烟防烟的自然条件的可靠度定格为50%。认为自然排烟防烟设施系统的总可靠度应为"天"、"物"、"人"三元素组成的可靠性串联系统的可靠度,而自然条件的可靠度即"天"的可靠度,只是三元素中之一,总可靠度比自然条件的可靠度要低,并就此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事件 概率 中和界 迎风面 背风面 对称性
下载PDF
迎背风不均匀污秽下支柱绝缘子直流污闪特性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志劲 杨晟欢 +2 位作者 蒋兴良 乔新涵 张东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360,共7页
运行情况表明,在单向风或一定地形条件下,支柱绝缘子表面污秽呈现迎背风不均匀分布进而影响其闪络特性,但国内外对此研究甚少。以典型支柱绝缘子为例,对其开展了迎背风不均匀染污下的直流污闪试验,分析了迎背风不均匀污秽对闪络电压和... 运行情况表明,在单向风或一定地形条件下,支柱绝缘子表面污秽呈现迎背风不均匀分布进而影响其闪络特性,但国内外对此研究甚少。以典型支柱绝缘子为例,对其开展了迎背风不均匀染污下的直流污闪试验,分析了迎背风不均匀污秽对闪络电压和闪络过程的影响,仿真分析其表面泄漏电流密度,最后对闪络电压进行了校正。研究结果表明:与均匀污秽相比,支柱绝缘子迎背风不均匀污秽下的直流闪络电压Uave会降低;降低程度与迎/背风面盐密比m和背风面面积占比k都有关系,且m对Uave的影响程度大于k;迎/背风不均匀污秽和盐密(salt deposit density,SDD)对支柱绝缘子直流污闪电压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局部放电和电弧大多产生在背风面,并且背风面的小伞下表面更容易产生局部电弧;迎背风不均匀污秽下支柱绝缘子闪络电压校正满足U=a SDD^-b[1+c×logm]关系,c值在0.12~0.22之间且与k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柱绝缘子 迎背风不均匀污秽 直流 闪络特性 闪络过程 电压校正
下载PDF
巴丹吉林典型高大沙山粒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邵天杰 赵景波 +1 位作者 李恩菊 董治宝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0-795,共6页
选巴丹吉林沙漠典型高大沙山(1605m)为研究对象,对沙山沉积物进行系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典型高大沙山(1605m)粒度组成中细砂含量最高,中砂次之;粗砂、极细砂和粗粉砂含量均较少,胶粒、粘粒、细粉砂未出现。迎风坡沉积物... 选巴丹吉林沙漠典型高大沙山(1605m)为研究对象,对沙山沉积物进行系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典型高大沙山(1605m)粒度组成中细砂含量最高,中砂次之;粗砂、极细砂和粗粉砂含量均较少,胶粒、粘粒、细粉砂未出现。迎风坡沉积物粒度比背风坡细。迎风坡砂粒大小均匀、分选好,迎风坡沉积物颗粒较背风坡总体要均匀。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沉积物由坡脚至顶部粒径总体变细,砂粒大小趋于均匀,分选变好,偏度和峰态由波动趋于稳定。大沙山迎风坡下部侵蚀作用为主,背风坡中上部以风力堆积为主,下部以重力堆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大沙山 粒度组成 巴丹吉林沙漠 粒度参数 迎风坡 背风坡
下载PDF
河岸沙丘粒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勇 韩广 +2 位作者 杨林 颜新国 郭宇航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0-214,共5页
沙丘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是研究风沙地貌过程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与测量,并沿盛行风向对西辽河平原西部响水河两岸的河岸沙丘进行样品采集,经室内激光粒度仪测试,研究河岸沙丘的粒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响水河东岸沙丘粒... 沙丘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是研究风沙地貌过程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与测量,并沿盛行风向对西辽河平原西部响水河两岸的河岸沙丘进行样品采集,经室内激光粒度仪测试,研究河岸沙丘的粒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响水河东岸沙丘粒径粗于西岸沙丘。东岸沙丘由迎风坡脚到背风坡中下部粒径总体变细,从两侧坡脚到丘顶分选性逐渐变好。西岸沙丘由两侧坡脚到丘顶粒径变细,偏度趋于正偏,分选均较好。河流砂最细,其平均粒径总体细于东、西岸沙丘砂,分选性好于东岸沙丘,差于西岸沙丘。2东岸沙丘受河流与风力作用可以从较深地层获取沙源,西岸沙丘主要受风力作用从较浅地层获得沙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组成 粒度参数 迎风坡 背风坡 响水河 辽河平原
原文传递
百叶窗开度对间接空气冷却塔冬季防冻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顾红芳 王海军 +1 位作者 陈琦 顾玉强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75,共6页
针对低温环境及负荷减小时,间接空冷系统管内水至冰点状态导致传热管变形开裂,威胁机组安全运行问题,对某2×350 MW机组垂直间接空气冷却塔(间冷塔)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的散热情况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调节间冷塔百叶窗开度获得间冷塔的... 针对低温环境及负荷减小时,间接空冷系统管内水至冰点状态导致传热管变形开裂,威胁机组安全运行问题,对某2×350 MW机组垂直间接空气冷却塔(间冷塔)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的散热情况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调节间冷塔百叶窗开度获得间冷塔的不同流场和温度场,据此,分析研究了百叶窗开度对间冷塔散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仅降低迎风、背风区域的百叶窗开度,反而会恶化其他扇段的运行环境,增加冻结危险,建议在冬季低温、低负荷防冻运行时,采用调节全部百叶窗的方式;所有百叶窗开度调至适合值时可使间冷塔出水温度高于其极限出水温度(20℃),可保证散热器管束极低温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间冷塔 防冻 扇段 百叶窗开度 迎风 背风 侧风 出水温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