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眼叶不同极性部位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梁洁 金青青 +3 位作者 黄团心 徐晖 麦嘉妮 信晨曦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50-954,共5页
目的:优选龙眼叶对2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的活性部位,为龙眼叶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龙眼叶经95%乙醇渗漉提取得到总提物,在确定总提物的降血糖作用后,将总提物浸膏用水混悬,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相应部... 目的:优选龙眼叶对2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的活性部位,为龙眼叶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龙眼叶经95%乙醇渗漉提取得到总提物,在确定总提物的降血糖作用后,将总提物浸膏用水混悬,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相应部位提取物(分别记为ST、YT、ZT和WT)。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法复制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0.1 g/kg),ST低、中、高剂量组(22.2、29.6、44 g/kg,以生药计,下同),YT低、中、高剂量组(10.7、16、32 g/kg),ZT低、中、高剂量组(10.5、15.8、31.6 g/kg)和WT低、中、高剂量组(18.5、24.6、37 g/kg),每组10只;并另选10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蒸馏水)。各组小鼠均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28 d。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长情况及体质量变化,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值,对小鼠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并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和血清中HDL-C含量降低,空腹血糖值和给予葡萄糖0.5、1、2 h后小鼠的血糖值以及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升高,且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28 d后YT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升高,YT各剂量组和ZT中、高剂量组小鼠空腹血糖值降低(P<0.05或P<0.01),给予葡萄糖1 h后YT中、高剂量组和ZT高剂量组小鼠血糖值以及给予葡萄糖2 h后YT高剂量组小鼠血糖值均降低,YT各剂量组和ZT高剂量组小鼠糖耐量曲线下面积以及血清中TC含量均降低、血清中HDL-C含量均升高,YT高剂量组和ZT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G、LDL-C含量以及YT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G含量均降低,ZT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HDL-C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龙眼叶乙酸乙酯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 2型糖尿病 降血糖 不同极性部位 小鼠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龙眼叶提取工艺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光强 郑飘雪 +7 位作者 梁洁 陈奎奎 曹玉嫔 胡珏 安施佳 梁晶春 刘星晨 朱晓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688-1693,共6页
目的根据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优化龙眼叶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龙眼叶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乙酯、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 目的根据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优化龙眼叶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龙眼叶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乙酯、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上述6种成分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龙眼叶的提取工艺。结果龙眼叶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100%,料液比1∶7(g/mL),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80℃。经3次实验验证,所得平均综合评分为97.54分(RSD=0.33%,n=3),与预测综合评分(99.05分)的相对误差为1.55%。结论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可用于龙眼叶的提取工艺优化,且所得最优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 Box-Behnken响应面法 综合评分 提取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龙眼叶治疗2型糖尿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3
3
作者 韦金玉 胡珏 +5 位作者 梁洁 陈奎奎 黄冬芳 陈辉华 祁金丽 赵立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9-581,共13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龙眼叶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并结合化源网数据库和相关药理活性文献筛选出龙眼叶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Pre...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龙眼叶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并结合化源网数据库和相关药理活性文献筛选出龙眼叶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网站在线分析筛选活性成分的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DrugBank三个数据库获取T2DM的相关靶点,进而利用韦恩(VENNY)2.1筛选出活性成分与T2DM的交集靶点;然后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以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PPI)网络构建;采用Cytoscape v3.8.0软件构建“中药-化学成分-关键靶基因-疾病”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GraphPad Prism 8.3软件将其可视化;运用SYBYL-X 2.0和Discovery Studio4.5软件对龙眼叶排名靠前的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其生物活性。验证实验以人肝癌细胞(HepG2)作为研究对象,高糖诱导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共筛选出龙眼叶有16个活性成分,活性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共96个,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16个。生物学过程包括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细胞质膜、酶结合等。龙眼叶在改善T2DM主要作用于HIF-1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山柰酚和EGFR、槲皮素和PTGS2、木犀草素和PIK3R1有比较强的结合活性。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龙眼叶提取物可以上调IR模型HepG2细胞AKT-1、pAKT-1、p-PI3Kp85蛋白表达。结论龙眼叶抗T2D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HIF-1、胰岛素抵抗等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 2型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几种植物绿叶标本制作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尹沾合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65-167,共3页
以龙眼叶、九里香叶、富贵竹叶为试材,研究不同烫漂液、烫漂温度、烫漂时间及浸泡液对绿叶标本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0g/L的硫代硫酸钠+碳酸钠(w/w为5∶1)在90~95℃烫漂20~30s后,再用50g/L硫代硫酸钠+苯甲酸钠+碳酸钠(w/w为3.5∶0.... 以龙眼叶、九里香叶、富贵竹叶为试材,研究不同烫漂液、烫漂温度、烫漂时间及浸泡液对绿叶标本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0g/L的硫代硫酸钠+碳酸钠(w/w为5∶1)在90~95℃烫漂20~30s后,再用50g/L硫代硫酸钠+苯甲酸钠+碳酸钠(w/w为3.5∶0.5∶1.0)溶液中浸泡30~40min,取出烘干后用甲基丙烯酸甲酯预聚物包埋硬化后得到的绿叶标本,置于露天环境6个月以上,绿叶色泽仍然能保持接近鲜绿叶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 九里香叶 富贵竹叶 绿色 标本
下载PDF
龙眼叶乙醇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初步研究
5
作者 胡珏 黄光强 +6 位作者 梁洁 柳贤福 曹玉嫔 陈奎奎 李耀华 安施佳 梁晶春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72-2577,共6页
目的初步研究龙眼叶乙醇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阐明龙眼叶降血糖的可能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龙眼叶乙醇提取物、大鼠灌胃龙眼叶乙醇提取物33.8 g/kg(以提取物计)后0~72 h的粪便和0~48 h的尿液,以及大鼠灌胃生理盐水(空白对... 目的初步研究龙眼叶乙醇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阐明龙眼叶降血糖的可能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龙眼叶乙醇提取物、大鼠灌胃龙眼叶乙醇提取物33.8 g/kg(以提取物计)后0~72 h的粪便和0~48 h的尿液,以及大鼠灌胃生理盐水(空白对照)后对应时段的粪便和尿液作为检测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分析。收集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量、分子式及碎片信息,通过与仪器自带数据库、谱库进行匹配,以及与对照品和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对化合物进行推测和鉴定。结果在大鼠粪便和尿液样品中共鉴定出了8个化合物,包括2个原型成分和6个代谢产物。从大鼠粪便样品中鉴定出了3个化合物,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2个原型成分以及木犀草素或山柰酚的1个代谢产物;从大鼠尿液样品中鉴定出了5个化合物(均为代谢产物),涉及槲皮素、木犀草素或山柰酚的代谢产物。代谢产物的类型主要为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及氧化产物。结论龙眼叶乙醇提取物灌胃后在大鼠体内主要经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等途径代谢,鉴定出的化合物多为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 乙醇提取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粪便 尿液 代谢产物
下载PDF
龙眼叶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梁洁 麦嘉妮 +4 位作者 徐晖 陈晓思 黄光强 林婧 赵立春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8-1333,共6页
目的:研究龙眼叶不同极性部位HPLC色谱图与其体外抗氧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龙眼叶不同极性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与HPLC色谱峰之间的相... 目的:研究龙眼叶不同极性部位HPLC色谱图与其体外抗氧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龙眼叶不同极性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与HPLC色谱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龙眼叶各极性部位对DPPH自由基均有明显清除作用,并能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对抗氧化作用贡献较大的是1、18、22(槲皮素)号峰,对酶活性抑制贡献较大的是5、6、7、8、16号峰;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与抗氧化相关性较强的是14(没食子酸乙酯)号峰,与酶活性抑制相关性较强的是5、7、8、16、18号峰。结论:龙眼叶具有的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为中药谱效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 抗氧化 Α-葡萄糖苷酶 谱效分析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龙眼叶入血成分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梁洁 韦金玉 +4 位作者 黄冬芳 麦嘉妮 胡珏 祁金丽 赵立春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5-621,共7页
目的:基于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对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入血成分分析,探讨龙眼叶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Q-TOF-MS/MS高分辨液质联用法,对乙酸乙酯部位及给药后大鼠血清样品进行分离后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进行总离子检测、二级碎... 目的:基于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对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入血成分分析,探讨龙眼叶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Q-TOF-MS/MS高分辨液质联用法,对乙酸乙酯部位及给药后大鼠血清样品进行分离后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进行总离子检测、二级碎片离子扫描,初步鉴定龙眼叶提取物在大鼠血中原型成分及代谢成分。结果:从含药血清中初步鉴定了共17个药源性成分,其中有1个原型成分曾从龙眼叶的提取物中得到分离,其余多为原型成分的苷元代谢产物。结论:初步确定了没食子酸乙酯、槲皮素、槲皮苷、木犀草素等成分可能为龙眼叶降血糖活性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 入血成分 血清药物化学 含药血清 UPLC-Q-TOF-MS/MS
下载PDF
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麦嘉妮 梁洁 +3 位作者 徐晖 杨川川 周昱杉 信晨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17-2821,共5页
目的研究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及其含药血清的抗氧化作用,并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初步筛选出乙酸乙酯部位作为活性部位,大鼠ig龙眼叶乙酸乙酯提取物(EFD)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EFD含药血清,考察EFD及其含药血清对O2-·和·OH... 目的研究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及其含药血清的抗氧化作用,并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初步筛选出乙酸乙酯部位作为活性部位,大鼠ig龙眼叶乙酸乙酯提取物(EFD)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EFD含药血清,考察EFD及其含药血清对O2-·和·OH两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对H2O2诱导小鼠氧化溶血和小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生成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利用HPLC法对EFD、含药血清的指纹图谱进行成分认证。结果与空白组比较,EFD及含药血清对O2-·和·OH两种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P <0. 05),且清除率随样品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不同稀释倍数的含药血清对小鼠红细胞溶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 <0. 05),并能有效减少小鼠肝微粒体产生的MDA含量(P <0. 05)。在大鼠血清中发现了18个移行成分,其中至少有6个原型成分,包括紫云英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结论 EFD含药血清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18种入血成分可能是其直接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龙眼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 含药血清 抗氧化 血清药物化学
原文传递
龙眼叶黄酮类有效组分配伍体外降糖作用的研究
9
作者 梁晶春 胡珏 +5 位作者 安施佳 郑飘雪 陆春莲 梁炎丽 陈明伟 梁洁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基于体外降糖活性优选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叶黄酮有效成分山柰酚、槲皮素、槲皮苷的配伍比例。建立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别考察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及不同诱导时间对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诱导情况,并以山柰酚、槲皮素、槲皮苷... 基于体外降糖活性优选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叶黄酮有效成分山柰酚、槲皮素、槲皮苷的配伍比例。建立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别考察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及不同诱导时间对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诱导情况,并以山柰酚、槲皮素、槲皮苷三者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对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率为指标,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优化三者配伍比例。结果表明,建立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最佳条件为1×10^(-7)mol/L胰岛素诱导24 h;山柰酚、槲皮素、槲皮苷体外降糖最佳配伍比例为山柰酚105.0μmol/L、槲皮素78.9μmol/L、槲皮苷194.0μmol/L,配伍比例优化试验拟合方程为Y=20.94+1.55×A-0.44×B-2.05×C-0.66×AB+1.68×AC-1.53×A^(2)-3.2×B^(2)-2.68×C^(2)。山柰酚、槲皮素、槲皮苷3种单体的联合使用对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率预测值是21.52%,实验值是(21.05±0.52)%。优选出的最佳配伍比例的龙眼叶黄酮类有效组分,对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率最高,降糖活性较好,可为龙眼叶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提供科学方法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 组分配伍 山柰酚 槲皮素 槲皮苷
下载PDF
基于UHPLC-Q-Orbitrap MS技术的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体内代谢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珏 梁洁 +6 位作者 李萍 陈奎奎 曹玉嫔 刘振杰 梁晶春 安施佳 柳贤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3-180,共8页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MS)技术研究龙眼叶乙酸乙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后,收集其尿液、血浆以及粪便样品。样品前处理后,采用Waters HSS T3...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MS)技术研究龙眼叶乙酸乙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后,收集其尿液、血浆以及粪便样品。样品前处理后,采用Waters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 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和含0.1%甲酸的100%甲醇(B),梯度洗脱。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样品数据分析。结果 从大鼠尿液、血清及粪便样品中共鉴定出包括原型成分在内的44个代谢产物,其中分别从尿液、血清及粪便样品中检测到10、20、26个。主要代谢途径有硫酸化、氧化、葡萄糖醛酸化等。结论 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分析了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龙眼叶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 UHPLC-Q-Orbitrap MS 代谢产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