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曲民歌声韵调的音色解读
1
作者 刘洋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河曲方言对河曲民歌的音色和节奏旋律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舌尖后音发音部位前移带动同类字音色前倾;鼻韵尾的合流或脱落形成不同腔体音色的强烈对比;促声与舒声的交替浮现出跌宕起伏的音强画面;异调相押展现了河曲民歌充分的口... 河曲方言对河曲民歌的音色和节奏旋律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舌尖后音发音部位前移带动同类字音色前倾;鼻韵尾的合流或脱落形成不同腔体音色的强烈对比;促声与舒声的交替浮现出跌宕起伏的音强画面;异调相押展现了河曲民歌充分的口语性和包容性;音高的升降曲折渲染了音色的线条性。对河曲方言与河曲民歌关系的深入探讨,有望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曲民歌 走西口 声韵调 音色
下载PDF
经典民歌重述的两难——以冯健雪演唱的《走西口》两种版本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32-135,共4页
民歌改编是大众流行音乐中突出的文化现象,从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音乐影像传媒业的发达,许多通俗歌手将改编后的传统民歌作为自己翻唱得对象,使传统民歌与流行文化结合起来,成为流行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歌经典借助于流行... 民歌改编是大众流行音乐中突出的文化现象,从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音乐影像传媒业的发达,许多通俗歌手将改编后的传统民歌作为自己翻唱得对象,使传统民歌与流行文化结合起来,成为流行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歌经典借助于流行音乐从而使民间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光大,而不至于在工业文化的社会中,成为被遗忘的精神之流。但是,改编后的传统民歌由于背离了当初孕育其产生的语境,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歌。以改编民歌《走西口》为例,由于其节奏、曲式的改变,导致歌曲的情感内涵的漂移,使传统民歌中那种苦难离别的情感叙事,变身为语境暧昧的男女之间的情感叙事。音乐的风格也从自然质朴带着某种人生沧桑感的凄美,转变为细腻、缠绵甚至带有几分某种娇柔做作的妩媚。这种民歌经典重述的两难,也是文化工业时代,传统民间音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西口 民歌改编 文化工业 意义流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